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展森林旅游是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以洛陽市為例,分析其森林旅游業發展現狀,發現洛陽市森林旅游業發展中存在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森林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資金投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針對當前問題,提出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創新森林旅游產品、優化改善融資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森林旅游;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S78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11-52-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1.011
0 引言
森林旅游是利用森林資源開展的旅游活動,融林業、醫療、旅游、教育、養老等多領域為一體,在康復養生、疾病預防、教育研學、娛樂休閑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受到不同群體的廣泛青睞,逐漸成為我國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地區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森林旅游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但呈現出區域發展的態勢,整體經濟效益并不顯著。筆者深入分析洛陽市森林旅游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對策和建議,以助推我國森林旅游業發展。
1 洛陽市森林生態資源現狀分析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總面積為15 230 km2,其中黃河流域面積為12 446.1 km2(占全市總面積的81.8%),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40%,南部部分地區森林覆蓋率超過90%。洛陽市擁有龍峪灣、天池山、白云山、神靈寨、花果山等國家級森林公園,嵩縣陸渾湖、伊川伊河等國家級濕地公園,以及伏牛山、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1 森林資源豐富
洛陽市林地總面積為8 544.67 km2,占全市面積的56%,森林面積為6 892.53 km2,森林蓄積量在4 590萬m3以上[1]。近年來,洛陽市持續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利用,大力推進科學綠化,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等一批林業重大項目,促使森林資源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高、生態功能不斷增強[1]。
1.2 動植物種類繁多
據統計,洛陽市有野生陸棲脊椎動物565種,較20世紀90年代增加65.2%,占河南省野生路棲脊椎動物物種數的91.87%。洛陽市擁有高等植物3 018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2種。
1.3 森林旅游地數量龐大
2011年,洛陽市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城市。截至目前,洛陽市已擁有欒川縣、洛寧縣、新安縣、嵩縣4個省級森林城市,建成27個沿黃干流森林特色小鎮、150個森林鄉村示范村[1]。洛陽市擁有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森林公園14個、地質公園6個、風景名勝區5個。近3年,洛陽市完成造林面積為653.13 km2[1],全市綠化量逐年提高,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逐年增長,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全面提升,為洛陽市發展森林旅游產業提供了重要的資源支撐。
2 洛陽市發展森林旅游的優勢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自然景觀為依托,以人文景物為點綴[2],科學規劃,合理開發,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健身療養、科普教育等于一體的旅游活動的總稱[3]。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過后,更多人開始追求綠色無污染、自然原生態的生活方式,旅游形式也有所變化,森林休閑旅游、森林康養旅游、森林研學旅游等旅游新業態蓬勃發展。
2.1 政策保障有力
2021年12月27日,洛陽市人民政府印發《洛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優質林果、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產業。2022年4月,河南省林業局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林業保護發展規劃》,進一步為洛陽市發展森林旅游提供了機遇、指明了方向。2022年5月20日,洛陽市人民政府印發《洛陽市“十四五”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森林洛陽建設規劃》,提出要充分發揮森林觀光、康養、文化、度假、自然教育及其他功能,構建以森林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相結合的森林旅游體系。這些政策文件為洛陽市森林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2 經濟效益顯著
