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基因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黃繼光》作為一篇經典紅色課文,對發揮課堂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運用閱讀策略,引導學生走進革命英雄,感悟革命精神,講好革命故事。
關鍵詞:紅色基因;《黃繼光》;閱讀策略;革命精神
一、教學定位解析
《黃繼光》選擇人教部編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偉大品格”,旨在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感受人物品質”。《黃繼光》一文講述的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抗美援朝戰爭中“特級英雄”黃繼光的事跡: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冒著生命危險,在槍林彈雨中執行爆破任務,在敵人的一次次炮轟中,黃繼光將生死置之度外,奮勇前進,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為革命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本篇課文共12自然段,文章結構清晰,人物形象鮮明,其語言、動作中透露著英雄氣概和精神品質。此外,本文還善于刻畫戰場環境,從側面烘托英雄形象。文中人物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品質有助于提升學生愛國思想,更兼具“以文化人、培根鑄魂”繼承和弘揚中華革命文化的重要使命。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引導學生梳理故事內容,講好英雄故事,通過文中有關黃繼光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其視死如歸、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精神氣概,進而鏈接閱讀其他描寫革命英雄人物的文章,感悟英雄品質。
二、教學策略解析
(一)濡染:背景資料的巧妙結合
紅色文化主題的課文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誼,但這類文章離學生之間存在時空距離、認知距離、情感距離。“難感受,難理解,難深入,難遷移”是教學紅色文化主題的課文時存在的普遍現象。基于紅色文化類課文的特殊性,在教學中需要適當地通過形象直觀、貼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方式。教學《黃繼光》一課時,筆者采用了借助背景、關聯影視、連接實際這三種方式,引導學生走進英雄故事,感受英雄形象。
1.借助背景:課前,筆者發放預學單進行學情前測,發現學生們確實對相關背景知識比較陌生,缺乏對抗美援朝戰爭這一時代背景的理解,學生們對課文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容易停留在表面。基于此,教學《黃繼光》一課時,教師反饋學生課前搜集的關于抗美援朝的資料,再用課件適當地補充了相關資料,通過視頻、圖文等方式形象直觀地介紹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
2.關聯影視:紅色文化主題的課文一般都可以查找到相關的影視作品。適當將相關影視作品融入課堂,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拉近學生與革命英雄之間的時空距離。《特級英雄黃繼光》這部電影中,講述了黃繼光烈士的成長經歷,他為何參軍?為何而戰?舍身堵槍眼的意義是什么?這些問題都在著部影片中有著很好的解答。在教學時,巧妙融入了電影片段,尤其是黃繼光舍身堵槍眼這一段,讓學生們為之動容。
3.連接實際:王崧舟倡導立足教材本位,實現資源整合,與現實生活相聯系[1]。課中結合本學期已學古詩《清明》,引出清明祭奠革命先烈的習俗,并百花實驗學校清明節到白花洞革命烈士紀念碑舉行“清明祭英烈”主題教育活動,拉進學生與革命先烈的距離。
(二)善思:聚焦文本,體會品質
《文心雕龍》有言:“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讀者只有通過文字,才能與之共鳴,才能有所感有所悟。革命文化內容的課文教學不能直接灌輸知識和口號,要踐行學科本位,通過文本滲透思想教育[2]。要重點引導學生們品讀人物的語言、動作,在讀中品言、悟意,使人物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立體飽滿。因此,筆者在教學《黃繼光》一課時,設計了三個任務:讀語言,感受英勇抉擇;品動作,體會英雄壯舉;看結局,體會英雄品質。
這三個任務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本文文字雖然平淡,但是情感真切。通過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反復品讀咀嚼,感悟黃繼光這一人物形象所蘊含的精神品質。
(三)思誦: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指出,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朗讀能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讀”是閱讀理解文本和體會人物精神最基本的方法。因此,筆者在教學《黃繼光》一課時,注重引導學生“以讀悟語、以讀悟情”,比如:
第一步:課前三分鐘學生自由朗讀,從整體感知《黃繼光》一文的主要內容,初步定位革命英雄黃繼光的人物形象——英勇頑強。
第二步:默讀并完成學習任務,依次圈畫出課文中描寫黃繼光語言和動作的詞句,可以適當旁批。這一步默讀課文,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默讀,能夠幫助學生訓練捕捉課文重點的能力,進一步勾勒自己心目中的革命英雄。
第三步:通過師生共讀、小組共讀、單人點讀、配樂共讀等多種方式,指導學生品讀賞析描寫黃繼光語言、動作的重點詞句。比如:①戰況水深火熱之時,黃繼光不顧個人安危主動請纓的話語:“指導員,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②黃繼光匍匐前進時的動作:他用盡全部的力氣,更加頑強地向前爬,還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③黃繼光在槍林彈雨中站起來了:啊!黃繼光突然站起來了!在暴風雨一樣的子彈中站起來了!他舉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燈的光亮中閃閃發光。
(四)拓展:總結梳理,拓展鏈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發展聯想和想象,豐富語言經驗,提高語言表現力和創造力。”因此,在課堂的末尾,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說一說自己心目中黃繼光的形象。同時,教師適當出示邱少云、楊根思等英雄人物的事跡資料,從一篇走向多篇,引導學生進一步感悟人物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三、反思與思考
“立德樹人”是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黃繼光》這篇課文具有很強的育人價值,更是給予了我們更加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們一步步讀懂革命英雄黃繼光的人物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們學習紅色文化革命課文的熱情,傳承革命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崧舟.小學語文革命文化教育的課程邏輯與實施路徑[J].語文教學通訊,2022(12):8-13.
[2]朱自清.《論雅俗共賞》[M].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