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工商管理信息系統與工商管理崗位職能帶來重大改變。現代企業如何順應國家政策與行業環境趨勢,培養既有扎實理論功底的能力,又有市場經濟環境能力的復合型工商管理人員成為當務之急。在市場經濟環境培育背景下,現代企業工商管理必須改變傳統的人員能力提升思維,堅持能力提升優化設計、深化校企合作模式、重塑人員能力提升邏輯、提升工商管理人員專業素養,探索出一條具有現代企業特色的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之路。
[關鍵詞]企業;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途徑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志碼:A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下,企業順應國家發展需求,積極響應號召,將培養具備市場經濟環境能力的大工商管理人員納入人員能力提升目標之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要求企業必須充分激發市場經濟環境人員能力提升新活力,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優質的市場經濟環境技能人員,以提升行業技術競爭力。特別是近年來,科技變革、先進制造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對市場經濟環境人員能力提升提出了新要求,現代企業承擔著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使命。因此,現代企業要堅守初心、穩住信心,秉持市場經濟環境育人的培育理念,積極探索特色專業培育模式以提升大工商管理人員市場經濟環境技能,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能力、正確就業擇業觀念的高素質復合型人員[1]。
1 企業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的變化
1.1 專業人員要求復合發展
人員能力提升要求的轉變,一方面是國家政策驅動。自2014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以來,國家層面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活動予以支撐,2016—2021年,國務院先后印發《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關于推動市場經濟環境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并批準舉辦“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全社會市場經濟環境氛圍愈加濃厚;同時,工商管理領域相關政策也不斷出臺,2014—2016年,財政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2022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更新發布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稅費優惠政策指引》,將市場經濟環境與工商管理進一步相結合,“圍繞市場經濟環境的主要環節和關鍵領域,梳理歸并成120項稅費優惠政策措施,覆蓋企業初創、成長、成熟整個生命周期”,為工商管理人員更好地市場經濟環境營造了優良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是技術變革使然。大數據環境下新興技術引領行業變革,信息化、數據化、云端化的技術工具從客觀上提升了工商管理從業者的素質要求,從業者在掌握基礎工商管理業務技能的同時,還要能夠熟練操作財務機器人、大數據信息處理等。工商管理行業對從業者技能要求的轉向倒逼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的轉變,培養既擁有扎實的工商管理理論與業務基礎,又能夠緊跟時代和行業趨勢處理新興技術問題的復合型人員,已經成為行業與市場對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的新要求。
1.2 能力提升過程主張校企協同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產教融合的主要目標就是“逐步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程度,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用10年左右時間,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總體形成,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健全完善”??梢姡F髤f同育人已經成為企業人員能力提升的主要模式之一[2]。
特別是作為現代企業的基礎性學科——工商管理學,在競爭力不突出的情況下緊跟國家政策導向,通過校企協同實現人員培養質量的提升,提高工商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和就業能力,是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行之策。一方面,這是現代企業工商管理轉型升級的客觀需要,現代企業輻射帶動的是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因此將專業發展與地方優勢產業發展掛鉤,把服務地方產業發展作為培養人員的重要目標,有助于深化自身與地方產業的雙向融合。另一方面,這也是為地方行業發展輸送高質量工商管理人員的重要途徑。
