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單元情景化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核心素養,提升其關鍵能力,使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展現出更強的自主性和學習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積極探尋單元情景化教學與教學實踐的融合途徑,使之成為優化學科實踐的有效方法。文章從核心素養育人觀的角度出發,深入分析了初中語文中應用單元情景化教學的實踐價值,并提出了幾項具有實踐意義的策略。同時,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實例,探討了如何利用單元情景化教學方法來促進語文學科實踐的優化,以供相關教育者參考。
【關鍵詞】 核心素養;初中語文;單元情景化;學科實踐
單元情景化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并逐步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養已成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導向,學生在應對各種學習任務與挑戰時所展現的綜合能力,正是其核心素養水平的體現。然而,傳統教學模式往往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內在素養。因此,教師需要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重新整合初中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按照整合后的知識體系,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板塊,以單元形式歸納主題,并融入情景化設計,從而有效指導學生的大單元學習過程。如此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度將有所降低,而初中語文課堂的單元情景化教學也能更好地實現預期目標,契合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核心素養育人觀。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單元情景化教學的實踐價值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教版教材已實現了優化升級,構建了由“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知識體系。這一框架不僅強化了單元課文間的聯系,還充分展現了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特色。然而,在基層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仍傾向于采用單篇課文為主的教學方式,以便分階段完成教學任務。但這種方式若過度分解小任務,不僅會削弱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其教學效果也往往不盡如人意。
相比之下,單元情景化教學則能有效彌補常規單篇教學方法的不足,使課堂教學結構更加飽滿。新課程改革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教師要不斷學習并掌握最新教學理念,對固有教學思維與傳統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創設出更具活力的知識課堂,以多元化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積極性,培養其自主知識觀念。
從基層教學實踐出發,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整體教學目標制訂計劃,將每個單元視為一個大的整體。首先,從整體角度出發規劃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其次,將教材分解為不同的單元主題。考慮到單元情景化教學在課堂實踐中需要知識的連接,教師可以以教材中的單元編寫主題為指導,引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的基本規律。或者,與學生共同提煉每個單元的學習主題,并根據不同單元的主題方向選擇恰當的表現手法,如多媒體教學或情景劇場等。這樣,學生就能逐漸熟悉教材內容,為后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中,學生將更容易接受知識。在不同階段課程任務及總體課程目標的指引下,師生可以依次完成初中語文單元情景化教學的計劃,并使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單元情景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
(一)明確單元教學目標,融入核心素養理念
在實施單元情景化教學之前,教師需首先明確本單元的教學核心內容,并細化各個基本點,開展專題研究。具體列出本單元課程的重難點,深入分析課文中的精彩片段及主題思想,以此為基礎設計情景化的實踐應用。在單元教學的尾聲,設計寫作活動,以確保單元情景化教學的全過程連貫無縫。以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該單元課文主要圍繞“古代圣賢的智慧”展開,選文或源自“孟子”,或對古代人的美好品德進行贊頌。教材將此內容納入,旨在讓學生領略古代圣賢智慧的可貴,感受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進而形成內在文化素養的熏陶。在初中語文核心素養體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品格至關重要。因此,在本單元的情景化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在目標設計上體現核心素養的內容。一方面,要求學生背誦課文中的重點部分,通過誦讀逐漸對古文形成感悟,升華為內在的文化品格;另一方面,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即學生必須掌握的古文知識點,通過課堂學習熟悉其含義,并掌握古代漢語的語法知識。由此可見,教師在單元情景化教學應用中的目標設計是眾多教學環節中的首要環節,應予以高度重視。
(二)整合教材知識,統籌教育資源
單元情景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后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產物,仍需經過大量實踐與探索來總結經驗。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整合教材中現有的教育資源,包括知識內容及可創新的部分。經過多年發展,教材編寫已越來越貼近學生的成長需求,以學生學習特點為基礎收納課文。因此,尊重教材編寫特點,將教材作為知識田地深度開發,未嘗不是一種教學創新。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改變原本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不必一味手寫板書或展示PPT,初中語文課堂也可融入豐富的情景式資源。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該單元課文主題以“游記”為主,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設計一個情景化學習任務:設想暑假邀請外地小朋友來家鄉游玩,介紹家鄉的風景。課堂上允許學生自由討論,充分挖掘本土資源,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甚至用多媒體設備簡單介紹家鄉風光。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家鄉情感,還能在介紹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從核心素養角度來看,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是內在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強化。
(三)創設真實學習情景,激發創造思維
