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及Kegel訓練在產后子宮脫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80例產后子宮脫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及Kegel訓練。比較兩組療效、子宮脫垂分級、盆底肌力、盆底功能[采用盆底功能障礙問卷簡短版-20(PFDI20)和盆底功能影響問卷簡短版-7(PFIQ7)]。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子宮脫垂分級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兩組緊張收縮階段平均值高于護理前(P<0.05),變異系數、放松時間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Plt;0.01);護理后,兩組PFDI20、PFIQ7評分均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將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與Kegel訓練應用于產后子宮脫垂患者,可改善其子宮脫垂程度,提高盆底肌力和盆底功能。
【關鍵詞】產后子宮脫垂;計劃行為理論護理;穴位按摩;Kegel訓練;盆底肌力;盆底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18.044文章編號:1006-7256(2024)18-0136-02
子宮脫垂是一種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嚴重影響產后生活質量[1]。Kegel運動訓練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臨床的產后盆底肌功能恢復訓練,可通過伸展骨盆底恥骨尾骨肌,強化患者肌張力,促進盆底功能恢復[2]。穴位按摩通過刺激特定穴位,激發人體經絡之氣,調節患者脾胃功能,改善機體血液循環,促進盆底功能恢復[3]。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是一種行為理念干預,其包括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和知覺行為規范,該理論認為控制三者越正向,行為意向越正向。本研究探討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及Kegel訓練在產后子宮脫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2020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80例產后子宮脫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子宮脫垂;②單胎分娩;③知情同意本研究;④經陰道自然順產。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精神障礙;③不同意參加本研究;④存在子宮肌瘤或卵巢腫瘤手術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觀察組年齡22~37(29.27±4.33)歲;孕周37~42(39.31±1.14)周;子宮脫垂程度:Ⅰ度12例,Ⅱ度15例,Ⅲ度13例;體質量指數(BMI)21~32(25.66±2.34)。對照組年齡22~38(29.33±4.36)歲;孕周38~42(39.42±1.17)周;子宮脫垂程度:Ⅰ度13例,Ⅱ度14例,Ⅲ度13例;BMI 21~34(25.69±2.37)。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原則。
1.2方法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行常規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盆底康復鍛煉。持續干預3個月。
1.2.2觀察組實施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及Kegel訓練。①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a.行為態度。開展產后子宮脫垂健康教育,提高產婦對疾病治療、護理等知識的了解,幫助其建立信念。b.主觀規范。充分發揮親屬對產婦的積極影響,鼓勵親屬陪同產婦積極參加健康教育講座。c.知覺行為規范。責任護士全程指導、參與產婦康復訓練,提高產婦自護能力及行為改變信心,使產婦主動改變康復訓練行為。②穴位按摩:取俯臥位,對腎俞、脾俞、三焦俞、腰陽關、命門等穴位進行按摩,對神闕、曲骨及關元等穴位進行揉按;取自由體位,對陰陵泉、委陽、百會、足三里等穴位進行點按。③Kegel訓練動:a.提臀訓練。取平臥位,收縮盆底肌肉,抬高臀部,收縮腹部肌肉,10次/d,每次5 s。b.提肛訓練。取站立位,向上提起肛門肌肉,持續5 s,再放松,2~3次/d,每次15 min。c.收縮會陰訓練。取平臥位,收縮會陰與肛門,保持5 s,再放松,5次/d,每次10 min。d.盆底康復訓練。取仰臥位,將盆底肌康復治療儀的探頭置入陰道,刺激強度10~25 mA,刺激時間為20 min,1次/d,持續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療效:參照文獻設置評定標準[4],包括顯效、有效、無效。②比較兩組子宮脫垂程度:級別與子宮脫垂程度呈正相關。③比較兩組盆底肌力:采用生物刺激反饋儀C2檢測。④比較兩組盆底功能:采用盆底功能障礙問卷簡短版-20(PFDI20)和盆底功能影響問卷簡短版-7(PFIQ7)[5]評估,調查問卷包括7個項目,各項目評分為0~3分,得分與盆底功能呈負相關。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2.2兩組子宮脫垂分級比較見表2。
2.3兩組護理前后盆底肌張力比較見表3。
2.4兩組護理前后盆底功能比較見表4。
3討論
目前,凱格爾訓練、穴位按摩等被證實是有效的康復手段。Kegel盆底肌功能訓練通過訓練收縮、放松盆底肌,增強盆底肌張力和協調性,提高盆底肌肉力量,緩解子宮脫垂。穴位按摩是一種物理治療方法,根據患者實際病癥選取適當穴位,進行點、按、揉等刺激,可改善患者癥狀,聯合治療能充分增強盆底肌張力,在實施康復鍛煉的過程中,輔以有效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提升康復效果[6]。計劃行為理論是一種改變患者行為的理論模式,其通過實施行為態度、主觀規范及知覺行為規范,有效改善患者行為[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子宮脫垂分級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與Kegel訓練能改善患者子宮脫垂程度,提高治療效果。分析原因: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與Kegel訓練通過改變患者行為,使患者積極配合康復訓練。
廖丹等[8]研究結果顯示,Kegel訓練組子宮脫垂患者盆底肌力優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緊張收縮階段平均值高于護理前(P<0.05),變異系數、放松時間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Plt;0.01)。說明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與Kegel訓練可以改善快慢肌的協調和穩定性,促進收縮、放松功能恢復。后靜息階段兩組肌肉恢復正常狀態相當。分析原因: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與Kegel訓練能提高患者盆底肌張力,改善盆底肌的松弛狀況,減輕了患者子宮脫垂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PFDI20、PFIQ7評分均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說明該干預能夠提高子宮脫垂患者的盆底功能。運用穴位按摩刺激法能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等,提高盆底神經肌肉興奮性,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環。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通過控制行為態度、主觀規范、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向、行為5個步驟開展盆底肌肉訓練,促使患者積極行為產生。
綜上所述,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護理干預結合穴位按摩與Kegel訓練可快速恢復產后子宮脫垂患者的盆底肌力,減輕子宮脫垂程度。
參 考 文 獻
[1]趙夢帆,任曉芳,王伯榮,等.楊震教授從肝氣虛論治子宮脫垂經驗[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24(8):208-212.
[2]陳雪梅,賀軼萍,徐維芳.延續性Kegel運動訓練聯合神經肌肉電刺激對產后盆底肌康復的臨床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0,19(14):1540-1543.
[3]王瑞民,劉旭偉,王雯清,等.穴位按摩聯合瑜伽放松樂在老年子宮脫垂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5(1):4.
[4]蔡蕊,劉小英,李梅.針灸輔助治療產后子宮脫垂2度患者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21,30(8):1444-1447.
[5]劉曉東,王佳文,孟令峰,等.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骶骨固定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評價[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3,29(6):571-575.
[6]陳瑤.穴位按摩聯合電刺激生物反饋療法在產后盆底功能康復中的干預效果[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1,27(2):170-172.
[7]郝麗敏,韓文萍,郭朝利,等.計劃行為理論聯合思維導圖的健康教育在產褥期婦女盆底康復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23,38(14):1331-1335.
[8]廖丹,向睿,陳國艷,等.電針陰部神經刺激療法聯合Kegel盆底康復訓練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尿流動力學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2,22(20):5.
本文編輯:路曉楠2023-12-04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