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豐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多媒體、希沃白板、微課等工具是小學數學教師創設課堂情境的主要教學工具.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情境融合,為小學生創設了充滿活力與生命力的課堂,實現了小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情境創設;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數學的課程建設、教學目標創新、教學策略優化等具有顯著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考慮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利用信息技術整合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學生創設高效的課堂教學情境,從而推動學生的發展.將信息技術當作輔助教學的工具,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創新,改善了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性思維,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分析了創設課堂情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并探究了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創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有效策略,以期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育課堂.
1 創設課堂情境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就會全身心投入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要求教師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經驗積累,提供豐富教學材料的同時創設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學習.[1]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興趣需要,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學習.例如,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性教學情境接受度更高,教師可以創設故事、游戲、表演等情境來輔助學生進行學習.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要創設具有探究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情境來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情境探索中獲得成就感與幸福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2 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數學教學要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連接,要借助多姿多彩的現實社會來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教師選擇的教學素材要貼近學生生活,只要是基于現實生活的,都可成為教師的情境創設材料.教師在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時,也不要局限于生活情境,還可以創設問題、競賽、活動、故事等情境幫助學生學習,學生可以在情境實踐學習中快速內化已學知識,從而強化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為學生創設“認識圖形”的教學情境時,可以采取生活情境與問題情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借助信息技術來收集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建筑圖形,如直角、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讓學生直觀地看到生活中圖形的存在,然后再向學生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出現了視頻中的圖形”,讓學生展開想象并積極回答問題,以此提高教學效率.
2 基于信息技術創設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有效策略
2.1構建生活情境,強化學生探究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大多與生活相關,因此,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出發,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影視片段等來呈現生活場景,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2]
案例:在學習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認識幾分之一”時,有的學生不理解“1”的含義,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解出現錯誤的現象,教師需要做到因勢利導,將錯誤變成寶貴的學習資源.
師:同學們,現在請根據課件展示的要求,從14根小棒里拿出相應的小棒.
多媒體顯示1(" ).
師:拿出1根小棒的同學可以告訴老師你的理由嗎?
生1:因為分子是1,所以我取出1根.分子表示份數.
生2:老師,我有不同意見.題目中并未給出分母是多少,因此我們無法取出小棒.
“認識幾分之一”需要突破的思維難點在于分子的1不一定正好表示1根.生1犯的錯誤是一種普遍性的錯誤,教師不能直接指出學生的錯誤,應將錯誤轉化成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轉變思維方式,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分數的概念.
師:針對剛才兩位同學的回答,我有幾個疑問.1份等同于1根嗎?如果課件上將分母設為7,我們能把14根小棒的17找出來嗎?剛才我們假設分母是7,得出14根小棒的1份是2根,想一想,分母還可以假設成什么數呢?
學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思考,不僅可以正確理解分數的意義,還能夠鍛煉數學思維,體會到思考和探究的樂趣.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師利用學生熟悉的話題引導學生去思考,不僅能夠高效利用課堂時間激發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還能培養其數學實際應用的意識.
2.2 營造動漫情境,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師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并推動了教學模式的創新優化.微課視頻是新的教學元素,也是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可以結合動漫、音頻、音樂等元素.其中,動漫情境更適用于小學生的思維發展.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可以播放“猴子吃餅”的動漫故事.有一天,猴王正在為小猴子制作香蕉餅,總共做了三張同樣大小的餅.它將第一張餅平均分成兩塊,把一塊給第一只小猴子.第二只小猴子要兩塊餅,于是猴王把第二張餅平均分成四塊,把其中的兩塊給了小猴子.第三只小猴子要四塊餅,猴王將第三張餅平均分成八塊,給了小猴子其中的四塊.再根據教學內容,拋出問題.
師:同學們,這個故事中的小猴子,誰分到的餅最多?
生1:第三只小猴子分到的最多,因為他有四塊.
師:生1故事聽得很認真,但是四塊餅與兩塊餅,半塊餅的大小一樣嗎?
生2:小猴子分到的餅一樣多.
師:猴王是用什么辦法來滿足小猴子的要求的呢?
生3:小猴子要幾塊餅,猴王就切出他們想要的塊數的倍數,再分給小猴子.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呢?
生4:無論小猴子要幾塊,猴王都把餅分成均等的兩部分.
師:一塊餅的一半我們可以用12、24、48來表示,這些分子和分母有什么關系?
當教師拋出問題后,學生踴躍發言.這樣的動漫問題情境既滿足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又能使學生在情境中充分感知分數的意義.以生動形象的動漫故事講清分數的性質,一方面有利于增強課堂趣味性; 另一方面利于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3 創建故事情境,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重,乏味的教學氛圍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創建故事情境的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數學教學內容設計成動態教學情境,促進學生關注課堂.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中“圓的周長”時,可以將學生熟悉的龜兔賽跑主題當作故事情境創設背景,讓烏龜和兔子進行兩次賽跑,一次是采取直線賽跑的方式進行比賽,另外一次讓兔子采取圓形軌跡賽跑,烏龜采取正方形軌跡進行賽跑,最后得出結果,小兔子又輸了.教師可以將故事情境制作成動漫視頻,讓學生認真觀看,然后思考“為什么小兔子又輸給了烏龜,圓的周長和正方形的周長存在什么差別”,通過問題情境結合故事情境,讓學生進行探究思考,在情感的驅動下激發學生對圓的周長的深度學習興趣.
2.4 構建游戲情境,推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性,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營造游戲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3]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中“分數除法”時,可以采取搶答競賽或者游戲接龍的方式讓學生完成教學任務,采取分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活動,并及時給予學習評價.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隨機播放不同的分數除法計算題目,然后讓學生進行搶答計分,在游戲結束后,對獲勝小組進行獎品鼓勵,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產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再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六年級上冊》中“統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充當收銀員與顧客,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展示一些水果與商品,讓學生采取購物的方式收集數據,然后根據自身情況設計統計圖.這項教學活動可以采取個人活動或者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在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能通過直觀的教學方式呈現新知,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學習體驗.
3 結語
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豐富教學策略,為學生構建輕松活躍且充滿探究性與趣味性的課堂教學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參考文獻
[1]楊麗榮,辛華,李順利.運用信息技術創設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模式的探究[J].新課程,2021(30):144.
[2]李坤.小學數學應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23):10-12.
[3]李文海.信息技術支持下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情境的創設[J].當代家庭教育,2020(2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