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性、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動手能力。本文從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概念、特點和作用入手,探討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該模式的必要性。闡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課堂中的具體運用,分析了互動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積極作用。最后對小學體育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提出了相關建議,如:情境創設、課堂改革、平等對話等,以期為小學體育教師提供借鑒。
關鍵詞:互動式教學模式;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一、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模式的轉變成了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互動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不僅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而且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及作用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它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雙向交流互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參與。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單向灌輸者,而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體和探索者。整個教學過程貫穿著平等對話、相互啟發、共同探究的互動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
可見,互動式教學是一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注重能力培養的先進教學模式。
三、小學體育課堂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必要性
小學生正處于好動、好奇的階段,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互動式教學模式則契合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貼近了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在互動的教學氛圍中,小學生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等方式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從而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互動式教學也為培養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提供了契機。
因此,積極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推行互動式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小學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四、互動式教學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具體運用
(一)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互動式教學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基本形式。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啟發,能夠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有效性。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師生互動可以體現在多個教學環節。如: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出發人深思的問題,引導學生動腦思考,激發學習動機;在講解示范時,教師除了展示正確的動作要領外,還可以邀請學生一起分析動作要點,啟發學生主動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練習時,教師需要及時觀察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給予中肯的點評和建議;在總結歸納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2]。
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維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要傾聽每個學生的想法和疑問,耐心解答并適當點撥,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教師也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材施教,既重視總體要求,又兼顧個體差異。另外,教師在課堂上應當保持親和的師生關系,與學生平等交流、互相尊重,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
通過師生互動,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培養動手實踐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可見,師生互動是互動式教學模式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和前提。
(二)生生互動
生生互動是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重要形式,它主要體現在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活動中。通過生生互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生生互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小組練習、相互指導、游戲互動等。小組練習時,學生可以分成若干小組,通過相互觀摩、相互指正,共同探討動作要領,達到集體互助的目的。在練習過程中,小組成員還可以分工協作,既鍛煉了個人技能,也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相互指導,讓掌握動作要領的學生示范并指導其他同伴,引導學生互相啟發、互相促進。
生生互動還可以通過體育游戲、項目活動等形式來實現。趣味性的體育游戲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需要學生相互協作、相互理解才能順利開展。比如:在“過橋米游戲”中,學生需要分工合作、互相照應,方能通過重重阻礙;在項目活動中,學生需要分工協作、集思廣益,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種互動過程,既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團隊意識。
生生互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互相啟發的機會,不僅有利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和集體意識。小學生正處于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開展生生互動有助于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3]。可以說,生生互動是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的重要體現形式。
五、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
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小學生正出于好奇心旺盛、活躍好動的年齡階段,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很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而互動式教學則注重情境創設、探究互動,貼近了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比如:在體育游戲中,學生需要與同伴積極溝通配合;在動作示范時,學生需要思考動作要領并提出見解等。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了他們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當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后,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另外,互動式教學還為每個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在互動環節,每位學生都有發表見解、展示技能的空間,從而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可見,互動式教學模式正是因為注重讓學生動手動腦、樂于參與互動,才激發了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二)培養合作意識,增進交流互鑒
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進他們之間的交流互鑒。體育運動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集體性和互助性,需要相互協作、相互理解才能完成。互動式教學正是契合了體育課程的這一特點。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生生互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需要分成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小組練習等活動。比如:在練習某一動作要領時,小組成員可以相互指導、相互糾正,共同探討并掌握動作要領。這種互幫互助的過程,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再如: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學生更需要密切配合、靈活協作,方能取得游戲勝利,從中磨煉了集體協作的素質。
