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網絡空間已然成為大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第一環境”,良好的網絡輿論生態對大學生的誠信觀念和誠信行為的培養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文章結合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涵及重要意義,立足輿論生態治理視角,在分析大學生誠信行為表現的基礎上,通過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檔案體系、評估體系、管理體系、制度體系以及課堂體系等方面的建設,以優化高校誠信教育體系建設,對增強社會輿論生態治理、誠信體系建設以及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 輿論生態;誠信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1.029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an Integrity Educ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Public Opinion Ecological Governance
CUI Pe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00)
Abstract Currently, cyberspace has become the \"first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tudy, work, and live. A good online public opinion ecology has a positive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concepts and integrity behaviors.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g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opinion ecological governance, and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behavior. B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education file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institutional system, and classroom system, it optim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grity education syste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social public opinion ecological governance, integ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llege talent cultivation.
Keywords public opinion ecology; integrity education; strategy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使得網絡輿論生態正經歷一場深刻變革,作為社會輿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良好輿論生態環境的建設,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已達10.9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7.5%[1]。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道德約束、行為監管相對薄弱,大學生網絡違規、網絡暴力、網絡侵權等失范行為屢見不鮮,這對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建設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弘揚誠信文化,健全誠信建設長效機制。”[2]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構建符合互聯網時代發展特點的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對推動社會輿論生態治理、誠信體系建設以及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1"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1.1" 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科學內涵
所謂“誠信教育”,主要是指在誠信基礎上實施的教育。有的學者認為,誠信教育是指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受教育者自身發展和思想道德形成發展規律,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把受教育者培養成誠實守信的道德公民的教育活動[3]。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社會發展需求、高等教育發展等方面的要求,都賦予了“誠信教育”新的科學內涵。當前時代的大學生誠信教育是指高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據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有目的、有針對性、有組織地進行的有關誠信品質培養的教育,是培養大學生誠信意識,提高大學生誠信水平,養成大學生誠信習慣的教育過程。
1.2" 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要意義
首先,誠信教育是大學生立身處世的根本需要。誠信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大學生作為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肩負著重大責任和使命,大學生的誠信品質在一定意義上關乎著國家的未來。其次,誠信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建設發展是學校優化育人環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客觀需要,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其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都具有重要意義。再次,誠信教育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社會發展沒有誠信,就沒有秩序,社會經濟就不能正常運行,加強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最后,大學生誠信教育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誠信作為其基本理念之一,不僅關系國民道德素質,還與民族和國家形象息息相關,大學生能否樹立誠信理念、行誠信之舉事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踐行,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2 高校輿論生態治理實踐中大學生誠信行為的影響因素
輿論生態是網絡媒體時代演進的一種新“人造生態”[4],基于大學生群體自身的特殊性,不同輿論生態環境對大學生誠信行為具有不同的影響,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環境對大學生誠信行為的影響。良好的社會風氣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誠信價值觀。反之,社會不良風氣對大學生誠信行為的影響顯著,市場經濟中的失信行為、社會上的不誠信現象均會對大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導致他們形成不誠信的行為習慣。大學生在面臨社會諸多誘惑時,尤其是關系自身利益時,其誠信信念容易動搖。
二是學校教育對大學生誠信行為的影響。學校教育在培養大學生誠信意識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誠信教育作為大學生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關乎個人道德品質的培養,又對整個社會的誠信氛圍、經濟發展及法治建設具有深遠影響。學校通過誠信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之認識到誠信不僅是個人品質的體現,也是社會交往和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礎。學校教育對大學生誠信行為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比如開設專門的思想道德修養等課程,系統地向學生傳授誠信知識,開展一系列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增強學生誠信意識,教師嚴謹的教學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若對誠信教育不重視,課程教學、活動開展僅是走形式,對學生的評價重成績輕品德表現,難以讓學生真正理解誠信的內涵,從而導致一些誠信失范行為的發生。
