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在實行素質教育的同時,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地深入推進。如今的小學體育教學,不僅僅是單純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知識和技能,更多的是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作是新時代主題,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的。跨學科融合是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上不斷深入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在設計和執行教育活動時,小學體育教師要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從而真正提高跨學科融合效果,并引導學生實現多種能力和多種素質的發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跨學科融合的有效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體育;跨學科融合;教學策略
一、引言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指出,新時代下,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要通過多學科結合,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好的教育氛圍,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讓他們能夠在一個更好的環境中獲得更多的體育知識,實現自身的多樣化發展。目前,不少小學體育教師已經適應了新時代要求,在新課程標準下進行了交叉學科教學。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教師對跨學科含義缺乏深刻認識,致使所制定的教育目的很難達到,同時也無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小學體育老師要深刻地認識到跨學科教學的含義,認識到其與體育教育相結合的必然性,把多種學科真正融入體育教育之中,建立起新的體育教育模式,促進教育創新工作的開展[1]。
二、體育跨學科融合的特征
(一)由“零散”走向“整合”
在小學體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運用跨學科思維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環境,使得教育情境變得更為豐富多樣,更加契合目前新課標提出的標準及要求。基于跨學科內容的支持之下,教師創建出來的教學環境除了可以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更加契合新課標提出的促進學生健康發展這一指導理念。可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形態工作基礎。除此之外,新課標還明確提及,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課堂主人翁角色,讓學生可以在寓教于樂的教學環境之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為此,教師需要將學科內容展開有機整合,再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使學生們更加主動地參與到體育中去,進而達到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目的,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
(二)由“固化”走向“多元”
在小學體育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如何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教學目的和中心。通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更為主動地學習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鍛煉意識。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保障教學內容的豐富多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的教學理念里,教師大多數是簡單地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實現了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兩者之間的結合,最后指導學生進行課堂技能訓練。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差,無法改善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在新時代背景之下,教師需要具有跨學科思維,了解新課改的具體要求,通過對音樂、德育、信息技術等相關內容的有效運用,組織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更為主動地參與,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三)由“淺表”走向“深刻”
在傳統的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通常都是將所學內容進行解釋,然后引導學生去做相應的實踐,這樣的固定的教育方式,僅僅向學生們傳遞了一些關于體育的知識和技巧,卻沒有讓他們感受到體育精神,也很難起到教育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體育教師在進行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需更加重視學生的體育思維和健康意識,在使學生具備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在合作、訓練、活動中深入挖掘體育精神,使體育教育從“淺表”到“深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跨學科教學對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將跨學科教育應用于體育教育,創造一個優良的教育情境,與新課標相適應。在多種學科內容的支撐下,教師可以創造出一個好的教育環境,這種方法可以促進學生提高身體素質,這是新課標“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的指導理念之一,契合新課標中充分發掘學生的運動興趣、為培養學生的終生鍛煉要求。另外,新課標還指出,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在有興趣的內容支撐下,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如果教師把各種學科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就能使學生們更加主動地參加到體育中去,從而達到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目的,提高整個教學的質量[2]。
(二)促進學生理解并掌握運動技能
在小學體育教育中,使學生積極地參加運動是教師的教學目的和中心,可保證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樹立鍛煉意識。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豐富的教學內容,保證學生有效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在過去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們是通過對知識進行講解,即把體育技能直接與課程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然后讓學生去理解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法,既不利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又不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這種背景下,體育教師可以從跨學科思維、新課程改革要求等角度出發,利用音樂、德育教育知識和信息技術等來進行教育,使學生們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師所營造的環境之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多樣化和綜合化發展。
四、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教師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嚴重影響,盡管目前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斷地進行,但一些體育教師卻沒有將新教育方式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比如:教師們制定的課程大綱不夠適合學生,沒有反映出新課程標準的引導性。與此同時,有些教師對引進新的教育方法不太重視,沒有認識到教學內容的充實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作用。