2 企業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的現實困境
2.1 現代企業工商管理能力提升設置不合理
當前現代企業工商管理能力提升體系多以中大型工業企業為對象,遵循從工商管理學原理到中級工商管理、高級工商管理的培養設計邏輯,培育內容則多以傳統的填制和審核憑證、記賬、結賬、編制工商管理報表等工商管理核算為主,這種能力提升體系從整體上來看呈現出程式化特征,缺乏個性化設置與引導,只能夠滿足工商管理從業人員的基礎知識需求,不僅無法適應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的工商管理崗位轉型,也無法通過合理的培養安排來提升管理人員的市場經濟環境能力[3]。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迅速發展,工商管理工作崗位面臨著轉型升級,原本一些基礎的工商管理崗位,如出納崗、制單崗等或將消失,傳統的填制憑證、審核、記賬、結賬、編制報表等工商管理核算工作在未來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信息化背景下的工商管理除了具備傳統的工商管理核算職能,更需要具備大數據分析的預測、決策職能、滿足企業財融合的要求、做賬報稅智能化等功能,而目前企業采用的工商管理信息化教材通常以中型企業適用的特定幾款軟件的使用操作為主,如用友、金蝶,但往往受到時間安排的限制,大多數企業難以完整覆蓋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缺乏對工商管理數據的分析利用,管理人員的培養設置難以滿足企業工商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新興孵化企業多以高新技術企業、服務業企業等為主,這與目前大多數企業工商管理能力提升體系所設置的工商管理主體——中大型工業企業存在較大偏差,以制造業企業為主體的工商管理培養體系較難衍射到市場經濟環境孵化的企業類型上,導致用人單位對其質量的滿意度不高。此外,雖然普遍強調現代企業工商管理的實踐能力提升設置應以雙創為導向,同時以就業作為參考,并以實戰為依托;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并不顯著,現代企業工商管理實踐能力提升體系缺乏科學、明確的創新指向和創業指導。
2.2 工商管理人員主動學習與創新能力較弱
長期以來,工商管理是大部分人眼中典型的“好就業”專業,這導致部分工商管理人員缺乏清晰的職業規劃與行業了解,學習過程中也偏向于對工商管理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缺少相應的實踐培育,最終導致能力提升出來的人員與市場需求脫節,不利于工商管理人員今后的就業發展。
特別是地方企業,在管理質量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更需要加強工商管理人員的市場經濟環境能力,為工商管理人員創業就業提供助力。一是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升。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工商管理行業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需要從業者具備計算機、數學等多種知識,能夠快速適應新領域與新事物,但當前工商管理人員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特別是與新政策、新形勢的對接能力還不足。二是創新能力還需加強。在能力提升的創新性不足的情況下,工商管理人員難以突破思維限制,也無法獲得更高階段的創新能力[4]。
3 企業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的路徑
3.1 著眼培育改革,堅持能力提升優化設計
現代企業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改革的核心是工商管理能力提升的優化設計。工商管理人員只有明確了能力提升改革的方向,才能為培育改革提供基本遵循與前進導向,進而為企業工商管理培育的市場經濟環境發展提供助力。在制定能力提升設計前,要結合國家市場經濟環境政策與企業當地產業發展特點,從宏觀上謀劃企業工商管理培養的下一步要做什么、怎么做,既制定工商管理培育的質量標準,又根據人員能力提升的定位與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求對能力提升設置做出調整。
當前,可從兩個方面優化能力提升設計。一是以專業能力為基礎,規范專業能力提升設置。一些現代企業的工商管理能力提升數量比較少、質量不夠高,未能與我國工商管理行業的現代化發展相適應,規范專業能力提升設置變得尤為迫切。通常來說,可以借鑒國內外一流的工商管理能力提升設置,完成專業能力提升的本土化設置;同時,聚焦國家一流專業與一流能力提升建設,打造新時代工商管理培育的“金課”,推進既有國際視野又符合工商管理行業需求,還能突顯地方現代企業特色的工商管理與能力提升建設。二是以專業認證為依托,激發市場經濟環境活力。市場經濟環境的要旨即在保障理論學習質量的同時強化實踐應用能力,這與專業認證的目標相耦合。企業工商管理能力提升改革可以參照專業認證標準,重視工商管理學習的過程性評價與獲得性評價,實施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級專業認證。打造一批專門能力提升、專創結合能力提升、思創融合能力提升的“金課”,以此激發工商管理人員的市場經濟環境能力。
3.2 結合創新實踐要求,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是學校與企業交融互通的重要載體,特別是對于企業而言,與屬地支柱企業開展深度合作,有利于促進工商管理人員成長成才、提升企業專業培育水平、反哺地方經濟產業發展,形成三方共贏的局面。
