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標準化護理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危重期間護理中的效果。方法: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共有60名心力衰竭危重期患者在上海市嘉定區中醫醫院接受標準化護理,將60名患者按照對比組與研究組劃分,對比組30名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研究組30名患者接受標準化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不良情緒、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率、護理滿意度、搶救情況、心率與血壓變化情況。結果:研究組不良情緒改善與對比組相比更為顯著,P﹤0.05;對比兩組生活質量,研究組各項評分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對比組是并發癥總發生率更高的小組,P﹤0.05;研究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比組,P﹤0.05;針對兩組搶救情況進行比較,院內反應時間和搶救反應時間用時更短的是研究組,P﹤0.05;兩組患者心率血壓變化護理后研究組變化更為顯著,P﹤0.05。結論:標準化護理應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危重期護理,對其不良情緒改善有促進性作用,能夠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更利于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患者在護理服務期間,其搶救情況得到了大幅改善,更緩解了患者不良身體狀態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標準化護理,心力衰竭,危重期,護理效果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60
0 引 言
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最后階段,一般誘發原因為心臟病變,影響器官與組織的灌溉能力。心血管疾病中心力衰竭的發生率較高,若錯過最佳搶救與護理時間,可能會引發患者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诖?,臨床中提出應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標準化護理干預,保證患者身體健康狀態。本研究基于這一觀點分析了危重期心力衰竭患者標準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60名心力衰竭危重癥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上海市嘉定區中醫醫院收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將60名患者通過隨機數表法分配為對比組與研究組。對比組20名患者為男性、10名患者為女性,其年齡為64~78歲,平均(71.04±1.42)歲;研究組患者中18人為男性、12人為女性,患者年齡取值范圍65 ~78歲,計算其樣本年齡中位數(71.50±1.45)歲。兩組患者年齡與性別等一般資料從總體上來看差異較小,P gt;0.05。
納入標準:經臨床醫學診斷確診進入心力衰竭危重期;患者事先已對本研究知情并簽訂了知情同意書;臨床配合度較高。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嚴重臟器功能障礙人群;未滿足臨床醫學診斷標準人群;臨床護理依從性較差或合并精神障礙患者。
1.2 方法
對比組實施常規護理?;颊咝杞邮苌w征監測,并進一步解決水電解質失衡的問題,同時為其提供營養支持等。
研究組實施標準化護理。(1)基礎情況監測。護理期間應對患者的體征、健康狀態與皮膚變化加強監測,同時為患者提供低流量吸氧以及心電監護干預。應提前準備好搶救需要的藥物以及設備,幫助患者及時解決呼吸道分泌物的問題,保證患者健康。此外,護理干預期間應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保證營養輸注。(2)護理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知識技能,面對患者產生的不良情緒,能夠通過專業的問詢和細致地交流,引導患者說出不良情緒的誘發原因,進一步提升患者臨床治療配合度。(3)護理過程中患者會享受到護理人員提供的飲食指導服務,患者應盡量攝入易于消化和清淡的食物,避免腌制食物或者高油、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入,保證患者機體營養狀態。(4)在護理期間患者家屬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護理人員有必要向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宣教,發生突發事件時,患者家屬能夠有效應對,處理問題的同時,第一時間尋求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幫助。
1.3 評價和觀察指標
兩組需要接受情緒變化、生活質量水平變化、并發癥發生情況、護理滿意度、搶救情況以及心率和血壓的變化對比。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樣本分析所選取的數據學軟件為S P S S22.0,計數資料選取為n(%),計量資料的選取為(-x ±s),臨床數據檢驗分析所應用的軟件為t 與χ2,P﹥0.05則證明研究具備臨床價值。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情緒變化
兩組患者接受焦慮、抑郁評分的比較與分析,研究組不良情緒變化與對比組相比更為顯著,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對比組與研究組患者中,生活質量改善顯著的小組為研究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對比組的并發癥發生風險高于研究組,Plt;0.05,詳細數據見表3。
2.4 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的護理總滿意度較對比組更高,Plt;0.05,詳細數據見表4。
2.5 評價兩組搶救情況
研究組搶救需要的時間更短,P lt;0.05,詳細數據見表5。
2.6 評價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研究組心率與血壓水平變化更為顯著,Plt;0.05,詳細數據見表6。
3 討 論
心力衰竭臨床病死率較高且疾病發展速度較快,臨床分析認為該疾病的誘發因素為心臟病變。心臟病變后其搏血量與組織灌血量下降,心臟射血功能也有所減弱,無法為機體正常供應血量[1]。現階段,針對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療常以擴張血管、強心、利尿為基本原則,目的是盡快恢復心肌的供血功能,提升其代謝水平,進而將患者因病死亡的風險控制到最低,保障臨床療效。
標準化護理是以患者需求為中心而提出的護理模式,能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對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提升有所促進,是現代化的護理方案,且具備整體性、連續性以及計劃性[2]。標準化護理干預的應用規范了整個護理干預流程,讓患者的病癥能夠得到更加科學和準確的診斷,確保整個搶救工作能夠順利進行,在短時間內為患者提供緊急護理干預,進而保障搶救成功率[3]。
在心力衰竭危機期患者護理過程中,為了提供更加標準化和針對性的護理流程,護理人員會接受定期培訓,加強自身業務水平以及專業素養的培養,保證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地完成護理操作,保證基礎搶救護理質量,挽救患者生命。不僅如此,標準化護理流程期間,護理人員會對患者加強健康宣教,患者及其家屬能夠從中了解病癥具體誘發因素以及具體的預防和治療手段,無論是對于患者還是其家屬的認知水平提升都有重要意義[4]。在標準化護理流程干預下,患者及其家屬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夠保持冷靜,并且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出有效的控制干預方法,對搶救成功率有所保障[5-6]。由此可見,標準化護理流程對心力衰竭危急期患者而言,是較為可靠的護理方案,值得推廣。
本研究重點分析對比組和研究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水平變化,發現護理干預后研究組各項數值變化更為顯著,從側面印證了護理干預后,研究組的不良情緒得到明顯改善,P﹤0.05;從患者社會生活、飲食質量與運動功能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較對比組相比更為顯著,P﹤0.05;評價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對比組并發癥患者總人數多于研究組,P﹤0.05;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滿意度,研究組總滿意度更高,P﹤0.05;在搶救指標的對比分析中能夠了解到,研究組院內反應用時更短,且搶救速度更快,P﹤0.05;兩組患者接受生命體征變化的比較分析,研究組的生命體征變化更為顯著,P﹤0.05。
綜上所述,將標準化護理程序應用于危急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能夠進一步保障臨床護理效果,對患者生活質量與不良情緒改善有促進意義,同時,護理干預過程中患者的并發癥風險得到顯著控制,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提升有所促進,減少了患者搶救需要的時間,對患者生命體征改善有促進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媛.對心力衰竭危重期患者實施標準化護理程序的應用價值[J].飲食保健,2020,7(32):146-147.
[2]靳芳.對心力衰竭危重期患者實施標準化護理程序的應用價值[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0,26(3):435-437.
[3]陳穎.危重癥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影響因素分析及風險預測模型構建[D].青島:青島大學,2021.
[4]周曉靜.標準化護理程序在CCU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35(3):326-329.
[5]傅麗燕.標準化護理流程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1):78-80.
[6]鄭曉莉.標準化流程的護理干預對ICU重癥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及急救時間的干預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23,13(15):65-67.
作者簡介
董慧,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內科護理。
王雪羽,通信作者,本科,護師,研究方向為內科護理。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