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背景下,素描課堂教學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作為美術專業教師,理應充分把握網絡時代帶來的機遇,由此推動專業教學的改革,全面提升素描課堂教學的實效,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欲望,讓學生真正熱愛素描,進而夯實學生的素描基礎。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網絡時代背景,闡述了素描教學改革的意義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隨后從不同角度探索了素描課堂教學的具體策略。
素描課程教學對學生的美術基礎和感知能力有一定要求,將網絡環境應用在素描教學中則為素描教學賦予新的生機與活力。教師得以打造高效的素描課堂,學生也能在多元化的氛圍中主動學習素描技能,進而夯實素描功底。可見,探索網絡時代背景下的素描課堂教學策略很有意義。
素描教學的網絡應用必要性
一、吻合素描課程的信息化發展趨勢
現代素描課程體系中的信息化因素越來越多,例如平面設計、數字媒體等,由此培養學生的造型、審美、構圖、觀察等多方面的能力。基于網絡應用背景開展素描教學,則能輔助于學生的素描學習進程,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多觀摩的機會,促進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進程,也為學生從事素描設計奠定堅實基礎。素描教學過程中需要頻繁使用教具,由此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傳統素描教學側重于教師的演示,很難對學生“面面俱到”,學生對繪畫對象的理解停留在淺層。若能基于網絡環境進行投屏展示,那么全部學生都能細致觀察素描道具,教學效果更好。
二、充分貼合學生的素描基礎現狀
中職學生的素描基礎不夠扎實,美術素養也很一般。教師在素描教學中,第一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素描學習興趣。盡管中職院校近年來開始推行小班授課制,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學的成效,但是中職學生的自制能力一般,對待教師現場演示的態度并不一致,不利于興趣的養成。網絡時代背景下,教學標準的提升與教師信息化能力的養成相輔相成。教師若具備較高的信息化素養,則能熟練應用信息化工具以及網絡資源,打造更有吸引力的美術課堂,由此拓展學生的美術學習視野,學生的思路也會更寬泛。教師在課前布置線上學習任務,在課堂中利用先進手段優化知識點的展示方式,讓學生一步步靠近素描知識的內在精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強。
網絡時代下的素描教學問題
網絡環境的應用,固然為素描教學帶來諸多便利,但是學生自身的工具條件參差不齊,部分學生并不具備使用工具開展學習的條件。而且,網課學習一般脫離班級環境,學習氛圍不夠濃烈。對于積極性不強、自制力不足的學生,在沒有直接監管的情況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表現尤為嚴重,導致網課學習的效率不高。另外,網絡環境中的評價及時性不足,教師也缺乏一致性的作業評價標準,降低了評價結果的應用效力。
網絡時代下的素描教學策略
一、依托網絡技術,構建三段式課堂體系
首先是課前預習。中職學生的素描基礎各不相同,多數學生基礎薄弱,潛意識里認為“素描很難”。通常情況下,將石膏幾何體作為素描教學的起點。以“正二十面體”為例,該幾何體的教學難度較大。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發布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自己或者以小組為單位,檢索生活中具有正二十面體特征的幾何體,并在線上學習平臺中相互交流分享。學生可以相互討論正二十面體的造型特征,教師也能通過線上平臺掌握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教師在導入階段應用網絡技術時,要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比如教師提供了“安東尼詹姆斯光學藝術裝置作品”,讓學生細致觀察其中的正二十面體結構關系。教師提供預習的情境后,有效集中學生注意力,此時再次展示藝術作品則能實現課堂教學與預習階段的有效銜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其次是課堂教學。教師在講授相對復雜的幾何形體時,如果直接開門見山,學生難以快速進入狀態,也就很難把握幾何體的結構形態。教師秉承循序漸進的原則,從簡單的幾何形狀開始,一步步引導學生走進復雜幾何體的學習進程中,吻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比如教師借助電子白板,為學生繪制等腰三角形、長方形等基礎圖形,讓學生在白板中操作、拖動圖形,學生也能同步思考不同幾何圖形之間的聯系并找到共同點。隨后,學生能夠自主拆分組合圖形,嘗試探索并總結圖形的聯系,也就能深刻把握圖形的規律與特征。教師在線上環境中可以關注學生的全部行為,學生也能經歷素描探究的全過程。
教師講授復雜幾何體時,需要頻繁利用教具。學生在電子白板中操作幾何圖形后,嘗試總結復雜幾何體的組成規律,對基本形狀概念有一定認識。隨后,教師展開復雜幾何體,帶領學生探究復雜幾何體的內涵。在學生對復雜幾何體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教師借助電子白板的蒙版功能,向學生展示幾何體展開后的形態,學生對復雜幾何體中的形體關系認識更深刻。由此可見,網絡空間與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幾何體的教學更直觀,更好地輔助于學生的理解過程。
