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應用胸腔鏡下微創肺段切除術治療對患者肺功能、疼痛程度、手術相關指標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取醫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7例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肺段切除組(49例,實施微創肺段切除術)和肺葉切除組(48例,實施微創肺葉切除術),比較兩組肺功能指標[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疼痛程度[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手術相關指標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兩組治療前FEV1、FVC和MVV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各指標均有所下降,但肺段切除組治療后FEV1、FVC和MVV均高于肺葉切除組(P<0.05);肺段切除組手術用時、留置引流管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肺葉切除組,術中出血量和VAS疼痛評分均低于肺葉切除組(P<0.05);肺段切除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肺葉切除組(P<0.05)。結論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應用胸腔鏡下微創肺段切除術效果顯著,對肺功能影響較小,術后患者恢復快,疼痛程度輕,且并發癥發生率低。
關鍵詞: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微創肺段切除術;肺葉切除術;肺功能;疼痛程度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CT影像表現為密度增加,伴隨云霧狀且邊界模糊,但在支氣管和血管紋理中仍然顯示結節[1]。隨著醫療水平快速發展,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檢出率不斷提高,在普通人群肺癌篩查中,84.80%~95.50%患者顯示為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患者通常無明顯臨床表現,需要醫師根據CT影像聯合結節特點進行評估,判斷其病理性質,選取合適的治療手段[2]。胸腔鏡下微創手術具有切口小、疼痛感低、對肺功能影響較小等優點,微創肺葉切除與肺段切除均可切除病灶,但二者療效和安全性各有不同[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進一步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應用胸腔鏡下微創肺段切除術治療對患者肺功能、疼痛程度、手術相關指標及并發癥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97例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肺段切除組(49例)和肺葉切除組(48例)。肺段切除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57~68歲,平均年齡(63.26±6.19)歲;病變部位在左側31例,右側18例;病程1~3個月,平均病程(2.32±0.47)個月;體重指數(BMI)21~26 kg/m2,平均BMI(23.45±2.33)kg/m2。肺葉切除組男27例,女21例;年齡56~68歲,平均年齡(62.24±6.17)歲;病變部位在左側28例,在右側20例;病程1~3個月,平均病程(2.36±0.49)個月;BMI 21~26 kg/m2,平均BMI(23.64±2.17)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符合《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4]相關診斷;無嚴重免疫功能缺陷;單側結節;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肺部淋巴結;伴隨其他肺功能障礙;存在手術禁忌證;存在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
1.2 方法
1.2.1 肺段切除組
經CT影像明確病灶位置,患者術中取側臥位,全身麻醉,采取3孔法,作1.0~1.5 cm切口為觀察孔,探查腹腔情況,確認無粘連后放置腔鏡探頭,找到病灶,確定靶肺段,游離、解剖相應肺段,使支氣管、動脈、靜脈呈完全暴露,理清相應組織,夾閉支氣管,切割分離肺段組織,將切除組織送至病理活檢,術后給予抗感染。
1.2.2 肺葉切除組
患者術中取側臥位,全身麻醉后氣管插管,單側肺部通氣,于胸腔鏡直視下將肺葉靜脈進行分離、離斷,分離肺葉動脈后游離支氣管,采用分割器對血管進行切割、閉合及縫合,確保肺葉支氣管閉合完全,切除病灶肺葉,清理淋巴結,沖洗胸腔,放置引流管,逐層縫合,術后給予抗感染。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肺功能:檢測指標包括1 s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檢測儀器為廣州凱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AS-507肺功能檢查儀。(2)比較兩組手術恢復相關指標:手術用時、術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時間和住院時間。(3)比較兩組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包括0分(無疼痛感)、1~3分(輕微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嚴重疼痛)和10分(疼痛劇烈)[5]。(4)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如肺不張、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漏氣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中位數比較采用曼-惠特尼U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FEV1、FVC和MVV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各指標均有所下降,但肺段切除組治療后FEV1、FVC和MVV均高于肺葉切除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恢復相關指標和疼痛評分比較
