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建立在當前數字技術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以及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之上的。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數字技術為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在線學習平臺、虛擬實驗室、智能教學系統等,大大豐富了教學形式和內容,提升了教學效果和效率。當前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不均衡、實踐教學不足、專業課程脫節實際需求等。這些問題制約了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發展和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需要通過創新應對策略來加以解決。數字技術賦能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應用策略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數字技術的優勢和特點,可以為社會體育專業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通過運用數字技術,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促進專業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有效對接。
關鍵詞:數字技術" 職業院校" 社會體育專業"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08-151-3-ZL
前言
從“十三五”規劃綱要正式將“數字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開始,數字技術逐漸全面應用于中國各領域的建設。教育領域的數字化改革逐漸加速,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強調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國家《“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實施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等多個場合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
數字技術在我國教育中的應用現狀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大規模數字化教育平臺,如MOOCs和在線教育正在蓬勃興起,智能教學系統、虛擬實驗室等先進技術被廣泛引入學校教學實踐中。政府支持政策的推動和科技創新的不斷進步為數字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機遇,促使教育教學向著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和高效化的方向發展。與其他專業相比,職業院校的社會體育專業具有其特殊性。這一專業注重培養學生在社會體育領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涵蓋體育教育、訓練管理、健康促進等方面,旨在培養具備教學、管理、指導等多方面能力的專業人才,以滿足社會對體育教育和體育產業人才的需求。
隨著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領域也面臨著變革和機遇,深入探討數字技術在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中的應用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提升教學水平;其次,當前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不足等,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為這些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途徑;最后,研究數字技術如何賦能社會體育專業,對于促進相關領域的發展以及培養適應數字化時代需求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開展此研究有助于推動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向現代化、智能化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的要求。
1、數字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特征
數字技術是指利用數字化的方式,通過數碼設備和計算機系統等工具與技術,對數字信息進行處理、傳輸、存儲、分析和展示的技術總稱。數字技術包括但不限于計算機技術、信息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數據處理技術、人工智能等多種領域,其應用范圍廣泛,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教育、醫療、交通、金融、娛樂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技術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變革。
1.1、個性化學習
個性化學習是數字技術在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特征。通過數字技術,教育者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如學習風格、興趣愛好、學習水平等,提供定制化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例如,通過學習管理系統(LMS),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和反饋信息,調整教學內容和節奏,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學習路徑;同時,智能化的學習軟件和應用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表現,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活動,提供針對性的學習支持和輔導。個性化學習的實施,有助于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力,促進其全面發展,實現教育公平和個性化教育的目標。
1.2、多樣化教學手段
數字技術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教學工具和資源,例如在線視頻、虛擬實驗、互動課件等,豐富了教學形式,增強了教學效果。通過這些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更好地傳達知識,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段進行學習,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方式的資源和工具,提高了學習的靈活性和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多元化的教學和學習方式,豐富了課堂教學體驗,推動教育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和改進。
1.3、全球資源共享
通過數字技術平臺,學生和教育者可以輕松獲取來自全球范圍內的教育資源和學習資料,包括教學視頻、電子書籍、學術論文等。這種全球資源共享不僅拓展了學習的空間和范圍,也為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主搜索和學習感興趣的主題,從不同文化背景和知識體系中獲取啟發和靈感,促進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同時,教育者也能夠借助全球資源共享,引入國際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這種全球資源共享的特征有助于打破地域限制,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合作,推動全球教育的進步和發展。
1.4、靈活學習時間和空間
通過數字學習平臺和在線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實現時間和空間的自由。這種靈活性使得學生能夠根據個人的節奏和喜好安排學習計劃,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固定的課時和地點限制。同時,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電腦、平板或手機接入在線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復習,提高學習效率和便利性。教育者也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進度,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個性化地指導學生學習,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種靈活學習時間和空間的特征,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升教學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推動教育的全面發展和變革。
2、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點。
2.1、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
當前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面臨的問題之一是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由于社會體育領域知識在不斷發展和更新,但有些職業院校的教學內容相對滯后,未能及時融入新穎的理論、技術和實踐成果。這導致學生接受到的教育并不具備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與當前社會體育行業的快速發展和需求相匹配。因此,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加強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調整,確保社會體育專業的教育與行業需求保持同步,使學生畢業后具備更好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2.2、實踐環節不足
社會體育專業需要學生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然而一些職業院校的社會體育專業缺乏充足的實踐環節,學生在校期間無法獲得足夠的實際操作經驗。這種情況導致學生畢業后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能與經驗,無法順利適應社會體育行業的工作要求。因此,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增加社會體育專業的實踐環節,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使其在畢業后能夠勝任相關職業工作。
