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思維能力培養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啟發他們的多元思維,還能借此引發他們對文本內容的深度思考,使他們全面把握文本內容,透徹理解文本內涵,扎實掌握相關知識,提升閱讀學習的質量。分析英語核心素養與思維能力培養的關系,指出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要點,探究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如豐富閱讀活動、優化閱讀評價等。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歐世木(1979—),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岑溪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強調,教師應當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的培養,提高其英語核心素養。由此可見,在以核心素養培養為基礎的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探知活動,指導學生的思維過程,注重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等,使其在提高思維能力的同時,實現對英語文本的深度理解,進而提升閱讀的效率和質量,真正達成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一、英語核心素養與思維能力培養的關系
英語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表現,思維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高中英語閱讀課中開展核心素養培養活動時,要注重學生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師通常可圍繞語用素養,針對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設計豐富多樣的閱讀學習活動,而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需要用到分析思維、推理思維、邏輯思維、創造性思維等。由此可見,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另外,教師在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文化素養的過程中,會為其提供與中西方文化相關的各種閱讀資料。而學生若想透徹理解這些資料的意思,探索出其中蘊含的不同文化思想,需要用到比較思維、思辨思維、聯想思維、遷移思維等。學生運用多種思維方式能夠從多個視角出發,對中西方文化進行全面分析與理解,從而接受多元化的文化觀點,提高跨文化認知的能力。由此可見,核心素養培養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而思維能力的提升能夠使其更快地接受中西方文化知識,進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這說明思維能力培養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經之路。
二、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要點
(一)注重對文本的深層理解
在思維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英語文本進行深層次分析與研究,讓他們運用分析思維、直觀思維、抽象思維等多種思維能力,深入探尋文本的內在含義,使其能夠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理解與感悟。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效率和質量,又能提升其思維的靈活性。
(二)豐富思維方式
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更多開放、生動、靈活的閱讀探知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思維方式,對文本內容進行自主思考和深入理解,指導他們對文本結構進行科學梳理,并將文中涉及的英語知識合理應用于現實情境之中。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又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提升其閱讀學習的效果。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豐富閱讀活動,培養多種思維能力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要進一步優化閱讀教學的路徑,巧妙利用問題探知、差異比較、結構梳理、情境實踐等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在深入分析、思辨比較、遷移應用的過程中,透徹理解英語文本的內涵,提高語用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等英語綜合素養。
1.設計閱讀探知問題,培養分析思維
在英語閱讀課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文本設計探知問題,讓學生結合問題對文本內容進行解讀,使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更加扎實地掌握文中的重難點知識,并在閱讀認知的過程中提高分析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既要與文本內容有密切的聯系,又要符合當前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實際認知能力,這樣他們才能自行分析文本內容,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提高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的同時,提升分析思維能力[1]。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以“語言”為話題,圍繞各國語言和語言學習展開,介紹了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漢字的發展、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之間的區別、學習英語的建議等內容,要求學生了解語言學習的重要性,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掌握高效學習英語的方法。對此,教師可以開展問題探知閱讀活動,利用問題引發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度思考,讓他們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分析思維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提高閱讀效果。例如,教師可以針對文本提出如下問題:“At the beginning, written Chinese was a picture-based language.”一句中的“based”是什么意思?“An increasing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re beginning to appreciate China's culture and history through this amazing language”一句中“appreciate”是什么意思?這句說明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怎樣的影響?“Even today, no matter where Chinese people live or what dialect they speak, they can all still communicate in writing.”一句用了哪種句式結構?此句想要表達語言在人類交流中有著怎樣的優勢?對于這篇文本,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學生通過閱讀和解答上述問題,既可以理解這篇文本的內涵,提升分析思維能力,又能掌握base、appreciate等詞匯和讓步狀語從句等語法知識。
