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是一個重要的論域,目前關于這一問題存在“包含”和“并列”兩種觀點。本文在梳理當前觀點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進行再考辨。具體言之,首先應界定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基本原理”“基礎理論”等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史等構成其“基礎理論”。本文雖然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包含“理論基礎”的觀點,但由于厘清了“理論基礎”“基本原理”“基礎理論”三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因此初步展現出三個優勢:識別度高、邏輯性強和層次分明。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理論基礎;關系;優化
[作者簡介]裴學進: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余俊遐: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DOI]10.19377/j.cnki.43-1531/g0.2024.04.010
怎么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尤其是“理論基礎”是否處于“基礎理論”之中?目前學界對于這些問題尚未達成共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立四十周年,積極推動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的今天,有必要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進行再考辨。
一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關系的重要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知識體系中重要的基礎性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立四十年來,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已成為學界研究的重要論題,呈現出不斷完善與深化的趨勢。但總體上看,目前主要是對“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分別進行單獨探討,而對于兩者的關系辨析沒有得到應有重視。事實上,明確兩者關系極其重要。從根本上看,這是由知識生成規律決定的——單一知識需要經過關聯、組合、整理等形式轉化為系統知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知識體系的成熟離不開體系內部各“概念”之間形成科學、清晰的關系。無論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發展、學科發展,還是對于其實踐的發展,及時明確其“理論基礎”與“基礎理論”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一)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前提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必然要求。而明確“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是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前提。
“體系”意為“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互相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W].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1288.。可見,“體系”的構成不僅需要“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更需要它們按照一定規則建立起相互聯系。因此它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而且表征著知識間內在的邏輯關聯。就思想政治教育學來說,無論從哪個方面切入,明確“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是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整個知識體系規則的依據。因為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知識體系主要包括兩方面工作,一是用什么來構建,就是要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知識的核心范疇等。二是如何構建,就是要把已經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知識按照什么規則來排列組合,置放于不同理論空間,形成有機知識體系。明確“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是確立這個排列規則的重要依據,因而是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成熟的重要表征
任何一門學科都是以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為骨架呈現出來的,它是該學科獨立性與獨特性的重要標志,因而也反映著該學科發展與成熟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獨立性主要體現在學科對象、學科基礎、學科地位、學科體系和學科價值等方面。”劉建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獨立性探源[J].教學與研究,2022(12):67.科學完備的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體系的形成是學科獨立性的重要標識,這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科獨立性的學科對象、學科基礎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所研究的重要內容。
因此,討論學科獨立性就必然要討論學科的基礎理論體系,而討論學科的基礎理論體系則必須明確學科的“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這是全面理解“獨立性”內涵的要求:對獨立性的討論離不開對其對立面——派生性——的討論,而思想政治教育學恰恰具有派生性的學科特征——從學科的形成與歸屬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本身并不屬于人類元思維、元理論的層次,而是在一定的世界觀和社會歷史觀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劉建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4(1):85.就我國的情況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學是一門科學,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對象;同時又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即馬克思主義尤其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健康發展正是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的。”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關系,是學科具備獨立性的不可或缺的條件,也是學科成熟的重要表征,而這也是以明確其“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關系為前提的。
(三)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發展的重要基礎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adhominem],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adhomine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馬克思在肯定實踐對理論的基礎性作用的基礎上,闡釋了理論對實踐能動的反作用。當然,馬克思強調,只有科學徹底的理論才能真正掌握人,從而推動實踐的發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整個理論,尤其是“基礎理論”指導作用的發揮也是建立在“基礎理論”自身“徹底”之上的,而“徹底”的“基礎理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與“理論基礎”建立起清晰的關系,把在不同層次發揮指導作用的理論放置在整個理論體系中的適當位置上,即“各歸其位”,才能“物(理論)盡其用”。
二當前關于此問題的主要觀點
每一次結果,都包含著以前的知識里所包含著的真理,準確掌握當前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關系的研究概況是推動兩者關系再考辨的起點。需要說明的是,截至2024年9月1日,僅有一篇專門論述兩者關系的文章。對學術研究而言,出現這種情況通常有三種可能:第一,研究論域本身是個偽命題;第二,研究論域尚未得到重視;第三,研究論域附帶地出現在其他論題的研究中。經過文章第一部分的分析,基本可以排除第一種可能。對于第二種可能,即“研究論域尚未得到重視”,筆者認為要辯證地看待。雖然直接以兩者關系為研究對象的成果較少,但是間接出現在其他論題研究中的情況是存在的,換言之,學者們在論述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理論基礎”或其他相關論題時,會涉及兩者關系。總體來看,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目前學界存在兩種觀點,即并列關系與包含關系。
(一)并列關系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少數學者持兩者是并列關系的觀點,即在某一視域中,“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各自為一部分。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種并列關系觀點的提出方式,有的是明確指出的,還有的是隱含透露的。這種情況也發生在從字面意思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實際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而不是探討兩者關系的成果中。