第二,教育教學變革還不夠深入,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小學體育教學改革已經明確了前進的道路,教師也已經適應了新的教學理念,并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上進行了創新。比如:有的體育教師把多個學科結合起來,建立優質課堂,但是有些教師對學科融合的認識還不夠,這就使得教育改革工作很難實現預期的目的[3]。
五、新課標背景下小學體育跨學科融合的有效路徑
(一)小學體育與語文的融合
在多元融合下,小學體育教育提倡交叉學科的結合,教師可以把小學體育和語文課程進行整合,比如:太極拳就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太極拳是我國的一項傳統運動,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和健康作用。在此基礎上,通過對太極拳的學習,使學生對太極拳的發展有較為全面地認識。
第一,讓學生了解太極拳的具體由來、都有哪些流派以及其發展歷程,進而形成對太極拳的整體性認知。
第二,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詞、散文的選用,選擇一些和太極拳相關的素材,讓學生通過對這些文學作品的閱讀,了解其展現出來的文化歷史和藝術魅力。
第三,針對太極拳的發展歷程、文化和養生內容,讓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課堂討論,并加強對太極拳的交流,讓學生形成深刻認知。
第四,在進行理論學習的條件下,教師可以通過對太極拳的一些簡單教學,指導學生掌握太極拳的各種基本套路,并從中感受到其體育之美和人文之美。
第五,引導學生結合太極的歷史和文化意蘊,自編一部劇本,展現太極的傳承和發展過程。
第六,學生們分組表演,把自己寫好的戲劇表演給大家看,讓他們能更好地體會到太極的歷史和文化底蘊。
(二)小學體育與數學的融合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可以結合數學教學內容,以對體育資料進行計量、統計、分析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數學思考。例如:在籃球課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按照下面的程序來進行教學:
第一,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卷尺、磅秤等器材,對學生的基本資料進行測定,包括身高、體重等,以便于后續進行數據搜集,奠定數據基礎,展開統計分析。
第二,通過分析籃球運動,讓學生在運動的同時,獲得投籃命中率、得分和籃板球等數據。
第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獲取的數據信息展開對數據的進一步分析,例如:投籃時的平均命中率和平均得分,做好數據信息的排序。
第四,讓學生通過excel等分析工具制作出相應的統計圖形,以最直接的方式展現出籃球運動的各項指標。
第五,通過展開對數據信息的歸納總結及研究,讓學生了解到籃球技術的相關性、練習時間對投籃的影響。
第六,通過數據分析,優化后續的學習方案,例如:對于投籃命中率相對較低的學生,可以以投籃命中率訓練作為重點,調整教學計劃[4]。
(三)小學體育與科學的融合
教師可以實現體育和科學這門學科的有機結合,讓學生以跳繩為載體,了解運動過程中出現了哪些生理變化:
第一,提出主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依托于演示、解釋,讓學生了解到跳繩時身體出現的不同。
第二,制定實驗計劃,為學生提前準備好學習素材,包括跳繩、秒表和體重秤,讓學生通過這些設備,分析跳繩運動是否會對心率、呼吸和身體協調能力帶來影響。
第三,進行試驗。根據教學計劃進行一次跳繩試驗,并對其心率、呼吸頻率和身體協調性進行了測量。
第四,對資料進行分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實驗資料的分析,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的方式來理解跳繩所引起的生理改變。
第五,進行研討和歸納。通過小組交流,對訓練前后的身體機能進行研究,并對其進行初步分析。
第六,完成試驗報告的寫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們說明如何編寫試驗報告,指導學生對試驗結果進行歸納、分析,最后編寫出一份完整的試驗報告。
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跳繩技術,又能鍛煉他們的科學研究意識與探索能力。在未來的教育過程中,可以考慮把更多的運動課程和其他課程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獲得更加多樣和豐富的學習經驗。
(四)小學體育與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融合
德育是任何一門課程都要進行的教育,在小學體育中同樣適用。在新課程標準下,在實施以跨學科整合為基礎的德育教學時,可以將其與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比如:在教授“足球”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把學生分成幾個水平相當的活動組,然后由一半小組通過抓鬮的方式來決定比賽對象,讓學生們通過集體學習的方式來了解到關于足球運動的特點和技巧,同時也了解到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將“生活不能開規則”的有關知識進行介紹,使他們對足球比賽的基本規則有深刻了解,并以此來規范他們的行動,在比賽中團結一致,對待比賽中的對手需和藹可親,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貫徹“以體立德”[5]。
(五)小學體育與勞動的融合
體育的含義是廣泛的,其不僅僅是讓學生參加某種活動。在大的層次上,體育更多的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活動”,符合德育的實質。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跨學科融合的教育實踐時,也可以與勞動學科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運動中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協作意識,體會到自己的勞動的價值,從而促進他們的綜合發展。勞動教育既是教育教學體系的一部分,又是所有學科教師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完成的一部分。在開展以學科整合為基礎的學校體育教學中,可以將勞動要素有機地融入各種體育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教學“長跑”時,教師可以把同學們分成幾個小隊,教師“一聲令下”,學生起跑,去撿拾操場上的各種垃圾;在足球、籃球、排球這些需要大量器械的課程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一起去收拾。在活動完畢以后,教師可以安排一些體育勞動,比如:自己洗衣服,刷鞋子,這樣既可以對學生的個體素質進行有效培養,又可以使他們在勞動中、在合作中、在實踐中體會到勞動和體育的密切關系,使他們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從而達到“以體促勞”的目的[6]。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下,新時代的小學體育教師要貫徹實施學科整合,必須遵循新的教育理念,按照《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立足于特定教學內容和學科特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興趣特點、性格特點,在對傳統教育觀念、教學模式進行徹底變革的前提下,持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將各個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機整合,實現“1+1>2”的效果,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推動學生真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左雪成.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藝術性體操教學實踐[J].學園,2024,17(08):80-82.
[2]魏吉林.小學體育與多元學科教學的跨學科融合分析[J].讀寫算,2024,(03):119-121.
[3]邵金晨.多元融合下小學體育跨學科教學的實踐途徑與方法[J].文科愛好者,2023,(06):178-180.
[4]孫圓圓.跨學科融合在小學中段體育教學革新中的策略研究[C]//湖北省體育科學學會.第一屆湖北省體育科學大會論文集(第二冊).武漢市東西湖區荷包湖小學;,2023:3.
[5]劉舒鵬,黃知,楊鑫.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的現實訴求和創新路徑探究[C]//百色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南省德風文化藝術中心.2023年高等教育科研論壇桂林分論壇論文集.上饒師范學院;,2023:3.
[6]彭靜.初中體育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實踐探索——以體操技巧單元教學為例[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書面交流(學校體育分會).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