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高校新聞宣傳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為了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文章對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優化策略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媒體平臺建設、內容創新與多樣性、利用社交媒體擴大覆蓋范圍以及加強數據分析和評估等策略,旨在使高校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的需求,并提升新聞宣傳工作的宣傳效果。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時代,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融合,形成了多樣化且全方位的信息傳播格局。高校作為重要的知識傳播和社會服務機構,宣傳工作對于吸引優秀人才、增強聲譽和提升影響力至關重要。過去,高校的新聞宣傳主要依賴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和廣播等。然而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傳統媒體逐漸失去了壟斷地位,新興媒體平臺迅速崛起,成為信息獲取和傳播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必須緊跟時代潮流,靈活應對融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1 融媒體時代和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概述
1.1 融媒體時代
融媒體時代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背景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融合、交流和共生的時代,它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形成全方位、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格局。
在過去,傳統媒體(如報紙、電視和廣播等)占據著主導地位,它們通過有限的渠道向大眾傳遞信息。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設備的智能化發展,新興媒體平臺(如社交媒體、視頻分享網站和網絡直播等)迅速崛起,改變了人們獲取和傳播信息的方式。在融媒體時代,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獲取信息,包括閱讀新聞網站、觀看視頻直播、參與社交媒體討論等。而傳統媒體也應該積極轉型,將自身內容和服務拓展到新興媒體平臺上,增強互動性和提高用戶參與度。
1.2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是指高等教育機構為了向社會和相關利益群體傳遞學校信息、展示學校形象以及推廣學校品牌而開展的一系列宣傳活動和策略[1]。
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目標是通過有效的傳播手段和方式,向外界介紹學校辦學理念、教學成果、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的信息,構建積極正面的學校形象,并吸引優秀的師生、合作伙伴和資源支持[2]。
2 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優化的必要性
2.1 提升高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
宣傳工作注重學校文化品牌的策劃和形象設計,可以提升學校的綜合形象,從而在社會上獲得更廣泛、更深入的認知和認可。通過精心策劃學校文化品牌,可以塑造學校獨特的形象和特色,包括明確學校的辦學理念、核心價值觀和發展目標等,并將其融入各宣傳活動。通過廣泛傳播學校的核心理念和特色,可以讓公眾更好地了解學校的定位和價值,進而形成對學校的積極印象。
2.2 為高校工作能力提升提供支持
宣傳工作通過合理運用新媒體技術、增強大學文化凝聚力等方式,可以為高校工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宣傳工作的優化,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和覆蓋范圍。通過建立和維護各類新媒體平臺,如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高校可以迅速將重要信息和成果傳達給師生、校友及社會公眾,這樣可以促進信息的快速傳播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并擴大影響范圍,從而為高校工作能力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3]。
2.3 實現現代化的高校管理經營
宣傳工作通過答疑釋惑、解讀政策,可以提高師生對學校發展方向和政策的理解和認同,為高校管理決策提供支持。同時,引導師生多看光明面,不受陰暗面影響,多看事物本質,不被表面現象迷惑,有助于培養師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減少謠言、負面信息的傳播,營造高校內部的積極向上、樂觀向善的文化氛圍,為高校管理經營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2.4 促進高校教育氛圍的營造
宣傳工作的優化對于促進高校教育氛圍的和諧構建具有重要作用。通過貫徹黨和國家的政策路線和教育方針,推動學校中心工作順利開展,可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高校教育發展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同時,新聞宣傳應充分掌握和利用新聞規律,發揮現代傳媒的優勢,實現“內聚人心,外樹形象”的宣傳效果[4]。內部宣傳應注重傳遞積極向上的教育理念和價值觀,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進互信和團結合作。外部宣傳要準確傳達高校的特色辦學、優質教育資源等信息,塑造公眾對高校的正面印象,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
3 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存在的問題
3.1 不重視融媒體傳播方式在宣傳中的應用
當前,許多機構和組織未能充分認識到融媒體傳播方式在宣傳中的重要性。在新媒體平臺上,不同媒體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各個媒體往往保持著相對獨立的采編體制,缺乏有效的聯動和融合,資源整合工作也存在不足,導致信息資訊的流通受阻,媒體團隊無法高效利用各平臺開展宣傳活動。
3.2 高校新聞宣傳人才隊伍的職業素養不足
目前,高校新聞宣傳人才隊伍的職業素養還不夠完善。首先,部分新聞宣傳人員比較缺乏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難以熟練運用媒體工具和新聞傳播理論進行宣傳工作。其次,部分人員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不強,影響了與各個部門、學院的有效配合,也降低了宣傳效果。
3.3 沒有結合融媒體時代特點創新宣傳模式
隨著新時代信息傳播格局的變化,高校紛紛構建了一系列內部媒體,如報紙、微博和微信等,以全面覆蓋師生群體。然而,部分師生缺乏對這些信息的主動轉發和互動,學校所發布的內容瀏覽量較少。
首先,新聞內容的質量和吸引力不強,無法吸引師生的興趣和關注,主要表現為新聞稿件的撰寫、選題和報道角度等不夠完善。其次,學校內部媒體的推送機制存在問題,無法準確把握師生的需求和興趣,造成信息的失配。最后,師生自身的傳播習慣也會影響信息的傳播效果,比如有些人傾向于獲取社交媒體上的個性化內容,而不太關注學校官方發布的新聞。
3.4 宣傳內容和方式不適應高校宣傳需求
