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陜西西安 "710300摘要:在智能化時代,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體能訓練模式亟待創新,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快速進步,傳統的體能訓練方法面臨著種種挑戰,訓練方法單一、缺乏個性化等一系列問題日漸突出。 因此,本研究認為,高職院校應當從訓練理念、智能設備、數據分析、訓練體系、防護水平幾方面著手,推動智能化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模式的系統性創新,幫助學生提升體能訓練效果,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提升學校體育工作質量,更好地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多樣化的體能發展需求,為高職院校體育訓練領域的創新發展提供理論實踐支持。
關鍵詞:智能化時代;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模式;創新路徑
Research on Innov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odels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Era
Jiao Chuang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 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the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rgently needs innovation.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raditional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 are facing various challenges, with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training methods and lack of personalization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refore, studying the innovation of physical training models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lligent era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hysical training effectiveness,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chool sports work, better meet the diverse physical development need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The era of intelligence;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path
隨著科技進步的加速,傳統的以教練個人經驗為主導的體能訓練方法逐漸過時,智能技術的引入能夠有效解決訓練問題,為學生體質素養的發展提供保障。應用智能可穿戴設備、康復檢測裝備以及競賽監測系統等前沿科技,可以精確監測、分析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訓練效果,還能基于數據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改進計劃,進而解決高職院校傳統體能訓練存在的諸多問題,為競技運動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1 高職院校傳統學生體能訓練模式存在的問題
總體來看,高職院校會更加重視能夠“出成績”的競技體育項目的訓練成效,然而相當一部分競技運動都比較小眾,所開展的體能訓練也并不具備普適意義,并不能夠對全體學生體質素養的提升提供支持。并且,與更加專業的體育院校相比,高職院校所推動的訓練體系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盡管校方會投入巨資引進優秀運動員作為教練對體能訓練進行指導,但由于各種原因,所取得的成效非常有限[1]。而校內現有教練的專業性也并不能夠支持高質量的體能訓練模式,相當一部分體能訓練均由不具備教練資質的普通教師主持,訓練的科學性、安全性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2 智能化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模式優化的基礎條件
2.1校園信息化建設初見成效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我國教育領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信息化變革,其關鍵目標在于,將高職院校的體能訓練引向更為科學、智能化、特色化的發展軌道,這種變化符合當下體育訓練模式創新發展的規律,對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競技水平也具有非凡的意義[2]。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體育領域的廣泛應用,體能訓練也將邁入數字化、智慧化的新時代。具體而言,全面覆蓋的校園網、各校擁有的網絡教學管理與資源平臺,以及不斷完善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為體能訓練的智能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技術的支持作用愈發顯著
在當今迅猛發展的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智能化時代體育訓練的科學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運動技能訓練、體能訓練等諸多領域也開始引入前沿技術對訓練方法進行改造。尤其在近些年,我國部分體育專業研究機構已經開始積極響應趨勢,率先成立“數字訓練中心”,主張通過先進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對運動員的訓練狀態、訓練效果進行實時監控,進而對收集到的訓練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為后續訓練提供科學依據[3]。對于高職院校體能訓練而言,技術同樣能夠為訓練效果的提升提供強大的支持,在技術的輔助之下,教練資質、訓練計劃、訓練方法等方面的缺陷也能夠被一一補足,可以說技術的引入將撬動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模式的全面創新,為學校體育競技水平、學生整體身體素養的提升創造條件。
3 智能化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模式的優化路徑
3.1轉變訓練理念
不斷追求科學技術前沿已成為各高職院校體育訓練的主要發展方向,同樣是高校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為了與技術相適配,學生體能訓練的理念也需要進行更新,積極發揮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及大數據技術的指導功能,以期實現學生體能素養的全面提升[4]。為了提升訓練效果,應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從現有體育教練隊伍中區分出專職體育教練,專門負責全校學生的體能訓練工作,以保證體能訓練的專業性、系統性及連貫程度,也有助于提高訓練效率。即便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教練也必須接受專業的體能訓練培訓,并取得相應的資格認證。除此之外,教練在制定每日訓練計劃時,需要明確訓練的具體內容及頻次,確保訓練計劃的科學性、針對性。進一步而言,高職院校還應汲取業內的經驗教訓,積極探索與智能化技術相融合的新型訓練方法,利用智能穿戴設備監測學生的生理狀態,運用數據分析技術優化訓練方案,或借用虛擬現實技術模擬競技比賽環境,增強體能訓練的趣味性,更精準地評估學生的體能發展水平,同時激發他們的訓練積極性。
