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該研究以加強護理專業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創新性思維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對護理信息學課程進行構建,明確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設計教學實施方案等方面進行探索,探究挖掘該課程的知識點的思政元素融入點與教學策略,提高學生護理信息能力的同時,激發其價值認同感和創新性思維,提高護理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護理信息學;課程思政;護理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2.079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強調要建設“大思政課”,提出“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突出實踐教學,將生動鮮活的實踐引入課堂教學,將課堂設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一線,全面提升育人效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由此可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大思政課”的顯著特征,生產勞動與社會實踐是“大思政課”鮮活素材的來源,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課堂講授,可以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將思政元素融入護理信息學的教學,有助于拓寬課程的知識性、理解性,使課程內容更加形象生動,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政治修養。
1護理信息學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護理信息能力是護士在護理工作領域中對護理實踐中的數據、信息、知識進行收集和管理,通過網絡支持病人、護士和其他醫療工作者,以不同角色在不同場合進行溝通和決策,安全與高質量的臨床護理服務與護理工作人員的信息能力息息相關。護生是護理行業的儲備人才,加強信息化專業素養和能力,有利于順應護理領域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趨勢。目前研究顯示,我國護生的護理信息能力有待加強。護理信息學是21世紀的一門新興科學,在提高衛生保健質量、安全性和效率方面具有巨大潛力,以護理科學為重點,是認知科學、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科學三門科學概念的結合。為更好地推動護理信息學的發展,作為當代學習護理專業的大學生,必須認識護理信息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學習并掌握護理信息技術的處理方法及實踐,在日后的臨床工作中不僅靈活運用還要敢于創新,實現信息技術不斷更新。
護理信息學的發展要始終堅守以病人為中心。對護理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將護理信息學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培養其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本研究旨在挖掘護理信息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教學各個環節,以期為護理學生的“專業思政”教學模式的全面開展提供參考依據。
2護理信息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理念與思路
2.1提升護理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醫學教育的目標是為衛生健康事業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醫學生培養過程中,要提升醫學生的責任心和社會擔當能力,主動肩負起守護人民健康的責任。激發護生的社會責任情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護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著力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在踐行,關鍵在培育,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地加強護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動,與時代同頻共振,承擔起真正的護理工作的使命感。
2.2培養護理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
隨著新時代的快速發展,中山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彭俊生教授曾說過:“護理不是只打針發藥,而是以科技、人文、社科的多重專業知識和技能來照護人類的,具有高度專業性的學科。”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培養護生樹立良好的職業價值觀,不僅可以提高專業認同感,還能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護理精神文化。通過有組織、系統化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將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內化個人價值觀體系中,引導學生樹立專業自信,養成心懷敬畏、精益求精職業精神,激發其投身護理事業的激情。
2.3立足護理信息學課程特色
近年來,隨著國家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國內護理信息學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護理信息學作為能滿足護理學科發展需求的前沿學科,已成為現代護理學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知識傳授,一方面,提升護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能。另一方面,幫助護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合理使用信息化技術。護理信息學課程內容實踐性較強,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學情出發,結合課程的具體要求,宏觀把握,有序整合,在提升學生專業護理信息能力的同時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護理信息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實踐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為深入落實《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南綱要》,按照教育部《關于開展專業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研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具體要求,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教育部的通知精神,完成了《護理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的研制工作。本研究參照《指南》以及胡艷杰學者提出的“護理+文史哲法管經”的理論作為研究基礎,挖掘護理信息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制定具體化可操作的思政教學目標,將其融入教學各個環節。
3.1思政元素融入護理信息學課程的內容及教學特點
課程方案構建:按照教育部《通知》精神,突出本專業育人特色,護理類專業課程目標應該包括堅定理想信念、激發家國情懷、增強法治意識、培養科學精神、提升職業素養等方面。根據教學目標,本研究課程方案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法治素養、道德修養、科學精神、職業素養為重要內容。
3.2課程方案
(1)政治認同方面:提出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強調樹立以大衛生、大健康和預防為主的理念,為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和醫學發展建功立業的奮斗精神,形成有效決策,促進護理事業發展,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授課主要內容:護理信息學概論。
(2)家國情懷思政元素以愛國主義為主線,提倡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學習和傳承南丁格爾的“3D”精神(Date,Dialogue"and"Decision:數據,對話,決策),認識到數據信息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讓數據信息化服務護理學科發展。授課主要內容:護理信息學概論。
