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醫學生所面臨的就業難、就業層次低以及學歷要求高等問題亟待解決。為充分實現醫學類大學生高質量就業、解決畢業生就業困境,通過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充分融合、創新理念,幫助學生明確對就業環境的認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本文從課程思政視域下探索就業指導教育策略,為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就業指導;大學生;醫藥衛生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7.006
課程思政是對傳統育人觀念的突破、育人模式的創新和育人環節上的補充。隨著醫藥衛生行業的發展,對專業技術人員的把控越來越嚴格,醫學院校畢業生普遍面臨著就業崗位緊缺、學歷要求高、就業面窄等問題。據教育部統計,2022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為1076萬人、2023年1158萬人、2024年1187萬人;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不明確,慢就業、不就業人數逐年增加[1]。為充分實現高質量就業,強化課程思政與就業指導相結合,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課程思政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的意義
隨著高校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課程的發展,二者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聯系尚且不足,不能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就業需求,一方面要加強就業指導最新理論與思政教育的聯系,另一方面要參考就業指導的方式將思政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指導下,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2]。目前,“課程思政”理念下的就業指導課程仍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教育方式單一、思政工作多偏向理論的傳播、較少根據學生的實際安排實踐活動。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逐年增加,就業崗位稀缺,供大于求現象嚴峻。供給結構與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結構不相適應,導致畢業生陷入就業難、就業層次低等困境。因此,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開展十分必要,要結合好思政教育,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就業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素養。
二、就業認知調查分析
本文通過對本專業各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進行的問卷調查,進一步考察學生對目前就業環境的認知情況,現將結果整理如下:
(一)醫學類大學生對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認知了解
強調就業形勢與政策認知,強化學生職業認知、明確職業目標、把握就業環境。經過問卷調查發現,80.09%的學生對于未來申請的職位、企業、行業不明確;87.38%的學生不清楚如何獲取用人單位招聘信息;87.99%的學生不明白用人單位的招聘流程、渠道及用人條件。(見表1)部分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不明確、職業目標不明確、職業期望不切實際等,使得在就業過程中搖擺不定、難以抉擇、錯過黃金求職時期。
(二)醫學類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自我認知
強調自我認知的重要性,以在自我認知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鑒于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學生在缺乏清晰自我認知的情況下,盲目加入考研、考公、考編大軍。經過問卷調查分析發現,89.51%的學生沒有掌握簡歷的撰寫技巧;同樣89.51%的學生對用人單位的筆試形式及內容缺乏了解;90.28%的學生不知道如何應對用人單位的面試流程及常用方式方面感到迷茫。自身缺乏面試技巧及自信是求職過程中致命問題之一,因此就業課程的開展尤為迫切與重要,通過系統的教學與指導,幫助學生掌握面試技巧的同時,加深對自身專業的了解,進而堅定專業自信(見表1)。
表1 就業認知調查結果
(三)醫學類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心理認知情況
強調心理認知,幫助學生建立就業自信。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心理問題對于學生就業的影響力正在逐步上升。經過問卷調查發現,50.31%的學生不清楚求職過程中的風險及將要面對的問題;近50%的學生了解求職過程中的困難;75.99%的學生沒有了解面對求職過程中調整心態的方法。這些現象導致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心理認知不清,進而引發了對求職的恐懼、過度焦慮、社交恐懼、期望過高與現實落差的心理困擾。因此,就業指導工作除提供信息指導和技能指導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引導和思想疏通,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和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掃除情緒障礙并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
三、提高就業服務效能,加強課程思政視域下就業指導教育研究
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面臨著諸多挑戰,不僅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解決學生就業過程中面臨的認知問題,也要注重就業課程思政的創新改革、發揮育人實效。
(一)提高“全員”就業意識,合力打造全面高效的就業工作體系
首先,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強化思政教學師資力量,教師應充分利用自身資源推薦畢業生、就業單位等,了解最新就業環境并多方位查詢和發布相關就業信息。組建由書記、校長任組長,相關職能部門、各學院負責人為成員的學生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起“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部門協調、全員參與、職責分明、靈活高效”的就業創業服務工作體系[3],將黨的全面領導與育人隊伍建設、文化建設、課程建設等環節全面融合,真正筑牢醫療人才育人體系的根基。
