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探討穴位注射維生素B12配合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鷹潭市中醫院治療的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功能訓練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穴位注射維生素B12治療。兩組均治療10 d,比較兩組臨床療效、中醫癥候積分、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質量。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候積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分、Berg平衡量表(BBS)評分及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維生素B12配合功能訓練治療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平衡功能及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腦卒中偏癱 穴位注射 維生素B12 功能訓練 神經功能 生活質量
腦卒中作為一種腦血管疾病,是大腦血管堵塞或破裂所致。腦卒中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腦損傷或功能障礙,其中有50%~70%的腦卒中患者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以偏癱最為常見,由肢體偏癱所致的活動受限、痙攣等會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1]。目前常規功能鍛煉是腦卒中偏癱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雖然能夠于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癥狀,但存在治療周期長及起效慢的不足[2]。傳統醫學將腦卒中歸屬于“中風”范疇,關于中風偏癱的描述始載于《內經》,并認為該病主要病位在腦,在腦之脈絡[3]。針灸治療以經絡學說為基礎,具有無毒無害、費用低廉及療效確切等優點,針灸用于治療腦卒中偏癱有多種療法,包括穴位注射、艾灸及頭針等,其中穴位注射具有針刺及藥物的雙重功效,可發揮針刺與藥物的聯合效應[4]。維生素B12屬于一種含鈷的有機化合物,將維生素B12作為穴位注射藥物,可營養神經,修復受損神經元[5]。鑒于此,本研究將穴位注射維生素B12配合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的臨床效果,與單一功能訓練治療進行比較,以為腦卒中偏癱的治療提供指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鷹潭市中醫院治療的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納入標準:(1)腦卒中西醫診斷依據文獻[6]《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2)腦卒中醫診斷依據文獻[7]《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癥見偏身不遂,偏身感覺障礙,語言謇澀或失語,口舌歪斜,飲水嗆咳,瞳神變化,目偏不瞬,眩暈,共濟失調;(3)有一側肢體偏癱;(4)均為首次發病。排除標準:(1)生命體征不穩定;(2)依從性較低;(3)存在交流障礙或智力低下,患有神經系統或精神疾病,無法配合治療及量表評估;(4)由其他疾病所致的患側肢體功能障礙;(5)合并惡性腫瘤;(6)合并內分泌、消化及造血系統疾病;(7)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8例。本研究獲鷹潭市中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包括降壓、降糖及抗血小板/抗凝等。對照組采用功能訓練治療,包括患側肢體各個關節被動運動、坐位平衡訓練及翻身訓練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穴位注射維生素B12注射液(生產廠家:西安風華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61022231,規格:1 mL︰0.5 mg)治療,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下肢足三里、陽陵泉、豐隆、懸鐘,每次治療交替選穴,上肢2穴、下肢2穴,皮膚表面消毒后,采用注射器抽取維生素B12,每個穴位注射0.5 mg,操作者右手持注射器向穴位垂直刺入,得氣后,回抽注射器未見血液后,將維生素B12注入,1次/d。兩組均持續治療10 d。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臨床療效:治療10 d后依據中醫癥候積分降低程度評估,其中中醫癥候積分降低≥80%為基本恢復;中醫癥候積分降低≥50%且lt;80%為顯效;中醫癥候積分降低≥25%且lt;50%為有效;中醫癥候積分降低lt;25%為無效;總有效率=基本恢復率+顯效率+有效率。(2)中醫癥候積分:治療前、治療10 d后依據兩組癥狀嚴重程度(無、輕度、中度、重度)計分為0、1、2、3分,包括偏身不遂,語言謇澀或失語,口舌歪斜,飲水嗆咳,瞳神變化,目偏不瞬,眩暈,共濟失調。(3)神經功能:治療前、治療10 d后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總分42分,評分高則神經功能缺損嚴重[8]。(4)運動功能:治療前、治療10 d后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估,FMA量表包含上肢、下肢兩部分,上肢運動功能包括33個項目,下肢運動功能包括17個項目,各個項目評分0~2分,FMA總分100分,評分高則運動功能好[9]。(5)平衡功能:治療前、治療10 d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評估,共包括14項內容,總分0~56分,評分高則平衡功能好[10]。(6)生活質量:治療前、治療10 d后采用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評估,包括12個維度共49個項目,各個項目評分范圍1~5分,SS-QOL總分49~245分,評分高則生活質量好[11]。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基線資料比較