據粗略計算,2022年洛陽市森林旅游人數將近700萬人次,收入達8億元。森林旅游為洛陽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推動森林洛陽建設和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2.3 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洛陽市充分利用森林資源,通過資源整合、利用各級財政資金及帶動社會民間組織資本投入等方式,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林下經濟、花卉苗木等林業產業。洛陽市將經濟林果采摘、鄉村民俗文化等與森林旅游相結合,通過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模式,鼓勵和支持農戶參與森林旅游活動,通過產業發展實現農戶持續增收。
2.4 森林旅游產品豐富
目前,洛陽市森林旅游已發展出戶外拓展、森林康養、生態研學、科普教育等多種業態,目標群體從青年人逐步實現了不同年齡段全覆蓋,沉浸式體驗、互動性參與類森林旅游產品成為新的潮流趨勢。洛陽市開發出各類森林旅游產品,如森林瑜伽、山地自行車比賽、溫泉療養、森林氧吧、農耕體驗、森林食療等。
2.5 人文歷史深遠悠長
洛陽市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非常深厚。2021年,洛陽市委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也提出要充分挖掘利用當地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突出、以人為本、效益多元的文旅產業,把文化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發展優勢[4]。
3 洛陽市森林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壯大森林旅游產業是發展綠色經濟的理想路徑。洛陽市通過發展森林旅游取得了較大收益,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6個方面。
3.1 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
森林旅游產業對森林資源有較大的依賴性。自然與人文有機融合的森林景觀是中國森林旅游業發展的重要依托[5]。良好的森林資源是森林旅游的獨特優勢,但也是制約森林旅游發展的關鍵。
洛陽市森林資源大多數集中在南部4縣,但當地經濟發展起步晚、相對滯后。在洛陽市,森林資源多在偏遠的林區、山區及生態脆弱地區,景區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高鐵、高速公路等與主要景區交通連通性不高,個別景區道路級別低,影響可進入性和通達性。這些景區基礎配套設施(如水、電、通信、住宿餐飲、公共衛生、娛樂服務等)建設滯后,各方面服務水平與市區存在差距,品牌產品供給不足,導致游客滿意度較低,停留時間短,對景區旅游收入產生較大影響。發展現代旅游業所需要的綜合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已成為洛陽市森林旅游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3.2 森林資源安全風險大
森林是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家園,森林旅游景區生存著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旅游活動會對這些動植物造成干擾,甚至會破壞它們的棲息地。此外,森林火災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是十分嚴重的,而旅游活動會增加森林火災風險。
3.3 森林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
洛陽市各大旅游景區存在旅游產品同質、旅游主題單一等問題。從旅游產品來講,全寶山推出“山果”“山菜”“山藥”“山野茶”等養生飲食,神靈寨景區推出無污染的土雞、土雞蛋、土蜂蜜等產品,雖然宣傳名稱上有所差異,但實際兩者都是以原生態林產品為主,主打健康養生、無污染。從旅游主題來講,康養、運動等主題幾乎貫穿整個洛陽市的森林旅游產品,在宣傳上也多出現“有氧生活”“健康養生”等字眼,森林旅游產品缺乏特色,與國內其他地區森林旅游產品主題相似,呈現同質化的發展趨勢,對旅游者缺乏獨特吸引力。
究其原因,一是受森林旅游目的地自然和人文資源稟賦、開發主體經濟實力、經營規模等因素影響,洛陽市森林旅游的產品和服務項目相對單一、特色不夠突出、體驗感不強,以觀光游覽為主的森林旅游項目無法滿足人們對沉浸式旅游體驗的需求,對游客吸引力不夠;二是洛陽市森林旅游產品開發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對產業融合的研究不夠深入和透徹。
3.4 資金投入不足
與傳統旅游業相比,森林旅游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森林旅游項目開發時間長、建設規模大,回報周期相對較長,需要建設的旅游基礎配套設施更多,加上森林資源培育、森林管護、火災防護、宣傳推廣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一方面,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多集中在偏遠山區,經濟相對落后,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難度加大;另一方面,許多旅游企業出現融資困難、投資不足等問題,難以負擔森林旅游項目大量的資金投入,更傾向于餐飲、住宿等旅游配套設施與服務的投入。
3.5 文旅資源優勢利用不足
洛陽市森林資源異常豐富,各類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得到游客青睞。例如,2018年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榮獲全國“森林健康養生50佳”“中國森林旅游美景推廣地”等稱號,2019年洛陽白云山景區森林康養基地榮獲全國森林康養最佳目的地、最佳口碑森林康養酒店2項榮譽,2022年老君山景區內的云海景觀入選中國首批“天氣氣候景觀觀賞地”名單。然而,洛陽市的森林資源與文化資源在融合上存在明顯的不足,兩者的資源優勢未能充分發揮。
3.6 森林旅游專業人才匱乏
隨著森林旅游業蓬勃發展,洛陽市對相關從業人員的需求和要求也有所增加。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但沒有專門的森林旅游專業,僅有部分農林類院校在旅游管理專業下安排有森林旅游課程或設置森林旅游方向,每年培養的畢業生數量較少,且畢業生多從事酒店管理、旅行社運營、會展服務等工作,較少從事森林旅游業工作。森林旅游景區又多集中在鄉村,遠離市區,對人才吸引力不夠。面對龐大的森林旅游市場,專業人才匱乏,森林旅游人才數量、培養力度與森林旅游發展不匹配,嚴重阻礙森林旅游產業發展。
