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申報并獲批百余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武威市校園足球的持續發展對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豐富校園足球氛圍、完善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深度訪談法等方法,對隨機選取的9所武威市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進行深入調研,在政策、經濟、社會、技術等方面進行宏觀分析,發現武威市校園足球的發展在政策導向、評價激勵機制、經費支持、教育觀念、師資隊伍等方面存在現實困境。對此,本研究提出完善校園足球相關制度、建立評價和激勵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宣傳、強化師資培訓等宏觀發展策略,以期為西北地區校園足球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武威市" 校園足球" 困境"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8-024-3-ZL
1、引言
早在2009年,校園足球的理念出現在“全國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的官方文件中,該文件從推廣學校足球運動、完善競賽規則、培養專業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了闡述。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該文件中對校園足球的發展極為重視,將校園足球的發展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2015年,教育部、國家體育局等六部門聯合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從校園足球普及、教學改革、競賽體系、后備人才等五大重點任務以及師資、經費等六大保障措施對校園足球發展提供堅強保障。眾多國家政策文件對校園足球發展的支持,武威市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申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以及在推廣校園足球方面下功夫,但處于我國西北地區的武威市在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過程中仍面臨一些困境。鑒于此,本文對武威市9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進行深入調研,分析武威市校園足球開展的真實樣態,探尋校園足球發展的策略,以期為我國西北地區校園足球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2、研究對象及方法
2.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武威市各區縣的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抽取9所,其中武威市涼州區3所,古浪縣2所,民勤縣2所,天祝縣2所,所選取的學校涉及初中及九年一貫制,城區與鄉鎮各有分布,因此本研究調查研究具有普適性。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地調查等方法,對隨機選取的武威市9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制度保障、資金支持、教學方法與理念、家長觀念等方面進行調查。一是親身參與考察,走進武威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親身參與訓練與競賽,體悟其中的理論與實踐經驗;二是深度訪談,與教練員、足球隊員、學生家長等進行非正式訪談,記錄訪談關鍵內容等。
3、武威市校園足球發展的現實困境
通過對武威市9所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實地調研,并結合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的制度保障、資金支持、教學方法與理念、家長觀念等方面的訪談情況,得知處于我國西北地區的武威市在校園足球開展的政策、經濟、社會、技術等宏觀層面仍面臨一些現實困境。
3.1、政策層面
(1)校園足球政策導向具有局限性。
校園足球課余訓練的加強,僅僅依靠國家頒布的政策文件以及國家統一的足球課程是遠遠不夠的,對于以政府主體的、自上而下的對校園足球的課余訓練的助力,在短時間內有較大的幫助,可以讓師生初步了解校園足球的教學與訓練。但校園足球的課余訓練會涉及諸多方面,如社會贊助、經費支撐、場地設施、家長觀念、學生升學率等方面,導致只依靠政府高層的政策文件和重要指示,而脫離了基層校園足球課余訓練的具體問題。調查發現,武威市初中學校升學依然是工作重點,在校園足球課余訓練中難免出現價值偏離的現象,如武威市某中學的“足球操”等為應付工作的“形式足球”出現,這與校園足球課余訓練的技戰術毫不相關,這些情況導致宏觀政策導向下的武威市校園足球課余訓練存在潛在的威脅。
(2)缺乏系統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缺乏系統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可能導致武威市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參與度不高,評價機制的不完善會影響學生對校園足球訓練的認可度和積極性,缺乏激勵措施則難以激發學生參加足球訓練的動力和熱情。因此,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對促進體育教師、學生參與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至關重要。評價機制可以包括定期考核、實踐表現、綜合評價等方式,而激勵機制可以通過獎勵制度、榮譽稱號、比賽機會等方式來激勵學生參與足球訓練并取得更好的表現,綜合考慮評價和激勵機制,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校園足球的課余訓練,提高校園足球訓練的效果和滿意度。
3.2、經濟層面
