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必要補充,是學生鞏固英語知識不可或缺的工具。小學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在分析分層作業設計原則的基礎上,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為例,探討如何進行分層作業設計,從而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獲得發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分層作業;作業設計;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顧佩文(1985—),女,江蘇省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
小學英語作業是學校課堂教學的延伸和必要補充。作業不僅是教師檢查、了解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的重要媒介,也是學生鞏固學習成果,構建英語知識體系,提升語用能力的重要工具。《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教師應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基于單元教學目標,兼顧個體差異,整體設計單元作業和課時作業,把握好作業的內容、難度和數量,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提升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師應該更新教育理念,兼顧作業的鞏固性與拓展性,使開放性與創造性并舉,設計有層次、有梯度的適合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英語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語言知識,有效延伸課堂教學,提高英語教學效果[1]。
一、小學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的原則
(一)層次性原則
在設計英語作業前,教師要將學生分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設計不同難度和要求的作業,以確保學優生能夠深入探究、中等生能夠穩步提高、后進生能夠鞏固基礎。針對學優生,教師可設計具有挑戰性、創新性的作業,如要求學生撰寫英語小論文、參與英語辯論活動等,以培養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針對中等生,教師可設計適量的提高型作業,如閱讀理解、寫作練習等,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聽說讀寫能力。針對后進生,教師可設計基礎性強、易于完成的作業,如單詞抄寫、課文背誦等,以幫助他們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興趣。
(二)主體性原則
在作業設計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第一,開設“作業超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第二,鼓勵學生制訂作業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培養自我管理能力。第三,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評價,反思學習過程中的得失,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三)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作業設計中,教師應注重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一,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作業,如模擬購物對話、編寫節日邀請函等。第二,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如繪制英語漫畫、制作英語手抄報等。第三,利用游戲化的方式設計作業,如英語接龍、單詞拼圖等,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
(四)多樣性原則
作業設計應遵循多樣性原則,教師要以形式豐富的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第一,設計口頭作業,如朗讀、背誦、拼讀、口述等。第二,設計書面作業,如抄寫、筆頭翻譯、寫作文等。第三,設計動手操作作業,如制作PPT、繪制思維導圖、自制模型等。第四,設計跨學科作業,如將英語與美術、音樂、信息科技等學科融合,設計跨學科的綜合性作業。
(五)適量性原則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嚴格控制作業量,確保學生能夠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作業。對于小學中、高段(三至六年級)學生,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應超過60分鐘。英語教師應與語文、數學等學科教師做好協調,確保英語作業總量適中,時間控制在10—20分鐘,不給學生增加負擔。
(六)優質性原則
作業應少而精,注重質量和效果。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注重作業的質量和深度,注意技巧性,增加趣味性,確保師生花費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化的教與學效果。
二、小學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策略
(一)隱性分層,為作業分層導航
作業分層的現實依據是學生間的差異,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筆者通過日常的課堂觀察與課后了解,根據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以及學生原有知識水平與英語學習能力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以下三個層次。A層:喜歡英語、熱愛學習,基礎牢固;不僅能熟練掌握英語課本內容,而且能在課外自主閱讀英語繪本、觀看英文影視劇;書面閱讀能力與語言交際能力都較好。B層:具備英語學習能力,具有發展潛質;課堂上可以自主流利地朗讀課文,對于教師要求背誦記憶內容,大部分能流暢背誦下來;能較好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C層:缺乏英語學習興趣,基礎較差,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課文朗讀不流利;作業完成情況不良。
上述分層之所以稱為隱性分層,是因為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不是公開分層,以免傷害學生與家長的自尊。進行隱性分層后,教師就能因材施教,分層設計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2]。
(二)目標分層,為學生發展導航
分層作業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同時明確分層作業目標。在Unit 8 Our Dreams的作業設計中,關于“Let's learn”,教師可設定如下分層目標。
A層:“四會”(會聽、會說、會讀、會拼)課程詞匯,如dream、future、astronaut、spaceship、football player、World Cup、dancer、pianist等,能用基本句型“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和“I want to be...”造句,會根據教材插圖編寫故事,為人物對話配音并分角色表演。
B層:“四會”課程單詞和詞組,能用基本句型造句。
C層:“四會”課程單詞和詞組;對少數學生只要求其掌握重點詞匯。
關于“Let's talk”,教師可設定如下分層目標。
A層:能根據課文人物對話內容,自編類似對話,能在特定的情境中靈活展開對話;對個別學優生,要求其能將不同人物夢想內容(如Yang Ling的鋼琴家夢想)擴寫改編為一段短文。
B層:能認讀并背誦人物對話,誦讀語音、語調較好,熟練度較高,能夠模仿課文自編同類對話。
C層:能基本認讀對話,能朗讀課文或分角色朗讀。
