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推進,教育部門對中職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期望通過思政教育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中職教育課程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研究了思政教育融入茶藝與茶文化課程的意義,分析了中職學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融入課程的對策建議,以期促進中職教育的創新發展和提質增效。
思政教育與中職茶藝與茶文化" " " " " " " " " 課程相融合的意義
一、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需要
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利用茶文化教育的機會實施課程思政是極為可行且必要的,不僅能夠有效促進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對其綜合素質的發展也能起到非常有益的支持作用。首先,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革,學生需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觀念來適應社會的需求。通過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積極向上的品質和良好的道德品行。其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職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其專業技能的培養,更注重其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使其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社會責任感。
二、推動中職學校思政教學改革的需要
茶文化與課程思政的融合不僅是在“大思政”背景下充分利用思政教育資源的實踐,也是提升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中職教育單純注重技術技能的傳授,往往容易忽略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實現。因此,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職教育課程體系中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中職學校作為青少年人格養成的重要陣地,不僅僅是傳授技能,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在當今社會,道德倫理、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缺失,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一個瓶頸。其次,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念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對自己未來的定位都在逐漸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可以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對未來的規劃和自我認知,為他們的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三、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的需要
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倫理內涵。通過學習茶文化,學生可以領悟到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的“禮、義、廉、恥”等價值理念,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情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和職業操守,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茶文化強調禮儀、儀式感和人際交往中的尊重與謙和。學生通過學習茶道、茶藝等知識,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儀態和禮儀修養,更能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這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另外,茶文化注重個體修養與內心積淀,培養了學生的耐心、細心和專注力。在現代社會,這些品質對于學生從事各類職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職業態度,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都是至關重要的素養。
思政教育在中職茶藝與茶文化" " " " " " " " "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流于表面,落實不到位
中職學生思政教育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現實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著思政教育與學科教育割裂的情況,思政元素與課堂如果結合不當,很容易造成政治氛圍過于濃厚的局面,學生聽得索然無味,起不到預想的作用與效果。思政教育只停留在傳統的政治理論灌輸,缺乏與實際生活和學習內容的結合,導致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興趣不高。
二、教師綜合素養有待提升,育人意識和能力不足
教師作為教育者和引路人,在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茶文化教育互動機制構建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教師在綜合素養方面還有待提升,包括教育理論知識的儲備不足,缺乏系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力有待改善以及育人意識的認識尚未到位,缺乏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片面追求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
三、學生對自身發展認知模糊,思政教育接受意識不強
中職學校茶藝與茶文化課程建設中,思政教育的融入面臨著學生對自身發展的認知模糊,表現在學生對個人職業規劃、人生目標等方面缺乏清晰的認知和規劃。這導致了學生缺乏對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的明確把握,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中迷失方向,缺乏前進的動力和目標。并且思政教育在中職學校茶文化課程中的融入受到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學生的思政教育接受意識不強。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時存在抽象、枯燥乏味的觀念,缺乏對思政教育內容的認同感和自覺性。
四、課程思政內容設計不合理,缺乏配套教學資源
目前,一些中職學校在將思政教育融入茶藝與茶文化課程時,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一些中職學校在融入思政教育時,往往只是簡單地將一些道德、倫理教育內容搬到茶文化課程中,缺乏對思政教育與茶文化之間內在聯系的深入挖掘。這導致思政內容設計顯得生硬、脫離實際。其次,部分學校在思政教育融入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心理特點,設計的內容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使得學生在學習茶文化的過程中思政教育的內容無法有效傳達和體現,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政教育在中職茶藝與茶文化" " " " " " " " " "課程教學的優化路徑
一、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完善課程思政建設
