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式現代化不只是一種發展理念上的創新,它所折射出的深刻的價值與深遠的含義,更值得我們去探究。在新時代如何繼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時期持續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持續推動其在理論與實踐上的升華。
【關鍵詞】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重要意義
一、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一)現代化思想的萌發、探索、實踐期
中國發展之路意義重大,是中華民族復興成為不可逆的進程。近代中國落后、被列強蹂躪,未及時抓住工業革命的現代化機遇,多次錯過實現現代化的機會。鴉片戰爭后,中國在近代化大潮中提出救亡圖存,但都失敗了。在20世紀初,中國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長期的革命斗爭,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實行了一系列具有現代性的政策措施,同時積極倡導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思想,奠定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思想基石。
(二)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創與曲折發展時期
“每個人的路都是不同的,想要找到一條正確的路是很難的。”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為國家描繪了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壯麗藍圖,并制定了一系列具體的計劃和政策措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根據國內外兩個大局變化,協調推進“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新發展理念,建立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體現人民意志,順應時代發展,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和生產力發展規律,為全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意義
(一)增強民族文化底氣,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
中國式現代化融合中華文化,展現民族特色。共同富裕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也是其現代化的表達方式,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區別即共同富裕是關鍵因素,中國式現代化倡導共建共享,傳承發揚傳統文化,它強調生態文明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活觀念,優秀傳統文化使中國文明延續數千年,并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走向現代社會光輝彼岸。所以,我們應積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彰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體現中華文化的正確性、科學性。正是由于中華文化所具有的中國特征,才使得中華文化在現代化過程中獨樹一幟,使世界對它產生了新的認識,從而提升中華文化優勢,增強其國際影響力。
(二)豐富現代化理論,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話語建構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發生的巨大社會變化,不能僅僅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繼承,不能簡單地照搬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式,不能照搬別國的社會主義實踐,更不能照搬別國的現代化發展”。“我們要實現的現代化,就是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要使所有人都能實現共同富裕,要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得到充分的發展,要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要走和平發展之路。”字里行間鏗鏘有力,無不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經驗,發展前景,崇高價值觀的信心。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即將進入新世紀的現代化進程,其發展將推動著世界現代化進程,改寫現代化地圖。中國式現代化遵循世界現代化發展規律,積極探索獨特發展規律,不斷補充和擴展屬于自己的現代化理論和實踐,同時,中國一貫堅持尊重他國自行探索,找到適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使人類從西方設計的現代化路徑中走出來,走向多元化、包容性的發展方向。

(三)拓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振社會主義話語權
恩格斯曾經強調過:“我們的理論,是經過發展的,不是要熟記于心,然后機械地重復地學說。”在500多年的時間里,世界社會主義從概念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多個國家的發展,體現了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追求。然而,由于東歐劇變等種種原因,長期占據全球主導地位的是西方資本主義,因而科學社會主義面臨巨大挑戰。中國在面對壓力與挑戰時,毫不猶豫、堅定不移走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并用自己的新道路,彰顯出該道路偉大的優越性,這使得全球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變及斗爭,產生了有利于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變化。在新時期,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實踐,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科學理論,凸顯出其優越性。中國如成功實現現代化,將成為汲取人類現代化成果與教訓,也將證明“社會主義失敗論”的錯誤,體現社會主義的科學和真理。
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意義
(一)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基本途徑
解決民族內部矛盾關乎民族命運與前途。從根本上講,社會主要矛盾是發展問題,需提高社會主義發展水平以解決。在新時期,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式現代化為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理順各種社會關系提供強大的支撐。一是以“雙循環”為核心的中國式現代化開啟社會經濟新思維。新時期,需要新發展格局指導,以主要矛盾為基礎,改善不均衡不充分的發展為重點,最大程度解放生產力。二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矛盾治理思想,將人民作為解決矛盾的價值導向和依靠,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解決矛盾。三是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把握治理社會矛盾的角度,遵循整體性、關聯性和系統性的理念等,既抓全局問題也抓關鍵問題。
(二)應對復雜國際環境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正經歷大變革,需要大視野、大胸懷和魄力。自冷戰后,西方國家仍推行“二元對立”和“零和博弈”,倡導“唯我獨尊”和“弱肉強食”,剝削發展中國家。中國走新式現代化道路,令西方對全球力量格局感到驚慌和憂慮。特別是在新冠肺炎導致全球經濟蕭條時,西方仍堅持己見,成為西方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代表,破壞全球化秩序和國際秩序。中國14億人口的全面現代化,不僅讓多數人享受現代化成果,還帶來地區現代化巨大變化。與西方不同,中國式現代化以人類共同價值觀為指導,探索人類命運共同體。因為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面對全球性問題、治理困境需要各國共同解決,必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增強信任與合作,就能實現共同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突破西方面紗,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國展現對現代化和人學的反思,倡導共生共榮的多重現代化道路。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國家主權”的全球現代化并非一成不變的現代化方式,它是多種可以并駕齊驅的現代化道路,它們在共存中共生,共生共榮。對于中國式的現代化來說,這種現代化是一種具有中國智慧的現代化,不僅為了解決中國自身的問題,更為了解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促進同生共死、命運與共的現代化,體現了人類共有的價值觀。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易顯飛,梁夢龍,王克寧.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歷程、內涵與價值研究——基于文獻評價視角 [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38(06): 8-17.
[2]李閆如玉.中國式現代化視閾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貢獻[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 2023, 37(04):35-39.
[3]閆露露,賴怡靜.中國式現代化論述的重要邏輯[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3,44 (11): 68-71.
[4]郭清.論毛澤東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奠基性貢獻[J].理論建設,2023,39(05):36-47.
[5]于靜,王鑫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意義[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23(04):16-19,33.
[6]朱可辛.習近平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創立和重大意義[J].理論視野,2023(08):16-23.
[7]楊鳳城,葉子豪.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歷史觀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3(06): 34-41.
[8]俞祖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研究綜述[J].晉陽學刊,2023(03):3-17.
[9]武俊臣,馬德坤.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J].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理論學習), 2023(05):4-9.
[10]董彪.中國式現代化的傳統文化根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3): 33-40.
【基金項目: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戰疫大考彰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力優勢”(批準號L21BWT015)資助成果】
(作者簡介:崔瑩,大連工業大學,副教授,哲學博士后,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與政治文明;佘婷,大連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技術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