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大數據技術在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中的作用,提出了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模式,包括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自動化采集、智能化鑒定和深度化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快速獲取、高效處理、智能分析和深度利用。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模式,將推動檔案管理向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實現更高效、精準且廣泛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利用。
關鍵詞:檔案電子信息資源;大數據;智能化鑒定;深度化利用
緒論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是指以電子形式存儲、傳輸和處理的檔案信息,包括電子文件、電子檔案、電子會計檔案、電子影像檔案與電子聲像檔案等。檔案電子信息資源是檔案事業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檔案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數量大、種類多、形式新和價值高等特點,是國家和社會的重要信息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對于維護國家利益、保障人民權益、促進社會進步、傳承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作用。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鑒定與應用是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價值實現途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進行鑒定和應用的需求和難度也不斷提高。傳統的方法主要以人工方式進行,效率低、準確性差,難以滿足檔案管理工作快速發展的需要。大數據技術的出現,為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提供了新途徑[1],能夠提高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獲取、整理、存儲、檢索、分析和利用等能力,為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決策提供支持。本文以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為研究對象,運用大數據技術,設計并實現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平臺,以期為檔案管理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支持。
1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理論基礎
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確保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質量是其核心任務之一,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是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進行系統、科學的鑒定。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實質上是對這些資源的價值性、真實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等維度進行全面評價和確認,以決定它們是否具有長久保存的價值。作為檔案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為保障信息資源質量提供了前提條件和基礎支撐。
1.1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涵蓋多個方面[2]
首先,在價值鑒定層面,它涉及對資源所蘊含的信息含量、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及藝術價值等多個方面的評估。其中,信息含量體現了檔案中信息的數量與品質;歷史價值則通過反映歷史事實、人物、事件及文化等方面展現其深遠的歷史意義;科學價值表現在其所承載的科學理論、方法、技術成果等內容上;而藝術價值則體現在資源所蘊含的藝術思想、形式風格及創新表達等方面。其次,真實性鑒定聚焦于資源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和形式的完整性,這三個方面共同構成了判斷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真實可靠性的關鍵要素。來源可靠性關注的是制作者、制作時間、地點、目的等背景信息的真實性;內容準確性要求文字、數據、圖表等信息必須嚴格符合事實;形式完整性則是指文件名、格式、結構及屬性等方面的完備性。再者,完整性鑒定旨在評價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內容是否齊全、結構是否完整以及格式是否統一;內容齊全度反映了資源涵蓋信息的全面性和豐富程度,結構完整性則強調檔案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和層次有序組織,提升信息組織度和可讀性;而格式統一性意味著檔案應遵循特定的標準和規范進行編碼、存儲、傳輸和顯示,確保資源的信息兼容度和可用性。此外,可靠性鑒定主要考察檔案電子信息資源來源的可靠性、內容的準確性以及保存狀態的完好性,這三項指標共同決定了資源的可信度和持久性。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是一項復雜且重要的工作,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3]。只有通過嚴謹的鑒定流程,才能有效保證電子檔案資源的質量,并為其后續利用提供堅實的依據。
1.2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合理利用的意義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是檔案管理工作追求的另一個重要目標,也是資源價值的具體體現方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當遵循檔案工作的內在規律,堅持確保資源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嚴禁對其進行不當修改。同時,應尊重權利人的合法權益,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技術手段確保檔案資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堅持檔案利用原則要求滿足社會各界對檔案信息的需求,提供便捷的利用環境。檔案電子信息資源應用需遵從公開性、有序性、安全性以及效益性等原則,力求最大化地利用資源。根據檔案性質、內容、形式及保密等級的不同,制定適宜的利用政策和程序,切實保護檔案利用者的合法權益。
注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組織管理,意味著建立并完善分類、編號、保管和利用等相關制度,從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科學的分類與編號能夠方便檢索和利用檔案,構建完善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數據庫有助于推動檔案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進程。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供多樣化服務,滿足不同用戶群體在不同層次、領域的使用需求。
1.3 加強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安全保密工作至關重要
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包括加密、備份、防火墻防護、防病毒等技術手段,防止檔案資源被泄露、丟失或遭到破壞。同時,應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檔案進行保密分級管理,并制定應急預案,及時監測、預警及處理安全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檔案電子信息資源可能遭受的損失。
2 大數據與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
大數據,指的是一種規模巨大、類型繁多且價值密度較低但時效性強的數據集成體,它以數據量大、處理速度快、數據類型多樣化、潛在價值高以及準確性相對較低為顯著特征。大數據技術體系則涵蓋了分布式存儲、并行計算、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多種先進技術,主要用于對大數據進行有效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挖掘和可視化等一系列操作。在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領域中,大數據的作用及其挑戰都顯得尤為突出,既是支撐該領域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動其不斷創新和深化利用的關鍵動力。
大數據與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鑒定和應用之間存在著密切而深刻的聯系[4],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大數據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主要來源之一,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類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在日常業務活動中生成的大量電子文件、數據記錄及電子憑證等信息資源構成了具有歸檔價值的大數據池。其次,大數據技術為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高效處理和深度利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工具,借助這些技術可以迅速獲取并智能分析檔案信息,發掘其中隱含的規律、模式和趨勢,進而服務于政府決策、社會治理以及科學研究等多元化需求[5]。最后,面對大數據時代的變革浪潮,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需實現向可重組、可分析和可關聯數據集合轉型,從而達成知識發現和創新應用的目標。例如,通過數據可視化技術將檔案信息轉化為生動直觀的展示形式,提升檔案教育、宣傳和展覽等活動的質量與體驗。