持并列關系觀點的學者以劉建軍教授和孫其昂教授為代表。劉建軍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這篇文章中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礎理論”這組概念進行了辨析。他認為:“理論基礎在思想政治教育學自身體系之外,為該體系提供基本依據和指導的內容,具體是指馬克思主義;而‘基礎理論’則處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體系之內,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在層次上更為基本而已,通常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劉建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4(1):87.此外,孫其昂教授也將“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并列,只是把兩者放到了整個理論體系內來討論。他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作為一個體系,包括經驗、工作知識、基本原理、基礎理論和理論基礎五個層次。”其中,“基本原理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起源)、本質、價值、規律、范疇、功能、機制等組成,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及實踐的初步總結和理論分析;基礎理論則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知識論等,是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學理支撐,具有普遍性和通識性。理論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理論依據、知識支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學術資源,主要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外部知識資源,由外部學科知識轉化而來。”孫其昂.論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的“體系”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1(5):189.可以看到,他雖然肯定了“理論基礎”是外部學科的知識資源,但也認為其已經通過轉化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的一部分。
劉建軍教授與孫其昂教授簡單明確地區分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與基礎理論,認為兩者屬于并列關系,不同的是,劉教授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自身體系內外談并列,孫教授則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內部談并列。另外,兩位教授論及這一問題時存在一個共同的前提,即都把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等同于原理。如此,兩位教授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與基礎理論的區分,一方面為我們思考兩者關系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啟發,另一方面也引導我們關注一個在考辨兩者關系時繞不開的重要問題,即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是否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二)包含關系
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大多數學者認為“基礎理論”包含“理論基礎”,以鄭永廷教授和沈壯海教授為代表。鄭永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進展與綜述》一文中認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原理:一是關于人的思想產生、形成和變化的基本原理;二是關于人們思想與行為活動變化的基本原理;三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的基本原理。這些基本原理,是通過具體的理論、觀點系統表達出來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概念范疇、理論基礎、地位功能、產生根源、本質、規律、價值、結構、原則、方法論、發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等理論。”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進展與綜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4):3.可見,鄭教授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納入了“基礎理論”之中。鄭教授的論述不僅為我們更加具體化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提供了方向,也為我們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和理論基礎的關系問題明確了思路,即“不能脫離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來建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研究進展與綜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4):4.
沈壯海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10年: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的研究,大致分為兩個方面,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在這里,沈教授明確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納入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之中。隨后,沈教授進一步對“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研究”進行了說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研究,主要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及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為研究對象而展開的研究。”沈壯海,金瑤.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10年:回顧與展望[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5):182.可見,沈教授較早且較為全面地思考了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問題。
以上兩位教授明確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包含理論基礎”的觀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者在論述兩者關系時也透露出“包含關系”的觀點(雖然沒有明確指出,但可以分析得出)。筆者認為,“包含關系”的觀點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包含關系”也是筆者的觀點)。然而,如果細看這類學者的具體論述,就會發現他們對于“基礎理論”和“理論基礎”的內涵和外延,尤其是外延(各自主要包括哪些內容)的把握是不一致的,這就導致此類觀點由于沒有交代預設前提,在處理“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關系時容易發生兩種偏差:一是把“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的構成要素并列,二是把“基本原理”的部分要素包含到“理論基礎”之中。
以上,筆者遴選了學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關系問題的代表性觀點(雖然有些學者在概念使用時采用了“思想政治教育”而非“思想政治教育學”,但是兩者可以視為同一含義,因為在我國學科目錄中,本學科的名稱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學”,而是“思想政治教育”,但其含義應該是一樣的,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簡稱參見:劉建軍.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的體系建構研究[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4(1):86.),這些觀點為我們進一步考察兩者關系提供了多樣的角度與思路,但也留下了巨大的探索空間。
三本文論述的依據及可能的優勢
通過對當前學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關系觀點的梳理與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持并列關系的觀點還是持包含關系的觀點都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同學者在對幾個概念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上存在分歧。因此,只有在明晰這些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上,才能闡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即要闡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首先要對概念的“各個環節”(“基礎理論”“理論基礎以及與之相關的“基本原理”的內涵和外延等)予以清晰的區分,并在清晰區分的基礎上闡明概念(“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之間的關系。
(一)本文的觀點及其依據
