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耐藥性肺結核患者采取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干預的效果。方法:選取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感染科住院治療的耐藥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在院內均采取常規抗結核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實驗組采取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干預,評價兩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MMAS-8)、耐藥肺結核認知率、痰結核菌培養轉陰率、自我管理能力。結果:實驗組ESCA評分、耐藥肺結核認知率、痰結核菌轉陰率、服藥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耐藥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中,采取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率,使其依從服藥,并改善其肺結核病情。
關鍵詞:標準化,層級聯動,耐藥肺結核,健康教育,認知率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16.061
0 引 言
耐藥性肺結核是指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對疾病無法達到較好效果,即肺結核治療特異性不高。耐藥性肺結核包括原發性耐藥及獲得性耐藥,伴隨世界范圍內的人口流動量較大,耐藥性肺結核發生率持續增長。耐藥肺結核反復發作,治療費用高,難度大,產生巨大的公共衛生負擔[1]。針對肺結核疾病,臨床上已經開始實施分級診療,醫院及社區聯合合作,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從而提升患者的認知。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行為,并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為患者堅持治療提供行為載體[2]。過往健康教育模式單一,無法滿足患者的認知需求。本研究中,通過制定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措施,并將其應用在耐藥肺結核患者中,以探究采取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對耐藥性肺結核患者的干預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南充醫院感染科住院治療的耐藥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 0例。對照組:男2 2例、女18例,年齡22~76歲,平均(45.21±4.23)歲。病程8~38個月,平均(24.18±6.12)個月;實驗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1~77歲,平均(45.67±4.36)歲。病程8~39個月,平均(24.32±6.2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 gt;0.05。
納入標準:(1)患者經臨床癥狀、免疫學、病原學及胸部影像學檢查等多種方法診斷為肺結核;(2)痰結核菌培養證實對一種或多種抗結核藥物存在耐藥性;(3)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對服用藥物、檢測項目及護理管理方法均知曉并同意;(4)年齡大于或等于18歲患者;(5)自愿參與該研究。
排除標準:(1)有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2)嚴重肝、腎疾病患者;(3)有精神類疾病患者;(4)免疫系統疾病患者;(5)血液系統疾病患者;(6)惡性腫瘤患者;(7)癡呆患者。
1.2 方法
兩組患者采取常規抗結核治療,醫生根據患者的耐藥性,調整用藥方案。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按醫囑為患者注射藥物,并叮囑患者在院內多休息,在巡查病房期間,為患者普及耐藥肺結核知識及治療方法,為患者發放健康手冊,其中有關于耐藥肺結核的知識,讓患者自主學習。出院時,叮囑患者健康飲食及堅持用藥,并每個月隨訪1~2次,在隨訪期間說明患者復查的時間,讓患者按時進入醫院復查。
實驗組采取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該健康教育模式是醫院與社區聯動,從院內及院外兩個方面提供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規劃。在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實施前,醫院與社區聯合,建立雙向轉診網絡,并構建起耐藥肺結核干預群組,護理人員先學習耐藥肺結核的健康知識,為此類人員做好知識培訓,覆蓋社區醫療機構。在培訓期間,要求每個護理人員掌握豐富的耐藥肺結核知識,并提升護理人員的健康管理經驗。院內由醫院護理人員提供健康教育,院外則由社區護士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視頻資料、健康手冊,其中涵蓋基礎知識、飲食方法、日常生活習慣等,此外,定期為患者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幫助患者深刻理解耐藥肺結核。(2)實施方法。1)健康知識講座。在層級聯動期間,醫院護士及社區護士遵循規劃標準,分兩個階段實施健康知識講座,為患者講解耐藥肺結核基礎知識、藥物治療方法、科學飲食方法、用藥期間常見的不良反應以及日常生活習慣等。在院內及院外健康教育中,將理論知識與視頻案例融合,每次健康教育時間在30 min左右。在健康教育后,組織患者討論,并根據患者的主訴,由護理人員向其說明其中的認知誤區,并幫助患者打破誤區,形成正確的認知觀念,讓患者主動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2)樹立健康信念。在醫院及社區健康教育中,為患者樹立健康信念,護士以案例為基礎,介紹耐藥肺結核治療的新型藥物及藥物類別,并說明每種藥物的服藥規律及可能發生的反應。在宣教中說明不合理用藥會引發的后果,鼓勵患者表述不合理用藥的因素,改變影響患者不科學用藥的因素,使患者堅持用藥。護士可融合《耐藥肺結核用藥小百科》視頻資料,將知識以信息技術的方式傳遞給患者,供患者在院或居家反復學習。3)培養健康行為。患者居家后,社區護士與患者取得聯系,為患者發放七日藥盒,讓患者標準化用藥,并記錄每天的服藥時間、休息時間、運動時間,通過微信與患者取得聯系,隨訪患者是否標準用藥,每周以微信隨訪2次。