三是家庭環境對大學生誠信行為有顯著影響。家庭環境是影響大學生誠信行為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長的行為和態度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直接的示范效應,誠信氛圍濃厚的家庭,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孩子就會耳濡目染,將誠信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若家庭教育中缺失誠信的培養,可能導致大學生誠信失范行為出現。比如,部分家長過于強調結果,忽略過程是否誠實守信,孩子為了獲得獎勵或好成績,可能會發生一些不誠信的行為,比如考試作弊等。這種家庭教育缺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正確的引導,導致在學業、經濟、日常生活等方面出現誠信問題。
3" 高校輿論生態治理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構建策略
高校輿論生態的優化有利于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我國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力量[5]。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各行各業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來源,基于輿論生態治理視角,可從檔案體系、評估體系、管理體系、制度體系以及課堂體系等五個方面實施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構建。
3.1" 大學生誠信教育檔案體系的構建
大學生誠信檔案,是大學生在校誠信狀況的真實記錄,是學生的第二身份證和進入社會的通行證,具有客觀性、變化性、多元性和共享性的特點[6],當前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檔案體系主要從兩方面開展,一是進一步規范檔案管理,在學校設立專門的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學生檔案管理要實現專門管理和專人負責,明確誠信檔案內容清單,完善誠信檔案信息收集、歸檔流程制度,真實客觀地記錄學生在學習、生活、網絡行為等方面的誠信信息,實現大學生誠信檔案建設的“專門化”。二是加強學生個人檔案的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的電子誠信檔案。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突破,線上和線下信息的互為補充為完善個人誠信檔案創造了巨大可能[7]。利用現代化教育管理手段,將學生的誠信檔案信息通過計算機錄入和處理,完成誠信檔案電子化、數字化的轉換,建設學生個人誠信信息數據庫,并且通過網絡可以實現互聯共享,從而可以方便、快捷地記錄學生的誠信行為和表現,實現大學生誠信教育檔案建設的“信息化”。
3.2" 大學生誠信教育評估體系的構建
大學生誠信教育評估體系的建立對學生誠信意識和優良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具體建設內容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要確立完善且具有教育導向的誠信教育評估指標。評估指標可立足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線上和線下、觀念和行為等多個維度予以分類確定,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確定重要指標的權重,最后可通過加權平均分的算法予以計算。第二,要建立合理且操作性強的誠信教育評估路徑。評估的路徑一般分為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議、班級評議及學校職能部門評議等形式,還包括社會評價對學校的反饋情況,但具體實施過程中,必須設立專門的評估組織人員,可在院(系)設立評估小組,還可協調學校其他職能部門共同負責評估的審核、鑒定和記錄等工作。第三,要建立暢通且公開共享的誠信教育評估平臺。依托新媒體、互聯網、大數據等,建立信息化的誠信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實時記錄學生的誠信行為,從而實現誠信信息的動態共享,培養學生良好的誠信品質。
3.3" 大學生誠信教育管理體系的構建
當前,大學生的誠信品質越來越受到就業單位及社會的關注,高校對誠信教育管理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誠信教育管理體系應包括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有效的管理監督三個方面。首先,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必須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和人員,負責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檔案、制度、評價及課程等方面的建設,保障大學生誠信教育管理的“專業性”。其次,做到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規可循,還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度規范促進高校誠信教育管理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保障大學生誠信教育管理的“標準性”。再次,為使大學生誠信教育的各項工作得以有效落實,還應增強對誠信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監督,通過建立監督和反饋機制,厘清監督內容,規范監督程序,從而保障大學生誠信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3.4" 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體系的構建
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誠信意識和品質,既需要思想教育的觀念內化,還需要依托完善的制度約束,不僅需要道德自律,還需要制度他律。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體系的構建,既要與時代發展相適應,與大學生實際特點相符合,又要與誠信道德建設的本質要求相一致。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體系包含的內容較多,一方面涉及大學生在校誠信行為表現的誠信內容規范,另一方面也涉及大學生誠信教育實施的相關標準要求。基于學生學校兩個層面,可將大學生誠信教育制度體系的構建分為保障誠信教育有效實施的管理制度兩個方面。規范學生誠信行為的內容制度,一般根據誠信行為發生的屬性分為學業誠信制度、經濟誠信制度、社會誠信制度等,其最終目的就是對大學生誠信行為的要求達到標準化。保障誠信教育實施的管理制度,主要指誠信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環節的相關制度規范,具體包括誠信信息采集制度、誠信檔案制度、誠信監督制度、誠信教育評估制度等等,其作用就是保障大學生誠信教育工作規范有序進行。
3.5" 大學生誠信教育課堂體系的構建
高校大學生誠信教育課堂體系的構建,一方面,要融入課堂主渠道,加強誠信教育的“第一課堂”建設。任課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須將誠信教育融入課程教學過程中,廣泛開展誠信教育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將“誠信”作為立身之本,將品德修養與知識學習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要創新校園文化載體,加強誠信教育的“第二課堂”建設。“第二課堂”作為“第一課堂”的有益補充,在道德培養和思想引領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實施為契機,突出誠信建設主題,創建誠信教育活動“項目庫”,并注重打造誠信教育的活動品牌,從而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和水平。同時,結合新媒體技術還可以將誠信教育從現實社會向虛擬空間延伸,通過網絡信息的精準推送和快速便捷的信息傳播平臺[8],加強輿論宣傳,堅持正面引導,從而通過良好網絡輿論生態的建立推動大學生誠信教育水平的提升。
基金項目:山東理工大學“揭榜掛牌”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高校治理現代化視域下網絡輿論引導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山東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校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研究生學術道德自主性培育研究”。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4-03-22).https://www3.cnnic.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8(1):2.
[3] 朱永新,徐艷,秦燕.誠信啟示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宋仕平,江映月.高校輿論生態治理的現實困境與策略選擇[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4):6-10.
[5] 趙家琪.網絡輿論生態優化與提升路徑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23.
[6] 董雪梅,劉玉瑋.大學生誠信檔案信息資源體系的建設研究[J].檔案學通訊,2009(3):78-82.
[7] 李志強,余炫樸.基于SMOTE-LR的大學生學術失信預測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76-83.
[8] 張芙蓉,郭青,田星杰.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誠信教育調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7):75-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