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琴,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樂器,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自唐代傳入中國,歷經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演變與發展,揚琴以其獨特的音色、豐富的表現力和廣泛的適用性,成為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不僅是古代宮廷音樂和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現代民族音樂創作和表演的常用樂器。揚琴的演奏藝術集技巧性、表現力和審美性于一體,不僅能夠展現中國古典音樂的精髓,也能夠融合現代音樂元素,展現出多元化的藝術魅力。揚琴文化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文化的多元融合,揚琴文化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雙重挑戰。因此,在現代教學背景下,加強對揚琴文化的傳承和教學,不僅能夠豐富音樂教育的內容,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創新精神的未來公民。
揚琴文化傳承的挑戰
一、揚琴文化的普及度與認知度的局限性
盡管揚琴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價值和文化意義無可替代,但在當代社會,揚琴文化的普及度與認知度卻相對較低。一方面,揚琴音樂在公眾中的知曉率不高,很多人對其歷史淵源、演奏技巧以及藝術特色缺乏了解,導致揚琴文化的傳播范圍有限。另一方面,揚琴音樂的表演和教育活動在社區、學校等場所的參與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推廣機制和平臺,使得揚琴文化難以深入大眾生活中,形成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此外,現代媒體和流行文化的影響下,年輕一代對傳統音樂的興趣和參與度下降,進一步加劇了揚琴文化的普及難度。
二、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與現代教學需求的矛盾
傳統揚琴教學方法多依賴于一對一的師徒制教學,注重技巧的傳授和基本功的練習,但在現代社會,這種教學模式面臨著多重挑戰。首先,傳統教學方法往往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教學資源有限,難以滿足現代教育體系中大規模、高質量的教學需求。其次,傳統教學方法在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創新思維、促進個性化發展等方面存在不足,與現代教育強調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理念存在差距。最后,傳統教學方法在適應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手段等方面存在滯后,限制了揚琴教學的現代化和創新性。
三、揚琴文化在現代教學環境下的適應性與挑戰
在現代教學環境中,揚琴文化面臨著適應性與挑戰的雙重考驗。一方面,現代教育強調跨學科融合、項目式學習和創新思維培養,而揚琴文化作為單一學科,如何在保持其傳統特色的同時,融入現代教學理念和模式,成為一大挑戰。另一方面,現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興趣點發生了變化,如何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激發學生對揚琴文化的興趣,提高其參與度和學習效果,是揚琴文化傳承必須面對的難題。此外,隨著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增強,如何在國際化的教學環境中展現揚琴文化的獨特魅力,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也是揚琴文化傳承不可忽視的挑戰。
揚琴文化傳承的策略
一、揚琴文化與現代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創新
將揚琴文化融入音樂、歷史、藝術等學科的教學內容中,通過跨學科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同時,了解和體驗揚琴文化。通過創新教學內容,如設計揚琴音樂鑒賞課程、揚琴文化歷史講座、揚琴演奏技巧工作坊等,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也能激發學生對揚琴文化的興趣。通過將揚琴文化與現代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創新,旨在構建一個全面、立體的教學體系,促進揚琴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通過引入小組合作學習、項目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等現代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提高教學的互動性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教學方法的關鍵在于,結合揚琴音樂的特點,設計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路徑和評價體系,如通過分級教學、個性化指導、成果展示等方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優化,旨在提升揚琴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揚琴文化傳承平臺與資源的構建與完善
建立揚琴文化數據庫,收集整理揚琴音樂作品、演奏視頻、教學資料等,為揚琴教學提供豐富多樣的資源;創建揚琴文化傳承網站或App,提供在線學習、互動交流、資源下載等功能,拓寬揚琴文化傳播的渠道;組織揚琴文化論壇、研討會、工作坊等活動,搭建揚琴文化傳承者、教育者、研究者之間的交流平臺,促進揚琴文化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實踐。通過揚琴文化傳承平臺與資源的構建與完善,旨在為揚琴教學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支持,促進揚琴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深入理解。還可以通過組織揚琴音樂會、比賽、展覽等文化活動,為揚琴演奏者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為公眾提供欣賞揚琴音樂的機會;開展揚琴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等活動,普及揚琴文化知識,提高揚琴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利用社交媒體、網絡平臺等現代傳播手段,開展揚琴文化線上推廣活動,擴大揚琴文化的傳播范圍和深度。揚琴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旨在增強揚琴文化的公眾認知度和參與度,促進揚琴文化的社區融入和國際傳播。
三、揚琴文化傳承者的培養與師資隊伍建設
設立揚琴文化傳承者培養項目,如揚琴演奏家、教育家、研究者培訓課程,提高揚琴文化傳承者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建立揚琴師資認證體系,對揚琴教師進行專業資格認證和持續教育,提高揚琴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加強揚琴文化傳承者與師資隊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如組織揚琴教學研討會、工作坊、觀摩課等,促進揚琴教學經驗的分享與創新。通過揚琴文化傳承者培養與師資隊伍建設,旨在為揚琴教學提供穩定、專業的人才支持,促進揚琴文化的持續傳承與發展。此外,通過開發揚琴在線教學平臺,提供揚琴演奏教學視頻、互動練習、在線評價等功能,提升教學的便捷性和個性化;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模擬揚琴演奏環境,提供沉浸式的學習體驗;運用大數據分析,收集揚琴教學數據,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通過數字技術在揚琴教學中的應用,旨在創新揚琴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興趣,促進揚琴文化的現代傳播。