兩組患者的護理周期為12個月。
1.3 觀察指標
(1)Morisky服藥依從性(MMAS-8)。量表最高8分,低于6分為依從性差,6~7分代表依從性中等,8分代表依從性良好[3]。
(2)耐藥肺結核認知率。干預6個月后,調查耐藥肺結核知識掌握評價表得分情況,耐藥肺結核知識掌握率(%)=(掌握+部分掌握)例數/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耐藥肺結核知識掌握率,高于80分為掌握,40~79分為部分掌握,低于39分為未掌握。
(3)痰結核菌培養轉陰率。比較兩組患者一年內痰結核菌培養轉陰率。
(4)自我管理能力。通過ESCA自我護理能力量表調查,在出院后6個月進行調查,該量表包含4個方面,共計43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分值高代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強。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如服從正態分布且方差齊,采用兩獨立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以n (%)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依從性對比
實驗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耐藥肺結核認知率對比
實驗組認知率高于對照組,P﹤0. 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患者痰結核菌培養轉陰率對比
實驗組1年內的痰結核菌培養轉陰人數28例、轉陰率為70%,對照組1年內的痰結核菌培養轉陰人數20例、轉陰率為50%,實驗組痰結核菌培養轉陰率高于對照組,P﹤0.05。
2.4 兩組患者護理6個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
實驗組ESCA自我護理能力評分(94.54±4.12)分,對照組ESCA自我護理能力評分(76.65±8.68)分,實驗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耐藥肺結核治療時間大約在18~24個月,甚至更長,強化期一般需要9~12個月,其余時間為鞏固治療,但由于強化期患者病情重、傳染性強、用藥方案復雜等特點,患者出院后6個月內更易造成耐藥結核菌的蔓延,且患者出院6個月末時的治療效果直接影響預后。但多數患者對耐藥肺結核存在誤區,患者對耐藥肺結核認知不足,在治療期間容易發生焦慮及抑郁情緒,對其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4]。為此,在患者住院及出院后,均要提供專業化的護理干預措施,從而增長患者對耐藥肺結核治療的認知,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使其具有自我管理能力。
臨床常規護理中,護理方法單一且具有局限性,若患者并未得到專業化、科學性的護理干預,日常飲食不合理、并未按時用藥,則痰結核菌培養轉陰率低,患者的治療效果不顯著,無法有效改善病情[5]。醫院-社區聯動護理是醫院及院外延續護理模式,使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均能享受到優質護理服務。而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是新型護理路徑,醫院及社區聯合制定健康教育路徑,在院內及院外實施多方面的護理干預措施,培養患者的健康行為及樹立健康理念,幫助患者了解豐富的耐藥肺結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我管控[6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及服藥依從性高,對疾病認知率高,也大幅提升痰結核菌培養轉陰率,相比對照組差異顯著。為此,在耐藥肺結核患者護理中,采取標準化層級聯動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娟,李卿.健康教育用于耐藥肺結核護理對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2,51(14):1655-1657.
[2]劉瑩.健康教育在耐藥肺結核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34):158-159.
[3]杜峰莉,胡絹利.健康教育在耐藥肺結核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21,50(9):1553-1555.
[4]檀穎.耐藥肺結核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方法與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31):217-218.
[5]聶丹.分析健康教育在耐藥肺結核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與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11):136+169.
[6]于蕊.健康教育在耐藥肺結核護理中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15):180+182.
作者簡介
唐艷,碩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耐藥肺結核治療。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