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煤礦企業安全管理和風險評估的關鍵問題,以提高煤礦作業的安全性和效率。方法:首先,通過對煤礦行業安全管理現狀的分析,本研究識別了主要的安全風險和挑戰。其次,本研究詳細研究了風險評估在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包括定性和定量風險評估方法的探討。這些方法在準確識別潛在風險和制定有效預防措施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結果:研究發現,通過采用風險評估方法,煤礦企業能夠更全面地了解安全風險,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降低這些風險。結論:煤礦企業應將風險評估納入其安全管理體系中,以更好地應對安全挑戰和風險。
[關鍵詞]煤礦企業;安全管理;風險;評估
0" " "引 言
煤礦作為重要的能源產業之一,對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起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環境和作業條件,煤礦安全一直是公眾和政府高度關注的問題。歷史上,煤礦事故頻發,不僅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對礦區環境和社會穩定造成了重大影響。因此,加強煤礦企業的安全管理,有效地進行風險評估和控制,對于保障礦工安全、維護企業穩定運行和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 "煤礦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安全培訓與教育不足
煤礦企業在安全管理中常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安全培訓和教育不足。這種不足可能表現在多個方面,如培訓內容不夠全面,培訓方式過時,或者培訓頻率較低。由于煤礦工作環境的特殊性和風險性,員工需要定期接受全面的安全培訓,以確保他們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反應,并在日常工作中遵守安全規程。然而,一些煤礦企業在培訓過程中可能忽視了新技術的應用,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提供更加生動、實際的培訓體驗[1]。此外,培訓的頻率和持續性也是問題所在。一次性的或間斷的培訓不足以使員工完全掌握和記住安全操作規程。因此,煤礦企業需要重視并改進其安全培訓和教育體系,采用更加現代化的方法,并確保培訓是定期的和持續的。
1.2" "安全監管體系薄弱
煤礦企業在安全管理上第二個顯著的問題是安全監管體系薄弱。這包括對安全規定執行不嚴格、監管人員的專業素養不高以及監管設施的缺乏或老化。有效的監管體系應當能夠確保所有安全規程得到嚴格的執行,并對違規行為進行及時的糾正。然而,若監管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或者監管設施不足,就無法有效地識別和預防潛在的安全隱患。此外,監管體系的現代化也是一個重要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利用高科技設備,如傳感器和自動監控系統,可以大大提高監管效率和準確性。因此,煤礦企業需要強化其監管體系,提高監管人員的專業素質,同時加強對現代化監控設備的投入,以提高整體的安全監管能力。
1.3" "應急處理和災害恢復計劃不完善
第三個關鍵問題是應急處理和災害恢復計劃不完善。煤礦行業由于其作業環境的特殊性,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相對較高。因此,一個周全的應急處理計劃對于迅速有效地應對事故至關重要。然而,一些煤礦企業的應急計劃可能過于陳舊,未能覆蓋所有可能的事故場景,或者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執行。除此之外,災害后的恢復計劃也同樣重要,這涉及事故后的人員疏散、救援、設施修復以及環境恢復等多個方面。缺乏有效的災害恢復計劃可能導致事故后果加劇,恢復工作延誤,甚至引發二次災害[2]。因此,煤礦企業需要定期更新和演練其應急處理計劃,并制訂全面的災害恢復計劃,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應對。
2" " "煤礦安全風險評估方法
2.1" "煤礦風險評估的主要內容和步驟
