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闡明體育產業與生態旅游行業的緊密融合,協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通過對體旅融合、鄉村振興等核心概念的界定,揭示了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體育旅游這一新興產業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在群眾體育參與、體育文化繁榮、富裕鄉村建設等方面彰顯較高的時代價值。厘清體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邏輯理路及實踐路徑方面,首先需要政府部門的統籌規劃與強化支持,凸顯“以人為本”的辦賽理念及命運共同體的思想認識,堅持立足實際與因地制宜相結合的辦賽方略,還要以賽事為引領提升當地知名度并刺激地方經濟發展。
關鍵詞:體旅融合" 鄉村振興" 時代價值" 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8-081-3-ZL
“鄉村振興”早在2017年的中共十九大會議上,由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并逐步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針對如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報告中明確提出將“產業興旺”置于首位,“體育旅游”這一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朝陽產業正在崛起。依托地方優勢資源,傾力轉化為旅游資源并逐步演變成為經濟增長點是當前各地爭相發展熱點。其中,以鄉村為主題的旅游資源開發火熱,占比全國各類旅游資源開發總量的70%以上,其中多以實體景觀+文化挖掘的組合形式呈現且發展潛力巨大、后勁十足。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理念下,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緊密融合,成為在新農村建設招商投資、擴大內需、供給側改革方面的強大推力,并逐步成為一體化發展、全民健康、鄉村振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2022年6月,由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國家農業農村部以及鄉村振興局共同出臺《關于推進“十四五”農民體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將體育賽事融入鄉村振興工作中來,切實推動農民體育和農村體育的良好發展。各地鄉村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地方生態優勢,無論是發展鄉村體育自身還是培育體育旅游產業,都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共同服務于賦能鄉村振興的戰略中來。
1、核心概念界定
1.1、體旅融合
體旅融合,即以體育運動為本、以旅行游玩為形,實現行業跨界交叉孕育的新產業形態。在我國當前推進的體旅融合模式,大多結合鄉村振興的現實政策背景,逐步形成休閑娛樂、民俗體驗和療養身心等多重實踐。本研究主要以“村BA”“村超”等一系列具有民俗特色的地方體育賽事為主,探究其在拉動文旅產業發展、促進地方鄉村振興過程中如何更好發揮積極意義。
1.2、鄉村振興
體育活動以其特殊的社會功能屬性,牽動包含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等領域的緊密互動,在助推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本研究的鄉村振興主要以立足鄉村實際的地理、社會及人文資源優勢,充分凸顯體育運動在其發展中起到的角色地位,使得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融入體育元素,打造鄉村改革發展顯著、村民生活水平提高、游客生活體驗十足的共贏模式。
2、體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時代價值
2.1、落實全民健身,提升鄉村群眾體育參與度
為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規劃綱要的系列舉措,實現鄉村振興、農業發展、農民富裕等奮斗目標,在著眼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全面小康的同時,仍需推進全民健康建設。從相關政策制定和文件出臺、完善農村體育設施資源、培育鄉村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等方面,激發鄉村民眾們的運動熱情、提高群眾的身體健康素質,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守住來之不易的全面脫貧,奠定生命健康基礎。
推進全民健身戰略的高地在鄉村受到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制約,“健康鄉村”建設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體育賽事除了可以給承辦地帶來顯而易見的衣、食、住、行等相關行業的社會經濟發展外,對于帶動當地民眾運動參與的熱情、養成“以體會友”的時尚健康習慣、落實“請人吃飯不如請人流汗”的綠色生活倡導都起到重要促進作用。
