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和倍問題是小學數學一種常見的基礎問題類型.本文探討了和倍問題的內涵、重要性以及在現實教學中的一些挑戰,提供了一些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旨在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和倍問題;教學策略
1 和倍問題的含義及重要性
1.1 含義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和倍問題是一種常見且重要的問題類型.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在已知兩個數的總和以及它們之間的倍數關系的情況下,求解這兩個數的具體數值.這類問題的解決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加法運算、倍數關系,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問題分析能力.
1.2 重要性
和倍問題之所以在小學數學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因為它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加深對加法運算、倍數關系的理解.通過不斷地練習、解決這類問題,學生可以更加熟練地運用這些基礎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運算能力.另一方面,和倍問題也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問題分析能力.在解決這類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分析、推理出問題的答案.這種思維方式和能力不僅在數學學習中非常有用,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并且掌握和倍問題的解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 和倍問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生學習方面
(1)概念理解不清.部分學生對于“和”與“倍”這兩個基礎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入,這導致學生在解題時無法準確地應用這兩個概念,從而影響了解題準確性以及效率.這種概念理解不清的問題,不僅限制了學生在數學領域的發展,也影響了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能力.
(2)解題思維僵化.部分學生往往只能采用一種固定的解題方法,缺乏靈活性、創新性.這種僵化的解題思維限制了這些學生的解題視野,使他們無法從多角度、多層面去理解、解決問題.這不僅影響了這些學生的解題效率,也限制了他們自身的思維發展.
(3)缺乏實際應用意識.部分學生過于注重解題技巧的訓練,而忽視了和倍問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些學生沒有意識到,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工具,一種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因此,這些學生需要更多地關注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更好地理解并運用和倍的概念.
2.2 教師教學方面
(1)教學方法亟待多元化.在現代教育背景下,仍有一部分教師堅持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這種方法側重于單向的知識灌輸,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能動性和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學生的學習方式、興趣點、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學方法應該更加多樣化、個性化,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2)實例教學的缺失.數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都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在教授和倍等抽象概念時,教師應該結合生動的實例進行演示和解釋.通過實例,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概念的本質及其應用場景,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記憶.然而,部分教師在講解這些概念時過于理論化,缺乏具體的實例支撐,導致學生難以真正掌握這些抽象概念.
(3)反饋機制的不足.練習是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然而,如果教師在布置練習后不能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并加以指導,那么練習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及時的反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進度、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及后續改進.同時,教師的指導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當前仍有部分教師在這一環節上做得不夠到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進步.
3 和倍問題的教學策略
3.1 強化概念教學
和倍問題的核心在于對“和”與“倍”這兩個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和”的概念通常較為直觀,而“倍”的概念則相對抽象,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來理解.因此,教師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應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結合豐富的實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這兩個概念.
3.2 培養解題思維
為增強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細致地分析題目中的已知信息和待求解的部分.通過教授畫線段圖、列方程等技巧,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問題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形式,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并尋找解決方案.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解題策略,以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和創新能力.
3.3 結合實例講解
選取典型和倍問題案例進行深入剖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和應用數學知識.
例題 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4倍,爸爸和小明一共45歲,爸爸和小明各多少歲?
分析:第一步,判斷題目類型.“爸爸和小明一共45歲”是這道題目中的和,“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4倍”是這道題目中的倍數關系,題目問的是“兩個人各多少歲”,這些信息就可以判斷出這道題是典型的和倍問題.
第二步,找出1份.根據所學習的倍的知識,將小明的年齡看成是1份,爸爸的年齡就是4份.
第三步,畫線段圖(如圖1).
第四步,標和.找出題目中的和,并把和標在線段圖上(如圖2).
第五步,看圖列算式.根據線段圖可以看出,小明和爸爸的年齡一共是5份,5份一共是45歲,那就可以列出除法算式了.
3.4 加強邏輯關系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著重于強化學生對數之間深層聯系的認識.通過運用比較、總結等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明確地揭示出各種數字間的動態聯系和彼此關系,從而協助學生建立起堅實的邏輯思維基石.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的精髓,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遇到復雜問題時能夠憑借數學邏輯進行條理清晰的分析和解決.
3.5 練習與反饋結合
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教師需要布置適量的練習,并及時給予反饋、指導.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相關技能,還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習動力.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嘗試解決各種問題.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反饋、指導,這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現不足、糾正錯誤,進而改進和提高.因此,布置練習和及時反饋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需要教師們認真對待并加以實施.
3.6 拓展實際應用
通過將和倍問題巧妙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場景,能極大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應用能力.教師可從購物、分配任務、時間管理等生活實例出發,創建生動場景,讓學生在其中扮演角色,親身感受和倍關系,通過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主提出解決方案.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提高了他們的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最后,引導學生反思、總結,鞏固學習成果,進一步提升數學學習的深度、廣度.
參考文獻
[1]劉元萍.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0(52):53.
[2]鄒俊.夯實基礎從概念著手——例談小學數學概念教學[J].理科愛好者,2022(4):208-210.
[3]王夢笑.“刪繁就簡”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以“倍的認識”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0(2):1.
[4]鐘榮華.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有效解題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9(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