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字化轉型是當前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智慧校園作為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一種新型學校教育管理模式,在高校教育管理改革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智慧校園平臺可為高校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和決策依據,助力高校教育管理質量提升,促進教育管理日益規范化、精細化,并滿足教育管理個性化和靈活化的需求。文章以構建智慧校園為背景,深入探索高校教育管理的價值和優化策略,旨在為高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些許新的理論參考和啟發。
關鍵詞 智慧校園;高校;教育管理;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6.005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DONG Weijin
(Changting Open University, Changting, Fujian 3663000
Abstrac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s the mainstream trend of current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mart campus, as a new type of school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ag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smart campus platform can provide more data support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universities,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promote increasingly standardized and refined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personalized and flexible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 article tak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mart campus as the background and explores in depth the value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iming to provide some new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inspira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Keywords smart campus;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構建智慧校園已是大勢所趨,也是教育發展的創新標志。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賦能與支持,借助數字化、智能化等手段,實現對學校內部資源的全面整合與優化利用,極大滿足了高校、學生雙方的實際需求,能切實優化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此外,當代大學生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等呈現出許多新的特征,這要求高校以智慧技術應用為抓手,透析教育管理的本質,重構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規劃建設方案,開發智慧驅動的教育管理體系,打通數據開放共享的融通渠道等,進一步推動我國高校實現縱深突破和升級。
1" 智慧校園概述
所謂智慧校園,是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的一種新型教育環境[1]。其涵蓋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可對校內外各類資源進行全面整合與優化利用,真正實現教學、管理、科研和服務的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具體而言,智慧校園構建的核心在于,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突破傳統高校教育管理的時空限制,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服務,為學生和教師營造一個便捷、互動、高效的學習環境和工作環境;其目標在于提升學校的綜合管理水平,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教師的教學體驗。在高校教育管理實踐中,智慧校園能夠實現對各類數據的智能采集、分析和應用,從而支持決策的科學化和管理的精細化,推動高校管理模式的創新與變革。
2" 智慧校園賦予高校教育管理的價值
2.1" 助力高校教育管理質量提升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具備全新的動能,智慧校園建設為其質量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一方面,在智慧校園的支持下,高校教育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以智能化辦公系統為例,各大高校已逐步深入引入和應用這一系統,由此實現了快速、高效的日常事務處理,也能夠實時監控教學質量、學生成績等各類數據,進一步為教育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另一方面,基于智慧校園構建的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優化,極大地減少了人為操作的錯誤,提升了整體的教育管理效能。具體而言,在智慧校園構建的基礎上,各高校可以借助智能監控系統、大數據分析平臺等,對各項管理指標進行實時跟蹤和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相應調整。舉例而言,智慧教學管理系統是一項可自動生成學生學業報告的系統,以此可幫助教師和管理人員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
2.2" 促進教育管理日益規范化和精細化
在傳統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應用過程中,數據分散、“信息孤島”等問題顯著存在,由此使得教育管理工作難以達到精細化、規范化的要求。而基于智慧校園構建的高校教育管理切實規避了這一問題,可將各類管理數據匯聚于統一的系統之中,實現數據的集中化管理和共享應用,這無疑為教育管理的規范化提供了技術支撐[3]。與此同時,在智慧校園的支持下,高校教育管理人員可實時、全面了解學校各項工作的運行狀況,為其優化管理流程提供實質性的支撐和依據。如對于學生管理,管理人員可在智慧校園平臺上記錄考勤、學習成績、課外活動參與情況等數據,并據此全方位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態,以發現教育管理中存在的潛在問題,這無疑體現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精細化。
2.3" 滿足教育管理個性化和靈活化的需求
現階段,高校教育管理去制度化現象尤為顯著。一方面,受到在線學習方式普及化的影響,高校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某一時間或空間,個性化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成為學生的首選。與此同時,教育組織形態隨之轉型,朝著柔性化的方向發展,會在實踐中基于數據挖掘、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精準分析師生的需求和行為特征,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通過構建和應用高校智慧校園平臺,可最大限度地滿足高校靈活應對突發事件的管理需求。例如,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可借助智慧校園平臺,迅速調配線上教學資源,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不耽誤,學校教育管理工作也能順利開展,真正實現教育管理的穩定性、連續性。
3" 基于智慧校園構建的高校教育管理優化策略
3.1" 業以才興:構建優質的教育管理人才隊伍
從本質上來講,高校教育管理是服務于人才培育工作的,以智慧校園構建為基準的初衷,就是確保人才培養更規范化、系統化、高效化,真正實現三全育人的目標[4]。因此,高校需高度重視教育管理人才的培養和團隊建設,努力構建一支專業化、信息化的高素質管理人才隊伍。