本文的觀點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一起,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礎理論”。另一方面,這個觀點以對三個概念的清晰界定為前提(預設條件):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又稱指導思想(指導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的依據和要達到的目的。主要是“闡明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發展的前提性、本源性問題的理論內容”白顯良.思想政治教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4.,包括回答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和去向何處等問題,主要是對其存在論和終極目標等方面的追問(即“其所以然”等),與實踐基礎相對應。其外延,從形態來說,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從發揮作用的方式來看,包括直接依據部分和間接依據部分。在表述上,多以包含方式(不直接)指稱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是關于思想政治教育本體論等方面的思考(即“其然”等),包括“為什么要有思想政治教育?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怎樣辦好思想政治教育?”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6.三個方面,主要指向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和去向何處中間的那部分論域。在表述上,多直接指稱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中屬于基礎性部分,構成其他理論的基礎,具有穩定性、根本性、普遍性和范圍有限性的基本特征,與之對應的是應用理論,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運用到某個實踐領域、場景所形成的理論,具有易變性、非根本性、廣泛性等特點。
上述兩個方面缺一不可。目前學界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和“理論基礎”的關系之所以爭論不休(包括目前的兩種觀點存在不同形式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同的人在對上述三個概念(基礎理論、理論基礎、基本原理)內涵和外延的理解上存在分歧,而其本人又沒予以清晰界定。所以,只有先明晰各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后,才能闡明它們之間的關系。
因此,本文觀點一方面和現有并列觀點不同,另一方面也和現有包含觀點不同,因為后者(現有包含觀點)由于沒有闡明預設的具體條件(即對三個概念清晰界定)而導致出現兩方面問題。本文雖然也持包含觀點,但厘清了所預設的前提,因而避免了現有并列和包含關系中出現的問題。“真理和謬誤,正如一切在兩極對立中運動的邏輯范疇一樣,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才具有絕對的意義”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99.,“非常有限的領域”在這里的具體展開就是“預設前提”,只有闡明了“預設前提”,對兩者之間關系的探討才有絕對意義。下面進一步簡要闡釋該觀點的主要依據。
第一,“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并列。由于原理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由此導致當前學界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覆蓋的范圍尚未統一明確,不同原理教材也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體系的,但從原理的具體內容來看,基本都涉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特征、產生根源、矛盾規律、地位功能、模式方法等,這些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其然”維度,都是建立在作為其“所以然”維度、“理論基礎”之上的,即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基礎之上的,并以其為方向指引與方法論指導。易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表述的是在其“理論基礎”確證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運作的基本規律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則是針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規律的前提等進行反思的理論,“兩者的工作平臺是不一樣的”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式的哲學沉思[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83.。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與“理論基礎”并列。二者只是地位不同,但不存在包含關系。
當前之所以會不時出現把實質為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的內容歸置到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中,從客觀上來說是因為兩者之間存在一段很小部分的模糊地帶。更為主要的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較為遲緩,因而對之開展的深入研究不夠。鑒于此,假以時日,經過學界共同努力,定會就這個問題給出富有解釋力的回答,使目前的模糊地帶成為比較清晰的“楚河漢界”。
第二,“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構成“基礎理論”(“基礎理論”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史等,下同)。既然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并列,那么兩者于何處并列?筆者認為,兩者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中并列,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礎理論”。一般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礎理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理論。那么,何為“基礎”?“基礎”即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而言,“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便是其發展的“根本或起點”,其中,“理論基礎”又是基本原理的“根本或起點”,即“理論基礎”是“根本之根本”或“起點之起點”。“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之上,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指導之下建立起來的理論體系。”王立仁,白林玉.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20(10):49.若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看作一幢大廈,“理論基礎”便是地基部分(不可見部分),“基本原理”等則是地面以上的梁柱(可見的一部分),地基和梁柱(即“理論基礎”與“基本原理”等)共同構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基礎理論”,支撐著思想政治教育大廈挺拔矗立。
第三,“基礎理論”和“應用理論”構成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從普遍意義來說,只有理論知識與應用知識一起才能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我們不能說一個建筑物在奠基的時候就算是已經落成,同樣我們也不能把對于一個全體所獲得的概念視為是該全體自身。”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卷[M].賀麟,王玖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7.理論知識因其學理性、基礎性為應用知識提供支持和指引,應用知識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之中,使“批判的武器”轉化為實踐的力量。孫正聿教授在論及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時也講到,知識體系是邏輯化的概念系統。“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是以‘有學理性的新理論’和‘有規律性的新實踐’為實質內容的邏輯化的概念系統。”孫正聿.專業化、學理化、體系化: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學術研究[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5):10.可見,知識體系是由理論內容和實踐(應用)內容的知識共同構建的。因此,就思想政治教育學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體系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理論,是構成其他理論(應用理論)的基礎,而應用理論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主要是基本原理)運用到某個實踐領域、場景中時形成的理論。從地位來說,與基礎理論的基礎性相比,應用理論屬于延伸性、拓展性的理論;從內容來說,應用理論側重于解決不同應用場景中的實際問題,兩者一起構成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包含基礎理論學科和應用理論學科兩大類”張耀燦,吳夢清.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辦40年來的發展歷程、主要成就和基本經驗[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6.,簡要表達如圖1所示。
(二)本文觀點可能的優勢
較長時間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問題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未找到合適的識別方案(尤其是區分“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的便捷方法)是原因之一。我們將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應用理論引入其中一同考察(類似于解幾何題時,加的輔助虛線),就是把“基礎理論”與“理論基礎”的關系置放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中來觀照,這不失為能加深理解此問題的方案。如此設置可以實現部分與整體的統一、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其主要可能優勢如下:
