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互聯網+”背景下,以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為研究對象,從教學資源、教學路徑、師資隊伍和考核模式4個方面對其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對該課程教學改革策略進行分析探討,利用互聯網平臺豐富課程資源,進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共享,加強“互聯網+教材”建設;拓寬教學路徑,利用超星學習通等互聯網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壯大師資隊伍,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增強教學能力,與其他院校開展專業教學聯合;優化過程性考核評價,增加平時成績的占比,加深對園林設計重難點的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踐表明,該教學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養水平,培養了其設計思維和創新思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本研究為該類課程的建設探索提供參考。
關鍵詞" “互聯網+”;園林規劃設計;互聯網教學平臺;園林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2.0;S6-3;S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21-0108-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1.022
基金項目 吉林農業大學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互聯網+’下園林規劃設計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2022XJZD12)。
作者簡介 王晴(1991—),女,吉林長春人,碩士,講師,從事風景園林教育工作。
收稿日期 2024-06-15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under “Internet+”
WANG Qing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teaching status were analyzed from 4 aspects: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paths, teaching staff" and assessing models.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 the course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used the Internet platform to enrich the course resources, constrcuted and shared the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and strengthened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textbooks”; Broaden the teaching path, used the Internet teaching platform such as Superstar Learning Link to carry out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Strengthened the teaching staff, u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 to enhance teaching capabilities, and carried out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ptimized proces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creased the proportion of regular grades, deepened understanding of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stimulated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Practice had shown that this teaching reform had improv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cultivated their design thinking and innovate thinking, and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uch courses.
Keywords" “Interne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nternet teaching platform; landscape design
“互聯網+”教學模式將教學與智慧信息網絡深度融合,成為探索高校創新教育教學模式的重要方向之一。王成效等[1]研究認為,該模式主要通過完善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優化“平臺+教育”服務模式與能力,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理念,推進“互聯網+教育”。關于“互聯網+園林設計類”課程的研究較多,崔麗紅等[2]開展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及實踐研究,讓學生在了解當前行業需求及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學習施工平面圖、效果圖等的表現技巧;楊園園[3]對互聯網背景下平面設計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進行探討,通過案例分析、理論聯合實際等途徑,實現學生專業技能和教學質量的同步提升;劉妍[4]通過“互聯網+”模式,將項目導入式教學方法應用于園林設計課程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沈冰潔[5]對“互聯網+”模式下園林設計類課程中學生個性化學習展開了研究,通過個性化學習方案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龔巧敏[6]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園林設計課教學中融入了混合式教學方法,構建以師生互動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完善以能力提升為導向的高校教學平臺,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助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和應用型專業人才。總體來看,“互聯網+”背景下園林設計類課程的已有研究以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為研究對象的較多,而對園林設計規劃類課程的教學方式改革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
設計類專業教學具有實踐性強、課外資源豐富和教學模式多樣等特點,結合“互聯網+”教學模式,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優化課程結構、豐富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以及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實踐能力等途徑,培養高水平應用技能型人才。本研究以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現狀為出發點,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改革,為該領域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1 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資源方面
部分設計類課程的課堂授課方式以講解為主,部分學生可能停留在完成任務、匯報任務階段,而對課程內容的思考有待進一步深入,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教師可能需要花費大量精力重新梳理知識點,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待進一步凸顯。崔麗紅等[2]研究認為,部分課堂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多元化,雙向互動式授課環節有待進一步增加,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楊園園[3]研究指出,師生互動形式有待進一步多樣化,以充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有待進一步通過線上教學平臺和線下互動教學跟進,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對學生的關注度,以提升課堂整體教學效果。
1.2 教學路徑方面
該課程實踐應用性較強,知識體系較為龐雜,相應的實驗課通常設置在理論課同學期或下學期,課時有限,理論知識與設計實踐的融合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驗教學可能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導致學生難以融會貫通,其設計思路的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實踐中,該課程對學生的設計思維有較高要求。園林設計思維涵蓋設計理念、設計思路及設計方法等。劉妍[4]研究指出,由于設計思維比較抽象,在線下課堂,教師常借助案例講解進行教學,實際情境的代入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設計思維演示的教學形式有待進一步豐富,部分學生對案例有一定印象,而對設計思維的理解有待進一步深入;在設計實驗方案時,可能會與前期的理論學習存在一定的脫節。
1.3 師資隊伍方面
部分綜合院校、建筑院校、農林院校及藝術類院校均設有園林類專業和園林設計類課程,不同院校的側重方向、資源配置不同,教學水平存在一定差異。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化氛圍存在一定差異,部分城市園林專業學生獲取相關設計知識的實踐途徑較為豐富,學生有更多實地參觀優秀作品以及參加高水平學術論壇、講座的機會;而部分地區的學生實踐與參觀的機會有待進一步增加。且部分地區該類課程的師資力量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資源有待進一步豐富。沈冰潔[5]研究指出,在資源不斷更新的條件下,實現不同高校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的相對均衡,促使不同地區的學生享受同樣便利的教學資源,是目前園林教育領域值得重視的一項課題。
