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全面詳實調查費縣大櫻桃產業現狀的基礎上,從規?;藴驶?、集群化發展,精細化管理,優化品種結構,拓展產業鏈條,加大產業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思考和建議,旨在推動費縣大櫻桃產業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費縣;大櫻桃產業;現狀;發展建議
費縣地處魯南山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平均海拔186小時,年平均氣溫13.4 ℃,年降水量856毫米,無霜期198天,年日照時數2532小時,土壤pH值 6.5~7.5,適合大櫻桃生長。20世紀90年代,費縣的塔山林場最早引入甜櫻桃品種進行零星栽植,隨后費縣的費城街道、大田莊鄉先后從煙臺引進紅燈、大紫等品種進行栽植,但由于坐果率低、根癌病發生嚴重等,大櫻桃栽植面積一直發展緩慢。90年代后期費縣開始從山東農業大學和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引進烏梅極早、早紅寶石、極佳、抉擇等系列品種開始試栽推廣,費縣大櫻桃栽植面積也逐步擴大,截至2023年年底,全縣大櫻桃面積已達990公頃,年產量7860噸,產值達到1.27億元,較高的經濟效益讓大櫻桃產業成為費縣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圖1)。
1 費縣大櫻桃產業發展現狀
1.1 品種規模不斷增加
費縣大櫻桃的栽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朱田鎮、探沂鎮、薛莊鎮、東蒙鎮、大田莊鄉和費城街道,栽植品種從那翁、大紫等少數幾個,發展到現在的紅燈、美早、布魯克斯、俄羅斯8號、薩米脫、齊早、福晨、福星及魯櫻系列,共20余個主栽品種。
1.2 銷售渠道和區域不斷擴大
費縣大櫻桃以鮮食銷售為主,銷售方式有觀光園采摘、果農自主到集市零售、外地客商通過當地果品經紀人聯系到當地果品市場收購等,隨著快遞物流業的發展,網絡電商銷售也逐漸成為主要的銷售方式。為助推大櫻桃產業的健康發展,費縣連續12年舉辦大櫻桃采摘旅游節活動,在拓寬大櫻桃銷售渠道和增加銷售量方面起到了積極的宣傳推動作用。費縣在大田莊鄉、費城街道、探沂鎮、朱田鎮、東蒙鎮等主產鄉鎮,建設了138個大櫻桃旅游采摘園、65家旅游農家樂,費縣大櫻桃通過各種渠道暢銷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
1.3 管理水平和產量品質不斷提高
在推進大櫻桃產業健康發展的過程中,費縣在帶領果農走出去參觀學習,開拓視野,邀請省內外專家實地授課的基礎上,由縣果茶服務中心制定大櫻桃周年管理技術操作規程,全縣統一標準,采用高起壟栽植、自由紡錘形整枝、果園生草覆草、水肥一體化、花期人工授粉等一系列技術措施,實現了大櫻桃的早果豐產目標。結合費縣的區位氣候和土地資源實際,有序引導大櫻桃保護地栽培試驗示范,全縣建成保護地大櫻桃園280畝,推廣生物、物理防控病蟲技術,打造生態安全大櫻桃。設施櫻桃最高售價80元/千克,每畝收入4萬元。費縣大櫻桃先后獲得“山東省富硒產品生產基地”“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鄉村振興科技支撐型齊魯樣板示范基地”“櫻桃新品種示范基地”等稱號,2020年和2021年費縣選送的大櫻桃在中國櫻桃年會暨全國優質櫻桃大賽上,獲得了中國園藝學會櫻桃分會頒發的金獎。
1.4 交易市場日漸活躍
隨著大櫻桃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全縣在大田莊鄉、費城街道、朱田鎮、薛莊鎮建設了設施完善的大櫻桃批發市場18家,櫻桃集中上市期最多迎來外地客商280余家,最高日交易量達到180噸,費縣大櫻桃遠銷全國20多個省份。
1.5 區域品牌日漸打響
費縣大櫻桃分別注冊了“寶櫻”“天蒙園”“櫻美”“愛櫻人”“笑山紅”“沂龍山”“長壽櫻”等商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工作也同步跟進,縣委縣政府連續舉辦的12屆大櫻桃文化旅游節(圖2),更是把費縣大櫻桃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推向全國,該舉措是推動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換的具體實踐,是通過農旅融合發展,促進現代果業發展、帶動富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
2 費縣櫻桃產業存在的問題
2.1 連片種植規模偏小
費縣大櫻桃栽培主要集中在大田莊鄉、費城街道、朱田鎮、東蒙鎮、探沂鎮、薛莊鎮的部分村莊,栽植面積占全縣大櫻桃栽植面積的90%以上,但由于各個鄉鎮區域不連片,而且每個種植鄉鎮的村又不連片,因此造成全縣整個櫻桃的種植區零星分布,形不成規模效應,阻礙了全縣大櫻桃產業的規?;?、集約化發展。
2.2 精細化管理水平較低
費縣大櫻桃由于各鄉鎮栽植面積差距大,造成管理水平和銷售模式的巨大差異,規模大的鄉鎮或合作社嚴格按照“大櫻桃周年管理操作規程”進行管理,精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較高;種植面積小的鄉鎮或零星栽植的果農,由于組織化程度低,或從業人員年齡偏大,小農意識強,思想不夠開放,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能力較差,因此造成品牌意識和精品意識差,管理粗放,果品品質上不去。
2.3 優勢品種較少
