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課程思政視域下,為樹立大學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自豪感,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和實證法,剖析現代捶丸課程的思政價值,對高校體育“捶丸”課程的教學進行提升學生文化自信研究,將課程思政+高校體育教學+文化自信有機融合,并構建“四位一體”的高校體育思政教學體系,創新現代捶丸課程的體育教學模式,加強文化自信教育,促進大學生健康,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
關鍵詞:課程思政,文化自信,高校體育,“四位一體”,捶丸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Cultural Confidence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 Tak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ChuiWan\" as an Example
LIANG Jin-yu1,LIANG Xi-feng1
(1.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pride in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ir cultural confidence, this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o study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in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modern chui wa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is organically integrated, innovat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of modern chui wan curriculum, and constructing a \"four in one\" model The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promote the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and enhanc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cultural confidenc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four in one\", chuiwan.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備條件,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1]。2020 年 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2]。國之教育,德育為先,國之興盛,體育為本,體育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對體育的再認識: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
高校體育課程作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一環,以培養學生成為健康、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并承擔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捶丸”作為一門高校體育類課程,具有獨特的歷史脈絡與文化背景,捶丸“具身德育”,不僅能夠增強體質健康,而且具有修身之道[3]。在高校“捶丸”課程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自信心以及社會責任感,對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實現 “體育強國” 戰略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2. 剖析現代捶丸課程的思政價值
1.1歷史背景,樹立文化自信
捶丸是我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在高校中開展現代捶丸課程,其獨特的歷史脈絡與文化背景,對大學生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具有獨特優勢。考古學和歷史研究學通過歷史文獻和繪畫、雕刻作品等發現,捶丸從唐代的步打球演變而來,元、明兩代,捶丸進入鼎盛發展的時期,在宋代已經確立比賽規則且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喜愛這項休閑娛樂活動。1282年《丸經》完整記載了捶丸比賽方法、比賽規則和禮儀文化等,捶丸精神“失利不嗔,得雋不逞,若喜怒見面,利口傷人,君子不與也”,其字里行間蘊含著中華文化的豐沛營養,呈現出傳統 體育的諸多特征,充分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4]。捶丸運動作為一項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歷史底蘊深厚。在高校開展捶丸課程,并在教學中融入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意義,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對國家、民族與文化的高度認同,提高大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自信以及社會責任感,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1.2強身健體,以體育人
捶丸,顧名思義,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捶丸即以球杖擊球入穴,是古代球類競技游戲之一,與現代高爾夫球運動相似。《丸經·目序》中特別強調了捶丸的作用是“養其血脈,以暢四肢”,學習捶丸運動能夠增強體質健康,促進身心發展。捶丸不僅是為了養生鍛煉,也可以修煉人格,捶丸運動本身,就印有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烙印,孔子認為,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捶丸運動,正是儒家“游于藝”的體現。通過捶丸運動項目普及與推廣、宣傳運動項目文化、弘揚中華體育精神。通過學習現代捶丸的基本知識和技術、戰術及提高技術動作,幫助同學建立良好的鍛煉習慣,培養同學們的體育興趣愛好,將體育鍛煉與學習生活緊密結合到一起,有效地提高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通過學習現代捶丸課程的比賽規則,組織捶丸比賽,培養學生遵紀規則的意識、誠信做人、為他人著想、愛護環境以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意志品質,引導學生學會與人相處,建立友誼的良好品質,同時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通過學習古代捶丸,讓古代捶丸重新綻放光彩,為廣大學生、人民大眾提供一項能與現代高爾夫對接,相互融合的休閑運動,為廣大學生全民健身、百姓幸福生活服務,同時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維護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加快體育強國建設。
2.高校體育“文化自信”教育的現狀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5]。文化自信是新時代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精髓,文化自信教育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深刻影響。近年來接連發布有關“體育強國”、“教育強國”、“健康中國”等重要政策,強化了體育類課程的思政價值,全國各高校全面貫徹和推廣將文化自信教育融入大學體育課程。目前,各高校已經將文化自信融入大學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文化自信教育的實施情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針對文化自信的教育資源較為匱乏,對文化自信的認識不夠深入,限制了教學質量和效果,文化自信往往只是零散地存在于各個專業課程中,缺乏整體規劃、系統梳理和評價機制等問題。