3.2引入智能設備
在體育訓練領域,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體能訓練方法也在不斷更新的智能設備的驅動之下迎來創新。然而,受制于高職院校的資金實力、教練專業水平,以及本校學生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不同院校之間的體能訓練創新力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為了消除差異,各高職院校可以結合本校體育專業發展特色,從三方面著手強化智能設備的應用效果,推動體能訓練模式的創新。
第一,將體能訓練與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物力學相結合,采用運動模擬技術,詳細分析每位學生的身體特征,以及其在運動時身體力量的施加路徑。例如,引入先進的場館智能動作捕獲系統,可以精確收集學生運動過程中的實時數據,從而為設置具體的體能訓練項目,實時調節訓練強度提供科學依據。除此之外,使用人體觸覺、紅外傳感等技術與數字設備進行互動,亦可沉浸式地獲取運動過程中的動力學信息,為學生在力量訓練、重心穩定性等方面的鍛煉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持[5]。
第二,采用可佩戴的智能監護設備實時監測學生的生理狀態。在器械訓練中,可以通過在護具、肩胛骨等部位安裝智能監護設備,或是直接選用手環型智能設備,來監測學生的心率、血壓、血氧等重要生理指標。這些數據對于教練團隊調整訓練計劃、確保學生運動安全,以及優化訓練效果而言至關重要。
第三,利用校園內的物聯網技術,實現對學生訓練狀態的實時監控,打通晨跑、夜跑以及課程化的體能訓練空間,形成全面立體的信息反饋。借助于小米、聯想、英特爾等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開發的動作測試裝置,教練團隊能夠實時獲取學生在體能訓練中的動態信息,為訓練內容及強度的合理調整提供數據支持,進而顯著提升整體訓練表現。
總而言之,在智能設備的支持下,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將會更加科學,還能夠充分考慮到每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更有利于推動訓練模式向“以人為本”的方向靠攏,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3.3重視數據分析
隨著智能設備的深度應用,體能訓練對高職院校數據處理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升,傳統的物理服務器已經無法滿足海量數據的采集及存儲需求,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引入新型處理器,以構建高效的訓練數據處理系統。在眾多技術解決方案中,云處理技術的速度更快、穩定性高、成本低廉,能夠成為高職院校的首選,當前國內主流的云計算平臺有阿里云、騰訊云和華為云,其中阿里云和騰訊云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和開發者,而華為云則因其較高的數據保密性,在國內頗受青睞[6]。得益于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云計算平臺能夠實現對學生的身體狀態、體能素質的實時監控及分析,還可以提供訓練效果評估、傷病預防及恢復管理等多種功能,方便教練員獲得學生訓練狀態信息,從而更精確地制定訓練計劃,優化訓練方法,并制定針對性的身體恢復策略。
3.4健全訓練體系
集成智能科技,可有效解決當前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訓練存在的諸多問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得以構建針對學生不同需求的定制化智能體系,同時通過融合可穿戴設備、傳感器技術、深度學習、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前沿科技,將全校學生的體能水平納入大數據平臺進行分析,也可以得出本校學生體能素養的整體走向,為訓練計劃的落實提供信息支持。除此之外,平臺也允許對學生的身體鍛煉過程進行實時監控,構建人體運動曲線、動作過程和視頻等資源體系,提供更加直觀、更加高效的訓練模式。
3.5提高防護能力
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能夠最先感知到自身的異常狀況,因此也就需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一旦發現身體不適,就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調整,以預防在后續訓練中可能出現的傷害,有效地將潛在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必要時,應強化醫療監督,確保及時得到專業地處理。在智能化設備的支持下,學生能夠通過運動手環、App的預警功能,及時接收到系統警報,進而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以防在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中發生運動損傷。
為進一步降低體能訓練過程中的傷害風險,高職院校也需要為學生派發智能化的體育保護器材,常規防護用具能夠在身體各部位采取保護性措施,有效避免許多常見的運動傷害。例如,使用護腕、護膝等保護裝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運動時對關節軟組織的損傷。在智能化時代,防護用具也需要進行智能化升級,運動傳感器也可以被整合進護膝、護腕、頭盔等設備之中,在起到基礎防護作用的同時,發揮狀態監測功能。為了進一步提升防護效果,防止器械訓練事故,也可以選擇在護具內增設智能氣囊,當傳感器檢測到學生即將跌倒時,智能氣囊迅速彈出,防止學生磕碰到硬質地面引發身體損傷。
4 結語
體能訓練是涉及多個領域的系統工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體能訓練也要重視多維度、多領域的發展。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體能素養能夠反映出本校體育工作的成果,因而體育工作的創新也要從體能訓練著手,積極探索適合大學生體能素養發展需求的智能技術,以智能技術為手段,打破常規體能訓練的束縛,通過大數據監測、分析功能實現訓練方法的動態調節,為學生體能素養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敏武, 翁優, 羅鐵華.高職院校體能訓練專業人才培養困境與對策芻論[J].成才之路,2023(28):9-12.
[2]廖海燕.拓展訓練融入高職院校體能與健康課程的可行性分析——以北海職業學院為例[J].運動-休閑,2023(18):28-30.
[3]陳東舉, 倪莉.論高職院校學生體能與體育意識培養的實現路徑——以發展性體能評價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148-150.
[4]黃維, 肖金蘭.健康中國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能訓練專業建設路徑——以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23(33):161-164.
[5]王雄,蘇曉紅,周濤,等. 我國青少年體能訓練發展探析[J]. 體育文化導刊,2023(8):22-28,36.
[6]孫有平,孫民康. 中國競技體能訓練基本問題反思與對策研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49(2):13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