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修的重要科目之一,它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了教育領域的革新,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然而,信息技術的融入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實現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語文學科特點,持續創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觀念并豐富教學手段。本文首先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結合的重要性,隨后分析了當前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并提出了整合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路徑,希望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融合;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4)07-0158-03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和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借助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生動展示,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需要花費較長時間來講解課文內容,這樣就會使部分學生產生厭煩心理。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燕子》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燕子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畫面,讓學生體會到燕子的靈動與活潑。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對燕子進行自由觀察,然后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燕子飛翔的過程,并詢問學生對燕子飛行速度的看法。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燕子在天空中飛行時的狀態是怎樣的[1]。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部分學生很難深入理解語文知識。而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生動地學習語文知識,這樣就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對語文知識進行深入了解[2]。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向學生展示烏鴉喝水的畫面,教師可以通過動畫效果展示烏鴉如何喝到瓶中的水的全過程,并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烏鴉會想出這個辦法”,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三)減輕教師負擔,提升備課效率
在沒有應用信息技術之前,小學語文教師備課需要查找資料,需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加工等,因此在備課環節往往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而在應用了信息技術之后,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查找資料,并利用計算機軟件對資料進行整理、加工等。這樣就可減輕教師的負擔,提升備課效率,使得他們可以將節省下來的時間用于課堂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四)改革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通常來說,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教學可以呈現更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其信息傳遞速度也比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要快。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一個接一個地呈現知識點,這樣雖然可以降低學生接受知識點的難度,但也會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盡如人意。而多媒體教學可以快速地展示知識點,可以促進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一)部分教師教學理念存在偏差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往往存在著教學理念偏差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過于盲目。對于部分語文教師來說,信息技術的應用還不熟練,他們不知道如何正確地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工作,因此他們往往會忽略自身實際情況和學生學情,盲目地使用信息技術。二是部分教師對信息技術過于依賴。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把課件做好,就可以一勞永逸,也不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和優化了。這導致了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過分依賴課件,而忽略了對教材內容的深入解讀和分析。還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只要將課件做得精美一些,學生就會更喜歡上語文課,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就會過度追求課件版式的美觀性,而忽略了內容安排的合理性。
(二)部分教師未充分利用信息技術
首先,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例如,一些教師不知道怎樣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有效地管理課堂紀律等。這些問題都會對課堂教學效率產生負面的影響。其次,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認識不到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信息技術僅僅是為了輔助語文教學而存在的。因此,他們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不會將其作為重點來進行教學。基于此,他們在實際應用時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再次,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強度較大,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對信息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他們通常是在完成學校其他工作之余才能研究信息技術,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不高[3]。
(三)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節奏把握不到位
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控不到位。語文課不僅是語言類課程,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要實現這種有效的互動和交流,就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課程類型和學生學情進行課程內容設計及課程節奏把控。在教學中,有的教師習慣于按預設的教學步驟來開展教學,但不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個體差異來及時調整教學節奏。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學習語文同樣需要科學的方法和規律。教師如果不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就會導致課堂節奏把握不準。以教授《鳥的天堂》一課為例,教師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再進行范讀,接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非常科學的教學方法,但是卻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4]。因為在這些教學環節中,有很多教學活動是教師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教學規律和教學節奏來開展的,它們對于不同學情的學生不一定是有效的。因此,教師就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節奏把握不到位、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的現象。還有一些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存在偏差。新課程理念要求語文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但部分教師仍無法跳脫講授為主的模式,因此在課堂中出現了“滿堂灌”的現象,使課堂節奏把握不到位、不科學,無法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思考。
(一)通過信息技術,激發語文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重要的學習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展示、視頻播放等方式,將語文知識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草原、牛羊等圖片,然后播放壯麗草原風光的視頻。這樣一來,學生會被美麗的草原和牛羊所吸引,從而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視頻中動物們歡快的叫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5]。
(二)利用信息技術,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愿意從新鮮的事物中尋找樂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語文知識所帶來的樂趣。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教學課件,把課本中的插圖、實物、視頻等導入到課堂中,使學生更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文字、圖片、聲音等融為一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6]。
例如在學習《我是一條小魚》時,教師可通過課件展示清澈的湖水、碧綠的水草和游來游去的小魚等圖片,同時配以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這樣就可以通過營造自然情境來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三)運用信息技術,突破語文教學難點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教師通常會通過板書、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將這些難點呈現給學生,但是這種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將這些教學難點用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的同時,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突破學習重點和難點。
例如,在教學《長城》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長城的圖片制作成視頻。視頻中呈現出長城蜿蜒曲折、綿延不絕的狀態,學生們看完后會被深深打動。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將長城的壯麗全景展示出來,讓學生們感受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力量。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師能將這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信息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7]。
(四)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傾向于按照自己的理解傳授知識,并不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做法可能會阻礙學生自主學習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可能會在學習上過分依賴教師的指導,如果老師不進行指導,他們就不知如何學習,這會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全面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廣泛運用為改變這一現象提供了可能。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從而有效鍛煉和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許多篇幅較長的課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例如在教授《望廬山瀑布》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廬山瀑布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對廬山瀑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也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小學生天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與探究欲,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
(五)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預習流程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通常會根據個人計劃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學生在完成預習任務的過程中若遇到難題,常常需要尋求家長的幫助,如果家長也不能提供幫助,就只能等到課堂上再請教教師,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預習效果。此外,學生需在課前提交預習作業,導致教師難以及時分析預習情況并根據學生情況調整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小學語文教師可通過信息技術輔助學生的預習過程,例如,通過線上學習平臺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學生利用平臺的即時對話功能向教師提問并獲得教師的快速反饋。同時,學生還能以電子方式提交預習作業,教師也可對學生提交的預習作業進行及時批改,并利用平臺功能板塊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掌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答題正確率較高的內容。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例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前,教師可安排學生從網絡上查找關于這篇課文的社會背景、作者信息,并搜集其他關于革命先烈英勇斗爭的故事作為課前預習任務,學生需要獨立完成這些任務,上傳到學習平臺,并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搜集的信息。這種做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還能為隨后的課堂學習打好基礎,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和作用,將其與傳統教學方法巧妙結合,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合理并創新性地使用信息技術,并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及平臺來設計和規劃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觀念。通過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將更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優勢,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革新和發展。
(責任編輯:謝蓓)
[1] 劉淑英.基于“互聯網云課堂”小學語文教師信息化發展路徑探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000(012):5-6.
[2] 陳云強.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研究[J].華人時刊·校長版,2022(11):2.
[3] 蔡清華.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手段有效融合的路徑[J].亞太教育,2022(2):166-168.
[4] 李長坤.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現狀及優化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3(7):86-89.
[5] 黃佳.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融合應用[J].教育傳播與技術,2023(4):54-57.
[6] 陳杭菊.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策略——以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為例[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3(10):39-41.
[7] 翟東曉.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路徑[J].天津教育,2023(24):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