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創辦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憑借深厚的學術底蘊與豐富的科研資源,高校已成為推動科技期刊創辦,特別是英文科技期刊發展的主力軍。然而,在實際的創刊征程中,高校編輯部或期刊社往往會面臨一系列復雜而嚴峻的挑戰,諸如經費、引進、稿源、數字化出版、市場競爭與國際化等瓶頸問題。因此,從創刊之初,就需要對期刊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戰略策劃,以奠定堅實的基礎。
基于此,文章系統性地提出了高校創辦科技期刊的六大戰略策劃原則:宏觀性,要求期刊定位高遠,緊跟國際科技前沿;現實性,強調立足高校實際,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前瞻性,預見科技發展趨勢,引領學術潮流;獨特性,注重差異化發展,形成品牌特色;持續性,確保期刊運營穩定,質量持續提升;開放性,促進國際合作,拓寬學術交流邊界。這些原則旨在立足全局和長遠,為期刊發展把脈定向,通過精心策劃,為期刊勾勒出清晰的發展藍圖。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深入挖掘并發揮自身特色優勢,打造具有鮮明個性的科技期刊,同時設計科學合理的發展路線圖與時間表,力求高起點創刊,為期刊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最終將其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學術交流平臺,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關鍵詞: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創辦;高校;策劃原則
中圖分類號:G237.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8883(2024)20-0281-05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萍计诳羌廴瞬?、引領創新、推動科技發展的平臺。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科技期刊發展,積極推進科技期刊創辦。2019年,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1],中國科協等七部委發起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2021年,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2]。
高校擁有深厚的學術底蘊與豐富的科研資源,集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具有濃厚的學術氛圍,為科技期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科技期刊給予的政策支持越來越多,高校自身也對科技期刊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支持和關注。
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高校已成為創辦科技期刊的主要力量之一。2019—2023年,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的189種高起點新刊,高校主辦期刊有105種,超過一半;領軍、重點和梯隊期刊多依托高校一流學科或強勢學科[3]505。與科研院所、出版社、學/協會相比,高校為主辦單位的SCIE收錄期刊的JCI最高[4]。我國高校主辦的科技期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學術影響力,但在學科分布和期刊數量上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5]3。
隨著科技期刊國際化、數字化趨勢日益凸顯,科技期刊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高??萍计诳诟偁幹修k出特色、辦出水準,就必須在創刊初期對期刊進行全面的戰略策劃。高??萍计诳膽鹇圆邉澥侵笧榱吮WC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對期刊的辦刊宗旨、辦刊目標、辦刊模式等相關問題進行長遠、全面、系統的決策和規劃,為期刊的未來發展勾勒出基本的發展藍圖??萍计诳l展的戰略問題是事關期刊發展的全局問題、長遠問題。高??萍计诳膽鹇圆邉澥且环N科學、理性的編輯行為,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堅持策劃的宏觀性原則,繪制期刊發展的戰略藍圖
創辦科技期刊是一個涉及多種要素的系統工程,要從創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發,對科技期刊發展的現實背景、期刊文種、辦刊條件、刊名、辦刊宗旨、辦刊目標、收稿范圍、稿源情況、作者群、讀者群、審稿專家構成、版式設計等進行全面宏觀的研究和策劃。在所有紛繁的辦刊事務中,要對辦刊目標有一個宏觀的定位,考慮本刊的創辦是否堅持科技創新的“四個面向”[6],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確立辦刊宗旨。一個準確、合理的辦刊目標是引領期刊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要確定把期刊辦成在某個地區還是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較強學術影響力的科技期刊。還要根據學科特點,考慮適合辦中文期刊還是英文期刊。學科發文總量如何,人才情況如何,目前已有哪些期刊,各有什么特點,新辦期刊有什么特色,誰適合做期刊主編、編委,都需要考慮。