第一,識別度比較高。首先,從空間來看,為了能夠更直觀地理解,我們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看成一棵大樹(如圖2所示),“理論基礎”作為根系,處于地面以下,地底下的樹根直接連著地面部分的主干,不斷為主干輸送營養;“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史等作為主干,處于地面以上且緊挨著地面,撐起了這棵大樹,有了強壯的主干,這棵樹才能枝葉繁茂、開花結果。因此,根系與主干緊密相連構成“基礎理論”,將之形象化表達如圖2所示。
其次,從指稱方式來看,“基本原理”的表述方式一般直接指稱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則不直接指稱,而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在內的方式來指稱。以“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這一典型的直接理論基礎為例,它雖沒有直接指稱思想政治教育,但包含著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教育之所以能改變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狀況,是因為人的意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狀況)是決定于社會存在的,因此是可以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改變的。再如,作為社會發展趨勢論斷的“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包含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終極目標。如此,我們也能更好地認識習近平相關重要論述的歸置問題,比如,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工作“三因論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習近平.論教育[M].北京:中央文出版社,2024:150.),因其直接指稱思想政治教育而屬于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范疇,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重要論述因其不直接指涉,而是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屬于“理論基礎”范疇。
再次,從側重點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和“理論基礎”是“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關系,表示對事物認識層次上的遞進,也可理解為側重點的差異。如習近平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深入領會黨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習近平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N].人民日報,2022-10-18(1).以此觀照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基本原理”等的側重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其然”,因在地面上而容易知,而“理論基礎”的側重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其所以然”,在地面下而難以知。如此,可以更加清晰地映現出它們側重點的差異。
第二,邏輯性比較強。“理論基礎——基本原理——應用理論”構成了明晰的邏輯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基礎”是“基本原理”等的依據,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之所以正確存在的理論前提進行的追問和確證參見: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范式的哲學沉思[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3:82.;思想政治教育學“基本原理”“重點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人的思想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尤其是探索如何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促進人的思想形成與發展的規律問題”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6.;思想政治教育學應用理論是其“基礎理論”的延伸和拓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等在某一實際領域、場域中的具體運用。因此,按照筆者的觀點,三者在邏輯上相互依存:應用理論依存“基本原理”等,“基本原理”等依存“理論基礎”;反之,“理論基礎”決定“基本原理”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和特征、內容和范圍、地位和作用等(這些是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引者注),也是“由它的理論基礎所決定和提供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22.,“基本原理”等決定應用理論。
第三,層次性比較分明。如果說邏輯性強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的內在關系,那么層次性分明就是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的外在分布。具言之,“理論基礎”等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知識體系的底層(深層),“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的主體,應用理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的表層,這三者上下有序,構成層次分明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理論體系。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我們能夠把思想政治教育學的“理論性知識”鄭敬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自主知識體系的內在結構、建構邏輯及推進路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4(2):85.,即基礎理論(主干學科知識)和實踐性知識有機合成一個整體,這就打通了兩者的通道,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它們的相互賦能,夯實思想政治教育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整體性。
Re-examinat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BasicTheory”and“TheoreticalBasis”
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PEIXuejin,YUJunxia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asictheory”andthe“theoreticalbasi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sanimportantfieldofdiscussion.Atpresent,therearetwoviewsonthisissue,includingandjuxtaposing.Onthebasisofcombingthecurrentviews,thispaperreexamine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basictheory”and“theoreticalbasi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pecifically,weshouldfirstdefinetheconnotationandextensionoftheconceptsof“theoreticalbasis”,“basicprinciples”and“basictheor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putsforwardthatthe“theoreticalbasis”,“basicprinciples”andthehistor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constituteits“basictheory”.Althoughthispaperinsiststhatthe“basictheory”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ludesthe“theoreticalbasis”,itclarifiestheconnotationandextensionofthethreeconceptsof“theoreticalbasis”,“basicprinciples”and“basictheory”,soitinitiallyshowsthreecharacteristics:highrecognition,stronglogicandclearhierarchy.
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basictheory;theoreticalbasis;relationship;optimization.
Abouttheauthor:PEIXuejin,professoranddoctoralsupervisorofMarxistSchoolofShangha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specialistinbasictheorie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YUJunxia,PhDcandidateintheSchoolofMarxismofShanghai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