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將項目化學習應用到勞動教育中,能夠很好地凸顯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教師可以從項目整體著手,構建相應的勞動課程任務群,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經歷勞動實踐的全部過程,通過成果展示以及全程評價,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文章從項目化學習的內涵出發,分析了其對創造性勞動的指導作用,并就項目化學習下的小學創造性勞動實踐進行了研究。文章探討了項目式學習在提升中小學生勞動素養方面的應用,通過具體案例和實踐策略,分析了其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項目化學習;勞動素養;勞動探究
一、項目式學習提升勞動素養的意義
(一)增強勞動意識
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通過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勞動項目,引導學生關注勞動、尊重勞動和熱愛勞動。在項目化學習、真實情境引領下,能夠改善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抗拒與抵觸心理,讓學生在勞動中獲得榮譽感、成就感,培養學生積極的勞動態度、勞動情感,達到享受勞動、熱愛勞動的狀態。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學生的指導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學生則始終處于主導地位。通過親身參與勞動,學生不僅能夠深刻理解勞動的內在價值,還能認識到勞動的深遠意義,并在勞動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項目式學習特別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責任感。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實際的勞動活動中學習如何與同伴協作,如何分享成果,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起自己的責任感,同時提升自己的執行能力。
(二)提升勞動技能
項目式學習注重實踐操作與技能培養。以項目化學習作為支撐,實施創造性勞動實踐,可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勞動技能。在勞動項目中,學生需要通過親自動手進行操作和實踐來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通過讓學生參與真實問題的解決和項目的完成,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勞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不僅提高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和自立能力,還能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勞動習慣
良好的勞動習慣是勞動素養的重要體現。項目式勞動往往周期長、復雜度高,完成一項項目式勞動任務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經歷較為復雜的過程,因此更考驗學生的耐心、細致和自律。項目式學習通過長期的勞動實踐,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勞動環節,逐步培養學生勞逸結合、持之以恒和細致入微的勞動習慣。例如,在“校園衛生保潔”項目中,學生需要定期參與校園的清潔工作,這種持續性的勞動實踐有助于學生形成定時、定點、定量的勞動習慣,從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整潔有序的環境,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四)樹立勞動價值觀
項目式學習強調勞動的重要性和意義,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并通過勞動實踐的過程,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僅注重提高人的勞動技能,更注重勞動情感、勞動思維、勞動素養的培育。作為一種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勞動教育首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積極勞動、崇尚勞動的勞動價值觀。通過發揮勞動的教育作用,以勞育人,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格,提高個人的道德素養。通過參與勞動項目、體驗勞動過程,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認識到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的源泉,也是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途徑。同時,項目式學習還鼓勵學生通過勞動實踐服務他人、奉獻社會,從而培養社會責任感,提高公民意識。
二、項目式學習在勞動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選擇合適項目,促進勞動理解
在勞動實踐中,勞動動機非常關鍵,是引發勞動的起點,對創造性勞動的實施至關重要。教師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學生年齡和興趣。對于低年級學生,應設計簡單、易操作且充滿趣味性的勞動項目。對于中高年級學生,可以設計一些更具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勞動項目。其次是明確教學目標。在選擇勞動項目時,要明確教學目標,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力、團隊合作精神、環保意識等。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學生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同時要把握學科融合、家校聯動等原則,進行梳理與選擇、分析與決策,形成結構式、系統化、長程性的勞動元主題。要落實勞動教育,學校需結合學生學習、生活的真實情境及已有基礎,整合相關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地開發,形成自己的勞動教育項目。
(二)問題驅動引領,深化勞動內涵
設計學習任務時,應以“核心問題”為中心,明確展示解決問題的步驟和邏輯。核心問題的設定是項目式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影響到項目學習的成效和質量。教師還要堅持現實性原則,能夠考慮到現實生活的多樣性,在帶領學生分析勞動問題、解決勞動問題的過程中,融合真實勞動背景、勞動條件、勞動角色,切實提高整個任務項目的真實性與挑戰性,以還原現實世界的方式,豐富學生的體驗。例如在日常生活勞動中,驅動問題為:“如何讓我們的教室變得更加整潔有序?”設計思路:這個問題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夠引發學生對教室環境的關注,激發他們的整理收納興趣。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制定方案、動手實踐等步驟,學習分類整理、物品歸位等勞動技能。
(三)創設真實情境,增強勞動體驗
項目式勞動教育是基于勞動任務的學習。項目式學習注重于營造逼真的實踐場景,鼓勵學生在貼近現實生活的情境中進行探究和學習。在勞動教育的范疇內,教師可以通過模擬真實的勞動環境或組織校外實踐體驗,為學生提供深刻的學習體驗和沉浸感。為此,學校創設了班級及校級“職業體驗”崗位,并依托校內資源,如“麗心小菜園”、班級日常清潔區域、班級綠植角等場所,策劃了一系列服務性質的勞動項目,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實踐中,親身體驗勞動的辛勞,深刻理解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進而學會更加尊重勞動者及其勞動成果。
(四)提供學習支架,助推勞動探究
學生是項目式學習的主體。在中小學勞動教育中實施項目式學習活動時,教師的課堂角色有所轉變,教師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傳授者,更要成為學生的輔導者、陪伴者,要與學生組建學習共同體,適時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幫助,輔助學生順利實現學習目標。具體來看,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綜合分析,并輔助學生建立完善的學習支架,以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穩步發展。在引領學生實施較為繁復的勞動任務之際,教師應當構建學習支架,可預先依據勞動流程制定一個詳細的步驟指南,以此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引導與提示,確保學生能夠順暢地完成勞動任務。在培育學生掌握某些較為復雜的勞動技能過程中,教師還需提供學習支架,可事先為學生準備示范視頻資料,使學生能夠初步把握整個勞動流程,明確其中的關鍵環節與操作步驟。
參考文獻:
[1]陳芒芒,尹賽賽.基于“項目學習模式”的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24(18).
[2]張曉蓉.項目化學習,創造性勞動——基于真實情境探究小學勞動教學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6).
[3]胡艷梅.小學科學與勞動教育有機融合的實踐策略[J].考試周刊,2023(31).
[4]位旦,趙楓.項目式勞動:培育學生勞動素養的重要途徑[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4(02).
[5]趙藝璇.以勞育人: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勞動教育的歷史演進與當代使命[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4(04).
[6]王艷青.項目化學習下的小學創造性勞動實踐探究[J].智力,2023(33).
[7]高潔萍.依托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勞動核心素養——以岑溪市第一小學的勞動教育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