此外,還要選擇合適的出版平臺。高校科技期刊的質量不僅僅是所刊發論文的學術質量,還包括期刊外觀的設計裝幀質量。期刊外觀包括封面、書脊、目次頁、書眉、內芯的裝幀設計與編排,均應符合期刊編排格式國家標準[7]。因為期刊的版式是相對穩定的,所以對這個問題必須進行戰略性的策劃。如果說優秀期刊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體,那么期刊的學術質量就是內在美,而期刊的設計裝幀質量則是外在美。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期刊開始重視期刊的外在美[8]。我國科技期刊封面版式設計由質樸的文字排列時期,到經典的圖文并茂時期,再到自由發展的探索時期演變,對視覺元素的應用逐漸成熟,有效提升了文化性和藝術審美性[9]。
期刊的戰略策劃工作要堅持宏觀性原則,要重點解決關涉期刊發展全局性的問題,精心描繪出期刊發展的戰略藍圖。
(二)堅持策劃的現實性原則,充分發掘自身辦刊優勢
一般來說,任何一種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都是在特定的辦刊條件下進行的。除了國家新聞出版署期刊創辦許可條件[10]中有關刊名、出版單位、主管主辦單位、出版范圍、注冊資本、編輯人員、工作場所、法定代表人等基本條件外,對于高??萍计诳?,其辦刊條件實際上就是學校的學術環境、人才隊伍、經費支持。因此,在策劃辦刊目標時必須充分考察、分析辦刊條件。
在傳統辦刊體制下,期刊的稿源出處、作者群、讀者群、審稿專家的構成和布局主要取決于期刊所在學校的學術背景。但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隨著開放式辦刊模式的推行,高??萍计诳母逶?、作者群、讀者群、審稿專家的構成和布局也隨著編輯人員在期刊市場的組織策劃和開創能力而發生著動態變化。創刊初期,期刊的培育需要大量經費投入,策劃期刊必須考慮至少五年內的經費來源。
高??萍计诳谵k刊過程中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本校具體情況對期刊的發展目標進行實事求是的策劃、設計。高校學術期刊和學科建設主要借助科研成果和學術人才這兩類內核參量進行協同發展[11]。辦刊要堅持現實性原則,即在辦刊過程中腳踏實地,充分發掘自己學校在學科和人才上的優勢及區域優勢,辦出個性和特色。
目前,英文科技期刊創辦以雙一流高校為主、地方高校跟進,整體向好的辦刊局面初步形成[12]?!半p一流”建設給高校期刊帶來了核心作者隊伍、一流編委隊伍、優質稿源,可促進高校期刊社會服務能力、學術引領能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13]。
“雙一流”高校依托一流學科建設資源,培育一流高校科技期刊[14]。卓越計劃入選的領軍、重點和梯隊期刊多依托高校一流學科或強勢學科[3]505。反過來,一流的學術期刊也會促進高校的學科建設[15]。高校可以從創辦新刊、集群化辦刊、增加社交媒體推廣和提高開放獲取占比等角度促進期刊與學科的協同發展[5]3。
(三)堅持策劃的前瞻性原則,使期刊發展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將前瞻性原則應用于高校科技期刊的策劃,應該包括對辦刊目標、稿源范圍、作者隊伍建設、期刊編委和審稿專家構成等方面的預期策劃。
關于期刊定位,要把科技期刊辦成國際知名、國內知名還是普通期刊,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辦刊目標開展。根據學科科研產出量和發展趨勢及現有期刊容量,判斷稿源持續性,充分考慮是要辦半月刊、月刊還是雙月刊、季刊等,這是高校科技期刊策劃的基礎內容。
關于稿源范圍,校內外稿源比例、國內外稿源比例、編委稿源比例等,都是需要策劃并著力實施的。
關于作者隊伍建設問題,也是期刊策劃必須考慮的重要內容之一。確立了作者隊伍建設的未來目標后,就可以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舉措有意識地培育作者隊伍??萍计诳幬蛯徃鍖<覙嫵梢殉蔀樵u價科技期刊水平的重要指標,國際期刊各大檢索系統收錄的科技期刊一般實現了編委和審稿專家的國際化。我國高??萍计诳蛟靽鴥群蛧H知名品牌,就應努力使編委和審稿專家趨于國際化。在辦刊策劃中,必須就編委和審稿專家構成和布局進行必要的策劃,圈定大致的學科領域和范圍進行適當精選,并決意在某一時段達到預期目標。
關于高??萍计诳臄底只霭嬉彩菍ζ诳M行前瞻性策劃必須考慮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國的英文科技期刊主要是借助國外出版平臺“借船出?!保S著國家對科技發展“兩頭在外”問題[16]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期刊選擇“造船出?!?,自建投審稿系統和出版傳播平臺,如科學出版社的SciEngine平臺[17]、中國激光雜志社的Researching平臺[18]、中華醫學會的MedNexus平臺[19]、清華大學出版社自主研發的學術期刊數字化國際出版平臺SciOpen,實現了從投稿、審稿、生產、發布、傳播到數據分析與知識服務的學術論文全流程數字化生產與國際化傳播[20]。因此,在前瞻性策劃時應根據自身條件考慮出版平臺的問題。