其次,完善就業獎勵機制。在高強度、高密度的課時壓力下,要積極整改就業工作獎勵措施,調動全體教職工對就業工作的積極性,從師資遴選、師資培訓、教學研究等方面加強就業教師隊伍建設。以實踐活動作為載體,實現在實踐中幫助學生就業;根據醫學類院校學生實習、見習的需要,將專業教育和就業指導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融合思政教育,創新改革就業指導教學模式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學生對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興趣不高,常常處于被動聽課狀態,并且注意力不集中、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就業觀念偏差。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參照“DTHS”四步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思政下的就業指導工作[4]。
首先,以就業指導課程為著力點,分階段設計課程內容。引導不同年級學生建立不同就業觀,重視精神培育、法治教育,將職業素養、規劃、技能等融入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凝練“課程思政”的教育主線,將理論貫徹實踐,幫助學生解決不同時期的職業困惑。
其次,緊跟時代發展,利用“互聯網+就業”教學方法。“互聯網+”以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需求為基準,生成新的教育體制,由最初“說教”轉移至“創造性探究”,強調全面型人才的培養[5]。學生可以在“互聯網+”模式下實現自主創業,可通過在線投遞簡歷、在線面試等向就業單位直接展現自己的能力,減少了地域因素、社會背景、學歷背景等因素帶來的差異,大大拓寬求職面,以獲取更多的工作機會。
最后,結合時事熱點,加強醫學生對中醫的認同感。經歷過大型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后,中醫類人才的培養愈發重要,應進一步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明認同感;使醫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責任與使命,為社會做貢獻。就業課程的設計要融合時事熱點,結合專業特色,打破傳統觀念影響的鏡子。
四、提高就業服務效能,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一)加強專業技能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強化臨床實習與社會實踐,多層次多方位培養。發揮創新創業+育人效應,以課程+實踐+競賽為載體,結合臨床崗位要求,豐富教學模式,培養實用型人才[6]。教學醫院是培養學生實操技能、臨床思維、實踐能力等的必要實踐基地,通過模擬臨床就業場景,對就業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早發現、早解決”;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義診”“三下鄉”等醫療活動,走出校內、聯合校外,多方共同構建醫藥衛生育人體系,培養全方位高素質人才。在教學模式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思政教育都需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融合,開展就業模擬筆試、面試、技能展示等流程;學校也可開展面試培訓、就業創業訪談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對未來就業發展趨勢的認知。
(二)解決畢業生就業認知不足問題,加強心理輔導
依托我校心理發展服務中心,開通線上、線下心理援助通道:一是幫助學生有效應對和處理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壓力與挫折,提高學生的就業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其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二是幫助學生特別是應屆畢業生得到專業、細心的生涯規劃與職業指導,分析最新的就業形勢與就業政策,減少“就業迷茫”;三是積極追蹤畢業生就業情況,帶動學生主動調試求職心理、就業心理,維護就業權益,解決就業、創業、升學中的各種困擾,減少就業摩擦力[7]。
(三)建立高校“精準指導”服務體系,創造就業條件
積極尋求合作單位,解決學生求職問題。積極落實教育部關于“訪企拓崗”相關要求,召開專項動員部署會議,由領導干部帶動全校教職工參與,充分調動教學、科研、校友等各方面資源,為學生搭建全方位就業實踐平臺:一是線下邀請用人單位到我校招聘,如湖南天地恒一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等優質就業基地,線上開展醫學類專場招聘會,如全國醫藥衛生行業春季校園網絡招聘會(湖南中醫藥大學專場)等;二是邀請相關行業單位舉辦專場宣講會,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引導學生積極就業;三是對特殊學生實施重點幫扶,對就業困難學生提供“一生一策”的個性化指導,對考研學生提供考研筆試面試指導,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求職補助,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等;四是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了解就業市場趨勢,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服務、更精準的職業規劃、就業建議等,提高學生就業質量和競爭力[8]。
參考文獻:
[1]張一弛,陳武.高校精準就業指導的內涵特征和實現路徑探析[J].科技風,2024(8):140-142.
[2]王金麗.“課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大學,2021(12):101-102.
[3]李輝.提升畢業生高質量就業服務效能探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4(2):80-84+98.
[4]陳健敏,游蕙歡,阮志鵬,等.新醫科背景下地方應用型高校藥學人才培養體系重構[J].基礎醫學教育,2024,26(4):340-345.
[5]高哲,李亞.“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4,40(2):204-206.
[6]徐秀芝,陸嫻,侯云華,等.黨建引領視角下醫療衛生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4,15(3):88-91.
[7]王瑩.構建“就業思政”體系,打造就業指導新模式[J].遼寧高職學報,2024,26(2):78-81.
[8]王浩.基于人力資源大數據開發視角的高校學生就業指導服務方法分析[J].中國就業,2024(3):62-63.
作者簡介:
賀圓圓(1983.1-),女,漢族,湖南長沙人 ,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毛璟玲(1993.7-),女,漢族,湖南常德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裴鑫(1999.2-),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碩士,研究方向:推拿治病機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