觀察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8~79歲,平均(61.22±3.18)歲;體重指數(BMI)18.2~27.6 kg/m2,平均(22.86±1.16)kg/m2;偏癱側別:右側21例,左側27例;中風類型:出血性14例,缺血性34例。對照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49~77歲,平均(60.85±3.20)歲;BMI 18.4~27.8 kg/m2,平均(22.91±1.14)kg/m2;偏癱側別:右側20例,左側28例;中風類型:出血性15例,缺血性33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360,P=0.037),見表1。
2.3 兩組中醫癥候積分、NIHSS評分及FMA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癥候積分、NIHSS評分、FMA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中醫癥候積分、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FMA評分均高于治療前,觀察組中醫癥候積分、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FM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4 兩組BBS評分及SS-QOL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BBS評分、SS-QO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治療后,兩組BBS評分及SS-QOL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3 討論
腦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偏癱為腦卒中患者發病后最常見的遺留癥狀[12]。故如何降低腦卒中致殘率,促使患者回歸社會是臨床關注的重點所在。現代醫學治療腦卒中偏癱以功能訓練康復治療為主,能夠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損傷,提高生活質量[13-14]。但經臨床實踐發現,采用單一的功能訓練治療整體效果并不理想。
腦卒中偏癱歸屬于“中風偏癱”“半身不遂”“偏枯”范疇,中醫認為其病機為經絡內瘀血阻滯、氣血脈絡不通所致[15]。近年來各種中醫特色治療方法在腦血管疾病的治療中不斷應用,穴位注射是將藥物直接注入相應穴位,將藥物、針刺及穴位三者融合,可刺激相應穴位,利于藥物吸收[16-17]。本次研究中取穴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關;下肢足三里、陽陵泉、豐隆、懸鐘,其中肩髃屬于手陽明大腸經,針刺肩髃可通絡止痛、活血化瘀;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針刺曲池可舒筋通絡;手三里屬手陽明大腸經,針刺手三里可通絡止痛、活血化瘀;外關屬手少陽三焦經,針刺外關可通經活絡;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針刺足三里可強身健體、健脾祛濕;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針刺陽陵泉可活絡舒筋;豐隆屬足陽明絡穴,針刺豐隆可健脾和胃、開竅醒神、舒筋活絡;懸鐘為足少陽膽經之穴位,針刺懸鐘可行氣補血、舒筋活絡、益髓壯骨[18-19]。本研究穴位選取以三陽經穴為主,陽明經通暢則氣血調和,并輔以少陽經穴加強陽氣,陽氣充盈則利于扶正祛邪,諸穴配伍可共奏活血化瘀、益氣養血[20-21]。維生素B12是治療神經系統病變常用藥物,其在神經組織脂蛋白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為神經生長及發育提供營養,恢復受損神經功能[2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中醫癥候積分、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FMA評分、BBS評分及SS-QO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穴位注射維生素B12配合功能訓練治療腦卒中偏癱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神經功能、運動功能及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針對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維生素B12進行穴位注射治療能夠在營養神經的同時,對相應穴位、經絡產生持久作用,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更為高效地發揮針刺與藥物聯合效應[23]。阮麗華等[24]研究中指出,中風后偏癱患者于康復訓練基礎上加用穴位針刺治療能夠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與本次研究結果較為相似。本次研究中采用穴位注射維生素B12治療腦卒中偏癱不僅發揮了祖國傳統醫學的優勢,還吸取現代醫學的長處,是一種廉價、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可為腦卒中偏癱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參考。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不足,(1)僅納入96例腦卒中偏癱患者;(2)觀察時間短;(3)觀察指標評估具有主觀性,故還有待后續延長觀察時間、增加客觀指標及樣本量進行全面分析。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患者采用穴位注射維生素B12配合功能訓練治療可減輕神經功能缺損,改善患者平衡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顧凌燕.基于PEO模式的作業治療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回歸家庭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3,20(32):125-129.