關于“Let's read”,教師可設定如下分層目標。
A層:能理解課本內容,熟練朗讀文章,能自己編寫類似的文章,能改變人稱復述文章,能根據文章情節續寫故事。
B層:能理解課本內容,能熟練朗讀文章,能自編類似短文。
C層:能理解課本內容,能朗讀文章,“四會”課文中的重要句型。
如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定目標,可以幫助每一個層級的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學習信心,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三)作業分層,為學生成功導航
在英語作業的分層設計中,對A層學生的要求是:能夠靈活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完成創造性作業,如改編課文人物對話,改寫短文,改變人稱復述課文等。對B層學生的要求是:能夠理解課本內容,背誦相應內容,能夠完成默寫和仿寫作業。對C層學生的要求是:能夠基本理解與認讀課本內容,完成聽讀作業,會默寫基礎詞匯和基本句型。
此外,教師要鼓勵各層級學生在完成本層級作業后,適當選做高一層級的作業,而高層級的學生可以免做低層級的作業。作業形式可以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兩種,內容可分為學習、交談、閱讀三類。作業內容應體現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特點,可分為三星:一星是必做題,二星、三星為選做題。三個級別作業對應三個層級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完成作業。這樣可以在減少學生作業量的同時提高作業質量[3]。
三、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為例的作業分層設計
Unit 8 Our dreams的Story time板塊講述了Miss Li和學生一起討論各自的夢想:Mike想要當一名牙科醫生,為牙齒不好的孩子解除痛苦;Wang Bing想成為一名航天員,飛向太空、飛往月球;Liu Tao想成為一名優秀足球運動員,參加世界杯比賽;Su Hai想成為一名舞蹈家,讓自己變得優雅、健美:Nancy想成為一名作家,為兒童寫故事;Yang Ling則想成為一名鋼琴家,用美麗的音樂治愈人們的憂傷,收獲快樂。最后Miss Li肯定了大家的美好愿望,同時也說出自己的愿望是希望大家夢想成真[4]。
該課作業可以分為三個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Let's read”。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每部分設計A、B、C三個層級的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不同層級的作業,以此提高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自覺性,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英語實踐的機會,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一)“Let's learn”的分層作業
A層作業:要求學生聽錄音跟讀,抄單詞,抄寫單詞時以打亂句子中單詞排序的方式抄。如:對于句子“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學生不能只按照句子里單詞的正確排序抄寫,應先抄寫出單詞Kind、want、person、what、do、you、of、to、be后,再將其拼成正確的句子“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
B層作業:要求學生聽錄音跟讀,抄單詞,抄寫單詞時以省略全部或部分元音字母的形式抄。比如:d_nc_r、pi_n_st、sp_c_sh_p。
C層作業:要求學生聽錄音跟讀,抄寫單詞,抄寫單詞時按字母數量從少到多地抄。如:dance、dancer;piano、pianist;space、spaceship。學生在抄寫的過程中可悟出,一些英語單詞加上一個后綴就能變成另外一個單詞。如space(空間)加上后綴ship就是spaceship(宇宙飛船)。
此外,A層作業除了要求學生能靈活運用單詞組句,還要求學生能仿照課文主要句型造句,能利用課本插圖編寫對話或小短文。教師要盡量避免讓A層學生做一些簡單重復的機械性作業,而要增加一些創造性作業。比如,要求學生用表示職業的名詞astronaut(航天員)、pianist(鋼琴演奏家)、dancer(舞蹈家)、football player(足球運動員)等造句,然后加上開頭與結尾,編成一個小對話。比如:
Miss Li:I want to be an astronaut.
Su Hai:Ok!
Nancy:I want to be a piano player.
Yang Ling:very good!
(二)“Let's talk”的分層作業
A層作業:聽錄音,流利朗讀對話,創編新對話或英語小品。
B層作業:聽錄音并正確朗讀對話,分角色表演對話,仿寫對話。
C層作業:聽錄音跟讀對話,背誦并默寫對話。
讓學生模仿課文寫作、創編對話,可以激發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潛能,幫助他們奠定扎實的基礎。
在仿寫課文、創編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談論自己,也可以談論同學。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運用課程主要句型“I want to be...”等的基礎上,運用過去學過的句型,如“He/She has...”“He/She likes...”“I like...”“I don't like...”等,構成“I like being a pianist.I don't like being a football player.”等句子,同時用職業名詞teacher、doctor、scientist、driver、police等造句,以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內容[5]。
(三)“Let's read”的分層作業
A層作業:流利朗讀文章,理解、背誦課文,仿寫小短文,或改變人物對話內容,或將小短文改編成小對話等。
B層作業:正確朗讀文章,理解并背誦文章,用課程重點句型寫句子。
C層作業:聽課文錄音,跟讀對話,理解文本,背誦并默寫文章中的主要對話。
仿寫句式對C層學生來說具有難度,因此,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句式讓學生仿寫,從而讓他們在模仿中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部分A層學生在改編課文對話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為了讓這部分學優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示范,提高他們的作業質量。比如,出示改寫例句“Astronaut is good,but teacher are my favorite occupation.”,同時給學生提供句式范例“...is...,but...is my favorite...”。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理想與生活實際仿寫句子。
總之,分層作業設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分層作業的設計原則,在給學生分層、明確分層目標的基礎上設計作業內容,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在原有的水平上獲得發展,提高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陳君霞.實施小學英語分層作業和評價 提高作業有效性[J].校園英語,2018(23):152-153.
路瑾.新課標觀照下的英語作業設計:例談英語作業設計的類型、功能和方法[J].小學教學研究,2022(18):5-7.
邢靜靜.“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策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3(19):145-147.
趙玲.學生作業巧分層 英語教學更高效[J].小學生(中旬刊),2023(12):154-156.
張小敏.探析“雙減”背景下英語作業分層設計策略[J].中學課程資源,2023,19(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