2.1高校體育課程融入文化自信仍在摸索前進階段
中華傳統體育歷經千年,穿越歷史,承載著豐富的人文精髓和優秀風俗。在高校開展中華傳統體育項目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讓中華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既是為了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是為了加強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還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樹立民族文化自信。一直以來,我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由學校思政專業學院獨自承擔課程,而體育教師以傳授專業知識和運動技能為主,忽視了育人的職責,導致價值觀教育效果不佳。目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體育教材內容關于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理論方面相對較少,沒有銜接專門的體育思政章節和文化自信版塊,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參考的案例不多,文化自信教育資源缺乏,因此,設計和完善文化自信體育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尤為重要。
捶丸作為一項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歷史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進展,但捶丸運動的普及和推廣仍存在著不小的困境與挑戰。至2024年3月止,廣東僅有3所高校開設現代捶丸課程,對3所高校進行的現代捶丸項目調查中發現,每學年平均參與現代捶丸課程學習的共有2184人,3所高校成立了現代捶丸協會,捶丸愛好者主動加入協會進行勤練常賽,并積極弘揚傳統體育文化的有192人,在實際開展現代捶丸項目過程中,中華傳統體育的普及和推廣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2學生對體育課程中文化自信的認同感有待提高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得知,大部分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與現代體育精神等方面知識所知不多,對文化自信的內涵和價值的認識處于一知半解,因此對文化自信的認同感不強。筆者通過對本校體育II(現代捶丸)的開學第一課問卷調查得知(表1),本校現代捶丸課程546名學生中參加過此運動的只占1.6%,接觸過現代捶丸項目的學生人數非常少;對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有所了解的占56.2%,;對中華優秀傳統體育文化認同和自豪的占91.8%,當前大學生較高的文化自信。
表1廣東培正學院“現代捶丸”開學第一課問卷調查表
2.3體育場地和器材配備是否充足
捶丸用的棒(即球桿)基本有三種,即撲棒、杓棒、抑棒,球是用“贅木”制成,除了球和棒之外,捶丸的器材還包括插在球邊的旗和提籃等,捶丸場地要求為一片較為寬敞的場地,最好有地形變化。保證民族傳統體育的質量,首先就要保證傳統體育器材等基礎設施的到位,努力營造良好的文化自信氛圍。但目前有關民族傳統體育的教材相對較少,場地、器材有待完善。校園捶丸是一項全新的課程,作為一項古老又陌生的運動,沒有可借鑒的實踐案例,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摸索前進。自編現代捶丸教材,根據校園環境和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研究生產出一批現代捶丸器材,在運動規則、運動器材、組織形式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場地可以滿足教學訓練需要。根據捶丸運動的歷史文化,設計出一套成熟的現代捶丸思政模式,凝練出現代捶丸精神:“誠信、自律、禮儀、健身、環保、利他、友情”;以現代捶丸精神為引領,促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革命與自我超越,引導學生學會與人相處、誠信做人、遵紀規則的意識、為他人著想、愛護環境以及堅持不懈、堅忍不拔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
3.高校體育“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
我們的文化自信來自于中華民族 5000 多年歷史積淀的的偉大文明,文化的優秀、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將堅定文化自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學校教育是文化自信脈絡延伸的主要路徑,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有助于高校鑄魂育人教育目標的實現,文化自信融入體育課程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對于高校而言,探索、挖掘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育人價值,既是責任,更是使命。因此,大學體育課程應充分發揮高校在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傳承過程中的優勢,并貫穿于大學體育課程的每個環節。
3.1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6],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文化自信融入大學體育課程不僅能更好地傳承民族文化,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還能促進大學生的體質健康。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中堅定立德樹人的發展信念,堅守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7]。將文化自信同體育品德教育相融合,將文化自覺同中國體育精神相融合,充分挖掘文化自信深刻內涵中的思想素材,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作用。挖掘、探索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價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是高校的優勢,也是高校的責任,讓大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3.2推動新時代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需要
目前我國正處于強盛崛起,在國際的地位正不斷提升,對全球的影響力也不斷擴大,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底氣,中華民族傳統體育也開始走上了全面振興的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激發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提高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激勵大學生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努力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貢獻智慧和力量。高校體育通過體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深度接觸及學習中華傳統體育文化,激發大學生的民簇自信心和自豪感,潛移默化地培育和傳承民族精神。
