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學校成立親子情商教養成長班,構建親子情緒療愈繪本課程,既引導學生在繪本故事中認識到情緒療愈力量,學會正向思考,提升其情緒管控能力,告別哀傷與重建心靈,又促進家長樹立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意識,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關鍵詞:親子關系;情緒療愈繪本;課程建構
一、基于數據,看見情緒療愈繪本課程提升親子情商教養的可行性
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蕓景實驗小學(以下通稱“學校”)的大部分學生為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多位教師在輔導過程中發現,這些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調節和表達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了他們的人際交往和生活。在求助學生中,有近90%的學生存在情緒困擾,產生恐懼、擔心、緊張等負面情緒;有67%的學生存在人際關系困擾;有55%的學生存在家庭關系不和諧困擾;有34%的學生存在學業壓力困擾。在最常見的學生情緒管理問題中,有81%的學生缺乏挫折忍受力;有78%的學生沖動易怒;有72%的學生缺乏同理心;有31%的學生缺乏自信心;有29%的學生缺乏正向思考能力。在學生閱讀問卷調查中發現,隨著年級的增長,父母閱讀陪伴的比例越來越少,但學生十分渴望親子共讀。
小學生需要有一個可以調整緩解情緒的能量場,而情緒療愈繪本有助于提高親子的情商教養。學校從2020年開始,在一年級學生入學時推廣親子閱讀活動,運用情緒繪本進行親子“共讀共玩”教學,以繪本故事療愈情緒,帶領學生學會正向思考,正視負面情緒,重建心靈。學校鼓勵以親子繪本共讀的方式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學生的挫折復原力。學校通過親子情商教養課程的實施,促進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同及支持,同時激發家長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熱情。
二、運用優勢,驗證情緒療愈繪本課程提升親子情商教養的合理性
(一)情商教養的優勢
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高曼指出,一個人兒童時期的情緒智力發展、情緒經驗和情緒管理習慣,都會在腦神經中形成恒久的聯結,形成其情緒的基本架構。青少年的情緒經驗和情緒管理能力,對其成年后的身心健康影響巨大。因此,小學階段讓學生開始學習接納及辨認自我的情緒,并以適當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同時覺察及辨認他人情緒,進而做到同理、體諒他人,能夠在成長過程中培養出解決沖突和自我肯定的能力,這是奠定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基礎。情商即情緒智商、情緒管理能力,包含五個部分:了解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了解他人的情緒、處理人際關系。學校依照情商的這五個部分進行情緒繪本的選取。
(二)閱讀療愈的優勢
優質繪本的故事情節結構清晰直觀,內容為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且多數與兒童常遇到的情緒困擾問題有關,能夠使兒童融入故事中,認同其中的角色,并投射個人的情感,進而將恐懼、孤獨、無助等負面情緒釋放出來。在親子情緒繪本共讀中,以閱讀療愈情緒與促進個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治療的輔助方式之一。學生通過療愈閱讀,在與圖書、影音等素材內容互動后,可以將沉悶、無助的負面情緒轉為認同、凈化、領悟等積極心理狀態,其心理的韌性與抗挫能力得以提升,從而勇敢面對困擾個人的挫折事件。此外,還能增進親子雙方的關系聯結、情緒培養。
(三)親子情緒繪本課堂的優勢
學校打造具有“HOME”品質的親子“共學共玩”課堂,營造安全、輕松的親子共學課堂。其中,H代表harmony(和諧),讓親子看見情緒平和是人際關系和諧的前提;O代表open(開放),既允許不同的想法在自己的頭腦內產生,也允許其他人表達不一樣的想法;M代表match(聯結),讓親子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聯結的重要性,包括聯結自己、聯結他人、聯結情境;E代表empathy(共情),以情緒為主軸進行學習,觀察沖動的心境對身體的影響,讀懂其他人情緒沖動的背后原因。
