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行為的確定是禁毒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面對隱蔽區域的零星毒品原植物種植情況,無人機技術的引入在實際踏勘中緩解了地形和空間的阻礙,取得了顯著成效。然而,無人機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目標探測識別面臨著智能化、信息化缺乏的問題,隊伍建設存在著專業化、職業化缺失的問題。因此,建議通過新興技術的引入和結合、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養等,推動無人機技術在公安業務特別是禁種鏟毒工作中的深度應用。
【關鍵詞】無人機|毒品原植物|應用現狀|困境與建議
根據近幾年的《中國毒情形勢報告》顯示,我國毒情形勢整體向好、持續改善,毒品違法犯罪活動下降,毒品供應、毒品消費和毒品濫用規模也持續減少;雖然受三年疫情影響,出現觸底反彈,但毒品問題總體可控,毒情形勢總體向好態勢得以鞏固[1]。雖然國家組織實施了鏟毒行動,實現了國內大面積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基本絕禁,不過毒品原植物的非法種植在我國一直存在屢禁不止的狀況,部分地區仍存在零星非法種植情況。公安機關當前的嚴厲打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相關犯罪的發生,但對于一些農村地區和偏遠山區,民眾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尤其是對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認識明顯不到位,造成毒品原植物違法種植案件時有發生。本文論述當前的毒品原植物違法種植狀況及打擊治理現狀,探討以無人機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手段在相應打擊治理工作中的深入應用。
一、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中的無人機技術應用現狀
目前,對于大面積毒品原植物違法種植情況的查處,尤其是境外“金三角”“金新月”等毒品來源地區或國內的成片違法種植區,國家禁毒辦通常采用衛星遙感的手段,能夠實現種植面積的估算和范圍的確定。但對于小范圍或零星毒品原植物違法種植的探查,公安機關目前更多地依賴于定期的禁毒專項行動或熱心群眾舉報,且多以人工實地探查為主。而且由于零星種植情況通常隱匿于偏遠山區或者城鄉結合區,二者較為復雜的地形條件或建筑狀況,給公安機關的實地探查帶來了極大困難,也給當前較為緊張的警力施加了壓力。如此耗時且耗力的探查行動對公安機關科技化的應用和新質戰斗力的開發提出了較高要求。
無人機技術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技術,憑借其自身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在多個領域都有廣泛應用,顯示出極大的潛力。公安領域對于無人機的應用同樣也在逐步增加,相關研究人員也開展了較多研究[2]。在提高查處毒品原植物違法種植效率方面,無人機技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巡查偏遠地區的有效途徑[3]。相對于傳統的人工實地探查,無人機技術不受地形條件的影響,能夠從俯視的角度實現大范圍的對地拍攝,幫助公安機關快速獲取隱蔽性較強的偏遠山區或城鄉結合區域的影像數據,極大增強公安機關的辦案效率和能力[4]。例如,受限于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行為的隱蔽性和警力不足的問題,導致西南某縣農村地區禁種鏟毒工作的人工探查存在困難,但無人機技術的引入顯著增強了警力,占到當地發現非法種植線索的70%以上[5]。又如,某地公安機關為了確定分布在蘆葦蕩附近的疑似非法種植區域,在水網密布、缺少道路的情況下利用無人機從空中踏查,快速準確地搜尋到疑似區域[6]。鑒于無人機技術帶來的便利,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也在不斷推廣無人機技術在禁種鏟毒工作中的應用,獲得了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在毒品原植物的生長期,及時開展專項行動,從空中開展巡查,有效遏制了零星分布的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行為。
二、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中的無人機技術應用存在的困境
當前無人機技術雖然在警務工作尤其是毒品原植物的非法種植探查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警力不足的局面,但無人機技術的應用尚存在一些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公安機關對于無人機技術的開發利用依然停留在基礎的拍照功能上,如公安工作的宣傳拍攝、大型活動的巡邏喊話、案件線索的取證發現等,更多功能的探索和拓展明顯不足,對無人機技術的智能化、信息化的深度開發應用也有待提高[7]。在打擊毒品原植物的非法種植方面,絕大部分公安機關的無人機應用也同樣處于簡單的航拍和人工辨識階段,智能化程度不高[8]。特別是在非法種植的毒品原植物數量和面積識別及計算的過程中,仍需要公安民警逐個篩查、對比無人機拍攝到的數百甚至數千張影像,由此帶來了警力和時間的二次消耗。也就是說,無人機技術雖然彌補了公安機關傳統探查方法在空間上存在的缺失,緩解了緊張的警力且提高了探查效率,但過于簡單直接的應用導致后期仍需要大量警力參與圖像的目視解譯和人工識別工作。影像獲取和目標識別兩個階段的脫節又在相當程度上增加了禁種鏟毒行動的工作總量,甚至超出了傳統實地踏勘方法的警力消耗。
