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加強網絡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拓寬政治課堂場景,促進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形象化傳播,更可以改變枯燥、乏味、滿堂灌的課堂現象,激發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基于此,為了發揮出網絡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政治教學中的價值,主要對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基本內容、特征進行了分析,對網絡多媒體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優勢進行了明確,提出了對應的教學措施,以網絡多媒體技術賦能初中政治教學。
關鍵詞:網絡平臺;多媒體技術;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信息化
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推動建設“互聯網+教育”的大平臺,實現多媒體技術、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網絡平臺等在中小學及高校教學中全方位覆蓋。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將網絡多媒體技術作為教學改革的主要技術依托。不僅可為教師的教學講解提供輔助與支持,也可為學生的課堂學習、交流、互動、實踐、參與等提供基本技術媒介。
一、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概況
網絡多媒體技術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在網絡中傳輸、交換圖形、圖像、聲音和視頻的一種綜合技術,既具備多媒體技術的功能,也具備網絡技術的機制,從技術機理來講,它是網絡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融合運用[1]。諸如目前教育領域常見的多媒體教學、線上學習、電子教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等,均是網絡多媒體技術應用體現。從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基本特征來看,其主要表現為數字化、平等性、個性化。其中,數字化體現于從源到目的地均是數字信息傳輸的過程;平等性體現為發布者和接受者的界限模糊;個性化體現為人們可根據自身需求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進行多種信息傳輸、加工、處理、播放等定制、點播。目前,網絡多媒體技術已經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成為人們工作、學習及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多媒體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
二、網絡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一)視聽與體驗的結合,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網絡多媒體技術的顯著優勢就是網絡功能、平臺的供給。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平臺、多媒體設備,在信息技術軟件與網絡系統的支撐下,制作各種視聽相結合的《道德與法治》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通過微課、視頻、圖片、動畫甚至是游戲的方式提供給學生,讓學生以視聽的方式完成《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學習。這一方式改變過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況,轉變教師滿堂灌、口頭說教的情況,促使抽象性的政治知識點轉化為形象的視頻、圖文符號,增強學生們對知識的接受度與理解度,實現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個性化。
(二)優質教學資源供給,提高政治教學內容質量
網絡多媒體的本質是計算機技術、網絡平臺、多媒體設備的有機融合,其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課堂教學的技術媒介,還可以為教師挖掘課程資源、設計教案等提供有效的資源平臺支撐[2]。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清華在線教育平臺、騰訊課堂等各類線上共享性質的教學平臺具備大量、豐富、優質的課程資源,可以提供給教師更多的課程資料、教案資源。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可利用計算機設備登錄、打開各種在線教學平臺,平臺上匯總了大量有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優秀素材、教學案例與資源等,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更有利于實現優質課程資源的匯總。對已有的優質課程資源、教學案例等進行打包下載,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課件的制作,最終通過教室多媒體大屏或線上教學軟件將優質的課程資源提供給學生,滿足學生知識獲取的需要,提高政治教學質量。另外,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將線上教學平臺或互聯網端口與教室的多媒體系統連接,直接引用互聯網平臺、線上教學平臺上的優質課程案例、素材,為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課程資源服務,讓學生獲取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展學生們的知識面、眼界。
(三)線上平臺賦能教學,突破傳統課堂場景限制
網絡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不局限于線下課堂多媒體設備的運用,也包括各種線上視聽教學的推動,諸如在線直播課、微課、線上公開課等等,均得益于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支撐,同樣是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功能體現[3]。基于此,網絡多媒體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運用,便有利于賦能教學,幫助教師突破傳統的課堂場景限制,如,擴展出第二個課堂,實現線上、線下雙課堂的連接,解決教學時空限制,給初中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條件與機會。又如,為教師采取翻轉式課堂、微課教學、線上直/重播課等提供了良好條件,方便教師根據學生們學習需求,順利開展各種教學活動,為整個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實現開辟道路。
三、網絡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應用實踐
(一)利用交互式多媒體設備,開展人機交互性教學
目前,網絡多媒體技術支撐下的交互式多媒體設備已廣泛地運用于教育教學領域中,成為教師教學的得力助手。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可選擇交互式多媒體設備開展課程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交互性,增強學生們的學習體驗。例如,統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的第四單元“維護國家利益”單元教學時,該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正確與客觀理解“為何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幫助學生形成總體國家安全觀。教師可以利用當下十分流行的網絡多媒體技術產物——希沃交互智能多媒體設備,進行單元教學工作。教師根據單元內容,圍繞著單元知識重點,在希沃交互智能多媒體設備上設計好相關的小游戲活動,游戲活動內容能夠體現出單元知識要素,每一個游戲任務配備有標準型的答案[4]。課堂上,讓學生們在講臺上嘗試操作交互多媒體設備大屏,通過雙手拖、拉、點擊大屏上的圖形、畫面等,進行相關任務的解答,進行游戲任務答案的尋找與解決,實現學生與多媒體互動,提升課堂學習體驗性與積極性,以網絡多媒體賦能課堂教學。
(二)通過網絡多媒體平臺,構建道德與法治翻轉式課堂
