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縱深推進,大單元教學已成為新時期學科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本文闡述了“教—學—評”一體化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發揮的作用,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可借鑒的方案。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 數學大單元教學 策略
由于數學學科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等特點,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將基本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并實現全面發展。大單元教學強調整體與進階,注重知識的關聯性,在知識傳授和素養培育方面具有較大優勢。而把“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可以將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課堂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打造高效數學課堂。以下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基礎,探討“教—學—評”一體化在大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立足新課標,結合學生實際,制訂大單元教學目標
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推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目標不再單一地以傳授學生數學知識和技能為主,而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使知識之間建立密切的聯系,而將“教—學—評”一體化應用在數學大單元教學中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教師也能夠及時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跟隨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優異表現,點明學生的不足之處,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問題,進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最終實現教學相長。
例如,在北師大版四上“除法”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其內容設計旨在幫助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本單元的重點內容是試商和調商以及應用商不變的規律,培養學生的靈活運算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此單元的“除法”學習也是小學階段五次整數除法學習中的最后一次。在正式開展本單元教學之前,學生的前置知識水平是已掌握了除法的意義及表內除法,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等除法相關的計算方法。
筆者立足于核心素養與知識內容兩個維度,明確本單元主要培養的學科素養是數感、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建立重要的數學模型,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制訂本單元教學目標:(1)了解與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且商是一位數的除法知識;(2)學生明晰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運算過程,其中能將除數看作整十數試商;(3)在試商、調商的過程中,感受到應用數學知識的樂趣,愿意參與到三位數除以兩位數運算中;(4)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通過設定以上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促使學生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進行本單元內容的學習。在教學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時刻圍繞著既定的教學目標,觀察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動態化觀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二、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豐富大單元教學活動
在大單元教學中,應以核心問題為導向,旨在促進學生的深度理解和數學思維的培養。教師應立足于課程核心素養目標,用大概念統籌單元學習內容,用大任務、大情境啟動單元學習,將相關知識有機整合,幫助學生建立更為全面、持久的數學認知結構。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現在的認知水平在哪里?(課前的學情分析),這節課要到哪里去?(確立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怎么去?(搭建學習支架,設計教學過程)是否到達?(預設的教學目標達成程度)沒達成怎么辦?(未達成教學目標如何補救)”這五個角度出發,層層遞進,一脈相承,讓“教—學—評”一體化貫通融合。
“秋游”這一課是“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豎式筆算的延續,相較于前兩個課時,計算步驟和方法相同,但試商增加了難度,即試商后需要再調商,要經歷多次估算和比較,過程變得比較復雜了,因此本節課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學習除數是兩位數除法豎式筆算的難點。教材中本節課的核心任務是“三年級學生都坐小客車,需要幾輛車?”并通過三個數學問題串聯任務。對問題的解析,可以統整出相應的教學活動。前兩個問題主要是通過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引導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調商的方法,這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調商過程,讓學生明晰除數估小對商的影響,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試商過程中調商的必要性。第三個問題是通過生生交流,最終歸納出調商的具體做法。后兩個問題是基于最初的探索經驗而進行的遷移應用和歸納總結,因此第一個問題是基礎問題,整個過程體現了整數除法的算理一致性。在探究“192÷24=?”的過程中,將估算、口算、筆算綜合運用于一體,為理解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調商方法打下堅實的基礎,是以理通法形成算法,培養了學生的數感、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
三、根據教與學的活動現實,采用多樣化大單元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在數學大單元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評”一體化三個環節中最為重要的一環。教學評價以落實育人目標為宗旨,表現為三個方面的特征,即全面性、發展性、科學性。評價的全面性表現在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合理、有效的評價,對課上的基礎性作業和課后的拓展性作業進行差異評價。評價的發展性則引導學生從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高轉變為核心素養發展,充分挖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評價的科學性是將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了解學習目標的動態達成情況,監測與調控學習過程,反饋與指導改進教學,關注學生學習和成長歷程,為后續教學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本單元“除法”的教學圍繞目標、注重根本、三維交互、體現素養,該單元的教學評價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形成良好的數感,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及時掌握學習內容,根據評價標準設計相應的評價任務內容,確保評價標準與評價任務內容相一致。該單元的具體評價實施方案設計如下:(1)口算練習和計算練習的成績評價。設計不同難度級別的口算和計算練習,通過評估學生的準確度和速度,了解他們在口算和計算方面的掌握程度。(2)書面作業的完成情況和準確度評價。布置書面作業,檢查學生對列豎式計算除法的掌握和應用能力,評估他們的解題準確性和書寫規范性。(3)在實際問題中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評價。設計多個實際問題情境,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評估他們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性。評價標準可以包括問題的正確解答、解題步驟的合理性以及問題解決過程的清晰度。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的“評價”建議中強調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評價學生,不僅是師生的單項評價,更有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教學中,可以選用層次較高的學生的作品,組織有效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用好的評價結果,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改進教師的教學模式,以評促教,為后續教育教學提供依據。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桃城鎮中心小學)
——————
參考文獻:
[1]高文娟. 單元整體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評一體化應用分析[J]. 理科愛好者,2023(06):182-184.
[2]陳文娟.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 教育界,2023(27):65-67.
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評一體化’設計研究”(項目編號:JSZJ23145,福建教育學院資助)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