學校打造“HOME”品質的親子情商教養的新局面,形成家庭情商教養的系列課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家庭是學生的第一所情商學校,父母是學生最理想的情商教練。情緒繪本閱讀課程能夠增強親子之間的聯結,釋放情緒,同理對方的情緒,提升親子之間的溝通力,增進親子間的和諧關系。
三、結合特色,建構情緒療愈繪本課程提升親子情商教養的系統性
(一)五段式教學,打造親子“共學共玩”課堂
情緒療愈繪本課程實施對象為學生和家長,課程實施時間為兩周一次,課程實施場地為學校報告廳,課程實施人員為各學科教師。
情緒療愈繪本課程實施采取五段式教學模式:一是體驗活動,通過體驗活動感悟學習的主題;二是情境引導,在情景故事中發現問題所在;三是討論分享,在討論中接納不同的觀點,分享彼此的感受;四是提問反思,學會提問,提煉自己對學習內容的感受,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五是生活實踐,把情緒技能訓練融入學習生活中,完成親子情緒任務。
(二)及時評價,助力親子情商提升
運用有趣有效的親子閱讀過程性評估,促進親子正向閱讀體驗。情緒感受的評價沒有標準答案,課堂及時跟蹤評價同樣也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多說、多畫、多聽、多分享,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選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與親子討論進行自我覺察,同時也觀察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開放性、趣味性的評價活動,親子之間在情感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中產生深刻的情緒與情感體驗,促使學生從內心深處進行體會,產生共鳴,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對于課堂評價活動,教師設計了《親子情緒繪本課堂評價表》,內容是讓學生選擇適合的表情臉譜放在情緒溫度計上,在情緒溫度旁的格子內選出自己的情緒強度。根據課程的五段式教學內容,學生在每個環節都會產生深刻的情緒與情感體驗,進而促使親子之間形成良好的心理情感的聯結。
(三)“五共”親子情緒任務,鞏固親子聯結
構建親子繪本閱讀—聆聽—分享—成長的學習模式,同時發揮課后情緒任務的功能。親子情緒課后任務設計以身體為載體,調動親子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各個感官的作用,了解親子的基本情緒,懂得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懂得了解別人的情緒能讓自己找到和別人相處的好方法。同時結合學校情緒教育校本學習單,將親子“共玩”情緒游戲融入語文、信息科技、美術、勞動、音樂、體育等學科的知識,從“好話共說(如圖1)、好事共畫、好歌共唱(如圖2)、好游戲共玩(如圖3)、好辦法共試(如圖4)”五個方面設計學習任務,將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以及過程性融入任務中,幫助學生積累情緒力。教師可以采用活動式的編排方式,利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如情境體驗、角色扮演、問題辨析、心理測試、互幫互助等,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解決心理問題。
四、精選繪本,加強情緒療愈繪本課程提升親子情商教養的實踐性
情緒繪本共讀是閱讀療法中適合親子的一種方式,適合各年段的學生。親子情緒繪本共讀在親子情商管理中有很強的滲透力。在共讀中,增進親子關系的聯結、情緒的培養(安定、愛、平穩、關心、氛圍、被重視),建立神經網絡的有效聯結,延續至青春期(重新組合神經網絡的聯結)。在親子情緒繪本閱讀中,療愈的主題包括:希望與擁抱、重建與搬遷、害怕與憤怒、寂寞與想念、死亡與失去。看見情緒、接納情緒、表達情緒使得親子溝通更加順暢無阻礙。具體見表1。
總之,親子情緒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學校開發家庭教育指導活動課程,通過親子情緒療愈繪本共讀共學,培養親子聯結的力量,加強針對學生閱讀治療的指導。親子共讀介入,讓學生閱讀自己、看見自己,閱讀他人、看見他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與社會環境的關系,學會合理地表達和調整自己的情緒。
參考文獻:
[1]黃曉鵬,王景文,李樹民.閱讀療法實證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
[2]王娜娜,張亞慧,趙心如,等.繪本閱讀干預中班兒童社交焦慮的實驗研究[J].早期教育,2024(20).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