經費渠道單一,校園足球資金支持不足。一方面,從調查的武威市9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中發現,有6所學校分散在縣城及下屬鄉鎮,例如賽什斯鎮古城初級中學、民勤縣東壩鎮九年一貫制學校,這些學校距離武威市較遠,鄉鎮學校與市區學校在經濟條件及教學資源等方面具有一定差距。同時通過檢索武威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以及查閱武威市全市及市級財政預算草案得知,武威市體育經費渠道比較單一,絕大部分還是依靠市財政撥款。訪談得知,武威市校園足球體育教師工資收入、足球訓練器材設施、后勤保障物資等經費都依賴于上級財政撥款,而社會贊助、足球協會的資金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校園足球具有非營利性、事業性等特點,校園足球未來發展水平的評估,一定程度上可參考政府在這一領域的年度支出預算,根據武威市近年來的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見表2)得知,2021-2023年度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預算、年度體育支出預算在逐步增加,但體育支出預算占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預算平均僅為0.98%,在體育支出預算上可謂是杯水車薪,2021-2023年體育支出預算占比呈現出逐年降低的趨勢,可想而知武威市校園足球資金支持同樣不容樂觀。武威市校園足球經費渠道單一以及資金支持不足,資金方面得不到保障,從而導致校園足球訓練、賽事的舉辦、師資的培訓、校園足球文化宣傳等發展受到阻礙。
3.3、社會層面
傳統的教育觀念阻滯校園足球的發展。當今,中學階段的學校教育價值觀仍處于“應試教育”,雖然在國家的政策助推下,社會對足球運動的關注度逐漸提高,但大多數家長仍持有“體育無用論”的觀念,“重文輕武”的觀念根深蒂固。根據武威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告得知,截止到2020年11月,武威市常住人口146.4955萬人,其中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77.6258萬人,占比為52.99%,而鄉村學校的學生家長大多數以務農及外出務工為主。通過訪談多位學生家長得知,長期的外出務工和繁重的體力勞動,導致許多家長無暇關注學生的學業情況,對學校足球運動的價值理念存在偏差,認為是“浪費時間”“耽誤學習”“差生才去踢足球”。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觀念是學校足球運動開展的基礎,傳統的教育觀念導致多數家長對學生參與足球訓練不認可、不支持,無法正確理解校園足球的價值與功能。
3.4、技術層面
(1)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結構失衡。
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第一資源,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組織者,只有“文武雙全”的體育教師隊伍,才能保證校園足球課余訓練的完善與提高。調查發現,在武威市校園足球課余訓練的教師隊伍中,師資結構存在嚴重失衡的情況,具體而言,足球體育教師隊伍中男性教師相對較多,女性教師占少數,導致性別比例的不均衡。此外,大部分教師是在大學本科階段獲得足球訓練知識,而非專業的足球運動出身。盡管這些教師在體育運動方面具備較高的水平,但在足球教學與訓練等方面的能力相對有限。此外,大多數體育教練員無運動等級,這對專業性的足球教學訓練產生了一定影響。
(2)校園足球重專項輕普及無問題仍未緩解。
當前校園足球的專項與普及一直是長期存在的矛盾問題, 重專項輕普及的問題仍然存在。專項往往被抓牢,因為抓專項、加強足球專業隊的訓練可以出成績、有業績,而校園足球的普及是最基礎的工程,往往被疏忽,校園足球難以得到推廣與普及。調查發現,武威市基層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在開展足球運動過程中,教練員更加專注于“提高”學校足球代表隊的教學與訓練水平,更加傾向于參加比賽以取得成績。而忽略了正常的足球體育課的教學與訓練,對非學校足球代表隊的班級學生,往往采用“放羊式”教學,缺少班級間、小組間的比賽等活動,阻礙了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推廣。武威市校園足球專項與普及的失衡,導致校園足球偏離了其核心的育人價值,使學生普遍掌握足球基本技術、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質健康的目標將難以實現,若不能及時在校園足球工作開展中認識到“普及”的重要性,將使校園足球發展陷入困境。
4、武威市校園足球發展的優化策略
4.1、繼續完善相關制度,保障校園足球的持續發展
在政策層面要加強武威市校園足球領導小組的建設,不斷完善制度,在學生和家長方面做到信息有溝通、學習有條件、安全有保障,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家長對足球訓練影響學業成績的觀念。過度依賴于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校園足球發展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學生、家長、教師自覺承擔起校園足球發展的責任,不斷增強足球文化認同感,才會發自肺腑地、自愿性地去進行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最終形成“自下而上”的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促進校園足球的良性發展。要做到重實際輕形式,不斷完善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執行有力、開展有形、賽后總結的工作體系,對武威市校園足球開展的制度建設、條件保障、教育教學、競賽體系、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實行監督,對校園足球教學與訓練開展無明顯效果的學校進行批評整改,建立相關獎懲制度,為武威市校園足球的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4.2、拓寬資金渠道,加大校園足球投資