4 洛陽市森林旅游業發展對策
4.1 加強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森林旅游環境
洛陽市森林旅游景區要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提高森林景區可進入性,增加相關服務產品供給,不斷優化森林旅游基礎設施。一方面,森林旅游目的地要優化提升基礎配套設施,在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方面下大力氣,提升景區服務水平與承載能力,促進景區接待服務設施和配套體系的提檔升級。例如,景區可充分利用大數據和5G技術,構建“智慧旅游”服務體系,提高景區信息化服務水平,提升游客旅游體驗。另一方面,森林旅游景區要科學開展森林撫育、林相改造和景觀提升,豐富植被種類、色彩等,全面優化森林景觀,持續打造標志性旅游吸引物。
4.2 創新森林旅游產品,打造森林旅游品牌
洛陽市應針對不同的游客群體,推出不同的森林旅游產品。針對喜歡森林探險的游客,可以打造森林野營、漂流沖浪、野外生存等特色項目;針對喜歡家庭出行的游客,可以設置森林生態科普、森林動植物展覽、樹木認領等促進互動、增長閱歷的旅游產品;針對老年群體,可以打造森林療愈、森林瑜伽、森林藥浴等提升機體健康水平、舒緩身心的旅游產品;針對熱衷于分享、從眾心理強烈的年輕游客,可以打造一些網紅景點、人氣景點等,利用年輕人社交廣、傳播能力強的特點擴大影響范圍。
目前,森林旅游產品的多元化是吸引游客的關鍵。根據體驗經濟理論,在多元化的基礎上打造“沉浸式”旅游體驗產品十分必要。洛陽市可以利用豐富的森林和文化資源,走文旅融合發展道路。洛陽市應加大對傳統文化、鄉土民情的保護和挖掘,根據不同文化內容開發森林文化旅游產品,把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森林旅游產品,豐富森林旅游產品類型。
4.3 降低森林資源安全風險
洛陽市應大力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宣傳,建立旅游區護林員巡護制度,樹立野生動物警示牌;對于進入景區的游客,要簽訂防火責任合同,做到無煙旅游、無火旅游。
4.4 優化融資模式,提供堅實資金保障
森林旅游項目的開發與運營是一項建設規模大、投資金額多、回收周期長的經濟活動,需要有穩定的資金投入[5]。洛陽市要想森林旅游業取得長遠可持續發展,應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一是立足林業發展實際,構建“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引導鼓勵社會資本以合資、合作、租賃、承包等形式依法合規參與森林旅游產業發展,與合作社、農戶等經營主體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提升森林旅游產業社會化水平。二是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基金,將森林旅游項目納入林業產業投資基金支持范圍,以融資擔保、貸款貼息、項目獎補等方式,支持森林旅游產業發展。三是鼓勵各級開發銀行和農業發展銀行充分發揮專業和系統優勢,積極主動與各級發展改革委和林業主管部門對接,通過有效方式為森林旅游產業項目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簡化貸款審批流程,開辟綠色通道,加快貸款投放速度。
4.5 探索產業融合模式,提升市場競爭力
一是與一產的融合。將森林旅游與種植、養殖業結合起來,大力發展觀光式的林下經濟,向游客提供參與式旅游產品,使游客得到精神和物質的滿足。二是與二產的融合。把森林旅游與加工業結合起來,讓游客走進森林旅游商品的生產車間,近距離、全方位了解旅游商品的生產過程,以豐富游客體驗感。三是與三產的融合。洛陽市應做好“森林+”文章,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河洛文化、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膳食文化、民俗文化及鄉土文化等資源,將森林旅游與體育、文化、教育、醫療等結合,發展山地運動、生態康養、自然教育、林業科普等項目,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差異化森林旅游產品,加大品牌建設,滿足游客多樣化、高檔次的旅游需求。
4.6 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升從業人員素質
洛陽市應秉持科技旅游導向,開展森林旅游人才培養,引進高學歷專業人才,并在人才落戶、子女入學、家屬隨遷、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
5 結束語
森林旅游在推動地區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改善人居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洛陽市地處中原地區,地理位置條件優越,森林資源豐富。筆者在對洛陽市森林旅游產業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創新森林旅游產品、優化改善融資模式、探索產業融合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等促進洛陽市森林旅游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1]洛陽市人民政府.洛陽:一座森林簇擁的城市![EB/OL].(2023-08-15)[2024-03-05].https://www.henan.gov.cn/2023/08-15/2797157.html.
[2]梁吉義.淺談森林旅游[J].科學種養,2021(5):60-62.
[3]李湘玲,和紅曉,周天云子.湘西自治州森林旅游發展路徑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2,42(14):136-138.
[4]李東慧,白云飛.中國共產黨洛陽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隆重開幕[N].洛陽日報,2021-09-28(1).
[5]王慶,林卿. 新時代森林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實施路徑研究[J].生態經濟,2021,37(10):137-14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