教師在課堂教學階段借助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活動,吻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講授復雜幾何體的基本形、組合形以及外輪廓時,設計了圖文搭配的活動。教師事先拆解正二十面體,并形成多個圖形,然后讓學生將零散的圖形搭配在正二十面體相應的面上。學生完成連線后,教師借助網絡環境立即給出答案。如果學生回答正確,那么屏幕中自動顯示一朵小紅花,增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教師在素描課程中將復雜的幾何知識化繁為簡,帶領學生自主探索幾何體之間的關聯,在夯實學生素描基礎的同時,讓學生逐步理解素描知識的重點。
最后是實踐探究。素描幾何體的教學成效,關系到學生的素描基礎。學生經過基礎性的素描課程學習,能夠認識造型并表現造型。具體來講,學生能夠深入分析具體物象的形體結構以及透視的規律,進而運用規律和造型語言“再現”某種物象,對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有較高要求。教師講授“正二十面體”之前可以事先制作微課視頻,在其中插入音樂、圖形和字幕,每段視頻的時長長短合適,然后按照順序播放視頻。視頻內容伴隨著教師的講解,能夠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學生按照教師講解的內容,親自參與到構圖塑造、內部形體結構塑造進程中,并嚴格遵循電子白板中提出的要求。借助此種方式讓素描課程的授課方式更靈活,而且盡可能多地照顧到學生的現狀,從而保證教學的成效。
二、推動網課建設,拓展素描教學的范圍
中職素描課程具有知識點多、系統性突出的特征,而且與學生的美術基礎關系密切。學生在理解課程知識、夯實理論基礎后,才能參與到技能練習中。目前的素描教材內容有限,教師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具有特色的網絡課程體系,則能拓展素描教學的范圍。當前,互聯網環境中的素描素材層出不窮,很多資料的教學價值可觀。教師借助網絡平臺就能篩選此類素材并建設網絡課程。比如教師建設素描幾何體、素描靜物等不同類型的課程,由此建立每一門課程的章節和目錄。教師還可以將優秀的視頻、音頻與圖文資料加入其中,打造師生互動交流的空間,拓展學生的學習平臺。例如教師針對正二十面體的課程知識,發布相關討論主題,讓學生自主檢索并相互交流課程素材。學生也能運用正二十面體的相關知識,分析生活中常見的植物、動物幾何形體結構,由此做到學以致用。
在網課建設與應用的進程中可以打出“傳統拳”與“自由拳”。關于“傳統拳”,教師在網課建設階段,要關注到學生整體意識以及結構意識的養成情況。由于學生一般在家庭或者宿舍中學習網課,很難統一學習工具。教師無需在網課中明確學習工具的要求,但是要明確學生學習網課的要求:第一,學生通過素描體現出幾何體的體積感與空間感;第二,要形成三維意識并增強體積空間感,素描思維不再局限于平面層次,對三維造型有更深刻的認識;第三,就是在再現對象的基礎上,正確認識對象并表現對象。關于“自由拳”,就是充分發揮網絡空間的信息資源優勢,降低素描教學過程對于傳統工具的依賴性。教師在建設網課時,要考慮到網課的兼容性要求。當前繪圖軟件種類眾多,例如Procreate、Photoshop、畫世界等等。學生可以任選工具并學習網課內容,進而嘗試不同類型的素描表現方式,還能使用錄屏軟件錄制個人的學習過程。以“數碼手繪”為例,教師由此推動網課學習中的屏幕共享,而且錄制的視頻展示效果良好。
網課的建設要考慮到互動性的要求。學生能力終究有限,如果遇到問題,需要在線上環境中及時糾正。基于“群策群力”的原則,教師可以將“眾議”模式引入網課中,在每次網課中至少保證1次“眾議”契機。教師此時發布理論檢測、技法知識檢測題目,以及技法技能展示、作品展示類的任務。學生通過前兩類題目,能夠鞏固素描網課的基本知識點,還能借助網絡資源區分不同的技法類型。學生在完成技法技能的展示任務后,可以共享屏幕,展示個人的素描繪畫成果。教師由此開展線上環境內的小型畫展,鼓勵學生相互比拼作品,相當于展示網課學習成果。學生真正成為網課學習的主體,教師也能對學生的網課學習心中有數。
三、優化評價機制,讓評價結果更全面
課程考核與評價在教學體系中居于關鍵環節。素描類課程的教學關鍵在于手腦并用,學生一定要經常動手并反復思考,才能夯實個人的繪畫基礎。換言之,素描課程評價不能只關注結果,要做到“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并重”。傳統素描教學考核側重于“平時作業成績+期末作業成績”,分值比例為3:7,沒有考慮過程,導致學生的“重結果、輕過程”表現。網絡時代下,素描課程的教學評價模式也在逐步改良,評價結果也更加全面、客觀、公正。教師基于素描教學的目標,借助互聯網手段,獲取學生學習全過程的各項信息并深入整理,評估學生的過程學習價值,實現過程性評價的多元化效果。同時,提升過程性評價在總成績中的分組比重。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學習時,網絡會自動記憶并存儲學生的學習數據,例如作業數據、檔案數據等,教師可以將其納入學生的期末總成績中,強化學生日常表現與最終成績的關聯。另外,網絡環境帶來了多主體評價機制。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的素描學習過程,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做到取長補短。
具體的評價過程包括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兩大塊,其中前者至少占50分,后者至多占50分。過程性評價的評價指標包括學生的線上考勤情況、作業提交情況、課上問題回答情況、在線測試分數、線上活動與討論參與情況、合作表現、平時作業等等。其中,除平時作業成績由學生互評決定外,其余評價項目取決于平臺記錄的數據。結果性評價的評價指標為期末大作業,采用主觀評價的方式,由學生、教師共同評價。
綜上所述,素描是美術專業學生的基本功,也是中職階段美術專業的基本課程。中職院校理應認識到網絡時代對于素描教學的影響,并在后續教學中積極推動與網絡環境的融合,打開素描教學的新空間,最終全面提升素描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常熟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