一、初心不改、砥礪前行
教師需要明確:隨班就讀生的教學工作難度非常大,源于他們自身身體或心理的特殊性,正因如此,國家才立法保證他們合法公平的受教育權,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更要擁有教育的情懷,不改教育初心,竭盡所能教好這些特殊的孩子,幫助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用堅定不移的教育信念鼓勵自己砥礪前行,最終在隨班就讀生的教育路上也會有所成果。
二、提前介入、愛心先行
隨班就讀生情況特殊,常常會突然發生狀況,作為班主任或級長,我接手每屆初一年級新生時,都會提前了解隨班就讀生,細致了解每個隨班生的具體情況。案例:小A同學小學畢業于我們小學部,檔案中描述為肢體輕度殘疾、情感交流障礙癥,偶有狂躁。于是,我從小學部班主任了解到具體情況:小A同學從小發育慢過同齡兒童,三歲時動過腦部手術,后遺癥右手和右腳行動不利索,四年級時父母離異,后跟父親和繼母生活。于是,我馬上整理材料和思路,做當前最重要的一步“去家訪”。本次家訪已經和家長溝通較好,也更全面掌握了小A情況。
三、智慧匯集、師生合力
開學第一天,我把小A安排和一位性格溫和也有愛心的班干部同桌,恰好這位同桌也是小A小學同學,相互比較了解,能夠完成照顧好小A的任務。但是把這個任務完全交給一個十二歲的孩子肯定不合適,而且還有新的同學不了解小A的情況,如果不盡快在班上進行這一主題教育,就很有可能是一個定時炸彈,將導致同學之間關系不愉悅。那么如何能把一個潛在的事故轉化成一個正能量的故事呢?我大致用了以下幾個活動:我召集班干部會議,說明了小A的情況后,讓大家商討:我們可以給與小A哪些幫助?我們具體通過哪些形式給與她幫助?怎樣發動班級同學都參與其中?怎樣把這些信息傳遞給班上同學?熱烈的商討過后,布置他們回去后請家長也籌謀劃策,幫助我們獻愛心,我意在希望班上家長們接受小A和自己的孩子作為同學,并給與我們這個大家庭無限支持。第二天每個班干部都寫下了他們的方案,于是我便選取其中比較可行的方案再按小組討論實施。
四、正向引導、多元評價
一個月后,班上大部分同學已經能接受小A的情況,也能照料好小A的日常,但是班上有三個同學偶有和小A發生不愉快,做了教育工作后這三個同學態度已經進步很大,相反小A情緒還是較為過激,態度沒見到明顯變化。這時,我重點做小A工作,將這個月以來班上同學幫助她的舉動一起一一回憶,順勢引導她能不能為班級和同學做些什么呢。她共情了,但是表示自己身體情況不能為集體做事。我告訴她為集體做事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包容同學、為集體的事出謀劃策、為運動場和舞臺上的同學喝彩,甚至一句給他人的問候等都是自己的善意之舉。同時委婉告訴她內心要強大,有時候有可能誤會了同學們的言語,不用太敏感。小A也提出自己的懊惱——做不到內心強大,所以遇事就過激,事過后自己也獨自懊悔。此時我抱了抱小A,非常理解和心疼她。我要她別急,按照老師跟你說的慢慢做,只要你心中有集體并從剛剛說的這幾點開始行動,不知不覺你就強大起來了。接來下的三周里,小A確實進步很大,課間看到她和同學相處更輕松愉悅了,時不時還主動提醒值日生要早些擦黑板,小組長該收作業等事情,同學們也能欣然接受她的提醒。看到這一幕,我心理踏實了,第二學期開學時候,班級還增設了一個職位——監督員,當然非小A莫屬了。同時我著手把小A的進步和成長記錄下來,并給她多元評價以便她能取得更大進步。
五、專業學習、社區參與
隨著教育的進步,目前已經陸續有關于隨班就讀生、融合教育的講座和短期培訓了,作為教師要積極參與這些專業學習,在專業指導下做好隨班就讀生和普通學生的融合,做一個有情懷的教師。社會也給與了隨班就讀生很多關愛,比如定期派社工來學校和隨班就讀生談心,做各種活動小游戲緩解他們的壓力,方方面面了解他們的困難,也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同時隨班就讀生參與社區活動,可提高他們的活動能力,為終身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學校需為社會各界參與到隨班就讀生的教育工作搭建好橋梁,教師要能協調好這一工作,共同實現真正的隨班就讀生和普通生的融合教育。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