2.探索中外文化差異,培養比較思維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需要在閱讀課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讓他們進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異同點,進而樹立良好的跨文化意識,提升理解文化內涵的能力。同時,教師需要利用跨文化閱讀認知活動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自行比較文化異同,科學汲取中西方文化的精華,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同時提升深度閱讀、比較認知的水平和質量[2]。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Unit 3 Diverse Culture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主題是“人與社會”,單元內容圍繞“多元文化”這一話題展開,單元文本涉及美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對此,教師可以針對單元內容開展跨文化閱讀探知活動,讓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探索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異同點,以此培養他們的比較思維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例如,教師可讓學生自行閱讀“Learn about a city that has diverse cultures”這篇文本,了解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舊金山一天的所見所聞,讓他們結合以往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找尋其中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比如,文中提到舊金山有一個歷史悠久的教會區,此街區有很多餐館和酒吧,生活在這里的人主要是來自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移民。在中國,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兩個非常繁華的街區,這些街區也有很多餐館,但是住在這里的人大多是本地人。另外,作者在舊金山參觀了唐人街,這是北美地區最古老的華人聚居區,在這里出現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很多中國傳統元素融入了美國人的生活之中,這不僅直觀展現了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異同點,也體現了文化的包容性。學生通過深入研究教材文本,比較中西方文化,體會兩者之間的異同,既可以提升比較思維能力,又能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
3.梳理英語文本結構,培養邏輯思維
在閱讀英語教材文本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快地厘清文本內容,了解前后文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各語句、各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可以開展文本結構梳理活動。在此項活動中,教師可先讓學生通讀一遍文本,提煉各段落的關鍵詞匯、句子等,再引導學生思考每段的中心句與前文之間的聯系,指導他們運用邏輯思維分析作者的寫作思路,梳理并總結文本結構。這類閱讀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結構化學習的意識,提升其自主閱讀的效果,又能有效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3]。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1 People of Achievement的教學為例,此單元圍繞“有成就的人物”這一話題展開,教材文本介紹了屠呦呦、愛因斯坦、海倫·凱勒等優秀的中外名人事跡,展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他們閱讀學習的質量,可以針對“Describe people of achievement”這篇文本設計文本梳理活動,讓學生解析文本結構,厘清各段落以及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系,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比如,文本第一段概述了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事件,第二、三段講述了屠呦呦的生平事跡,詳細介紹了屠呦呦及其團隊發現青蒿素、提煉并制作中醫藥的過程,第四段講述了青蒿素在醫藥領域的作用,突出了屠呦呦及其團隊科研成果的價值。這四個段落之間屬于總分總的關系,而二、三段是對科研成果的逐層介紹。學生通過梳理文本內容、分析文本結構,既可以厘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又能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4.創設生活實踐情境,培養遷移思維
英語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是讓學生透徹理解文本內涵,牢固掌握文本中的詞匯、句型、語法等知識,更是提升他們靈活運用英語的技能、高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語言運用的水平,教師需要圍繞教材文本,結合生活元素,創設生活實踐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行英語交流與表達。此類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際的意識,提升他們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還能培養他們的遷移思維、創新思維等,使其形成較強的思維運用能力[4]。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二冊Unit 3 Food and Culture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圍繞“飲食文化”這一話題展開,包括“Culture and Cuisine”和“Healthy eating”兩篇文本,講述了飲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保持健康飲食。對此,筆者引導學生結合日常飲食經驗閱讀上述文本,讓他們模仿課文內容,用英語講述我國各個地區比較有特色的美食,分享自己的健康食譜或健康的飲食方式。比如,有的學生詳細描述了北方元宵和南方湯圓之間的區別,講述了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以及湯圓的寓意;還有的學生分享了自己一日三餐的飲食計劃,重點強調了“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的飲食規律。學生通過閱讀單元文本,結合生活經驗分享飲食習慣,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在交流過程中形成了較強的遷移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并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
(二)優化閱讀評價,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
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針對自身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反思,找出其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合理調整英語閱讀學習的方式和進程,進而更好地提升閱讀認知的質量,同時形成較強的自我反思意識。對此,教師可在閱讀教學中開展自主評價活動,引導學生運用評價思維、批判性思維對閱讀學習過程進行深刻反思,在反思、改進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5]。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Unit 2 Healthy Lifestyle的教學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理解英語文本的意思,掌握custom、satisfying等重點詞匯和狀語從句知識,能夠用英語分享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對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圍繞上述目標開展學習評價活動,讓學生自主反思閱讀過程和閱讀結果,找尋不足之處,調整閱讀學習方式,在提高閱讀質量的同時,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有的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單元詞匯的意義,未能將語言知識進行內化。對此,在反思評價中,這名學生需要調整詞匯學習的方法,通過詢問他人找到更加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具體語境中理解詞匯的意思。學生通過參與自主評價活動,既可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學到更多有用的學習方法,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形成較強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若想快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優化,巧妙利用各種閱讀活動啟發學生的多元思維,讓他們能夠用比較、分析、歸納、遷移、批判等思維學習英語知識、感悟文本內涵,在提升學習水平的同時,提高閱讀學習的質量,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韓立紅.優化高中英語閱讀環節,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學生英語,2023(44):139-140.
陳靜文.聚焦思維品質,提升閱讀素養:從能力到素養優化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23(2):36-41.
黃艷潔.例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以Hearts and hands為例[J].英語教師,2023,23(13):125-129.
韓詩遙.基于創新思維能力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3(2):47-48.
周艷飛.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英語教師,2023,23(19):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