另一方面,互動式教學也為學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機會。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學生需要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傾聽他人的觀點。漸漸地他們就形成了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良性互動模式。這種交流互鑒的過程,既增進了學生之間的理解和友誼,又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由此可見,互動式教學模式通過設計師生互動的多種形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增進他們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交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素質基礎[4]。
(三)強化動手實踐,提高綜合能力
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課堂中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實踐機會,有利于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體育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和體驗性,互動式教學正是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在互動式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互動,都滲透著實踐環節。比如:教師示范一個動作要領后,就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模仿練習;在小組互相指導時,學生也需要身體力行去展示并糾正他人的動作。此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活動更是將學生直接置身于模擬真實的情境之中,需要他們通過實戰來掌握知識和技能。這種由淺入深、由簡入繁的動手實踐,加深了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內化程度。
互動式教學強調親身體驗、實戰演練,正是呼應了“動手教育”的理念。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參與、動手操作,將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這種實踐鍛煉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專業技能,也培養了動手能力、協作能力、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尤其對于小學生而言,動手實踐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可見,互動式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了豐富的實踐情景,提高了他們動手實踐的機會,從而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提升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
六、小學體育教學中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一)創設情境,優化互動環境
要充分發揮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創設良好的情境環境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和目標,精心設計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親身體驗的互動環境。比如:在學習“跳繩”這一課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優秀運動員的精彩表現,讓學生感受跳繩運動的魅力所在。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模擬比賽現場,分工合作扮演運動員、裁判員、記分員等不同角色,在虛擬場景中開展跳繩比賽活動[5]。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切實體會比賽的緊張刺激氛圍。
再如:在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場地臨時布置成森林、沙漠等不同環境,讓學生在游戲互動中感受不同環境的獨特體驗。這種情景模擬不僅增加了游戲的趣味性,也為學生創造了真實的交流互動平臺。
(二)改革課堂,增強互動機會
要在小學體育課堂中有效實施互動式教學模式,課堂改革是必由之路。傳統的課堂往往是教師講授居多,學生被動聽講,缺乏真正的互動交流。因此,教師需要從課堂結構、教學流程等方面著手改革,為互動式教學營造良好環境。
教師可以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分配,除了教師講解環節外,還要預留充足的時間用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比如:在動作示范時,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見解并相互討論;在練習和游戲活動中,也要騰出更多時間供學生相互指導、相互配合。
教師需要改變單一的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互動形式。除了常規的提問討論外,更可以嘗試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組探究等新穎有趣的互動方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再次,教師要創新課堂組織模式,如: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引導小組內部開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內部可以互幫互助、集思廣益,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三)平等對話,發揮主體作用
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保持平等的對話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互動式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傳統課堂中,教師常常扮演權威和指導者的角色,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雙方存在明顯的主導權和從屬權。這種單向傳遞的模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也不利于師生之間的真正互動交流。而在互動式教學中,師生是平等的學習伙伴。
教師應以平等、友善的態度與學生對話,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傾聽他們的想法觀點,鼓勵他們大膽提問、暢所欲言。比如:在練習動作要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嘗試,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體會,然后再點撥、歸納總結,而不是直接生硬地指導。這樣學生才會有主動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為學生創造互動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體育游戲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分工協作;在情景模擬中,可以讓學生自主扮演不同角色。
(四)因材施教,關注個體差異
在實施互動式教學模式時,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從而真正發揮互動教學的優勢作用。學生個體存在著年齡、性別、心理素質、運動能力等多方面的差異,這就要求互動式教學必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師生互動環節,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特點,采取不同的提問方式和交流策略。比如:對于積極主動的學生,可以提出開放性、發散性的問題,激發他們的獨立思考;而對于內向靦腆的學生,則需要更多的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信心[6]。
在生生互動環節,學生分成小組時,教師也要合理安排,使每個小組都能保持相對均衡,避免“一馬當先、一往無前”的極端情況。在組內互動時,可以為不同學生分配不同角色和任務,發揮每個人的所長,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此外,互動式教學中的實踐環節也需要因材施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設置不同難度的動作練習,或采取漸進式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提高難度。在體育游戲中,也可以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適當調整規則,避免過于簡單或困難。
七、結語
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是新課程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小學體育教師應牢牢樹立互動式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師生、生生、師生生之間的互動作用,創設情境、改變課堂模式、注重平等對話等,不斷提升互動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娟.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3,(10):91-93.
[2]包敏.互動參與式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下旬刊),2023,(09):88-90.
[3]韓磊.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的有效互動分析[J].教育界,2023,(23):56-58.
[4]張冰潔.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亞太教育,2023,(10):76-78.
[5]江月蓉.互動教學讓小學體育課堂活力四射[J].田徑,2022,(05):74-75.
[6]王霞.小學體育教學中師生有效互動的思考[J].啟迪與智慧(上),2022,(1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