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作為課堂的一部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課堂教學評價可幫助教育工作者全面了解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為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提供了依據。從課堂教學評價的內涵、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等角度,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進行研究,探索如何以物理課程核心素養為導向,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物理;課堂評價
作者簡介:刁偉靜(1979—),女,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
新課改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與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初中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也是新課改的重點實施對象。新課改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與任務,不僅強調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還要求能夠體現符合時代的創新精神。所以,在初中物理日常教學中,實施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內涵
在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首要內涵是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它決定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的方向。一個明確的、具體的教學目標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激發學習動力,提升學習效果。同時,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基礎,也是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在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強調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教學內容應該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也應該包括實驗操作、問題解決等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內容應該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知識的應用和遷移。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也是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在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演示、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與此同時,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也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新課改下,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多提問、討論、分享。在課堂上,教師還應該留意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盡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一節課的質量,最終還是要看教學效果。在新課改下,課堂教學的評價傾向于教學效果顯著的課堂。因此,教師平時要注重教學評價的反饋,拿到反饋的第一時間調整教學實施策略,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提出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內涵:一節優秀的課,不僅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方法、較高的學生參與度等,還要體現出新課改的基本目標與宗旨[1]。
二、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的設計
物理課堂教學評價應全面落實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強化素養導向,著力推進評價觀念、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的改進,促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發展;強化評價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促進“教—學—評”有機銜接,提升評價質量,充分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以評導學,以評促學,激勵學生進步。因此,新課改下對課堂教學的評價,從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角度出發更為合理[2]。
課堂既是學生日常學習的重要場所,也是教師教學工作的重要展臺。在此期間,教師需要構建舒適的教學環境,調整好自己的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積極地與學生互動交流,主動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與成長。只有這樣,才能更多地為學生提供學習上的幫助,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新課改下對教師“教”的評價
1.對教學內容與目標的評價
在新課改下,對教師“教”的評價,首先需要關注的是教學的內容與目標。課堂的評價者需要考查教師是否依據新課改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了明確而具體的教學目標,并圍繞這些目標開展了教學;課堂中呈現出來的教學內容,是否真的具有科學性與系統性;是否切實地幫助學生掌握了基本概念與方法。此外,評價者還要關注教師教學是否能夠更全面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2.對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評價
對教師教學方法與手段的評價,也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方面。教師應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通過演示、實驗等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來講解教學內容。如今現代化教學技術的應用,使得課堂內容的呈現更加具體化、形象化,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3]。
3.對教學組織與效果的評價
好的課堂,必然少不了優秀的教學組織。教學組織流暢、到位了,教學效果自然也差不了。為了能夠按照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組織教學,教師需要恰到好處地設計課堂提問、分組實驗等活動環節。有時在教學環境中實施不了提前設定好的教學環節,教師應及時調整,以適應課堂的變化。因此,教學組織與效果是學生學習效果的保障,也是評價初中物理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
4.對教師個人素養與魅力的評價
教師個人素養與魅力也會影響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施。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的人格魅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生有時會因為老師的一句夸獎,高興一整節課,或是因為老師的一個眼神,重新燃起對學習物理的熱情。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對教師的“教”的評價需要從教學內容與目標、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組織與效果、教師個人素養與魅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只有通過全面而客觀的評價,才能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與改進,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更有力的保障[4]。
(二)新課改下對學生“學”的評價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評價設計倡導“三個關注”,即關注學情、關注互動和關注素養。
首先要關注學情。學生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情是指要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個體差異、興趣欲望、內心需求和情感變化,關注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參與、交往、思維、生成等五個方面的學習狀態,并能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組織、實施和調整教學活動。
其次要關注互動。關注互動是指無論課前、課中還是課后,都要關注師生互動及生生互動,關注學生之間是否有良好的合作,關注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能否相互協調、溝通各自的想法,關注是否有較多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等。教師通過建立良好的教學氛圍,能促進學生思維發散,提升學生積極思考、條理表達的能力。
最后要關注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教學的靈魂,是學科本質和學科教育價值的體現。關注素養是指教師要關注學生通過本門學科的學習,要形成哪些核心素養,以及怎樣形成這些素養,要依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特點,處理好學科知識和學科活動的關系,把握好學科教學的深度和溫度,發揮學科的育人功能,使學科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比如,八年級學生在學習杠桿原理時,通過體驗課本“拔釘子”活動,抽象出杠桿模型,通過“自制桿秤”活動,加深對杠桿平衡條件的理解。總之,以學生為主體,以創新實踐活動為主線,通過“學生體驗—實踐—交流與評價—創新”的過程,使學生在學到知識和方法的同時提高技能,創新思維,提高核心素養[5]。
另外,我們在評價設計上,還要進行遞進式的評價。比如,對基礎、實踐、分析、復習四個階段進行科學的遞進式的評價,結合學生道德素質和意志品質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科學的評價。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積極評價;對于表現不佳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鼓勵和幫助。在評價設計上,教師應遵循德育的要求,以德育的指標設計評價標準。
1.對知識與能力的評價
知識與能力一直是評價學生學習的基礎內容。在新課改的課堂教學評價中,強調要避免對學生掌握的單一知識點的情況進行考察,而要對學生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進行綜合考察。同時,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還要體現學科特色,注重學生的科學素養與動手實踐能力等,尤其是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因此,在對學生“學”的評價過程中,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思維和能力進行評價。在課堂評價中,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舉動,有必要時進行記錄。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維度收集學生真實表現的依據,采用“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相結合的策略。比如,在“電磁轉換”這一單元模塊教學結束后,教師依據單元目標,通過設置“繪制磁感線”“使用左、右手定則動作示范”“自制簡易電動機”等評價任務的方式進行評價。
2.對學習方法與情感狀態的評價
在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所采用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看其對學生的學習有沒有效果。同樣地,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細致的觀察和記錄,這樣才能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和策略,以便及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建議。情感狀態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愛好、責任感、合作精神等方面進行的評價。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鼓勵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對綜合素質的評價
新課改下,對學生“學”的評價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需要多角度、多維度進行。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綜合素質的評價,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堅決不以單一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的依據。同時,教師要將評價與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緊密結合,遵循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不僅關注知識能力的獲得,還要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學習,倡導深度思考,引導學生對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掌握運用知識的技巧,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不斷提高學生建立物理模型、深入思考的習慣。教師應始終從課程標準和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出發,促使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整合,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有利于其核心素養的提高。
教師要將課堂變得更加具有探索性,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自主,學生間能夠交流互促。例如,教師依據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評價學生在課堂交流互動過程中的專注程度和分析水平,結合學生通過討論所給出的答案進行打分。答案越詳細、越專業,得分就越高,評價結果越優質。對于在課堂交流互動過程中表現相對不佳的學生,教師需要進行引導教學,促進其交流協作能力的發展。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建立良好的交流渠道,為學生的思維素養培養提供助力,同時對課程評價的優化起到促進作用。
三、總結
在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是對過去教學的總結和反思,更是對未來教學的規劃和期望。好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提高教育效果,增強學科的探索性,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著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夠加強課程評價效果,有利于物理課程的建設。教師應依據課堂教學評價的反饋,及時調整與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謝立紅.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C]//新課程研究雜志社.“雙減”政策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第十三輯.武漢:新課程研究雜志社,2022:66-67.
王前進.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高效課堂構建對策[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20):47-49.
付紹雄.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物理高效教學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1(12):75-76.
吳云娟.新課改下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中旬),2022(2):10-12.
李繼勛.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求知導刊,2021(3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