進一步探究大數據在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中的具體作用,主要體現在四個維度上:一是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實現了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全面自動化采集,提高了收集效率和質量,比如運用網絡爬蟲技術從各網站、平臺和數據庫中自動抓取相關資源,構建網絡檔案電子信息資源庫;二是大數據促進了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的智能化進程,采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數字水印等技術增強了鑒定的準確性和可信度,如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方法對檔案內容進行深度解析和元數據自動生成[6];三是大數據助力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深度化利用,運用數據挖掘、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技術揭示隱藏在資源內部的關系、類別和趨勢,極大地提升了資源利用的價值與效果;四是大數據拓寬了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共享邊界,利用互聯網、云服務及移動終端技術,能夠跨越地域、部門和領域的限制,實現檔案資源的廣泛共享。例如,通過云存儲技術和跨平臺同步機制建立云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庫,確保資源的實時更新與便捷使用。
3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模式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模式是指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進行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挖掘及可視化等處理,實現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知識提煉和價值評估,為檔案利用者和管理者提供數據洞察和智能決策的模式。大數據技術可以為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實現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快速獲取、高效處理、智能分析和深度利用,提高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價值和效益[7]。本文根據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特點和大數據技術的優勢,提出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模式包括三個方面。
3.1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自動化采集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采集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開發的第一步。傳統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采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掃描、錄入與拷貝等方式,耗時耗力,且容易出現遺漏、錯誤、損壞等問題。而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采集方式,可以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實現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自動化采集,提高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采集效率和質量。具體而言,可以采用網絡爬蟲、數據挖掘等方式從各類網站、平臺、數據庫等網絡資源中自動抓取和提取與檔案相關的電子信息資源。通過傳感器、攝像頭和無人機等設備從各類物理環境中自動采集和上傳與檔案相關的電子信息資源;利用云存儲、云服務等方式從各類應用系統中自動同步和備份與檔案相關的電子信息資源。
3.2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智能化鑒定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鑒定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的核心和關鍵,也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開發的第二步。傳統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鑒定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審查、判斷與標記等方式,存在主觀性強、一致性差、效果難評估等問題。而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鑒定方式,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水印等技術,實現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智能化鑒定,提高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鑒定準確性和可信度[8]。具體而言,可以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方式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內容、結構、語義進行分析和理解,從中提取和生成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元數據。利用區塊鏈技術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來源、流程與變更進行記錄和追溯,保證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利用數字水印技術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內容、格式、屬性進行嵌入和提取,保護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版權和安全。
3.3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深度化利用
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利用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的目的和結果,也是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開發的第三步。傳統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利用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的查詢、查閱、借閱等方式,存在效果單一、效率低下、價值不顯等問題。而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利用方式,可以利用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技術,實現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深度化利用,提高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利用效果和價值。具體而言,可以采用關聯分析、聚類分析、分類分析、預測分析等方式從檔案電子信息資源中發現潛在的規律、模式和趨勢。利用統計分析、文本分析、情感分析等方式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內容、屬性、關系進行量化和定性。利用圖表、地圖、時間軸、故事板等方式對檔案電子信息資源的數據和知識進行展示和傳播。
4 大數據在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中的作用與展望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迅速發展,基于大數據技術的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模式將在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9]。例如,在政府決策方面,可以通過對大量政務信息進行挖掘和分析,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和智能建議;在社會管理方面,可以通過對各種社會數據進行整合與分析,為社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有效手段;在科學研究方面,可以通過對海量的科研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為科學研究提供創新思路和方法指導。大數據為檔案電子信息資源鑒定與應用開創嶄新局面,有力推進檔案管理向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實現更高效、精準且廣泛的檔案資源利用。
參考文獻
[1]王施丹.大數據對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的挑戰與對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14.
[2]張芮萌.檔案數據歸檔鑒定研究[D].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2022.
[3]王向女.檔案鑒定理論演化規律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17.
[4]賈曉暉.談電子檔案的鑒定方法[J].檔案2004(6):39-40.
[5]詹青.基于數字標簽的電子檔案序列大數據并行分類系統設計[J].現代電子技術202043(14):152-155.
[6]于英香,滕玉潔.大數據背景下檔案管理數據化轉型探析[J].中國檔案,2021(1):81-83.
[7]楊桂明,許鳳姣.大數據時代電子檔案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J].檔案管理,2020(2):84-85.
[8]李宇欣,許卓,鄭艷玲.大數據檔案管理信息化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社會科學,2023(2):27-30.
[9]周穎.大數據時代電子檔案管理現狀和發展策略研究[J].蘭臺內外,2023(29):13-15.
作者簡介:尹輝(1990.07—),大學學歷,濟寧市市政投資有限公司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