1.4 考核模式方面
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教學目標,在課程考核過程中,既注重對基礎理論的考查,要求學生掌握基本設計方法,也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提出相應要求。高宇瓊等[7]研究指出,部分高校該課程偏向以閉卷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考核依據,對學生過程性學習情況的考察有待進一步增加,如課堂表現、課堂參與度、圖紙設計完成熟練度和設計作品評價等;部分學生對平時成績的重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全面反映學生綜合學習情況的考核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銜接,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2 “互聯網+”背景下園林規劃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2.1 豐富課程資源
龔巧敏[6]研究指出,通過互聯網平臺,教師可以更方便地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學生能夠查閱更多資料;不同地區高校間也可應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進行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共享。課程組利用多媒體技術建設微課網絡資源庫并在互聯網平臺共享,不斷補充教學新案例,以充實課程教學內容,同時推送優秀學習平臺鏈接。學生在學習經典設計案例的同時,通過網絡共享教學案例資源庫了解園林設計的發展方向,拓寬專業視野。黃穎穎[8]通過加強“互聯網+教材”建設,將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相結合,并結合互聯網平臺進行線上直播、優秀網課共享,補充拓展專業網站資料、相關視頻、圖紙、文獻和規范等資源。部分需要動態展示的設計內容還可結合虛擬仿真實驗平臺進行模擬展示,將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展示,以培養學生的設計思維。
2.2 拓寬教學路徑
“互聯網+”平臺能夠豐富課程教學方法,使教學路徑更加多元化。周練[9]在課前通過超星學習通、MOOC、網易公開課、學銀在線和雨課堂等互聯網教學平臺向學生分享優質教學資源,并布置線上預習和復習任務,關注學生對已授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新課程教學任務的預習情況,促使其個性化發展;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設計教學內容,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授課。課上,教師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課堂活動,吸引學生參與。課后,讓學生結合互聯網教學平臺進行后測和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這種多元化的教學路徑將線上和線下課堂進行有機融合,覆蓋課前預習、課上互動、課后復習和拓展等多個環節,讓學生獲取專業知識的途徑更加多樣化,知識結構更加系統化。此外,還可設置闖關答題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互動參與度,促進其積極自主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2.3 壯大師資隊伍
一方面,教師可通過教學資源庫共享平臺和信息化教學手段等,主動學習新興園林規劃設計知識,更新知識儲備,不斷增強自身教學能力,提高專業素養。熊輝等[10]借助動畫案例、虛擬現實等信息化手段,對設計構思進行深入剖析,并實現設計作品內在邏輯的直觀演示。另一方面,通過與其他高校聯合教學,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金敏麗[11]研究認為,部分風景園林專業院校可與其他相關專業的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與交流,包括聘請外教講授專業課程或開展專題講座,與高校開展聯合培養計劃,以及開展短期的聯合設計等;通過與其他院校開展專業教學聯合,發揮不同院校的特色,共同探討對相同問題的不同創新思維與解決途徑,并在思維差異中得到共同的提升。
2.4 優化過程性考核評價
熊輝等[10]研究認為,信息化教學和過程性評價考核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園林設計重難點的理解,提升其作圖能力。設計類課程可借助互聯網平臺實現多維度的全過程性考核,設置合理的考核占比,將線上自主學習內容、課堂活動評論、分組任務和設計實踐等納入考核評價標準。其中,對于主觀因素較強的分組任務、設計實踐等環節,細化教師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和自我評價等評分的占比。袁媛等[12]研究指出,增加平時成績的占比,借助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利用翻轉課堂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成績,并實時更新評價結果,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有效的教學反饋有助于教師及時掌握教學效果和教學進度,進而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
3 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成效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的園林規劃設計課程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學生的專業素養得到明顯提高,借助互聯網平臺能夠獲取更多設計素材和經典案例,拓寬了其設計思路,提高了設計水平;同時,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增強,通過云課堂等在線教學平臺,接觸更多實踐設計項目,通過觀摩實踐項目從設計到施工的過程,加深對園林規劃設計的認識,提升其專業水平。此外,通過多元化的課程活動設置,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主動性大幅增強。“互聯網+”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樹立發散思維,勇于創新,使其設計過程及作品更具個性化特征,創新思維得到有效培養和鍛煉。另一方面,專業課教師通過互聯網平臺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積極引入互聯網資源,將前沿的園林規劃設計理念和技術融入教學過程中,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元,且與行業發展方向及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園林規劃設計是園林、風景園林等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課程之一。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學資源的整合,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優化教學方式,創新實踐設計類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廣博的學科知識與專業素養的高質量人才,以實現現代風景園林教育教學的目標。
綜上,本文基于“互聯網+”背景,探討園林規劃設計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提出豐富課程資源、拓寬教學路徑、壯大師資隊伍以及優化過程性考核評價等教學改革策略,并逐步結合實際課堂展開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成效,李妍. 區域數字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原則與應用成效[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9):23-26.
[2] 崔麗紅,田斌,姜蓓蓓. “互聯網+” 慕課下高職院校園林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以湘西職院園林專業為例[J]. 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9):39-40.
[3] 楊園園. 互聯網時代下平面設計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評《計算機輔助園林設計》[J]. 中國食用菌,2019,38(11):70.
[4] 劉妍. “互聯網+” 背景下的項目導入式教學方法的研究:以景觀設計課程為例[J]. 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9,40(6):70-73.
[5] 沈冰潔. “互聯網+” 模式下園林設計類課程學生個性化學習研究:以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為例[J]. 教師,2021(27):94-95.
[6] 龔巧敏. “互聯網+” 時代園林設計課程混合式教學的挑戰與對策[J]. 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2,33(6):60-63.
[7] 高宇瓊,郭春喜,楊忠華. 案例教學法在“園林設計” 課程中的創新應用[J]. 西部素質教育,2022,8(22):5-9.
[8] 黃穎穎. 大數據背景下風景園林設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 中國新通信,2022,24(16):239-241.
[9] 周練. 基于體驗式的園林建筑設計教學改革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學園林專業為例[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4(7):142-145.
[10] 熊輝,周晨. “園林設計” 課程開展信息化教學的實踐: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 中國林業教育,2021,39(2):54-57.
[11] 金敏麗. 風景園林專業教學資源整合的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27-30.
[12] 袁媛,劉衛國. 問題導向式教學設計與實踐在風景園林設計課程中的運用[J]. 安徽農學通報,2022,28(7):181-183.
(責任編輯: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