2.3、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部分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有些教師缺乏實踐經驗和行業背景,在教學中無法將最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這種情況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職業素質培養,因此亟需解決如何加強社會體育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適應社會體育行業的需求和挑戰。
2.4、就業與培訓匹配度不高
一些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在畢業后發現,所學知識與實際就業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距,導致他們難以順利就業或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這可能是因為學校的培訓方向與行業需求不符,或者是因為學生在校期間未能獲得足夠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因此,亟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調整社會體育專業的培養方案,與企業和行業密切合作,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適應能力,確保他們畢業后能夠順利就業并勝任相關職業工作。
3、數字技術賦能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的應用策略
針對當前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面臨的問題,數字技術可以賦能該專業,本研究提供以下應用策略。
3.1、在線課程與資源平臺
創建在線課程和資源平臺,提供最新的社會體育理論知識、技術教程和案例分析。這樣可以確保學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夠獲取到最新的教學內容,彌補傳統課堂教學更新不及時的問題。通過建立這樣的平臺,學校可以提供最新的社會體育理論知識、技術教程和案例分析,使學生能夠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能夠獲取到更新及時的教學內容。這樣的平臺不僅可以彌補傳統課堂教學內容更新不及時的問題,還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提高他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效果。同時,通過在線課程和資源平臺,學生可以自主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為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2、虛擬仿真與實踐環境
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建立社會體育實踐場景的虛擬仿真環境,讓學生在虛擬場景中進行實踐操作,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可以建立社會體育實踐場景的虛擬仿真環境,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實踐體驗。在這樣的虛擬環境中,學生可以進行各種體育活動的模擬操作,感受實際場景下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實踐環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為學生提供了更加靈活和便利的學習方式。通過虛擬仿真與實踐環境,學生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實踐操作,提升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應對挑戰的能力,為將來在真實工作場景中的表現打下堅實基礎。
3.3、數據分析與評估工具
開發數據分析與評估工具,幫助學生分析體育運動數據、健康指標等信息,從中獲取見解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適應現代社會體育領域對數據驅動決策的需求。通過這些工具,學生可以深入了解運動表現、健康狀況等關鍵信息,從而為教練員提供個性化指導、為運動員量身定制訓練方案,甚至為社會體育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水平,也促進了社會體育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3.4、在線實踐項目與實習機會
與體育行業相關企業和機構合作,提供在線實踐項目和實習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增加他們的實踐經驗。通過建立在線實踐項目平臺,學生可以參與模擬真實的社會體育實踐項目,進行團隊合作、決策制定、問題解決等活動,從而鍛煉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同時,為學生提供線上實習機會,讓他們在真實的社會體育工作環境中實踐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豐富實踐經驗和提升專業素養。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打破地域限制,讓更多學生參與實踐項目,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豐富其實踐經驗,為他們未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5、個性化學習與指導服務
基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開發個性化學習計劃和指導服務,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習效果和就業競爭力。通過應用智能化技術和大數據分析,個性化學習平臺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水平和特點,為其量身訂制學習計劃和教學內容。同時,個性化指導服務通過監測學生學習情況和表現,對學生進行精準的評估和反饋,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這種個性化學習與指導服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夠提高學習效果和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進一步提升社會體育專業教育質量和水平。
4、結語
本研究探討了數字技術在賦能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中的關鍵應用策略,包括虛擬仿真與實踐環境、數據分析與評估工具、在線實踐項目與實習機會以及個性化學習與指導服務。這些策略為解決當前社會體育專業面臨的問題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的提升,也助力了社會體育領域的發展和進步。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職業院校社會體育專業將迎來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為培養更優秀的社會體育專業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趙艷梅.提升民族地區職業院校教師數字化勝任力的技術邏輯、現實困境及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4(07).
[2]張麗穎,張學軍.數字化時代高職院校“三教”改革的現實路徑[J].成人教育,2024,44(03).
[3]吳向明,詹佳麗.共生理論視域下高職院校專業群基層教學組織協同發展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02).
[4]周馳亮.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邏輯理路:何以必要、何以為憂與何以化憂[J].職業技術教育,2024,45(07).
[5]鐘斌,謝愛磊.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實踐特色、現實羈絆與未來展望[J].教育與職業,2024(04).
[6]葉向東,朱曉惠,楊沁沁.智慧體育建筑對高校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重構的推動[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24,46(01).
[7]李武玲,賀靜,謝紅霞.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四輪驅動”體系構建與實施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4(03).
[8]任杰,陳道志.數字技術助推職業教育精細化治理:內涵、機制和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4,44(03).
[9]李紅春,胡德鑫.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三重突破:理念、組織與技術[J].教育與職業,2024(02).
[10]王莎莎.數字賦能職業教育的邏輯、困境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4(02).
[11]鄧會敏,白玲,李桂婷.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耦合邏輯、作用機理與實踐向度[J].教育與職業,2023(23).
[12]張強,胡計虎.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安徽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3(20).
[13]王子成,劉慧婷,周明星.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中的人工智能:ChatGPT賦能的機遇、挑戰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3(18).
[14]孫國保.智慧體育教學:功能價值、風險反思及未來方向[J].體育文化導刊,2023(08).
[15]王蓉.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專業發展的價值、邏輯與進階[J].教育與職業,2023(16).
[16]王建.智慧體育教學實施框架與開展思路[J].體育文化導刊,2023(05).
[17]韓璐.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類專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體育學刊,2018,25(04).
[18]李貞晶.廣東省高職院校體育專業設置現狀調研[J].體育學刊,2015,22(06).
[19]殷志棟,段杭,陳慶合.能力本位的職業院校教學系統化設計評價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06).
[20]殷志棟,蔡麗萍,孟梅.談職業院校體育專業“三段式”教學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6(20).
作者簡介:李亞軍(1984-),男,河南永城人,碩士在讀,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通訊作者:謝偉(1976-),男,廣西南寧人,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