由于費縣大櫻桃產業區多為丘陵山區鄉鎮,櫻桃栽培多為露地栽植,設施栽培多集中在平原鄉鎮的少數村,總體現狀為以露地栽植為主、保護地栽植為輔。在露地栽植中品種多為紅燈、大紫、那翁等老品種,雖然近幾年相繼引進了美早、布魯克斯、薩米脫、魯櫻系列,但都集中在保護地栽培中,面積小,優勢品種不夠突出,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2.4 產業鏈條較短
大櫻桃果實皮薄,汁多,不耐貯運,因此貨架期短。而與之配套的冷藏加工鏈條跟不上,大櫻桃產業只能停留在鮮食銷售上,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步伐亟待加快。
2.5 氣候因素影響較大
大櫻桃性喜溫,耐寒性差,耐旱耐澇性差,且怕大風,近些年異常災害天氣頻發,開花和坐果期受到低溫倒春寒、干熱風、冰雹等危害,造成坐果率下降、畸形果率增高,嚴重影響了大櫻桃的產量和品質,間接降低了廣大果農的經濟效益。
3 費縣大櫻桃未來發展思考及建議
3.1 擴大種植規模,形成集群發展態勢
加快農村集體土地“三權分置”進度,推廣實施土地“托管”政策,把因從業人員年齡過大無法耕種或撂荒的土地向經營大戶或合作社流轉,擴大連片種植規模,打破“村與村,鎮與鎮”之間的區域界線,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方向發展。打造一批面積300畝以上,集標準化、機械化、規模化于一體的高標準示范基地,帶動全縣櫻桃產業向高、精、新層次發展。鼓勵大櫻桃合作組織圍繞產前、產中、產后環節從事大櫻桃營銷和服務。
3.2 實施標準化管理,生產優質生態大櫻桃
嚴格按照“費縣大櫻桃周年管理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管理,在各個示范基地實施”大櫻桃之最”工程,生產最好吃、最好看、最賺錢的大櫻桃,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生物農藥和物理方法防治病蟲替代或減少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園藝地布覆蓋、水肥一體化、果園生草、花期輔助授粉等技術,提高標準化管理水平,生產綠色、無公害生態大櫻桃,提高“費縣大櫻桃”品牌知名度。同時為規避自然災害對大櫻桃產業的影響,繼續擴大設施櫻桃的種植面積,在平原鄉鎮栽植大櫻桃時,優先扶持建設保護地栽培設施,使大櫻桃成熟期提前,提早上市,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3.3 優化品種結構,加大改劣換優力度
鑒于費縣櫻桃優勢品種少的現狀,加大改劣換優力度,與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櫻桃課題組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引進齊早、布魯克斯、魯櫻3、魯櫻4、魯櫻5等優新品種,改接品質低劣的那翁、大紫等品種,擴大優勢品種面積,突出良種優勢,提高“費縣大櫻桃”品牌影響力。
3.4 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大櫻桃產品附加值
立足“生態費縣、壽養費縣”的發展格局,充分利用費縣的地理環境優勢和森林植被率高的優勢,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大力發展大櫻桃旅游觀光采摘業,打造環大田莊鄉-東蒙鎮-薛莊鎮大櫻桃觀光旅游采摘果業帶,沿途規劃建設農家樂娛樂點,發展民宿產業,提升鄉村旅游檔次,帶動大櫻桃產業健康發展(圖3), 培植大櫻桃深加工企業,探索生產櫻桃酒、櫻桃粉和櫻桃脯等加工產品,同時健全現代化營銷體系,實施品牌戰略,規范采收和加工包裝環節,積極發展冷鏈運輸、連鎖經營、農超對接、電子商務等,提高大櫻桃產品附加值。
3.5 建立政策資金扶持保障體系
政策是無形資源,政策是產業發展的保障,嚴格落實費縣涉農領域相關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好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納入縣級重點工程的櫻桃示范基地給予重點扶持,同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大櫻桃產業。
3.6 建立大櫻桃科技創新推廣服務體系
在全縣實施農技人員“雙百雙創”工程,全縣農技人員結對聯系縣內農業示范園區、重點櫻桃產業村和櫻桃種植大戶,開展技術幫扶服務,定期邀請省內外櫻桃種植專家開展現場授課(圖4),解決果農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建立縣、鄉、村技術服務網,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打通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
4 結束語
筆者在基于對費縣大櫻桃產業現狀詳細調查的基礎上,對費縣大櫻桃產業未來的發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及建議,旨在推動費縣大櫻桃產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加快費縣大櫻桃產業向標準化、集約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的進程,增強費縣經濟發展活力,助力鄉村振興,發展新質生產力,增強全縣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