煤礦安全風險評估是一個系統性的過程,旨在識別和分析煤礦作業中的潛在危險和風險。該過程包括幾個關鍵步驟:首先,進行風險識別,這涉及識別所有可能導致傷害或財產損失的潛在危險。其次是風險分析,該步驟評估危險可能導致的后果及其發生的可能性。再次是風險評估,此階段涉及確定風險的嚴重程度,并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采取風險控制措施。最后是風險控制,確定并實施減少或消除風險的措施。這個過程需要定期進行,以確保所有新識別的風險得到妥善處理,并對現有風險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進行重新評估。
2.2" "煤礦風險評估的常用方法和技術
2.2.1" "定性風險評估方法
定性風險評估是煤礦風險評估的常用方法之一。它依賴于專家的知識和經驗來評估風險。這種方法通常包括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進行描述性的評價。例如,可以使用檢查表、專家訪談和現場觀察來收集信息。然后,利用這些信息對風險進行分類,如劃分為“高”“中”或“低”等級。雖然定性方法對于初步評估和識別主要風險非常有用,但它們的主觀性可能導致風險被高估或低估。因此,這種方法通常與其他定量方法結合使用,以獲得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見表1)。
2.2.2" "定量風險評估方法
定量風險評估方法通過數學和統計技術來估計風險的概率和影響。這種方法利用歷史事故數據、概率模型和計算機模擬來量化風險。例如,故障樹分析(FTA)和事件樹分析(ETA)是兩種常用的定量風險評估技術。FTA用于確定導致特定不良事件的不同原因,而ETA則用于評估不同事件發生后可能的后果。定量方法提供了一個更精確的風險評估,有助于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風險控制策略[3]。然而,這種方法的準確性高度依賴于可用數據的質量和完整性。假設研究的目標是評估礦井坍塌的風險。故障樹分析(FTA)數據見表2。
結合表2中的數據可看出:①礦井坍塌(主要事件)發生概率為0.001,此數值表示在給定的時間周期(通常是一年)內發生礦井坍塌的概率。雖然這個概率看起來很低,但鑒于礦井坍塌事件通常帶來嚴重的后果,包括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即使是這樣低的概率也不應被忽視。②地質不穩定(導致坍塌的原因之一),發生概率為0.4,這個較高的概率表明地質不穩定是導致礦井坍塌的一個重要因素。地質不穩定可能是由于自然地質變化,或是由于礦業活動導致的地下結構變化。這需要在礦井設計和日常運營中特別關注,通過地質監測和適當的工程措施來降低風險。③支撐結構失敗(導致坍塌的原因之一),發生概率為0.3,支撐結構的失敗是礦井坍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這可能是由于設計不當、材料缺陷、施工質量問題或維護不足造成的。管理層需要確保支撐結構的設計、施工和維護符合最高的安全標準,并進行定期檢查和必要的加固工作。④水文條件不良(導致坍塌的原因之一),發生概率為0.2,不良的水文條件,如地下水位的異常升高或水流的不穩定,可以對礦井的穩定性造成嚴重影響。這要求礦井企業進行持續的水文監測,并采取措施來管理地下水,如適當的排水系統,以減輕這種風險。總體而言,雖然礦井坍塌的總體發生概率相對較低,但由于其嚴重的后果,相關的風險因素如地質不穩定、支撐結構失敗和水文條件不良需要得到特別的關注和管理。通過對這些風險因素的認識并采取適當的風險緩解措施,可以顯著降低礦井坍塌的風險。
2.2.3" "基于場景的風險評估方法
基于場景的風險評估方法涉及創建和分析不同的假設性事故場景。這種方法的核心是構建一系列可能導致事故的情境,并評估每個情境發生的可能性和潛在后果。這有助于識別那些可能未被其他方法識別的獨特風險。場景分析通常結合了定性和定量方法,以便更全面地了解風險。此外,通過考慮不同的事故場景,可以更好地準備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盡管如此,基于場景的方法可能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和時間來準確構建和分析各種場景。
2.2.4" "風險評估軟件工具的應用
隨著技術的發展,許多煤礦企業開始采用專門的風險評估軟件工具來自動化執行風險評估過程。這些工具通常集成了多種評估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數據管理功能。軟件工具的使用有助于標準化風險評估過程,提高評估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此外,這些工具還可以有效地存儲和管理大量的風險評估數據,便于跟蹤風險的變化并及時更新風險管理策略。然而,軟件工具的有效性取決于輸入數據的質量和工具的正確使用,因此必須確保相關人員接受適當的培訓,以充分利用這些高級工具[4]。
3" " "基于風險評估的煤礦企業安全管理措施