揚琴文化傳承的實踐案例
揚琴文化在現代教學中的傳承策略與實踐案例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教師及社會對揚琴文化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也促進了揚琴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揚琴文化的現代傳播和國際交流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大學階段的揚琴教學案例,以“揚琴文化傳承與創新項目”為例,該項目在大學音樂教育專業中開設揚琴文化課程,設計了揚琴演奏技術、揚琴音樂理論、揚琴文化歷史、揚琴音樂創作等模塊,旨在培養具有揚琴演奏技能和揚琴文化傳承能力的專業人才。實踐結果表明,該項目有效提高了大學生的揚琴演奏水平和揚琴文化素養,為揚琴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人才支持。從學生層面來看,通過問卷調查、訪談、作品展示等方式,收集了學生對揚琴教學的反饋信息,評估了揚琴教學對學生音樂素養、文化認同、創新思維等方面的影響。結果表明,揚琴教學有效提高了學生對揚琴文化的興趣和參與度,增強了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提升了其音樂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從教師層面來看,通過教師訪談、教學觀摩、教學研討等方式,收集了教師對揚琴教學的反饋信息,評估了揚琴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教學創新、專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結果表明,揚琴教學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揚琴演奏技能和揚琴文化素養,促進了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專業能力的發展。從社會層面來看,通過社會調查、媒體報道、網絡評價等方式,收集了社會對揚琴教學的反饋信息,評估了揚琴教學對社會文化氛圍、社區文化活動、國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影響。結果表明,揚琴教學有效提高了社會對揚琴文化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促進了社區文化的繁榮和國際文化的交流,為揚琴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深入理解做出了貢獻。
揚琴文化傳承的挑戰與對策
一、挑戰分析
揚琴文化傳承在現代教學中面臨著一系列挑戰,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資源、師資、社會認知等方面,構成了傳承過程中的障礙與問題。從資源層面來看,當前,揚琴文化傳承面臨資源匱乏的挑戰,包括教材、教學工具、實踐平臺等方面的資源不足,限制了揚琴教學的深度與廣度。此外,高質量的教學資源稀缺導致教學內容的同質化,難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從師資層面來看,揚琴教學師資力量的不足是制約揚琴文化傳承的關鍵因素。一方面,專業揚琴教師的數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難以滿足大規模教學的需求;另一方面,揚琴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參差不齊,影響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體驗。從社會認知層面來看,揚琴文化的社會認知度較低,缺乏廣泛的社會支持與關注,導致揚琴文化在現代教學中的推廣受到限制。此外,公眾對揚琴文化的了解有限,缺乏足夠的興趣與參與度,影響了揚琴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對策建議
第一,加強政策支持與社會宣傳。
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揚琴文化傳承的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資金資助、稅收優惠、場地支持等,為揚琴文化傳承提供政策保障。同時,應鼓勵各級教育機構將揚琴文化納入教學體系,通過設立揚琴文化教育基金、舉辦揚琴文化節等方式,提升揚琴文化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加強揚琴文化的宣傳與推廣,提高社會對揚琴文化的認知度與參與度。可以通過舉辦揚琴文化節、音樂會、展覽等文化活動,展示揚琴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吸引公眾的關注與參與;利用媒體、網絡、社區等渠道,開展揚琴文化普及教育活動,提升公眾對揚琴文化的了解與興趣;建立揚琴文化志愿者隊伍,鼓勵社會各界人士參與揚琴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二,注重師資培訓與資源建設。
加強揚琴教師的培訓與培養,提升揚琴教學師資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通過設立揚琴教師專業資格認證體系,規范揚琴教師的資質標準與評價機制;開展揚琴教師繼續教育項目,提供揚琴演奏技巧、教學方法、文化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建立揚琴教師交流平臺,促進揚琴教學經驗的分享與創新。加強揚琴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包括教材、教學工具、實踐平臺等,豐富揚琴教學的內容與形式。通過開發揚琴教學多媒體資源,如在線課程、虛擬實驗室、互動游戲等,提升揚琴教學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建設揚琴文化數據庫,收集整理揚琴音樂作品、演奏視頻、教學資料等,為揚琴教學提供豐富多樣的資源;設立揚琴文化實踐基地,提供揚琴演奏實踐、文化體驗、交流展示的平臺,促進揚琴文化的實踐與創新。
揚琴文化傳承在現代教學中不僅是一個教育課題,更是一項文化使命。揚琴文化傳承在現代教學中將面臨更多機遇與挑戰。一方面,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數字技術、虛擬現實等現代教育手段將為揚琴文化的傳承帶來新的可能性,使揚琴教學更加生動、互動、個性化。另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揚琴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國際傳播與文化交流將更加廣泛,為揚琴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作者簡介:
王嫣然,1991年生,女,安徽銅陵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樂器演奏與音樂教學。本文系2023年度安徽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民族音樂學視域中的淮河琴書傳承發展研究”(2023AH050383)、2023年度安徽省高等繼續教育改革省級一般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等繼續教育音樂課程教學的路徑研究”(2023jxjy017)、2021年度阜陽師范大學校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豫蘇魯皖琴書藝術中的揚琴音樂形態研究”(2021FSSK13ZD)成果。作者單位:阜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