首先應當深入分析中職茶藝與茶文化課程的特點和教育目標,確立思政教育融入的重要性。中職教育的本質在于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通過研究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結合茶藝與茶文化的特點與價值,科學規劃課程設置,挖掘茶文化蘊含的思想內涵,將其與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確保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相互融合,形成有機整合的課程結構。其次,落實立德樹人理念是不可或缺的。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在中職茶藝與茶文化課程中,可以通過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引導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尊重歷史,培養學生的職業禮儀和團隊協作意識,使學生在學習茶道的過程中領悟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文化自信。同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使思政教育與職業技能培養相互促進,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目標。
二、轉變教師教育理念,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通過對中職院校茶藝與茶文化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剖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師們在傳承茶文化知識的同時,還需融入時代精神和思政元素,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要將思政教育有機地融入茶藝與茶文化課程,首先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認識到思政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師應當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其次,教師在課程建設中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課程思政建設意識和能力,不斷學習專業知識,了解茶文化的內涵和歷史。同時也要注重思政教育的特點和方法,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茶文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中。另外,教師還可將《茶文化概論》與《中國茶文化》等著作內容帶到課堂教學中,實現思政課程結構的多元化,讓學生全方位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與精髓,從而產生對茶文化的學習主動性,自覺接受茶文化的涵養。
在教學的道路上,教師們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方法來強化自己在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能力。包括積極參加師德師風相關的專業培訓,以提升他們的職業道德和行為標準;參與教育教學研討會,通過與同行交流分享經驗,拓寬教育視野,激發創新思維;以及進行教學觀摩活動,通過觀察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管理技巧,學習如何更有效地實施思政教育內容。這些途徑不僅有助于教師更新和豐富其教育理念,而且也能顯著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教學技能以及對課程內容的把握能力。
三、加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健全思政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在思政教育融入中職茶藝與茶文化課程中,通過講述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和獨特價值,引導學生探討茶文化背后的道德、倫理、人文等方面的內涵,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茶道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職業發展中。如學生在學習茶藝技能的同時,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國茶文化的歷史和現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品茗悟道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學會傾聽他人、尊重不同意見,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實踐操作中,學生能夠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調節,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這種將思政教育貫穿于茶藝與茶文化課程教學全過程的做法,無疑會大幅提升茶藝與茶文化課程的教學質量,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有用人才。
在教學評價體系方面,對于學生成績的最終定論也可從德育、智育、文體、能力等實行模塊劃分,探索建立定期考核、實訓考核、作品展示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在茶文化課程中的學習情況和綜合素質提升情況。同時,注重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過程進行全程跟蹤評價,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和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豐富思政課程教學內容,深入挖掘課程思政教學資源
在我國的中職教育體系中,茶文化不僅僅是一種物質文化,它更是一門深含哲理與精神追求的教學內容。將這一古老而深邃的傳統融入現代教育之中,不僅能夠豐富學生們的知識結構,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探索并實踐茶藝與茶文化課程的建設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教師應當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內涵,尤其是其中蘊含的中和、謙遜、敬畏等思想精髓。通過對這些精神特質的闡釋,引導學生學會從日常的飲茶生活中感悟人生的智慧,體驗生活的美好,從而達到心靈上的凈化與升華。例如,茶藝課堂上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茶道表演活動,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學習茶道的基本禮儀和技巧,同時也要教授他們關于茶的歷史、文化以及其背后的哲學思考,使之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東方與西方的橋梁。
其次,教學活動設計應多樣,以適應不同學習需求。采用茶藝表演比賽、茶詩會、茶文化講座等形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茶文化魅力,激發學習熱情。利用互聯網和現代科技,拓寬教學資源,線上線下結合,提供便捷豐富的學習資源。注重師資建設,聘請專業茶藝師和思政教育專家參與課程設計和教學方法討論。形成既精通茶藝又深諳思政教育理論的教師隊伍,確保茶藝與茶文化課程在傳授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中等職業教育中思政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結合變得至關重要,茶藝與茶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瑰寶,將茶藝與茶文化課程與思政教育結合,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茶文化精髓,還能通過實踐活動樹立職業道德觀念,傳承工匠精神。本研究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為中職教育中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框架和途徑。這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質,還能增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養他們成為新時代有責任感和創造力的人才。
作者簡介:
劉清偉,1997年生,女,漢族,籍貫山東濰坊,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鄉村旅游、中國茶文化;蔡杰,1971年生,女,漢族,籍貫吉林長春,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鄉村旅游、中國茶文化。作者單位:長春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