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主陣地,承擔著人類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新時期,高校圖書館應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不斷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目標。在文化自信戰略視域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多樣化,高校圖書館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方面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基于此,文章深入研究了針對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對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以期能夠為學界和業界共推文化傳承與創新相關研究提供借鑒與指導。
關鍵詞:文化自信;高校圖書館;文化傳承;文化創新
引言
高校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核心支柱,承載著弘揚與推動文化繁榮的重要職責。在高校內部,它緊密對接師生的學術探索需求,成為高等教育與科研創新的知識源泉與動力引擎;對外而言,高校圖書館則充分發揮其資源與服務優勢,滿足社會各界的多元化文化服務需求,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促進文化傳承,推動優秀文化高質量發展,成為當前高校圖書館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文化自信內涵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強調了文化自信對當代中國的重要性,它既是引領文化發展的核心理念,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指導思想。文化自信理念根植于當代中國發展的基本實情,同時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燦爛文明傳承與創新的時代使命。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1.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沉而堅定的自信。
中華民族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擁有著豐富多元、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不僅塑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世界,還是人們民族身份和歸屬感的基石。中華文化在歷史經歷磨難與挫折中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包容性,形成了多民族共融的社會風貌。在全球視野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世界文化的璀璨明珠,為全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了獨特的智慧與價值。
2.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的信念。
“四個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的根本,道路自信本質上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由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率領全國人民歷經漫長的革命斗爭、艱苦奮斗及深化改革實踐的成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方向。因此,應該增強文化自信,構建當代中國精神的堅固支柱,為弘揚優秀文化、匯聚中國力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精神支撐。
3.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高度自信。
中華文化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特點,在全世界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展望未來,中國人民堅信中國將在世界舞臺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中華優秀文化也將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與力量。
二、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性
由于文化自信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底蘊、持續的文化傳承、活躍的文化創新以及不懈的文化發展之中,其核心在于對內在價值觀的深刻認同與堅守。因此,高校圖書館作為教育與文化的交會點,肩負著引導大學生牢固樹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
1.深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文化認同
高校圖書館憑借其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優越的文化氛圍成為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弘揚的重要平臺。通過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緊密結合,圖書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促進他們對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認同。這種認同感是大學生形成文化自豪感的重要基石,也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先決條件。
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第二課堂”,不僅擁有豐富的中華優秀文化,還為大學生營造了積極的文化氛圍,塑造了大學生的思想品格。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更應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活動,激發大學生對優秀文化的興趣與熱愛。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在實踐中體驗文化的價值,有效促進學生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認同,形成文化自豪,堅定文化信念。
2.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提供人才儲備
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承擔著培養深厚民族文化底蘊和高度文化自信人才的重任。高校圖書館通過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創新教育模式,有效促進了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主流文化價值的認同,進而提升了他們對國家先進文化發展道路的堅定自信。
同時,高校圖書館不僅關注文化的傳承,還致力于文化的創新。通過深入研究區域文化的獨特性和內在價值,在批判性思維的基礎上有選擇性地繼承,并在繼承中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意,為地域文化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雙重努力,對培養具有更高人文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為校園注入活力與魅力,豐富師生的校園生活,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校園的整體文化氛圍和品質。
三、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的策略
1.堅持文化自信為核心,深入挖掘優秀文化
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應緊密圍繞文化自信這一核心理念,緊密貼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定位及長遠發展目標,形成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良性循環。同時,高校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陣地,還應深入挖掘并精心傳承學校獨有的優秀文化傳統,使之成為激發師生文化自信的強大動力。
圖書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與方式,如廣泛收集、系統整理并精心展示學校的歷史文獻資料,構建一座座生動的歷史記憶庫。珍貴的資料不僅是學校發展歷程的見證,還是文化底蘊的深厚積淀,引領師生感受學校獨特的文化魅力。
另外,為了進一步弘揚學校文化,高校圖書館還可以積極策劃并舉辦校史展覽、專題講座等系列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能夠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展現學校的歷史變遷與文化傳承,還能夠為師生提供一個交流思想、分享感悟的平臺。通過參與這些活動,高校師生能夠了解學校的歷史沿革、校園文化特色,感受學校的深厚沉淀與文化魅力,增強學生的歸屬感、自豪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文化自信與身份認同。
2.傳承文化經典,舉辦非遺文化展覽