網絡多媒體技術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翻轉式課堂建設提供了技術支持,能夠推動傳統課堂向全新的課堂形式轉變[5]。所謂的翻轉課堂,主要是教師向學生發放學習任務,學生利用網絡多媒體平臺或手中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最后教師讓學生分享自主學習與探究結果,根據學生的學習成果實施終結性的教育指導。例如,統編版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的第二單元“做情緒情感的主人”單元教學時,該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懂得情緒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掌握自我情緒的管理技巧,使學生善于自我情緒管理。根據單元內容,設置對應的自主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著教師發放的學習任務,充分使用網絡平臺搜索學習任務的相關資料,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然后,基于學生們探究與學習的成果,開展最后的學習交流課,讓每一個小組對探索出任務成果進行分享,教師進行現場點評[6]。并將每一個小組的疑問記錄在多媒體設備上,通過多媒體設備帶領學生們逐一解決問題,梳理單元知識的框架,提高學習效率。
(三)借助網絡多媒體挖掘優質資源,打造政治微課課堂
微課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制作5~10分鐘的微小型課件,并依托于網絡多媒體平臺開展課程教學的教育模式。初中政治微課教學的實施,通過多媒體大屏播放給學生動畫視頻、聲音圖像等,可以很好地刺激學生眼球,使課本上抽象化知識轉變為屏幕上形象化符號,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注意力和興趣。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采取微課形式,離不開網絡多媒體技術的支撐,需要教師通過網絡多媒體挖掘優質課程資源、進行微課課件制作[7]。例如,統編版的七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單元教學時,該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們正確、客觀、全面認識與理解法律與道德的本質,教師可選擇“Axslide”軟件,該軟件是目前教育領域主流的微課設計工具,是基于H5技術開發的演示文稿制作軟件,具有天然的跨平臺優勢,操作簡單,存儲便捷,通過3D縮放、旋轉等效果,做出創意無限的演示文稿[8]。教師先是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收集集三種不同生活情境的視頻、圖片,使用Axslide軟件進行視頻、圖文的創編,制作一個通過H5展示的課件視頻,視頻長度控制在10~20分鐘,視頻內容應以簡單、全面介紹單元涉及知識為主,給學生留下一定的自主探索、再研究空間。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播放微課視頻,以簡短的微課視頻引起學生們思考,在問題探究下進行單元學習。
(四)通過網絡多媒體開展復習教學,夯實學生知識體系
網絡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形象教學、模擬展示的功能,其適用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復習教學,教師可嘗試著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復習教學活動,帶領學生們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知識回顧與總結。
例如,多媒體設備與思維導圖教學法的結合,通過視聽強化教學與思維導圖法聯系,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9]。一方面,教師通過多媒體設備,提前設計好課程教學有關的知識點,在多媒體設備的大屏上給出單元主題詞,利用多媒體設備帶領學生們去填寫多媒體設備上知識點關聯的要素,進行知識導圖繪制,讓學生圍繞著一個知識主題對關聯的知識要素進行思考、回憶,將各種有關聯知識點連接起來,從而實現對單元知識點的整體記憶、系統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教室里打印機設備,或者課下通過其它途徑尋找到打印機,將多媒體課件中的知識框架圖打印出來,并發放給每一位學生,讓學生以便簽的形式夾在課本上的課時頁目中,作為今后課時知識復習的資料。
(五)使用網絡多媒體拓展課堂空間,實施線上課程教學
網絡多媒體技術可拓展初中政治課堂的空間,突破傳統的課堂場景限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師可借助網絡多媒體技術優勢,開展線上的課程教學活動,賦予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更多可能性。例如,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統編版)的第三單元“勇擔社會責任”單元教學時,通過智慧教學平臺超星學習通建設課程資源,課前布置自主學習任務清單(文獻閱讀、課程學習、資源整理、小組匯報等),并通過平臺回收作業,課前完成評閱,了解學生掌握情況,為支持課堂活動開展提供依據[10]。課上,通過騰訊會議直播與學生對話,依托學習通平臺發布互動活動,全體學生參與互動,利用大數據分析,掌握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調控教學進度。課后,通過學習通布置實踐任務,并回收任務,組織學生互評。并開通答疑通道,使學生的問題及時得到回應,解決,通過該教學模式,發揮網絡多媒體優勢。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網絡多媒體在初中政治教學中運用,不僅可以增強課程知識的傳播度,使課本上抽象化、理論化的知識要素轉化為形象化的語言符號,以視頻、圖文的形式促進學生理解與記憶,更可以幫助教師打造互動式、情景式、體驗性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環境,讓學生動態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完成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釋放網絡多媒體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優勢作用,根本出路在于教師圍繞著課程知識點,進行相關聯的多媒體動畫制作,圖文、視聽資源創建,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將課程知識以視頻、圖文、語言交互情景等方式呈現給學生,同時利用好網絡平臺,開展線上直播課、微課等活動,更要利用好網絡多媒體優勢,建設翻轉式課堂,推動課堂模式創新,提升政治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何英.網絡環境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共生課堂的探索——以“生命可以永恒嗎”為例[J].華夏教師,2021(21):83-84.
[2] 聶俊.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道德法治核心素養-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尊重他人”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18(7):99-100,103.
[3] 劉志娟.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以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白板應用為例[J].中外交流,2018(39):163.
[4] 白沛鑫.疫情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探索——以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 教育信息技術,2021(5):32-34.
[5] 周紹兵.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網絡課程資源庫的開發研究——以生命教育為例[J].科學咨詢,2021(39):158-159.
[6] 沈書琴.故事連載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的應用——以“合理利用網絡”一節教學為例[J].天津教育:上旬刊, 2019(11):128.
[7] 王勇,徐振偉.聚焦、聚力、聚心:名師工作室建設的內在機理——以江蘇省初中道德與法治王勇名師工作室為例[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2022(10):32-35.
[8] 孫靈靈.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微課程開發與實施——以疫情下的“我”和“我們”微課程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3):156-158,98.
[9] 戴啟慧. “沉浸式”體驗+微課輔助上出優質思政課——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網絡改變世界”課例評析[J].遼寧教育, 2021(15):14-17.
[10] 付玉.網絡時代道德與法治的智能化教學研究——以吳中智慧教育云平臺為例[J].科學咨詢,2021(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