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目前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核心素養落實過程中出現的教條化、刻板化等問題,結合“雙減”政策要求,文章從日常歷史學科教學、“特殊日子”、假期、本土紅色文化等角度,探討初中階段應如何設計基于家國情懷的初中歷史開放性作業和其可以取得的效果,同時提出設計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家國情懷;初中歷史;開放性作業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對初中生的要求:“形成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具有國際視野,有理想,有擔當。”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教師有必要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樹立文化自信,培育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
一、作業類型與實施
(一)基于日常歷史學科教學的初中歷史家國情懷開放性作業設計
在統編版初中歷史教材中,包含了許多家國情懷相關的課文,如“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等。利用好初中歷史教材得天獨厚的資源,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行之有效的開放性作業,可以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育,在學生心中植根紅色基因。例如,“五四運動”一課時要求學生設計活動宣傳標語和宣傳海報;“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課時要求學生與家人一起觀看《建黨偉業》等優秀紅色影視作品。觀看后,學生寫下自己的感想,致敬英雄人物等。
(二)基于“特殊日子”的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的開放性作業設計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中,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需要學生學習銘記。在這些事件的周年紀念日或重要節日舉辦紀念活動設計相關的開放性作業,可以引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愛黨愛國愛家的正確人生航標,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例如,可以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設計反思歷史、圖繪歷史等多項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厚植家國情懷,滲透紅色教育;清明節設計網上紀念英烈等作業。
(三)基于假期的初中歷史家國情懷的開放性作業設計
假期是進行基于家國情懷的初中歷史開放性作業的好時機,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多樣的活動,能充分鍛煉能力,增長本領。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前往革命教育基地進行研學,設計撰寫研學報告等任務,在任務驅動中學生就感受到革命英雄人物的鼓舞與激勵。
1. 作業一:參觀博物館或紅色地標
在寒假假期內去一個廣州市內與近代史相關的博物館或其他紅色地標,了解本土的紅色故事。在活動過程中,感悟英雄之偉大、革命之艱辛,記錄相關信息并對博物館或紅色地標進行介紹。
可選擇以下方式完成:
方式一:文字介紹。要求:用A4紙撰寫文物、歷史人物或博物館、紅色地標介紹稿,字數400字以上,圖文并茂。
方式二:視頻介紹。要求:橫屏錄制3—5分鐘的微視頻,格式為mp3,學生要出鏡講解。
2. 作業二:“漫”話歷史
任選一個本學期所學的歷史人物,圍繞人物相關的歷史事件,創作一幅歷史漫畫,并闡述你的創作理念。要求:(1)用A3或A4紙,紙張顏色不限,需手繪。(2)注重整體的美觀,有創新。
(四)基于本土紅色文化的初中歷史家國情懷開放性作業設計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本土紅色文化,在風雨搖曳的近代歷史中,中華大地上孕育了許多英勇壯烈的革命英雄人物。他們是國家和人民的驕傲,他們的英雄事跡也是基于家國情懷的開放性作業設計中最寶貴的本土教育素材,需要我們去發掘利用。
例如,沙灣古鎮地處廣州番禺西部,是一座擁有八百多年嶺南文化歷史的古鎮,誕生了何小靜和何虹烈士、科學家何炳林等英雄人物。本地學校積極發掘本土教育素材,組織多樣的研學活動帶領學生親身接觸與感受本土“紅色精神”。如2021年寒假,學校設計了“沙灣古鎮紅色文化之旅”“紅色少年行" 薪火代代傳——象駿中學紅色文化研學之旅”的開放性作業。研學前,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搜索、閱讀書籍等方式,了解沙灣古鎮的歷史。研學后,通過“沙灣紅色文化地圖繪制”等一系列開放性作業活動,讓學生多角度感受鄉土紅色文化,并通過制作研學地圖、海報、美篇、視頻和手抄報等方式表達對沙灣紅色文化的理解與熱愛。作業結束后,學生對這些成果進行總結匯總,并制作成推文,發表在學校的公眾號上供所有讀者欣賞觀看,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部分同學也成了紅色宣講隊隊員,在沙灣古鎮向大眾講述那段崢嶸的歲月,取得了觀眾的贊賞。2022年,學校設計了《我和我的祖國》舞臺劇的開放性作業,用舞臺劇的形式講述科學家何炳林用科技報效祖國的故事,同樣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
二、實施效果
(一)構建家國情懷校本開放性作業體系
通過系列探索,構建了一套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于家國情懷校本開放性作業體系。這套體系使得家國情懷系統化、體系化、生動化、形象化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增強學生對于家鄉的革命故事、英勇的革命先烈事跡的理解,也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過多樣的基于家國情懷初中歷史開放性作業設計,可以避免當前家國情懷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刻板化、空洞化、宣教化等問題,使家國情懷核心素養落實更加高效,易于被學生接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增強志愿服務奉獻社會意識,厚植家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取得廣泛的社會影響
相關的家國情懷開放性作業可以制作成微信推文發表在學校公眾號上,向大眾講述那段崢嶸的歲月,獲取更大的社會反響。同時,基于家國情懷的開放性作業設計也通過教研活動、日常交流,不斷影響區市內兄弟院校、對口幫扶學校等,產生更廣大的社會影響。
三、作業設計注意事項
(一)立足歷史教材,不斷豐富完善
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一定要立足教材和課程標準,發揮教育引導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實踐動手、實地探訪等方式去取得學習成果,過程中潛移默化培育家國情懷,增強愛國愛家鄉的情感,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二)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避免教條化
學生很樂意進行開放性作業活動學習,但是過程中,一些學生遇到困難容易退縮,這時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與鼓勵。同時教師也需要注意,設計開放性作業一定要切合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其力所能及范圍內進行活動設計。教學活動一定要生動化、形象化,避免教條化、刻板化。
(三)多方聯合行動,給予活動支持
為保障一些開放性作業的順利進行,需要多部門聯合開展,給予活動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一些校外實踐作業,更是需要廣泛的社會力量參與,給予活動支持。積極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也對作業設計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J].求是,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