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顧黨的百年歷程,中國共產黨一直忠于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將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起來,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實際指導,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強大的精神底蘊。本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了分析,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關鍵,旨在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D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4)08-0094-04
一、引 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是我國的一大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1]回顧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一直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聯系起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度挖掘的同時,也創造性地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影響,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二、將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合起來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2]中國共產黨在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吸收其中蘊含的智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需充分應用一百年來實踐積累的成功經驗對中華傳統文化加以改造。
(一)凝聚中華文明的精髓與智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中國人的文化土壤。”[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生命,凝結了中華文化智慧的結晶與精髓,既是我們國家最深層次的文化軟力量,也是我國最大的優勢。“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只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與時代內涵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才能在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不斷開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輝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藏著中國人民最深刻的精神追求,是中國人民的顯著優點,也是中國人民特有的精神標志。其所蘊涵的核心思想理念(如中華傳統美德與人文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提供了豐富的養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不斷努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并發揚光大,對于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充分運用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在密切聯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親自指導和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新的高度,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建構學說,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并進一步發揚光大了中華文明。
(二)必須把握好“四個堅持”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不斷推陳出新,就要做到“四個堅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第一,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民本”是我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一種思想,具體體現是“為民”“利民”“重民”和“以人為本”。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本”的發展理念,牢記初心和使命,不斷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第二,堅持中國道路的根本。時刻謹記“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始終堅持探尋符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發展之路,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第三,堅持理論創新的范式。創新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加大對理論的基礎性和創新性研究,締造百年偉大事業的精神基因,推動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第四,堅持開拓創新的方法。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理念,扎根在中華文化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找到其正面成分和理性內核,依托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魅力與活力,以德制人,以文化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凝聚起持久而深厚的文化力量,進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新的動力。
(三)加快推動人類文明進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強國富民的精神之根,對推動人類文明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刻的認知和見解,并從中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東西,還將其融入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體系之中,深刻闡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世界文化的聯系,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所起到的連接與認同作用進行了相關說明。這些舉措既有助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讓其他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具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加快推動人類文明進程,從而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與國際魅力。
三、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4]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發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鍥而不舍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并以全新的面貌站在世界舞臺上,為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始終保持著不斷上升的趨勢,是中國一切重要理論的來源,同時,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結合,對繼承與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理論意義。
(一)堅持辯證思維,推陳出新
不忘初心,方能開辟新路,因此,要以辯證思維的科學態度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著豐厚的思想底蘊和雄厚的精神力量,是一種經久不衰的文化。五千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價值觀念,并且深深地扎根在我國人民的心中,對人們的思考方式、行為模式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國各民族共同的理想,同時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的共同理想,這一理想必將伴隨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盛,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盛也將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引。當前,我國處在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社會結構經歷了一次大的變革,在深化改革過程中,中華文化重新煥發出了活力。中國共產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盡顯中華民族特有的韻味,推動中華文化再創輝煌,為中國夢的實現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古為今用,根據新的發展趨勢進行創新,發揚中華文化的海納百川之風,推動世界各地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世界性創新。
(二)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江澤民同志強調,“我們共產黨人,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應該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上,培養和弘揚高尚的人格品質。”[5]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國情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改變了中國人民的面貌,還改變了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體現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時代趨向與磅礴氣勢,有助于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得到進一步發展,進而達到實現中國夢的目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體現在理論與實踐上,還體現在文化上,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地進行創造性變革,形成了一系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就。“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主要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反映出該如何對待中國今后的發展之路———中國共產黨既要把握中國的現實,又要關注中國的文化,還要回答時代的課題,更要解決中國的問題,缺一不可。之后,中國共產黨在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具有一脈相承的理論優勢,不僅對中國道路進行了理論概括和理論反省,也凸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凝聚了當代中國理論和實踐的最新成果。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歷史的必然,這是一種與中華文明發展內在邏輯相一致的歷史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需。
(三)堅持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
正確的價值觀對國家的發展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需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正確的意識形態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僅要以此為基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還要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點,努力形成和傳播具有鮮明特點的、民族的和時代的價值觀念,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從內而外地把制度與價值觀培育有機結合起來,增強文化的導向作用,堅持以文化引領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建設。其中,國家治理體系包含制度和價值兩個層次,一是從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層次來理解其內涵,二是從價值層次來認識其內涵,并認識到只有制度層次而沒有價值層次是不可行的,這兩個層次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并且,一個國家的管理能力還包含制度的執行力量和精神的凝聚力量,只有制度的規范是不夠的,必須以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為指導,付諸實踐行動,提高國家的管理能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因此,對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要有良好的制度安排、強大的精神力量、嚴明的法制、良好的道德教育,還要系統整理與分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意蘊和現實價值。只有這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不竭動力。
四、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胡錦濤同志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6]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重要標識,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志。在新的歷史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因此,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政策的引導、教育的普及、科技的助力、國際的交流和市場方面的推動。
(一)挖掘和整理文化資源,激活文化潛力
要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必須對其進行充分地發掘和整理。第一,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的眼光審視中國傳統文化,認清傳統文化中的優勢和劣勢,并在此基礎上對其加以改造,以求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與時代接軌。第二,應給予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足夠的關注。傳統文化是一種聚合,也是一種嚴密的系統,要注重精神層次、制度層次和物質層次的保護和繼承,如果忽略了這三個領域中某一方的發展,就很難真正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第三,不僅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還要注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基與靈魂,在此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斗,創造了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7]。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筆珍貴的資產,應得到更多的發展,所以我們要不斷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賦能文化的發展潛力,充實精神生活,繼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弘揚革命文化,弘揚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
(二)培養文化自覺與傳統的科學文化觀
在我國文化發展過程中,文化自覺意識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必須增強文化自覺意識。此外,還要樹立科學的傳統文化觀念。樹立科學的傳統文化觀念是至關重要的,不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能為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撐。當今社會應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來審視和對待傳統文化,既要看到其優點和價值,也要正視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第一,要深入理解并認真執行關于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文件,以科學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第二,要運用法治思想,將法制的優越性轉變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實效。第三,要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假借“復興”文化之名進行的違法行為。第四,要通過各種途徑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廣大人民群眾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并正確識別出優秀的文化。
(三)堅持在學校教育中增強文化自信
教育是繼承國家傳統、發揚民族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過程中,學校教育既要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又要注重營造美好的傳統文化傳承氛圍。為此,高校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努力:第一,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高校及教師要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放在第一位,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的良好校園環境。第二,在人文環境構建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比如,在設計人文景觀時,既要注重創造一種能反映傳統文化精髓的校園風景,又要充分發掘學校歷史資源,讓學校歷史文化浸潤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用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啟迪學生。第三,以學校為載體,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通過舉辦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知識的競賽(如猜詩歌、背文言文等),提高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而增強文化自信。
五、結 語
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以來,始終堅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給當代社會帶來了十分重要的啟示———無論何時都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繼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其創新變革,賦予其時代內涵,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5.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8.
[3] 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4(03).
[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胡錦濤.胡錦濤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7] 石書臣,韓笑.中國共產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經驗[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5(3):102-108+128.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