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當代語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整本書閱讀教學已逐漸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整本書往往內容復雜、篇幅較長,學生在閱讀時常常會感到困難,難以充分體會到閱讀的樂趣。聚焦“快樂讀書吧”板塊,從以生動范讀和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問題和探究任務引導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方法,布置寫作任務實現學生知識能力的遷移幾方面探討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快樂讀書吧”;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基金項目:本文系徐州市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四期課題“基于‘快樂讀書吧’整本書閱讀策略教學研究”(課題編號:KT1405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邱海紅(1980—),女,江蘇省邳州市明德實驗小學。
整本書閱讀教學是指引導學生閱讀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從淺層的片段閱讀走向深度的整本書閱讀,使學生全面認識作品的語言之美、情感之真、思想之深。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快樂讀書吧”板塊,涵蓋“導讀語”“你讀過嗎”“小貼士”“相信你可以讀更多”四個部分,可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閱讀整本書,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空間。鑒于此,教師需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充分利用“快樂讀書吧”的資源,給予學生適當的閱讀提示,通過陪伴式閱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閱讀動力,使其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一、趣讀: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動機
(一)生動范讀,預測情節
“體驗式教學”主張通過生動表達強化學生的情感共鳴,而范讀正是這種理論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借助聲情并茂的表演性誦讀可將書中的場景具象化,帶領學生進入到生動的文學世界,為其提供感知和想象的空間。情節預測作為一種閱讀前的思維預熱活動,鼓勵學生推測故事情節的發展,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能主動閱讀整本書。教師應基于“快樂讀書吧”板塊的主題合理甄選書籍,在此基礎上采用富有表現力的范讀,將書中的人物、場景和情節活化,并適時提出開放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鼓勵其大膽預測故事情節[1]。
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中的“快樂讀書吧:讀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為例。該板塊旨在讓學生走進中國古典文學的長廊,感受中國古典名著中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生動的故事情節。在導入階段,教師可依據“你讀過嗎”中的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西游記》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孫悟空與牛魔王斗法的精彩情節。這一故事情節語言生動,畫面感強,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范讀時,教師應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和生動的表情,將孫悟空的靈活機智、牛魔王的變化多端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如,在讀到“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訣念咒,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海東青,颼的一翅,鉆在云眼里,倒飛下來,落在天鵝身上,抱住頸項嗛眼。”時,教師應放慢語速,重讀“搖身一變”“倒飛下來”等動詞,以營造緊張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教師朗讀至關鍵處時應適時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思考。例如,范讀到孫悟空和牛魔王第一次變身對抗時,教師可提問:“在接下來的對抗中,你們覺得孫悟空會變成什么來應對牛魔王的挑戰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即將展開的故事情節上,鼓勵他們大膽預測情節的發展并分享自己的想法。范讀至故事高潮部分時,教師可再次提出問題:“面對變化多端的牛魔王,孫悟空還能繼續占上風嗎?”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通過聲音與情節的巧妙結合,能讓學生沉浸在故事中,而適時提出問題,能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激發他們閱讀《西游記》的興趣。
(二)對接生活,活化氛圍
整本書閱讀對小學生而言是一項挑戰,因為它要求學生在較長時間內集中精力,以理解復雜的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而小學生的認知發展尚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更傾向于閱讀富有趣味性和情節緊湊的內容,對于包含大量背景信息的整本書,其容易產生閱讀疲勞。加之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小學生習慣于獲取短小精悍的信息,在長時間的整本書閱讀中,他們難免會出現耐性不足的情況。對此,教師應利用“快樂讀書吧”板塊中的導讀語、小貼士,將書中的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結合,并應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現故事情節與生活的共通點,從而全面激發他們的閱讀動力[2]。
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中的“快樂讀書吧:從前有座山”為例。該板塊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中國經典民間故事,感受其中承載的美好愿望和豐富想象。以中國民間故事《田螺姑娘》為例,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如教師可以提問:“你們在放假時,有沒有去過鄉村,看到過農田和水稻?或在鄉間的小路上散步時,看到過池塘、小溪里的田螺?”以激發學生對田園生活的回憶,使其自然地聯想到《田螺姑娘》故事中的場景。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代入感,教師可在主流視頻網站(如嗶哩嗶哩、CCTV紀錄片專區)上搜索并播放與“江南水鄉田園風光”或“鄉村農家生活”相關的視頻片段,向學生展示鄉村的風景和生活場景,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田螺姑娘》中年輕人撿田螺的場景。在播放視頻的同時,教師還可以播放富有江南水鄉情調的古典音樂,如《春江花月夜》,讓學生仿佛置身清晨田間、水波蕩漾中,從而使其與民間故事內容產生共鳴,更積極地投入整本書閱讀中。
二、促讀:掌握整本書閱讀方法