一是突顯合作機制的長效化。校企合作屬于持續性關系,需要雙方源源不斷地“添柴加薪”。企業工商管理要立足當地金融服務市場,與企業秉承相同的培養理念,在滿足雙方共同利益的情況下,建立穩定的工商管理人員實踐指導機制、企業難題攻關機制、人員對口培養輸送機制等,對工商管理人員的能力提升過程實行跟蹤式管理,鼓勵工商管理人員創新探索與實踐,讓“人員”成為聯系校企雙方的牢固橋梁。二是明晰校企合作目標。校企雙方要進一步明確合作的重難點領域,在遵循地方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工商管理人員的知識理解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在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項目合作等關鍵環節強化目標意識,建立個性化、多層次、善創新的培養目標體系。三是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健全規范的制度是校企合作行穩致遠的有力保障,企業要根據地方經濟特色制定實踐體系、人員能力提升、導師管理等全方位制度體系,培養能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復合型工商管理人員;企業要體現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完善工商管理人員實習、工商管理人員招聘等福利保障,真正讓人員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5]。
3.3 對接市場主體需求,重塑人員能力提升邏輯
就業質量是檢驗工商管理人員能力提升質量的試金石。企業工商管理畢業生就業難和技能人員供給不足的矛盾已經成為當下突出的就業結構性矛盾之一,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面臨一定程度的就業困難,另一方面是工商管理類用人單位招不到滿意的專業人員。
對此,可以采取兩方面措施。一是筑牢就業型人員能力提升陣地。在培養以就業需求為導向的工商管理人員時,既要培養其夯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養成,在培養設置上可與工商管理從業資格考試、注冊工商管理師考試、工商管理技術資格考試等內容掛鉤,使課堂培育與行業資格考試相融合。同時,邀請企業導師參與課堂培育,普及工商管理行業發展信息,補足工商管理人員實踐應用能力欠缺的短板,實現專業知識能力與實踐應用能力的雙重提升。二是建強創業型人員培養基地。依托企業市場經濟環境平臺與政策扶持,鼓勵工商管理人員積極開展創業實踐探索,調動工商管理人員創業興趣與熱情,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能力提升課程,將市場經濟環境理念滲透到專業培育中去[6]。
3.4 完善工商管理績效考核機制
工商管理是企業提升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工商管理績效考核機制建設。通過制定完善的績效考核辦法,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將經營管理的各項指標量化成可計算的數據,形成科學合理、實用有效的績效考核制度。要健全工商管理績效考核機制,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一是在績效考核中融入工商管理內容,要將企業目標與員工利益有效結合起來,在考核指標上既要體現出短期目標也要兼顧長期目標。在績效指標設置時既要考慮到企業整體利益,也要考慮到員工個人利益;既要有利于企業發展,又要有利于個人成長。二是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是提高工商管理工作質量的關鍵所在。企業應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指標體系,全面準確地衡量業績水平、工作效率等。
4 結語
綜上所述,工商管理作為一種應用型的社會,專業基礎門檻不高,人員培養作用大,是現代企業常見的基礎性專業,也是創新創業人員培養的前沿陣地,其培養的工商管理人員在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提升行業技術革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日趨突顯。因此,提升工商管理創新創業人員的培養質量,對于增強企業基礎性專業綜合競爭力、突破工商管理固有思維模式、優化工商管理能力培養等具有助推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剛,肖陽.淺析企業工商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及提升途徑[J].商情,2013(3):236.
[2]宮偉.企業工商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及提升途徑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1(18):95-96.
[3]劉偉陽.強化企業工商管理培訓的重要作用及措施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0):64-65.
[4]裴麒文.企業工商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及提升途徑[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3(11):121-123.
[5]鄧劍.經濟新常態下企業工商管理創新路徑探析[J].中國中小企業,2022(11):148-150.
[6]王冬巖.基于提升新時代企業工商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J].上海商業,2021(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