單元情景化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以新課程改革標準為依據,其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實施,要從學生的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因此,教師要想將單元情景化教學與語文課堂充分融合,就需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盡可能將學生熟悉的場景、事物與內容組合到課堂中來,使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的經驗與語文思維在相應情景中得到釋放。這是構建語文真實學習情景的前提條件。教師在思考如何創設情景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驗和感受,包括通感學生的身心、環境及興趣等方面,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與差異性,科學地推動學生的認知發展。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游記”的學習為例,課堂上教師可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旅游經歷,其他學生認真聆聽并嘗試想象。教師需從旁及時糾正學生的用詞或語法不當之處,使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連貫。有些教學情景的創設無須復雜煩瑣,簡單靈活的創設仍能讓學生印象深刻,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而擁有良好的創造思維,也是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科學習中所必備的素養之一。
三、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語文單元情景化教學助力學科實踐的具體應用
(一)課堂教學實踐前的精心設計與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囊括了《孟子三章》《愚公移山》和《周亞夫軍細柳》三篇課文,共同圍繞著“古代圣賢智慧”這一主題。為了與這一大單元主題相契合,教師在課堂情景的創設上需進行精心設計。這三篇傳記散文,分別選自諸子百家和《史記》,其中,《孟子三章》闡述了人生理想,《愚公移山》展現了人生的不凡追求,而《周亞夫軍細柳》則刻畫了人物的崇高品格。
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進行深入分析。這可以通過近期的語文測試來了解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或者通過問卷調查來探尋學生對語文知識板塊的興趣偏好。鑒于班級中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差異,既有熱愛者,也有淡漠者,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單元情景化教學的應用方案,以更精準地幫助學困生提升語文學科素養。
進一步地,教師需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部分學生可能需要強化基礎知識的掌握,部分學生則需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有所突破,還有部分學生則追求更高層次的語文能力提升。由于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其語文學習的發展方向也各不相同,對應著不同的核心素養內容。因此,教師在單元情景化教學設計中,應綜合體現核心素養,并針對不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二)單元情景化教學的周密計劃與實施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教師要求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使學生初步具備學習文言文的思維。在工具書的輔助下,學生可以大致理解各篇課文的基本內容。課文下方的注釋,包括古今異義詞等基礎的文言文知識,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師在課堂上會重點講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及詞匯,帶領學生深入品讀課文中的詞句,分析人物形象,進一步體會古代圣賢的內在思想與品格。
從目標設計來看,本單元的教學應以歸納君子形象為主線,從人、事及思想等方面提升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同時,通過對比三篇文章的特點,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聚合思維。為了優化實踐,教師可以設計如“君子百家講壇”等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自主發言、討論的空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對單元情景化教學中的場景進行優化。
在教學實施方面,本單元的教學任務可以分為四個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點在于厘清思路、初步分析;第二課時側重了解時代背景、撰寫人物小傳;第三課時以開展實踐活動為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第四課時著重于布置學習任務、引入其他資源。在單元情景化教學的引領下,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以小組形式布置學習任務,從而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教學任務完成后的評價與鼓勵機制
在完成本單元的教學計劃之后,教師需對本階段的單元情景化教學應用進行全面而合理的評價。鑒于本單元的教學被劃分為四個課時,每個小階段的任務完成情況均可視為階段性評價的關鍵組成部分。通過匯總這些階段性評價,教師可以形成完整的教學評價,進而對后續的單元情景化教學應用進行深入的反思與調整。
與此同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應充分關注學生的活動表現。以“君子百家講壇”活動為例,部分學生在課前認真準備發言稿,演講時能夠流暢地闡述故事素材,并對古代圣賢的智慧進行深刻解讀。針對這樣的良好表現,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為學生樹立信心,也為其他未準備的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
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培養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和正確的自我認同感至關重要,這將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當班級中出現表現突出的學生時,其他同學往往會受到激勵,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并在后續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對語文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這樣一來,師生在課堂探究中的配合度也將得到顯著提升,共同營造一個積極、互動、高效的學習環境。
四、結語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應用單元情景化教學是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內在核心素養,包括語文基礎知識能力、表達能力及文化品格等諸多內容。然而語文學科的知識具有分散化的特點,其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必然需要一定的情景條件支持,將學生作為情景中的交流者,讓學生能夠在“向內學”的基礎上再“向外輸出”,才能完成知識的運用目標。同時,新課程改革標準也要求著教師要按照學生當下的需求,勇敢地打破傳統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突破原有的模式束縛與教育觀念,將單元情景化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于實踐之中,使學生可以在新方法的助力下,主動地參與學習、享受獲取知識的快樂。
■ 參考文獻:■
[1] 陳超.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分析[J]. 讀寫算,2024(27):33-35.
[2] 趙志霞. 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J]. 語文世界,2024(23):42-43.
[3] 于學松. 核心素養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探究與實踐[J]. 中學課程輔導,2024(21):48-50.
[4] 趙應云.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J]. 天津教育,2024(19):147-149.
[5] 胡正軍.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探析[J].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4(12):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