除此之外,作為提升公安新質戰斗力、增強警力的最重要的警用裝備和科技手段之一,無人機的隊伍建設也是制約其向縱深發展的一個方面。通常,無人機的操縱需要一至兩人即可,而且簡單的飛行和拍攝操作可能對飛手的專業化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但由于無人機技術目前在公安行業尤其是基層公安機關的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簡單的業務功能和不高的操作需求導致無人機飛手多為正式民警兼任或非公安專業出身的輔警擔任。如此的隊伍建設現狀尚能滿足常態下的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行為巡查,執行單無人機的簡單空中航拍和喊話功能。不過技術的發展始終要向前,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執法中更多復雜的無人機操作和功能的實現需要更專業的無人機飛手才能勝任。例如過于隱蔽的毒品原植物種植區域無人機避障和穿越的需要、航拍和識別兩個階段技術銜接的需要、跨區域禁種鏟毒行動對無人機協同作戰的需求等都對公安機關無人機飛手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極高的要求[9]。除了無人機飛手專業能力方面存在短板外,不同地區的無人機裝備和隊伍建設同樣存在明顯差異。農村地區、偏遠山區等都是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行為的重點關注區域,但此類欠發達地區的無人機技術應用推廣、無人機設備的購置和相關技術人員的配備都顯示出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導致禁種鏟毒行動的現實需求和無人機技術相關建設之間存在的不平衡。
三、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中的無人機技術未來建設
推動無人機技術在禁種鏟毒行動中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設。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智能化圖像識別方法在遙感影像方面的應用,特別是對地面地物特征的快速精確識別已較為成熟。因此,一方面可以利用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方法構建準確、快速的毒品原植物識別系統,實現無人機航拍獲取的疑似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區域的影像精準判斷識別;另一方面,構建無人機航拍系統與目標識別系統的并行同步處理,實現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行為識別的近實時性。
推動無人機隊伍建設的專業化、職業化。在全國各地公安機關的各個層級清晰確立無人機的功能使用和自身定位,深入強化無人機在公安領域的特色性功能應用,積極拓展和開發無人機在各類警務活動中的應用渠道和業務范圍。強化落實公安機關無人機飛手相關崗位的職業特性,打造職業化的無人機飛手,充實和完備無人機相關崗位的人員配置。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招警渠道,調動社會資源,加強無人機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另一方面,大力開展公安機關內部的無人機相關培訓工作,圍繞公安院校和基層公安機關構建無人機人才培養體系,將短期培訓和長期學習充分結合,全力打造全流程的人才輸送體系。
四、結語
無人機技術在公安業務中的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其巨大的應用潛力和普及價值仍需要深入開發和利用。依托于無人機技術,在打擊治理毒品原植物非法種植行為中已經取得了明顯的實際效果。然而,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專業化、職業化程度不夠的局面限制了無人機技術在禁種鏟毒工作中的深入應用,無人機技術帶來的警力增強力度、執法取證效率仍有待提升。未來的禁種鏟毒工作中,無人機技術更應結合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等前沿科技,立足于高精度的實時識別探測。同時,應推動無人機技術和崗位在公安機關中專業化和職業化的進程,打造專職于公安各業務警種的無人機專業隊伍。相信在新興技術和專業隊伍的加持下,公安機關的新質戰斗力能夠快速形成和提升。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2016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EB/ OL].http://www.nncc626.com/2017-03/27/c_129519255. htm,2017-03-27.
[2]呂帥,張訓志,尹偉.警用無人機研究的文獻綜述[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20,32(06):105-111.
[3]陳云霞,李磊,凌加富,等.大數據背景下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犯罪防控對策研究[J].法制與社會,2021(15):138-139.
[4]楊洋,李風毅.無人機在探查罌粟種植的應用[J].廣東公安科技,2018,26(03):66-68.
[5]張克華.巍山縣農村地區禁種鏟毒工作難點及對策[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21(04):47-49.
[6]夏昊天,段健,毛兆群,等.基于多旋翼無人機的毒品原植物踏查應用研究[J].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01):59-62.
[7]武連全,鄒清龍.警用無人機執法應用現狀、問題與對策[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21(04):36-43.
[8]吳文龍.警用無人機在罌粟探查中的應用研究[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21(01):26-32.
[9]卿漕,周達銳,王智愷.困局與突破:警用無人機在偵查工作中的現實應用[J].2022,32(6):85-91.
【基金項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LGZD202407);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省級重點)項目(202412213012Z)】
(作者簡介:朱慶輝,南京警察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公安情報學;作者單位:周圣聞、王晨熹、陳佳城,南京警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