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應巧妙轉化其空間優勢為文化傳承的舞臺,設立非遺文化展示區,定期變換主題,呈現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遺產展覽。激活圖書館作為文化交流與教育平臺的潛力,不僅拓寬學生學術視野,還深化了校園的人文內涵。通過開展一系列展覽活動,師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沉浸于傳統文化的韻味之中,親身感受古人的智慧,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吸收中華文化精髓,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同時,還能夠強化大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激發他們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主體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例如,東華大學圖書館在2024年6月27日舉辦的“賡續傳統,顧盼生輝——東華大學非遺研陪成果展”,由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非遺教研中心和圖書館共同舉辦,展品設于青衿書院,展出的結對設計服裝由東華大學學生與非遺學員共同設計并制作完成,展現了跨時代、跨文化的創意碰撞與和諧共生。
在非遺展中,師生共同領略了苗族、彝族和布依族等民族的服飾之美。這些服飾,不僅是各族人民世代傳承的手工藝結晶,還是他們獨特文化的生動體現,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情感。此次活動不僅是一場視覺盛宴,還是一次心靈的觸動,激發了師生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與深刻認同,促進了現代設計與傳統技藝的深度融合,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開展多樣文化活動,強化學生文化自信
圖書館不僅是文獻資源的提供者,還是為學生提供學習與文化熏陶的平臺。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傳統文化主題講座、深度閱讀分享會等,引領學生深入探索并鼓勵其親身體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與能力。另外,圖書館應該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引入文化自信專項課程,并結合文化傳媒創意大賽等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創造中成長,促進文化精髓內化,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同時,高校圖書館還應積極開展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研究工作,可以通過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文化論壇,邀請業界權威與學者共話經典,為師生搭建一座連接傳統與現代的橋梁,促進古今智慧的交融與碰撞。
此外,圖書館還應積極培育文化自信的傳承者,組建一支學生志愿者團隊,鼓勵他們參與圖書館的文化傳承項目,成為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播的中堅力量,共同守護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不斷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
4.積極與其他機構合作,拓展文化服務功能
在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應轉型為匯聚多元文化藝術能量的活力陣地。積極拓寬其文化服務功能,不再局限于校園,面向更廣闊的社會空間,積極尋求與校外文化機構、文化專家和藝術家等合作。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策劃和實施更具社會影響力的文化活動。
例如,圖書館可以與博物館、藝術館舉辦聯合展覽。通過跨領域、跨行業的深度合作,促使文化單位、文化企業與專家學者等各方力量圍繞圖書館的社會文化服務創新目標,展開多維度、深層次和廣覆蓋的交流與合作。這種協同合作不僅豐富了圖書館的文化服務內容與形式,還激發師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興趣與參與熱情,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加強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業務交流,促進城鄉文化資源共建,優勢互補,2024年7月18日,西安市圖書館學會、西安科技大學師生“三下鄉”活動走進周至縣,開展“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尋找最美閱讀空間”暨文化共建實踐活動。此次活動不僅彰顯了圖書館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的主力軍作用,加強了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之間的了解交流、互鑒共建,還為今后進一步探索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機融合發展,對接讀者多元化、個性化公共文化服務需求,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
5.借助數字化手段,促進中華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
隨著互聯網浪潮的席卷及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圖書館也應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借助新媒體與數字化技術,不斷拓寬文化的傳承范圍、革新傳承方式。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精心策劃與實施線上展覽、在線學術論壇等豐富多樣的數字化活動,打破物理界限,促進文化的傳承,拓寬文化的受眾范圍和群體。
同時,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手段,將珍貴的傳統文化典籍與古籍資料轉化為易于訪問的數字資源,使其以更加生動、便捷的形式展現在用戶面前,在提升用戶的閱讀體驗與參與感的同時,還促進了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與廣泛傳播,讓古老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促進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為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全球影響力與傳承力,2024年7月,吉林大學圖書館開展“書藏有象,智化無窮——中華傳統曬書系列活動”。此次活動緊扣“曬技藝”主題,巧妙融合現代數智科技與傳統工藝,策劃了四項沉浸式技藝體驗項目,共吸引了近300名國際師生熱情參與。在數智時代的當下,與古人對話,與傳統對話,了解當時人們的生產情況和生活情趣,進一步傳承匠人精神,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賡續中華文脈,在加強中外文化交流互鑒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深刻理解并堅定自信于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保證其傳承不息與創新發展的基石。高校圖書館作為時代文化的守護者與傳播者,在文化自信視域下,應敏銳洞察當前社會形勢,充分發揮其資源與平臺優勢,踐行“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崇高使命。通過堅持文化自信為核心,深入挖掘優秀文化、傳承文化經典,舉辦非遺文化展覽、開展多樣文化活動,強化學生文化自信、積極與其他機構合作,拓展文化服務功能、借助數字化手段,促進中華優秀文化傳承與發展等策略,推進文化傳承與發展,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和推動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向宏華,龍 文.文化自信賦能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4,42(03):62-6571.
[2]渠可心.數智時代高校圖書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路徑[J].傳播與版權,2024(06):52-55.
[3]閆永君.高校圖書館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調查與發展策略——以遼寧省本科院校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4,46(02):66-71.
[4]裴春暉.新媒體理念下高校圖書館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路徑探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4(10):157-160.
[5]覃燕梅.高校圖書館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狀調查與發展策略——以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圖書館為調查對象[J].圖書情報研究,2023,16(01):55-64.
作者單位:大慶師范學院圖書館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校圖工委項目“文化自信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創新性服務研究”(編號:2021-014-A)成果。
作者簡介:李寶燕(1968—),女,漢族,山東菏澤人,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圖書情報理論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