2.2、推動鄉村體育文化繁榮,助力文明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真正落實落地,除卻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以外,著力打造鄉村老百姓豐富的業余文化生活同樣至關重要。營造體育文化氛圍、堅定民俗文化自信、傳承地域文化特色,合力推動文明鄉村建設。體育文化中倡導的頑強拼搏、公平競爭、團隊協作等核心文化元素,激發鄉村民眾健康價值觀的形成。發展基數和體量較為龐大的富裕鄉村建設中,仍然呈現出十里不同俗的人文景觀。依托本地別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地方品牌體育賽事,豐富村民們的文化休閑形式,形成體育活動促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反向助推體育活動開展的良性互動,充分發揮體育文化的社會化效能,使之成為改善鄉村振興進程中文化歸屬感流失的不良現象的有力舉措。
2.3、夯實體旅融合發展基礎,助力富裕鄉村建設
打造富裕鄉村是實現村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堅實保障,也是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實施進程中的目標與歸宿,更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得以緩和的重要舉措。上級部門出臺相關文件明確指出,以鄉村體育項目開發與旅游項目拓展相融合,帶動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是富裕鄉村建設、實現鄉村振興更快更好地實現現代化出路。此外,創新鄉村建設中的體育產業、旅游產業的經濟增長點、帶動更多的就業崗位,既能夠留住振興道路中必需的勞動力,又可以引入相關的技術、專有設備及專業人才。
曾紅極一時的“村超”“村BA”等鄉村體育發展成功實踐探索,均是體旅融合與時俱進的生動體現。一方面,涌現出一批地方體育人才,包括特色體育項目所需要的運動員、教練員及管理人員,對于提升賽事影響力、提高體育競技能力起到關鍵作用。這批足球、籃球運動人才可謂是農村體育對外宣傳的形象代言人,擴大了當地體育活動的影響力。從2018年起,愈發濃厚的“村BA”體育賽事文化吸引了200余支隊伍參與其中,前來觀賽的群眾數量平均達到10000人。發展至今,“村BA”賽事吸引了包括周邊農村、鄉鎮、城市及機關、企事業單位自發組織的球隊慕名前來參與。隨著賽事規模和影響力的迅速提升,體育管理、體育產業及賽事運營相關的后勤保障隊伍愈發專業起來;另一方面,改善了鄉村體育設施資源原有的數量和水平,通過現有場地升級改造、新增設施換代更新,既可以夯實承辦體育賽事必須的運動場地基礎,又可以消除年久失修所帶來的安全隱患。此外,賽前賽中賽后呈現獨具特色又喜聞樂見的民俗表現活動,增強本地村民的歸屬感與自豪感,拉近了與旅客、參與賽事人們之間的距離。
3、體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3.1、理念引領、統籌規劃,強化政府部門支持作用
城鄉發展建設受政治、經濟、人文和地理等方面的約束影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差距一直存在,體育事業無論是從規模、類型,還是從深度、廣度上,在城鄉發展中都同樣呈現出顯著差異。鄉村體育的發展進程,既得益于群眾性體育賽事承辦又同時受困于地方賽事規模小、影響力低,從而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大都源于關注度低、資金短缺、設施簡陋、資源困乏等因素的制約影響。從體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實踐程度較高的先例分析可得,充分發揮地方政府部門的宏觀調控和體育主管部門的協同合作至關重要,政府牽頭主導主要從理念和政策的上位統籌作用出發,財政預算上列支專項資金支持地方全民健身項目,培育與引進鄉村體育發展必須的體育專業相關人才,充分調動相關部門力量及豐富社會資源,著力解決鄉村體育事業發展進程中的堵點卡點問題。
首先是理念引領方面,多數鄉村地區沒有意識到這一塊的重要意義,導致體育賽事開展與鄉村旅游業發展成為兩條不相交的路線,使得體旅融合在鄉村振興的實踐過程中,缺乏在思想認知領域的廣泛認同。因此,有關體育賽事如何有序組織開展、鄉村旅游如何深度開發以及鄉村振興如何更好地實現,這些問題理論研究仍需逐層深入,凸顯在鄉村振興實踐過程中體育賽事與鄉村旅游的融合能夠起到“1+1>2”的理想效果。當前全國多個地區已有實踐成熟的示范案例可供參考學習的,從示范引領、推廣宣傳、實踐經驗等方面都可以學習借鑒。此外,多部門同部署共規劃,在學習貫徹上級相關政策基礎上,結合本地區各部門的工作實際,對于符合發展規律又有生機活力的項目通力合作、大膽實踐。例如,國家倡導的鄉村振興系列規劃中,關于體育項目的引入有相關政策支撐,在強調統籌規劃重要作用基礎上,要求操作層面上各部門的協同合作,由地方政府牽頭發改委、財政局、農業農村部等,共商共建本地區發展規劃。規劃中事關體育與旅游等協調發展方面的內容,還需要地方教育體育局、文化旅游局等部門的廣泛參與。
3.2、推動村民共商、共參、共享,踐行以人為本辦賽理念
總體而言,我國的體育賽事在社會大眾中的參與普及情況并非如人所愿,部分群眾僅僅對于某些體育項目的興趣停留在電視機前或身臨現場享受觀賽體驗,卻未能將樂趣與行動實現統一結合。長期以來,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和文娛生活層次的影響,鄉村體育賽事的籌辦、運營、推廣等方面更是困難重重。
結合部分發展程度較高地區的成功經驗得知,大眾的普遍認同與積極參與是辦好包括體育賽事在內的各類社會化活動的基礎,更是挖掘體育社會價值和賽事文化元素的價值所在,以“為什么辦賽、辦什么賽事、如何辦賽事”為行動方針,以“從群眾需求中來、到群眾需求中去”為行動導向。首先,以當下大眾參與度較高的地方馬拉松賽事為例,既有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的國際化賽事,也有各省發展程度較高且影響力較大的賽事,還有地級市甚至縣級市舉辦的規模較小且影響力較低的草根賽事。無論級別高低,大部分賽事都呈現出“一簽難求”的現狀,映射出全民健身意識在逐漸提升,全民健康目標在日趨達成。與此同時,仍然需要清楚地認識到馬拉松賽事還是以城市舉辦的公路跑為主,少有鄉村主題的農家賽事。因馬拉松賽事涉及的道路交通壓力、沿途服務保障隊伍規模以及賽前賽中賽后運動員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多樣化需求,使得鄉村地區賽事承辦困難重重,鄉村跑者們更是“一跑難求”。在當前周末節假日期間,城市人口樂于驅車下鄉體驗風土人情為契機,舉辦“親子跑”“歡樂跑”“健康跑”等注重群眾參與體驗的樂跑活動,或將提升鄉村旅游過程中的體驗感,也是推進體旅融合的生動體現。