當前高校宣傳工作存在宣傳內容和方式不適應高校宣傳需求的問題。一方面,宣傳內容過于單一、呆板,缺乏吸引力和創新性,難以引起師生的興趣和共鳴。另一方面,宣傳方式不夠與時俱進,難以適應新時代信息傳播的格局和技術發展。傳統的宣傳媒體渠道如報紙、宣傳冊等仍然重要,但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高校師生獲取信息的多樣化需求[5]。
4 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優化的方法
4.1 重視融媒體傳播方式在宣傳中的應用
首先,意識轉變。高校要認識到融媒體傳播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流趨勢,并理解其在宣傳中的重要性。校方及宣傳團隊應加強對融媒體傳播的學習與研究,并將其視作宣傳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建設跨媒體平臺。高校可以建設跨媒體平臺,整合各類傳媒資源(如報紙、電視、網絡等),形成一個統一的宣傳平臺,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強化宣傳效果和覆蓋面。
最后,多元化內容形式。融媒體傳播注重多樣化的內容形式,高校宣傳團隊應創新宣傳手段,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并充分利用社交媒體與移動端應用,以適應不同師生群體的喜好和消費習慣。
4.2 提升高校新聞宣傳人才隊伍的職業素養
首先,高校應注重對新聞宣傳人才的專業培養。提供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機會,使他們掌握新聞報道、寫作、編輯等相關技能,并了解宣傳工作的傳統與現代發展趨勢。
其次,新聞宣傳人才應具備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高校可以開設相關的課程或開設培訓班,提升其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包括演講、采訪、撰寫新聞稿件等方面。高校可以開設專門的培訓班或工作坊,邀請專業人士或從業者進行現場指導和實踐,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指導,并為其提供與真實工作環境相似的體驗,幫助他們熟悉各種溝通和表達情境。此外,高校還可以開展模擬采訪、演講比賽等活動,給予宣傳人員展示才華和實戰機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應對能力,培養他們在壓力下的良好表達能力。
最后,新聞宣傳人才需要具備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高校應組織創意競賽和項目,激發宣傳人員的創造力和競爭意識。高校可以提供創意工作坊、創意競賽等平臺,鼓勵他們進行創意探索和實踐,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力。高校還可以邀請創意行業的專業人士或企業代表舉辦講座、分享經驗,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交叉融合和創意碰撞,為宣傳人員提供創意思維和創新實踐方面的指導。通過與專業人士的交流和互動,學生能夠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并了解創意行業的最新動態和
趨勢[6]。
4.3 結合融媒體時代特點創新宣傳模式
融媒體時代涌現了各種各樣的內容形式,如微視頻、Live直播、短視頻、博客等。一方面,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制作精美的視頻介紹學校、教師、學生活動等,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有趣的短視頻或博客,吸引師生的關注。工作人員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根據用戶的興趣、瀏覽歷史和行為習慣,提供個性化的宣傳內容進行推送。例如,針對不同類型的用戶推送他們感興趣的活動信息、專業介紹等,增加用戶參與度和閱讀率。另一方面,在融媒體時代,高校宣傳人員應積極追求互動性,通過開展線上問答、投票調查、話題討論等方式,引入互動元素,增加師生的參與感,促進他們與高校的互動和溝通。高校還可以開展線上活動,如網絡講座、在線演講比賽等,提供平臺讓師生展示才華、分享經驗。同時,設置獎勵機制,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和互動。融媒體時代的特點是信息傳播的雙向性和多樣性。通過引入互動元素,高校能夠打破傳統宣傳的單向性,提升高校宣傳的效果和影響力,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創新思維和學習動力。
4.4 創新豐富高校新聞宣傳內容和方式
高校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內容形式吸引師生的注意。除了傳統的文字報道,還可以增加圖片、視頻、音頻等元素,豐富宣傳材料的呈現方式,如制作精美的宣傳視頻、校園風光照片集、校報電子版等。此外,還可以通過講述真實的故事,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高校的鮮活面貌,選擇優秀學生的個人成長故事、教師的教學經驗分享、校友的成功案例等進行宣傳,激發師生的共鳴。
高校要關注實時反饋與互動,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和即時通信工具,與師生進行實時互動。通過發起話題討論、收集意見和建議、回答問題等,增加宣傳活動的參與度和互動性。同時,及時回應師生關注的問題,增強信息的及時性和可信度。此外,關注校內外合作與交流,與其他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建立合作關系,開展交流和合作項目。通過報道合作項目的進展、發布合作成果等,拓寬高校宣傳內容的范圍和深度[7]。
5 結語
在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優化至關重要。通過多元化的內容形式、互動性的引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和合作交流等方式,高校能夠更好地傳播信息、提升影響力,并與師生建立密切聯系。然而,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的不斷推進,高校宣傳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和機遇。因此,高校需要積極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不斷學習和創新,以確保新聞宣傳工作的持續優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苗劍飛,劉澗.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優化策略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23(8):40-41.
[2]張楠.融媒體環境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優化策略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4):69-71.
[3]閆克信,徐勝男.融媒體時代民辦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現代交際,2021(19):43-45.
[4]高志國.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3):233-234.
[5]丁蕾.融媒體時代高校新聞宣傳工作轉型的路徑[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3):48-52.
[6]譚竹君.融媒體時代高校黨建新聞宣傳工作的創新——以廣西某高校第四次黨代會為例[J].新聞知識,2020(5):68-73.
[7]趙多.Web3.0+融媒體: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時代使命與現實轉型[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7(1):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