(四)堅持策劃的獨特性原則,打造具有特色的期刊品牌
每所高校在教學、科研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高校科技期刊要辦出特色,就要盡力展現所在學校的學科優勢,把學校學科發展的優勢變成辦刊的優勢,體現學校所在區域的特色。要辦出特色,就要把獨特性原則貫穿于期刊策劃的方方面面,從期刊的學術內容到期刊的表現形式。
期刊的學科特色和地域特色即內容的獨特性,學術內容相對比較確定,而期刊的表現形式卻是靈活多變的。如學術內容可以是論著,也可以是短篇報道、病例報告、專家筆談、技術方法、綜述、評論、訪談錄等。
期刊的欄目設計、版式設計更能鮮明地表現一份科技期刊的風格和特色。可以引入多媒體元素,如視頻摘要、在線研討會等,提升內容的吸引力和互動性。除了內容的獨特性外,還要有服務的獨特性,即針對作者和讀者服務進行精心策劃,提供獨特性服務與個性化服務,或提供發表時滯較短的快捷服務,或提供與作者、讀者廣泛交流溝通的細致服務,使作者和讀者與期刊的聯系更加緊密。
要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品牌期刊,可在封面體現重點文章元素,在微信公眾號推送科普化改寫的文章、作者團隊介紹、訪談錄等,全方位進行宣傳推廣。從內容到形式,每一個環節都體現該刊的獨特性[21]。
(五)堅持策劃的持續性原則,確保期刊發展的良性運轉
科技期刊一旦誕生,就應保持相對穩定性,不可朝令夕改千變萬化。因此,在辦刊宗旨、辦刊目標、期刊周期、版式設計等戰略策劃過程中,應堅持持續性原則,在總體上保持期刊連續、一貫的出版風格。
為了保證辦刊風格的持續性,要對影響辦刊的諸多因素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策劃。例如,要確定期刊周期,是辦成月刊還是雙月刊或是季刊,必須對作者隊伍和稿源范圍進行深入調研,只有確定了現有的稿源范圍和未來稿源的拓展空間足以保證期刊周期的良性運轉,才能確定期刊周期。通過穩定的出版頻率,讀者可以形成持續的閱讀習慣。再比如,一個特色欄目的設計,必須認真分析所在學校的學科優勢及發展空間,充分調研該學科的發展情勢和前景能否在較長時間內支撐起一個持續性欄目的存在。每一期期刊可以圍繞特定的主題或研究方向進行組稿,但應確保這些主題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和延續性。就某一主題也應連續跟蹤最新前沿,形成一定出版周期,確保期刊風格和學科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一本期刊的良性運行,需要出版編輯和學術專家的持續性投入,創刊初期,期刊各項指標尚未形成,是辦刊最困難的時期,如約稿的力度有限,稿源可能出現不穩定的情況。所以,一定要做好攻堅克難的準備,想方設法吸引稿源,保持恒心,堅持不懈,確保期刊的良性運轉。
另外,期刊的封面版式、色調也是相對穩定、連續的,因此期刊的版面色調需要精心的策劃和設計,使用特定的顏色、字體、排版等元素,充分凸顯辦刊的持續性。
(六)堅持策劃的開放性原則,不斷拓寬期刊的發展空間
在科技期刊的戰略策劃中,必須堅持開放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包括內容上的開放、地域的開放和學科專業上的開放。在創刊初期,采用開放存?。∣penAccess)模式,允許讀者免費獲取和閱讀期刊內容,在保障作者版權的前提下,推動期刊內容的開放獲取與傳播,擴大讀者群體,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在期刊編委、審稿專家選擇上,不要局限于本校專家、編委專家、國內專家,應力爭把某些學科領域的頂尖專家都納入自己的期刊專家庫中,不斷擴展編委和審稿專家的區域空間,從而通過專家對期刊編審工作的參與提升刊物的社會影響力。
在作者隊伍建設過程中更要體現開放性原則[22]。高??萍计诳诓邉澲袑ふ易髡?,把眼光放在全球版圖上,一點一點地發展自己的作者群。通過Aminer等推送服務,廣泛發送征稿啟事,如果發出100封電子郵件,有10%的回應就十分可觀了。在學科上,可以發表跨學科的論文和研究成果,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知識交流和融合。
在欄目策劃設計上也要堅持開放性原則,一方面要立足本校學科優勢和特色,另一方面單靠本校稿件支撐一個持續性欄目難度較大,因此要用本學校學科優勢設置欄目,拋磚引玉,吸引學術界的好稿件,設立跨學科專欄或特刊,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進行交流和合作,使期刊欄目成為整個學界的學術平臺,只有開放性的欄目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生機活力。
高校應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創辦科技期刊,在戰略策劃過程中充分考慮宏觀性、現實性、前瞻性、獨特性、持續性、開放性原則,解決事關期刊發展的全局問題、長遠問題,高起點、高標準創刊,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加快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協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J].編輯學報,2019,31(4):355-356.