3.3、立足實際、突出特色,貫徹因地制宜辦賽方略
盡管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但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幅員遼闊、民族多樣等現實特征,決定了鄉村振興、全面小康、區域自治、一體化發展等戰略規劃的制定與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也表明千篇一律的發展模式無論是在經濟、社會、文化層面,還是體育、旅游領域都是行不通的。
誠然,鄉村地區無論是發展基礎、政策支持還是社會資源與城市地區相比,呈現出顯著差異。這些差異既約束了鄉村振興過程中,群眾體育賽事以及鄉村旅游行業的發展規模與水平,同時也為著力打造地區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例如,位于南通市通州區五接鎮的開沙島地區,依靠四面環江的優越生態地理條件,充分挖掘自身發展潛力,引入了中國乒乓球通州訓練基地、恒力產業園和森松重工等實業經濟體,開發了途居房車露營地、金島生態園旅游度假區和長江藥用植物園等觀光度假區。地方政府和上級部門也高度重視該地區發展,從新農村建設下集體搬遷安置、便捷化交通所需要的架橋鋪路、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升級等方面統籌區域發展,吸引了包括南通、泰州、鹽城、蘇錫常、上海等地區觀光旅游。為了進一步擴大地區影響力,除了定期承辦各類規模的乒乓球學習培訓和競賽交流外,依托大運河馬拉松系列賽暨開沙島跨江半程馬拉松賽的承辦,吸引了更多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既滿足了體育愛好者的運動需求,也刺激地方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
3.4、發揮賽事引領帶動作用,助力鄉村產業經濟發展
新興產業的發展,給全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激發了市場經濟的活力,對農業農村的發展同樣意義重大。習總書記也曾提出:以市場需求為基礎,促進產業振興,堅持各行各業融合發展、經濟建設提質增速,充分借鑒“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分類施策、久久為功,更好實現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三農”工作走深走實。
“千萬工程”是習總書記早在20年前浙江工作時的創新性舉措,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的成功實踐經驗,時至今日依然值得學習借鑒。體育產業作為近年來新興產業類型,是投放到市場用以追求盈利的體育事業重要組成部分,在鄉村產業經濟發展中扮演特有角色。例如,位于南通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以足球運動為主題的體育小鎮于2017年官宣成立。近7年的時間里,該地區緊緊圍繞“體育重鎮、產業強鎮、旅游新鎮”的發展方向,探索出一條體育賽事為引領的產業發展新模式。依托“足球+N”的復合產業群建設,以珂締緣足球俱樂部引領中乙職業足球賽事為契機,著力打造足球賽事、運動健康、健康旅游集一身的運動康養品牌。通過多年的努力,先后榮獲全國校園足球優秀試點地區、國家體育青訓品牌、江蘇省體育產業基地等榮譽稱號。尤其是2024賽季的中國足球乙級聯賽開幕式落戶海門足球小鎮,中南珂締緣足球俱樂部將在追逐足球夢想道路上,與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新軍南通支云隊一起奮力拼搏,共同打造江海大地足球熱潮,為地方體育事業發展和經濟發展貢獻新力量。
4、結語
體育活動以其特殊的社會功能屬性,在協同旅游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特殊作用。在日益發展成熟進程中,已逐漸形成以體育運動為本、以旅行游玩為形,實現行業跨界交叉孕育的新產業形態,彰顯了體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時代價值。結合“村超”、“村BA”、馬拉松經濟、體育小鎮等發展成熟的典型案例,歸納出統籌規劃、以人為本、因地制宜及賽事引領等實踐路徑。
參考文獻:
[1]張雪兒.鄉村振興背景下山西鄉村體育旅游業服務質量評價及提升對策[D].山西財經大學,2023.
[2]葉小瑜.體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模式與優化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3,5(5).
[3]蒲畢文.我國鄉村體育賽事發展經驗及啟示——以貴州“村BA”為例[J].體育文化導刊,2023,2(2).
[4]姚磊.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體育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創新路徑[J].體育科學,2022,42(6).
[5]張文靜,沈克印.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的協同治理研究——基于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模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39(3).
作者簡介:朱賽(1989-),男,碩士研究生,講師,南通衛生高職校學生處副處長,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