首先,對于現有的管理人員,高校應切實引領其深入了解和學習智慧校園系統,提升其系統操作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具體可通過定期組織各類培訓班、研討會、技術實踐活動等,讓高校管理人員同時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切實提升其對新技術、新工具的應用能力。舉例來講,首先高校可以設定一個學習期,在前期開設專門的智慧校園系統操作培訓課程,引領管理人員熟悉各類系統的功能、使用技巧等理論知識;在后期組織技術實踐活動,讓管理人員基于已有的理論基礎進行動手操作,以更好地應對智慧校園構建過程中遇到的各項技術問題,或在此基礎之上進行技術突破。其次,高校可以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引入機制,積極引進更多優秀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尤其是具備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信息系統管理等專業背景的人才。在實踐中,高校可通過校企合作、學術交流等方式,吸引外部人才加入管理團隊,以補充和優化現有的管理隊伍結構,并為教育管理創新注入新的活力。最后,高校還需推動教育管理人才隊伍的創新文化建設,鼓勵團隊成員大膽嘗試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探索智慧校園建設的新路徑。在創新文化的引導下,管理人員能夠更積極地提出改進建議和創新方案,不斷優化教育管理流程,提升智慧校園的整體運行效率。
3.2" 統籌規劃: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方案
智慧校園支持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程,涉及多個環節和部門的協調合作,由此決定了在實踐中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建設方案至關重要。這不僅能明確智慧校園建設的方向和目標,還能確保各項建設工作的有序推進,進而最大化智慧校園的應用效益。
首先,高校應明確建設目標和定位,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方案。建設目標的設定應立足于高校的實際需求與發展戰略,既要關注短期內教育管理中的痛點問題,又要著眼于長遠發展,推動管理模式的創新升級。在此過程中,高校應進行全面的需求調研和分析,了解各管理部門、教學單位、師生群體對智慧校園的實際需求。其中,對于教學管理,應側重于提高課堂管理、教學資源調配和教學質量監控的智能化水平;對于學生管理,則需加強數據分析與行為預測,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服務。其次,高校需制定明確的建設時間表和階段性目標,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5]。具體來講,高校應根據建設內容的優先級進行分階段實施,逐步推進各類智慧系統的開發與應用。例如,高校可在前期優先建設基礎的信息化平臺,如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等;在中期推進各類智慧應用系統的上線,如智慧教學、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務平臺;在后期進行各系統的優化和融合,實現校園內外數據的互聯互通。最后,高校還應注重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高校可建立跨部門的工作小組,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確保各個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高校要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和項目評估會議,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確保各部門步調一致,合力推進智慧校園的建設。
3.3" 推陳出新:開發智慧驅動的教育管理體系
智慧校園的核心在于智慧驅動的教育管理體系建設,它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育管理智能化、精細化和高效化的關鍵所在。高校須積極開發和引入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與平臺,構建涵蓋教學、科研、學生管理、財務等方面的綜合管理體系,實現全方位的智慧管理。
首先,高校應重點開發智能化的教學管理系統,以提高教學資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果。智慧教學管理系統通過集成排課、考勤、成績管理、教學評價等功能,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管理的自動化水平。例如,智能排課系統可以根據教師的課程安排、學生選課情況以及教室的使用狀況,自動生成最優的排課方案。其次,高校應大力建設數據分析系統,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各類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6]。例如,教育管理人員可依托智慧評教系統,收集和分析學生對課程和教師的評價數據,并據此優化教學內容、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滿意度。此外,高校可以開發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學生管理系統,實現對學生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態的全方位跟蹤與分析。例如,各高校可通過智慧校園卡系統和校園數據管理平臺,實時掌握學生的考勤記錄、課程成績、圖書借閱、食堂消費等數據,為個性化的教育輔導提供依據。
3.4" 融會貫通:打通數據開放共享的融通渠道
高校各部門的數據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系統中,形成了“信息孤島”現象,這不僅限制了數據的流動性,還降低了高校整體管理的效率。因此,打通數據共享渠道,構建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是基于智慧校園構建的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環節。
首先,高校應建設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將教學、科研、學生管理、后勤服務等各類數據進行整合,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與互聯互通。這一平臺可以作為全校數據的“中樞神經”,連接各部門的業務系統,將原本分散的數據信息匯聚在一起。例如,通過集成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等,可實現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數據跟蹤和管理。其次,高校應依托共享的數據平臺,促進不同部門之間更順暢地交換信息,避免因數據分散而造成的信息滯后。例如,教學管理部門可以與學生事務部門共享學生的考勤、成績、行為表現等數據,及時發現學生在學業或生活上的問題,協同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教務系統的數據也可以與圖書館、實驗室等資源共享,幫助優化教學資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最后,高校應建立數據質量管理機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具體可通過定期的數據清洗和校驗,剔除錯誤和重復的數據,保持數據的高質量狀態,以提升數據分析的可靠性,并為管理決策提供更精準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關鍵數據的變更和使用,應進行嚴格的記錄和審查,確保數據操作的透明和可追溯。
4" 結語
綜上所述,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加快了高校智慧校園構建的步伐,但也使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需要在實踐中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優化策略,從人才培養、規劃方案制定、管理體系創新、融通渠道打通等多個維度出發,助力高校教育管理質量提升,促進教育管理日益規范化、精細化,并滿足教育管理個性化和靈活化的需求,進一步推動高校實現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虹.信息化賦能高等教育管理創新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原工學院學報,2024,35(3):80-84.
[2] 朱維林.智慧校園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轉型思考[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4,33(3):55-59.
[3] 劉真瑜.基于智慧校園的高校信息化教學管理分析[J].江西教育,2023(31):4-5.
[4] 王皓然.大數據時代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優化路徑探討[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3(7):15-17.
[5] 董潔.大數據賦能高校學生管理的邏輯理路與優化路徑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23.
[6] 梁偉雄.智慧校園管理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新發展[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6):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