(3)價值塑造是高校立德樹人之本,道德修養思政元素以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強調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學生要尊重和愛護病人,以及公正和平等對待病人的職業道德。當護理工作人員將信息化技術視為自身素養不可缺少的構成,與護理工作融為一體時,才能更好地發揮信息技術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價值。授課內容:臨床護理信息技術應用:數字化護理儀器設備應用。
(4)"文化素養思政教學元素包括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紅色革命文化、艱苦奮斗的勞動教育文化、向善向美的自我價值文化。結合護理學發展歷程和先輩的典型事跡,培養學生博學廣覽的習慣,提升人文及科學素養。授課內容:護理信息管理系統應用。
(5)法治素養思政元素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持續提升法治意識,強化對醫療護理相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護理技術規范的理解,逐漸形成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思維,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護士是終身探究實踐關懷的學者,通過信息化手段,堅持以患者為中心,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和護理安全。授課內容:護理辦公信息技術應用。
(6)科學精神思政元素主要包括理性、實證、求實、求真、探索和創新等精神,護理學類專業學生要有理性的信念,懂得通過實證方法獲得確切、可靠的知識,辨明事實真相,同時要有批判、開放、探索和創新精神。護理信息的發展需要護理人的參與和主導,一定要學會使信息成為護理建設助力力。授課內容:護理科研信息技術應用。
(7)職業素養思政元素包括心懷敬畏、充滿熱愛的職業認同,博愛仁心、無私奉獻的職業品格,堅韌不拔、開拓創新的科學品質,誠實守信、嚴謹求實的職業操守,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護理是關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的職業,護士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這是護理職業規范和要求。授課內容:臨床護理信息技術應用。
4思政元素融入護理信息學課程的探究
4.1基于案例討論教學融合課程思政
案例討論教學不同于常規教學模式,其能緊跟時代熱點,以真實的情景和典型案例,以啟發式方法引導學生多維度探索問題,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表達、創新、發散性思維等綜合能力。此外,將思政元素引入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政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護理信息學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課程,影響護理工作者學習、實踐、研究和制定政策的方式,同時要利用大數據改善患者病情結局。通過案例討論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課堂參與感,可以提高學生職業認同感。如在護理信息學課程的護理信息管理系統應用部分,通過學習南丁格爾設計的“雞冠花圖”案例,讓學生們了解其是護理事業的開拓者,也是一位信息學高手,秉持著對生命的尊重,對職業的熱愛,對家國深厚的情懷。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不僅全身心地照顧受傷士兵,還特別重視數據地收集,設計了“雞冠花圖”,利用一張圖就勝過了長篇大論的文字報告,這也是護理學科與數字信息化相結合發展的初期案例。利用該案例,學生不僅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關懷,增強民族自豪感,也能體會到護理先輩的大無畏精神以及科學探索能力,增強職業認同感。
4.2基于小組討論教學融合課程思政
小組討論教學方法在國內外廣泛使用,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法,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習熱情。蒙春雨學者認為小組討論教學具有“互動性、協同性、開放性以及自主性”,能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及綜合素質,樹立集體觀和合作意識,實現思政“教書育人”的教學總目標。如在臨床護理信息技術應用:數字化護理儀器設備應用章節,以護理人員利用遠程醫療系統對不同特征的患者進行日常病情監測、健康指導,利用移動設備,如健康相關App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案例導入。通過學生對信息化護理設備種類和用途的小組討論,讓其了解護理信息化設備不僅用于臨床實踐(醫院信息系統,電子病歷,監測系統,決策系統,遠程醫療系統等),還有健康教育(電子學習,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和個性化的醫療保健方法(設備輔助傳感器等)等信息化技術應用手段。通過小組討論信息化護理技術的好處、挑戰及影響,讓學生明確護理信息化發展目標,增加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同時培養其終身學習觀念,為高質量護理工作發展樹立職業目標。
4.3基于實踐演練教學融合課程思政
實踐演練教學方法是護理教育中重要的教學方法,是對理論知識的深化和擴展,也是提高學生實踐素質、創新能力的有效教育模式。針對護理辦公信息技術和科研信息技術應用章節,該部分具有內容抽象、實踐性強的特點,通過實踐演練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掌握和理解,還可以提升實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如在護理辦公信息技術應用章節,通過實踐操作智慧化護理系統,融入慎獨,創造,嚴謹,法治意識等思政元素,讓學生了解護理工作的核心理念,始終“以病人為中心”。學會護理信息系統的操作,不僅是現代科技進步的體現,還是實現護理臨床過程的全程實時跟蹤記錄,提高工作效率,讓護士有時間與病人建立溝通、關愛的橋梁。同時由于護士與患者接觸多,能夠掌握詳細的患者信息,因此護理信息至關重要,要引導學生自覺踐行職業規范,培養其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提升法治意識。
5結語
本文以立德樹人為核心,根據護理信息學課程的特色和護理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融入思政元素,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護理信息學課程的認識,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價值認同和創新性思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護理信息學的價值與意義,對其護理信息能力及人文素養,正確人生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促進作用。未來研究仍需不斷優化改進思政元素融入護理信息學課程的建設方案,提升護理信息學課程思政教育有效性,提高護理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的通知[EB/OL](2021113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18/content_5661767.htm.
[2]高怡,馬素麗.實習護生護理信息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J].循證護理,2023,9(21):39203924.
[3]樂宇超,曹世華,汪夢鑫,等.我國近20年護理信息能力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可視化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22,39(4):5760.
[4]段丹,孔令磷,趙夢遐,等.我國護理信息學課程設置現狀探討[J].醫學信息學雜志,2021,42(8):8689,63.
[5]中國政府網.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20-09-17)[2021-05-1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49881.htm.
[6]閆英麗,桑利娥,劉登攀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醫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的三重維度[J].中國醫學倫理學,2021,34(11):14881493.
[7]李佳霖,陳慧杰,李小寒.護理專業學生職業價值觀研究的范圍綜述[J].中華護理教育,2022,19(10):955960.
[8]胡艷杰,李玲利,田亞麗等.護理學一流學科建設引領一流人才培養[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23,54(01):102107.
[9]趙倩,李培德,彭小珊等.翻轉課堂結合案例教學在高職人體機能學課程思政改革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04):122124.
[10]蒙春雨.小組討論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