[2]張明明,李金鳳,郝盼富.通腦活絡針刺療法聯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恢復期偏癱患者康復進程的影響[J].環球中醫藥,2023,16(8):1676-1680.
[3]滿慧靜,孫明君,楊靜,等.溫針灸聯合繩帶捆綁技術對腦卒中后痙攣型偏癱病人運動耐力及痙攣程度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0(1):141-145.
[4] JIANG L,GENG H L,LU M X,et al.Acupuncture for poststroke hemiplegia focusing on cerebral bilateral connections: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neuroimaging trial[J/OL].BMJ Open,2020,10(4):e034548[2024-04-15].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41789/.DOI: 10.1136/bmjopen-2019-034548.
[5]杜穎,李會改,王秋菊.硫必利聯合維生素B12對抽動障礙患兒神經功能及焦慮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2,49(2):263-266.
[6]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8,51(9):666-682.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39-40.
[8]解霖霖,張萌,王琨,等.發病后24 h NIHSS評分預測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內機械血栓切除術后轉歸[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22,30(10):732-737.
[9]楊爽.低頻經頭穴rTMS治療腦卒中恢復期上肢痙攣性偏癱的臨床療效及對FMA評分、BI指數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3):492-494.
[10]齊琳,甄巧霞,劉翠,等.半導體激光穴位照射聯合智能康復機器人治療腦卒中偏癱及對BBS、FMA評分的影響[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22,21(5):539-542.
[11]黃旋,杜志容,陳萍艷.肢體功能護理干預結合隔物灸在腦卒中后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135-138.
[12] LIU X L,ZHANG W D,LI W B,et al.Effects of motor imagery based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on upper limb function and atten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C Neurol,2023,23(1):136.
[13]馬艾峰,邢勇勝.針刺聯合康復訓練對中風痙攣性偏癱患者肌電生理指標及運動功能康復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22,41(3):213-218.
[14]林金,趙衛衛,王永正,等.“治神調髓”組穴針刺聯合核心穩定訓練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平衡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學,2022,28(7):1157-1161.
[15]李昌欣,董觀記,鄭通.扶正補土針灸法結合任務導向性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效果及對血液流變學指標、Hcy、BDNF的水平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2,46(5):800-802.
[16]楊龍飛,張濤,趙揚,等.丹參川芎嗪穴位注射輔助治療對腦梗死偏癱患者血流動力學及fibulin-5、YKL-40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3,43(13):3093-3097.
[17]白嬌,黨媛.中醫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注射甲鈷胺在痰瘀阻絡型中風病患者肢體麻木護理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23,47(6):970-971.
[18]黃洪,吳友飛,胡蓉,等.益氣化瘀法聯合針灸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平衡與功能性步行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1,39(4):18-21.
[19]劉曉霞,劉曉潔,單寶玉,等.針灸聯合交替垂直振動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平衡功能、血液流變學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1,21(6):1099-1102.
[20]羅歡歡,李娜,吳丹,等.針灸結合康復對腦卒中偏癱療效及血清NPY、Hcy水平和神經功能的影響[J].四川中醫,2021,39(5):182-186.
[21]胡紅玲,吳敏,楊柳.醒腦通督針法聯合針刺足三陽經穴治療老年腦卒中患者肢體偏癱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20,36(1):20-24.
[22]沈佳燕,盧山,陸妍,等.葉酸與維生素B12對急性腦梗死合并高血壓患者神經功能、內皮功能及復發率的影響[J].心腦血管病防治,2021,21(5):506-508.
[23]曾巧,黃莉,龍媛,等.維生素B12穴位注射聯合腕踝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內鏡術后下肢麻木和疼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22,31(7):1232-1235.
[24]阮麗華,詹海蘭,鄧華陽,等.穴位針刺聯合康復訓練在中風后偏癱中的應用及對運動功能、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39(5):52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