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關注學生學會傾聽與表達。傾聽,不同于簡單的“聽見”,應當是帶著思考的、能夠提取信息形成思維的“聽”,即“高品質的傾聽”;表達,既包括口頭語言,又包含書面語言。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高品質的傾聽與表達”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不僅是學生“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需要,還是學生能夠“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的需要。高品質的傾聽與表達,不僅是語言能力的展現,也是學生思維的建構,還是學生內心世界與情感交流的橋梁。
“共生課堂”視課堂為一個生態系統,努力促進課程、環境、技術與參與者等每一個生態因子的發展,這樣的課堂能夠激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動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其教學過程本身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教材為主線,以小組合作互動為主要學習方式,指向“高品質傾聽與表達”,帶領學生深度學習,獲得學科素養和綜合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經典故事,不僅主人公具有“高品質傾聽與表達”的素養,也是堅守“共生課堂”理念的主陣地。教學《田忌賽馬》一課,教師創設穿越時空的情境,緊緊圍繞“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注意傾聽,有效表達”這一主要目標,幫助學生理清孫臏的思維過程,運用自己觀察到的、傾聽到的實際情況,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進而以孫臏的身份向田忌諫言,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傾聽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樂園。
“共生課堂”是學生與教師、同學、文本交流的重要實踐陣地,是培養學生的交流技能,使他們學會傾聽、表達、理解文本和他人的情感的主戰場。在“共生課堂”上,高品質的表達是人們內心世界的映照;高品質的傾聽,則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基石。“共生課堂”就是要讓教師走進學生中間,作為引領者、助推者、主導者去啟發和點撥,讓學生捕捉到傾聽與表達的門道,學會傾聽和表達。
教學《田忌賽馬》的第一課時,教師指導學生梳理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文章主要講了哪三個人物,明白他們三個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首先從賽馬入手,通過視頻創設賽馬情境,再現賽馬氛圍,還原賽馬過程。“田忌除了非常賞識孫臏,還喜歡與齊威王賽馬,想不想看看他們是怎樣賽馬的呢?老師做了一個視頻,大家注意觀察,看完視頻,看你能不能說一說賽馬的經過。”教師如此引導,不僅是讓學生傾聽教師的表達,也是引導學生傾聽視頻、文本的表達。傾聽和表達是一對孿生姐妹,共生共存。學生認真觀看視頻,閱讀文本,為后面的表達“說一說賽馬的經過”打下基礎。接下來,教師讓學生讀課文的前兩個自然段,畫出孫臏觀察所得的關鍵語句,思考孫臏賽馬的“門道”。學生走進文本,關注賽馬的信息,找到了關鍵詞“差不多”。這個關鍵詞的意思是同等次的馬的腳力差不多,但是不同等次的馬之間是有差別的。這個信息告訴我們,高品質的傾聽不僅是用耳朵聽,還要善于觀察,這是一個人善于表達的基礎。
“共生課堂”就是針對學生學習活動中的興奮點、興趣點、生長點或薄弱點,幫助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習得傾聽的方法,重拾表達的信心和樂趣。高品質的表達與傾聽是相輔相成的,高品質的傾聽需要教師耐心傾聽和學生的尊重理解,高品質的表達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示范和學生的積極參與。
教學《田忌賽馬》的第二課時,教師提出問題“孫臏發現了賽馬的門道,他要怎樣給喜歡賽馬的田忌獻策呢”,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第3—9自然段,嘗試抓住提示語,揣摩人物的情感,然后分角色讀一讀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部分學生分角色對話的時候,教師讓其他學生認真傾聽,注意抓住朗讀者的語音、語氣、語調、重音、停頓、重點詞語進行評價。學生在傾聽中思考,在思考后表達,傾聽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新課標要求在特定的交際語境中,考查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發展水平。“共生”的哲學思想強調主體間的關系性、多樣性,更強調對差異性的尊重。為了實現高品質的傾聽與表達的良性循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體驗不同的角色,通過身臨其境的傾聽與表達,深入理解課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從而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在《田忌賽馬》第二課時的結束階段,教師提出問題“孫臏如此胸有成竹,到底他用的是什么策略,賽馬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第10—16自然段,邊讀邊用表格記錄比賽的過程。表格是教學中常用的思維導圖,能將學生的深度思維用圖表的形式呈現出來。學生閱讀課文,記錄比賽的過程。為了加深學生對賽馬過程的印象,教師再次播放田忌與齊威王賽馬的視頻,請學生留心觀察,并在看完視頻后用自己的話清楚地介紹此次賽馬的經過。課堂教學的最后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孫臏贏得比賽的原因,得出結論:一是善于觀察,發現門道;二是勤于思考,想出策略來取勝。
“共生課堂”建設是一種美好的教育愿景,它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實踐。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深化對深度學習的理解,努力構建一個充滿活力、充滿智慧的“共生課堂”,讓學生在這里不僅能夠學到知識,更能夠習得“高品質的表達與傾聽”能力,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和生命的價值。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傾聽、去實踐,就一定能夠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共生課堂”,讓教育之花綻放最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