[2]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J].出版與印刷,2021(3):58.
[3]楊惠,王晴.科技期刊與一流學科建設的關系分析: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校入選期刊為例[J].出版廣角,2022(19):19-24.
[4]丁廣治,張昕,李禾,等.新創辦英文科技期刊主辦單位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2,33(1):122-133.
[5]丁佐奇,孫勁楠.我國高校SCI期刊與“雙一流”協同發展研究[J].中國出版,2022(2):3-10.
[6]李立,王媛媛,米然,等.“四個面向”戰略下中國科技期刊內容質量提升實踐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3,34(11):1427-1434.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期刊編排格式:GB/T3179-2009[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1-9.
[8]王國燕,姚雨婷,張致遠.世界頂級科技期刊封面科學可視化的三大特征[J].出版發行研究,2013(11):86-89.
[9]上官大堰,王佳琦.中國科技類期刊封面設計與視覺權重變化研究[J].中國出版,2022(24):54-57.
[10]國家新聞出版署.期刊創辦審批事項[DB/OL].國家新聞出版署,(2022-10-13)[2024-07-10].https://www.nppa.gov.cn/bsfw/xksx/cbfxl/qkspsx/202210/t20221013_600700.html.
[11]翟彬偲.高校學術期刊與學科建設協同發展研究:以浙江省ESI前1%高校自然科學類中文學報為例[J].科技與出版,2021(9):32-40.
[12]孫憲昌,逄小紅,張金銘,等.高校創辦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的現狀、問題與策略[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2,33(12):1711-1718.
[13]秦明陽,何運斌,陳燦華,等.中國特色的一流高校學報與“雙一流”建設的融合發展:以《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中南大學學報(英文版)》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2,33(9):1253-1259.
[14]孔薇.一流期刊建設背景下“雙一流”高??萍计诳l展策略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21(7):44-47.
[15]丁佐奇,郝海平.高校一流期刊培育和“雙一流”建設互融共生的相關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0):1254-1259.
[16]《編輯學報》編輯部.陳主編近期的3條“感言”[J].編輯學報,2023,35(4):383.
[17]于成,李雨佳.科學出版社SciEngine平臺造船出海的經驗與挑戰[J].中國傳媒科技,2023(3):143-146.
[18]丁潔,張然,胡艷芳,等.我國英文期刊集群化發展與啟示:以中國激光雜志社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3,34(6):692-699.
[19]魏均民.加強醫學期刊集群化平臺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傳媒,2023(23):20-22.
[20]邱顯清.培育一流科技期刊集群建設高水平國際出版平臺: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探索與實踐[J].新閱讀,2023(9):21-22.
[21]馬文軍,程琴娟,馬文軍,等.科技期刊??庠诔尸F形式的內涵、設計現狀及提升建議:基于344種自然科學類中文核心期刊的調查[J].傳播與版權,2023(5):28-30,40.
[22]陳翔.科技期刊構建核心競爭力中作者隊伍的組建原則與措施[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498-501.
作者簡介房紅娟,編輯,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編輯出版。徐苗蓁,副編審,編輯部副主任,研究方向:科技期刊的編輯、出版、發行的業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