肺段切除組手術用時、留置引流管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肺葉切除組,術中出血量和VAS疼痛評分均低于肺葉切除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肺段切除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16%,低于肺葉切除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2.9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多表現為局部出血和炎性病變,其持續存在且呈緩慢增長趨勢常表現為癌前病變[6]。對于持續進展的肺部磨玻璃樣結節,臨床多給予手術治療。胸外科手術可精準切除肺部磨玻璃樣結節,保留患者健康肺組織,減輕機體損傷。FEV1、FVC、MVV是評估肺功能常用指標,可對患者機體通氣、儲備能力、肺部組織彈性及氣道阻力情況進行準確評估。本研究表明,兩組治療前FEV1、FVC和MVV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各指標均有所下降,但肺段切除組治療后FEV1、FVC和MVV均高于肺葉切除組(P<0.05)。提示相比于肺葉切除術,胸腔鏡下微創肺段切除術對肺功能影響較小,療效更佳。肺葉切除術中未有效區分肺部磨玻璃樣結節病變部位與肺部其他組織,切除病灶時會切除所在肺葉,導致其余肺葉擴張,移向切除肺葉空間,壓迫肺葉支氣管引起變形,使氣道阻力增加,繼而較大程度地影響肺功能;肺段切除可精準地分離病變部位與肺部正常組織,保留更多的肺組織,降低手術對肺功能的影響,保證患者術后恢復[7~8]。
此外,肺段切除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肺葉切除組,手術用時、留置引流管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肺葉切除組,術中出血量和VAS疼痛評分均低于肺葉切除組(P<0.05)。與張亞峰等[9]研究結果相似。提示肺段切除術治療肺部磨玻璃樣結節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術后較快康復,減輕其疼痛感。肺部磨玻璃樣結節為良性結節,若結節持續增長,可損傷周圍血管或淋巴組織,而肺葉切除范圍較廣,對患者肺部其他組織影響大,使其呼吸功能下降并伴隨多種并發癥[10~11]。肺段切除術可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減輕肺組織損傷程度,減短手術時間和留置引流管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術后較快康復,更具微創性[12]。
綜上所述,肺部磨玻璃樣結節應用胸腔鏡下微創肺段切除術效果顯著,對肺功能影響較小,術后患者恢復快,疼痛程度輕,且并發癥發生率低。
參考文獻
[1]周研,張建平,耿仲偉,等.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與肺葉切除術治療磨玻璃結節樣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分析[J].局解手術學雜志,2022,31(3):198-201.
[2]王安生,王祖義,陳力維,等.早期肺癌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臨床療效及手術質量控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3,48(6):735-740.
[3]呂峰,康樹宏.胸腔鏡下肺段切除術對老年肺磨玻璃結節患者氧化應激、肺功能及預后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1,32(4):460-464.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專家組.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8,41(10):763-771.
[5]孫志紅.氟比洛芬酯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對老年髖關節置換患者VAS評分及氧化應激反應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23,39(13):1693-1697.
[6]汪瓊,姜閣閣,沈晶,等.肺磨玻璃結節生長規律及風險因素的CT長期隨訪研究[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23,46(1):24-30.
[7]林巖,劉亞雄,李文奇,等.解剖性肺段切除在肺小結節全胸腔鏡手術中應用效果的傾向性評分匹配研究[J].河北醫藥,2023,45(3):377-380,384.
[8]徐士杰,洪衛東,江海峰,等.全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肺部小結節對患者手術指標肺功能及引流量的影響[J].河北醫學,2021,27(2):242-246.
[9]張亞鋒,夏曉明.微創肺段切除術與肺楔形切除術治療以肺磨玻璃結節為表現形式的肺原位腺癌的臨床研究與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23,52(2):112-115.
[10]劉讓.微創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與肺葉切除術治療磨玻璃結節(GGO)表現型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8.
[11]王志宏,楊光輝,常金明,等.胸腔鏡下微創肺段切除術治療肺部磨玻璃樣結節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刊,2024,51(2):31-33.
[12]梁葳,陳凱,張文靜.胸腔鏡下微創肺段切除術對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22,20(11):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