(一)問題引導,自主研讀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由于書籍內容復雜,教師往往無法逐一講解書中的每個細節,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研讀能力至關重要。學生在閱讀長篇巨著時,需要理清思路并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才能實現深度理解與長期記憶的目標。為此,教師需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研讀,同時,指導學生學習分段閱讀、圈點批注、角色分析、情節梳理、主題提煉等閱讀方法,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獨立閱讀的能力與習慣。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中的“快樂讀書吧:很久很久以前”為例。這一板塊要求學生閱讀神話傳說,了解神話傳說的起源與發展,探索其中豐富的人物形象。基于此,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中國神話故事》《希臘神話故事》《世界神話故事》。教師首先可從板塊導語“世界是如何起源的?”“人類是怎樣產生的?”“神和英雄是怎樣生活的?”入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其通過自主閱讀尋找答案。隨后,教師可根據“你讀過嗎”中的內容提問:“神農是如何確定各種植物的藥性的?神農的‘神性’在哪些情節中得到了體現?”引導學生展開深入閱讀,不僅關注故事情節的表面,還思考其內在結構和神話傳說的特點。當學生理解了故事的基本框架后,教師可進一步提問:“神農為什么被稱為‘醫藥之神’?”并指導學生采用分段閱讀的方式,逐步把握故事的主線,鼓勵他們劃出書中的關鍵語句,并做簡單批注,使學生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最后,教學完成后,教師可提出拓展性問題:“中國神話中的神農與古希臘神話中的赫拉克勒斯有什么相似之處?中國神話故事與古希臘神話故事分別反映了怎樣的文化特點?”鼓勵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運用課堂所學的方法,自主完成整本書閱讀,進一步拓寬知識視野,提高閱讀能力。
(二)任務驅動,深入閱讀
閱讀任務不僅包括對內容的解析,還涉及對書中隱含信息的挖掘與思考,將“任務”與“閱讀”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抽絲剝繭,從感性層面的理解逐漸過渡到理性層面的分析,構建起對知識的立體認知。教師圍繞“快樂讀書吧”板塊中的導讀語和“你讀過嗎”中的內容,以及根據書籍內容設置多層次的閱讀任務并引導學生細讀文本,探究書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事件的背后動機等,能幫助學生找到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成效。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中的“快樂讀書吧:十萬個為什么”為例。該板塊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科普作品,探索科學的奧秘,培養求知欲和思維能力。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探究科學現象”作為任務的核心主題,依托“你讀過嗎”中的內容,提出與常見的生活現象相關的問題并設計任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尋找答案。
第一個任務:讀科普作品,解答疑惑。要求學生閱讀蘇聯作家米·伊林的《十萬個為什么》,尋找書中對爐子里的柴會畢剝作響、煙會從煙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烘烤的馬鈴薯有一層硬皮而煮的卻沒有等常見現象的解釋。在閱讀中,學生需要圈出書中關鍵的語句,遇到不理解的術語時,需運用在課堂上學到的方法,嘗試推理術語的含義,這能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第二個任務:追根溯源,探索現象產生背后的邏輯。引導學生根據“小貼士”的提示,查找書中提到的“水能滅火”“煤油燃燒時會產生煙”等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為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生活經驗解釋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培養其在閱讀時主動提問和探索的習慣。
第三個任務:科學現象大調查。引導學生閱讀“相信你可以讀更多”中推薦的科普作品《看看我們的地球》《灰塵的旅行》《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以尋找更多類似的科學現象,發掘更多的科學知識點。學生閱讀不同的科普作品,并將其與課上學到的內容結合,可以構建完整的科學知識體系。為了幫助學生在大量閱讀中理清思路,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作科學現象對照表,將不同書籍中提到的相似現象進行對比,以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獲得更加全面、立體的科學認知。
三、踐讀:實現知識能力的遷移
整本書閱讀強調對文本整體性的理解,這種理解不應僅僅停留在被動接受信息的層面,而應通過寫作將閱讀所得轉化為內在的思考與感悟。讀寫交融是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加工、重構并輸出的過程,是實現由閱讀向寫作遷移的有效途徑。教師應結合“快樂讀書吧”的內容,布置仿寫、續寫和創作性寫作等課堂作業,并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作品,結合整本書的內容進行批注與自我評價,從而實現從書中到書外的思維遷移[3]。
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園”為例。教師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騎鵝旅行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經典名著,讓其了解文學作品的豐富與多樣。首先,教師可根據“你讀過嗎”中對《魯濱遜漂流記》的敘述“翻開它,你會看到一個人是如何在絕境中變成自己的國王,一座島如何從荒蕪之地變成微型的文明社會。”設置任務:“讀魯濱,記荒島——記錄魯濱遜的荒島生活”。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劃出文本中描述魯濱遜面對荒島生存挑戰的關鍵語句,并通過圈點批注的方式記錄下他在荒島上的重要生存策略。例如,魯濱遜如何搭建住所、獲取食物等。通過對這些情節的細讀和批注,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魯濱遜的獨立精神。同時,結合“小貼士”中的建議,教師應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讓學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內容和價值。學生完成閱讀后,教師可以布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以魯濱遜的視角來記錄他在荒島上度過的時間及內心的感受。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強調寫作不能僅僅復述書中的內容,而是要根據書中情節重新構建故事,發揮想象力,描述魯濱遜的心理活動。這樣的任務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魯濱遜的生存智慧與堅韌不拔的精神。在完成寫作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細致的反思與修改,如此,學生能逐步從被動的閱讀轉向主動的寫作與思考,從而鞏固整本書閱讀的實效。
結語
教師基于“快樂讀書吧”精心設計多層次、多元化的整本書閱讀實踐任務,能推動學生的思維發展,深化其情感體驗。教師運用范讀、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問題引導、任務驅動等方式,能讓學生深入理解整本書的內容與價值,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設計仿寫、續寫等多樣化的寫作活動,能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文本的豐富內涵,在寫作過程中提高理解與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杜倩.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高學段“快樂讀書吧”為例[J].名師在線,2024(26):65-67.
黃鶯.語文學科內部跨越模式下整本書閱讀實施路徑探析: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為例[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4(5):54-56.
王金花.小學中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以三年級“快樂讀書吧”的《安徒生童話》教學為例[J].新教育,2024(1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