捶丸運動是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其中一項,有著優秀的體育精神,合理地將文化自信融入體育課程作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面,協同推進“體育思政”建設,注重學科交叉融合發展,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多維度、一體化、全方位的文化育人體系,潛移默化地塑形大學生的精神生活。文化自信融入到高校體育課程中,不僅增添了體育課程的中國元素,讓大學生在體育文化的角度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技能和提高身體素質的活動方式,還讓大學生切身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更好地在文化自信中確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追求。
4. 構建“四位一體”高校體育思政教學體系模式,加強文化自信教育
文化自信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各教育職能部門共同施教。構建“四位一體”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新模式(圖1),合力為文化自信教育營造健康多元的育人環境。高校體育與相關部門合力推進課程思政+高校體育教學+文化自信有效融合,以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為主要目標,將體育思政融合、滲透到課堂教學、課余訓練、課外鍛煉等要素中,加強文化自信教育,為高校體育提供精準服務。
圖1高校體育“四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新模式圖
高校體育主要包含課堂教學、課外訓練、體質監測以及課程思政等的基本四要素,“四位一體”的高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新模式主要“以課堂教學為抓手,傳授運動技能與健康知識;以課外訓練為延伸,勤練常賽,體驗健康生活;以體質測試為檢驗,精準健康服務,發揮體育價值;以課程思政為融合,樹立文化自信,貫徹立德樹人”。“四位一體”新模式加快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提高高校體育效率,加快體育強國建設[8]。
4.1課堂教學,線上+線下融入文化自信教育
現代捶丸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授課過程中主要以講授法、展示法、合作法和游戲法等實踐與理論結合方式,使學生了解現代捶丸運動全過程,理解體育鍛煉的原理與方法,并掌握現代捶丸運動技術技能。通過親身參與,體驗捶丸的魅力,同時了解中國古代捶丸運動的輝煌歷史,讓學生了解民族傳統體育的時代背景、內容和蘊含的情感,感受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韻味;現代捶丸的每一個技術或器材或規則都能融入講述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強學生的民族傳統文化意識,引導學生做一個愛國有擔當的人。
4.2課外訓練,勤練常賽,凝練健康文化,廣泛宣傳
課外訓練承擔了高校體育“量”的積累職能。《丸經》記載:“覽而記之,神斯會矣”,勤學多積累,球技自然高[9]。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個體需要加入現代捶丸社團或校捶丸運動隊,由專職或兼職教練、體育教師進行指導,強化訓練學生的現代捶丸運動基本技能,提高學生實際鍛煉的能力。通過勤練常賽,突出體驗與運用,形成課內課外一體化,勤練保證量的積累,常賽繁榮校園體育文化,以學促賽,以賽促練,以賽促學的良性循環,凝練健康文化;制定年度現代捶丸賽事表,擴大比賽規模,積極參與省級以上的現代捶丸比賽,培養和選拔優秀運動員,并廣泛宣傳,傳承與升華傳統體育文化元素,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與集體主義精神。
4.3體質監測,推行“精準化”服務
設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心,為大學生提供健康指導。體質測試是高校體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涵蓋全校學生,體測中心主要承擔體質測試、評價、反饋以及體質健康知識體系構建與傳播的職能。在現代捶丸課程中融入身體素質練習 ,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訓練的有效融合,使學生掌握科學鍛煉的基本方法,健康的基本概念、運動與營養的基本知識以及體育精神等;依據體質測試數據,提供學生針對性的個性化運動處方,實現健康促進工作的精準服務。
4.4體育思政,協同育人,促進健康
體育課程蘊含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其中常常強調的拼搏精神、競爭精神以及團結精神等德育思想精神,都是能夠讓學生親身切實的在體育活動或競賽中體驗到的。體育思政需要各個部門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同向推動。“協同育人”是有效的教育合力,對“促進健康”與“文化自信”目標實現路徑有基本共識(如圖2所示)。通過協同教學、教改研討、校園體育文化建構實踐等路徑,充分挖掘文化自信教育元素,形成高校體育思政多元的育人生態,并融入到體育教學課堂和課外訓練中。比如體育學院+思政學院協同教學,合力思政教育,促使體育課程與文化自信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推動高校課程思政大格局的構建。
圖2體育思政元素多元融合與挖掘路徑示例
小結
在課程思政視域下,通過現代捶丸運動的真實體驗活動,將課程思政+高校體育教學+文化自信有機融合,學習捶丸運動文化元素,使新時代大學生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提升他們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構建“四位一體”高校體育思政教學體系,促進大學生健康,加強文化自信教育,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實現對民族體育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加快體育強國建設,提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2020-06-01)[2023-01-0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20-09-22).https://www.gov.cn/xinwen/2020-09/22/content_5546157.htm
[3]逯文莉, 王若光, 啜靜. 寓教于樂——論《丸經》中的具身德育[J]. 體育研究與教育, 2019, 34 (05): 28-32.
[4]崔樂泉. 中國古代球戲演進與捶丸起源的考古學研究———兼具考古學資料的分析[J].體育科學,2016( 7) :89 - 97
[5]文化自信 : 習近平提出的時代課題 [EB/OL]. (2020-02-19). http: //www. 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 htm.
[6]趙富學,焦家陽,趙鵬.“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理要義與踐行向度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3):72-81.
[7]吳建忠,蒼海,趙月,等.做人生冠軍:跆拳道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滲透[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2,45(6):60-72.
[8]梁金玉, 謝冬興. 高校體育“五位一體”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23, 31 (01): 129-135.
[9]王昆侖. 《丸經》試譯(一)[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14, 28 (03):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