首先,校園足球的持續發展僅依靠地方政府的資金支持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充足的資金才能保證校園足球的場地設施、師資隊伍、競賽組織的順利開展。因此,需要鼓勵多方組織參與校園足球的經濟、技術、訓練前沿理論的投入,吸引社會組織、公益組織等部門的資金投入,不斷拓寬校園足球的資金來源,促進武威市校園足球資金來源的多元化;其次,武威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應積極聯合校外足球俱樂部、足球協會、足球公益基金會等部門,開展系列校園足球支教計劃、校園足球聯賽、校園足球文化宣傳與建設等,例如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支持舉辦中國城市少兒足球聯賽,給予優秀的校園足球隊伍“冠軍訓練營”的特訓名額,在資金、技術、方法上提供公益指導;最后,通過各方組織在資金支持上的協同聯動,促使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公益支持、企業贊助等多元化的校園足球資金投入,從而為武威市校園足球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4.3、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宣傳與建設
在我國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學校和家長在對學生的教育培養中普遍存在“重文輕武”的觀念,這影響了學生和家長對校園足球訓練的理解,甚至在校園出現無體育課程的現象。因此,有必要利用校園的文化氛圍,鼓勵學生和家長逐漸了解并接受學生參與校園足球訓練法,從而為校園足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首先,定期舉辦主題賽事,如校內外的足球比賽和表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還能有效提升社會公眾對校園足球的關注度。此外,利用網絡、社交媒體、校園廣播等多元化的傳播渠道進行校園足球文化宣傳,通過講述足球的發展歷程、足球人物傳奇故事、足球精神等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校園足球文化認同感,激發他們對足球文化的尊重和熱愛,還要推動家長思想轉變,促進學生“文武雙全”全面發展,從而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
4.4、強化師資培訓,加大足球專項教師的培養力度
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基礎,可通過學校與足球俱樂部、足球協會聯合開展校園足球的教學與訓練,引進專業足球教練加入教學與訓練隊伍,支持退役的專業運動員深入校園開展足球教學與訓練,促進武威市校園足球師資結構的多元化和平衡,從而為校園足球的開展提供更豐富、更專業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定期的專業培訓對于提升足球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理論水平同樣重要,鼓勵和支持足球教師參與國內大型的校園足球聯賽、研討會等活動,促進校園足球開展的經驗分享。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師資培養,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增強校園足球教師的職業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激發其教學熱情和創新精神。
5、結語
通過對武威市國家級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調查研究,不難發現我國西北地區校園足球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武威市校園足球的發展在政策、經濟、社會、技術等層面機遇與挑戰并存,需繼續完善相關制度、建立評價和激勵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宣傳、強化師資培訓等,以此來保障武威市校園足球的持續發展。在體教融合背景下,基層校園足球的發展意義重大,未來如何抓住時代機遇、克服眾多挑戰將是校園足球需攻堅的重點問題,望本研究在理論層面有助于西北地區校園足球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EB/OL].(2015-07-22)[2023-09-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
[2]邱林,肖輝,浦義俊.體教融合背景下我國校園足球政策基層執行阻滯與治理策略[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06).
[3]張碧昊,楊翠英.基于SWOT分析的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發展戰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02).
[4]楊振文.武威市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溫州大學,2020.
[5]姜博瀚,曲晨,徐婷,等.“小足球”校園競賽推行條件與路徑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2,38(03).
[6]蔣強.甘肅省校園足球發展之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16.
[7]蔡誠.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發展困境及應對策略[J].福建體育科技,2022,41(04).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音體美勞心”一般專項課題《基層初中校園足球課余訓練體系建設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3]GHBZX1043)。
作者簡介:張振坤(1986-),男,甘肅通渭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足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