3.1" "加強安全培訓和教育
有效的風險評估揭示了煤礦企業在安全培訓和教育方面的需求。特別是針對識別出的高風險區域,如操作不當、設備故障和環境危害,企業應設計針對性的培訓計劃。這些培訓不僅應包括基本的安全操作規程,還應包含應急響應和災害恢復技能的培訓。通過模擬緊急情況,員工能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實際事故中保持冷靜,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傷害和損失。此外,定期的安全培訓和教育可以確保員工的安全知識得到更新,特別是在引入新技術或新工藝時。
3.2" "強化監管和檢查
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煤礦企業需要強化內部監管和定期檢查,確保所有安全標準和規程得到嚴格執行。對于識別出的高風險區域,如支撐結構的穩固性和電氣安全,應提高檢查頻率,并采用先進的監測技術。例如,安裝傳感器以監測瓦斯濃度和礦井溫度,可以實時監控潛在的危險。同時,應定期對設備和安全系統進行維護和升級,以確保它們能在關鍵時刻正常運行。監管和檢查的強化還包括對違規行為的嚴格處罰,以確保每位員工都意識到安全規程的重要性。
3.3" "實施風險控制措施
對于風險評估指出的具體風險領域,如地質不穩定和水文條件不良,煤礦企業應實施具體的風險控制措施。例如,對于地質不穩定的區域,可以通過增強支撐結構和限制該區域的采礦活動來降低坍塌風險。對于水文條件不良的問題,應實施有效的水管理系統,比如安裝排水泵和水位監測設備,以防止礦井內積水和洪水的發生。這些措施應基于風險評估的結果,并根據礦區的具體條件制定,以確保其有效性。
3.4" "建立應急響應計劃
基于風險評估的結果,煤礦企業應制訂和完善應急響應計劃,以應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這些計劃應包括詳細的逃生路線、緊急聯系人信息、救援設備的位置以及員工的應急職責。針對不同類型的事故,如火災、瓦斯爆炸和礦井水災,應有不同的應對策略。重要的是,所有員工都應熟悉這些應急計劃,并定期進行演習以提高他們在真實情況下的反應能力。此外,企業還應與當地的救援部門建立聯系,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協調和協助救援行動。緊急響應計劃的有效性取決于它的實時性和適應性,因此需要定期根據風險評估的更新進行調整。例如,如果新的風險評估指出瓦斯泄漏的風險增加,應急計劃就需要加強對瓦斯檢測和控制的措施[5]。此外,確保所有員工都經過應急響應培訓,了解在不同類型的事故發生時的具體行動步驟至關重要。這種培訓應包括實際演練,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員工能夠迅速而有效地行動。
4" " "結 論
煤礦企業在安全管理和風險評估方面具有復雜性。通過對當前安全管理實踐的評估、風險評估方法的分析,以及對基于這些評估的安全措施的探討,本文提出了一些關鍵的見解和建議。雖然面臨重重挑戰,但通過采用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和實施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煤礦企業可以顯著提高作業安全性,降低事故發生率。此外,持續的創新和改進對于保障礦工安全和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不僅為煤礦企業提供了實用的指導,同時也為相關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有利于共同推動煤礦行業朝著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馬軍祿. 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研究[J]. 當代礦工,2023 (8):22-24.
[2]王凱. 煤礦安全生產風險閉環管理控制系統設計[J]. 價值工程,2023,42(27):9-11.
[3]鄒云興. 煤礦安全生產管理疏點分析及防控對策[J]. 礦業裝備,2023(8):114-117.
[4]蘭天龍. 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建設[J]. 內蒙古煤炭經濟,2023(18):91-93.
[5]馬燕軍. 淺析基于風險預控的煤礦安全管理[J]. 能源與節能,2023(10):180-182.
[收稿日期]2023-12-27
[作者簡介]姚魯(1992— ),男,山東濟寧人,工程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管理科學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