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背景下體育旅游人才核心素養構成及培育路徑。研究表明:政策助力、組織協同、特色業態、媒體宣傳是貴州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的經驗??鐚W科知識、跨行業協調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信息素養、跨文化交往能力、職業道德修養是體育旅游人才的核心素養。應加強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等建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助力體育旅游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人才培養;體育旅游人才;體育旅游示范區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馮少兵 貴州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貴州省 貴陽市 550025
馮少兵* 貴州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貴州省 貴陽市 550025
fengshaobing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25 China
fengshaobing* guiyang guizhou Province 550025 China
中圖分類號:G807.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9.000
基金項目:貴州省體育局2018年度“貴州省體育產業和體育旅游研究課題”項目資助(GZTY2018203);貴州省教育廳2021年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2021093)。
備注:1
作者簡介:馮少兵(1981—),男,碩士研究生,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經營管理。
通信作者:馮少兵(1981—),男,碩士研究生,副高級-副教授; 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經營管理,120960583@qq.com。
普通作者:1
基金項目:
1.貴州省體育局2018年度“貴州省體育產業和體育旅游研究課題”項目資助(GZTY2018203)2.貴州省教育廳2021年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2021093)
通信作者簡介:馮少兵(1981-),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產業經營管理,E-mail:120960583@qq.com。
Research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Sports Tourism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tablishment National Sports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s
FENG Shaob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 GuiZhou Province,550025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Core Literacy composition and cultivation path of sports tourism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ports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Policy support,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characteristic industry, media publicity are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in Guizhou.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cross-industry coordination abi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re the core qualities of sports tourism talen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and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syste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and help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Key Words: Core Literacy;Personnel training;Sports Tourism Talents;Sports Tourism Demonstration Zone
2019年貴州省發布的《關于貴州省創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的意見》提出了“創建以亞高原山地戶外運動為特色的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的發展任務和“將體育旅游培育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將貴州打造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體育旅游目的地”的遠景目標。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支持高校開設體育旅游相關專業或開設相關課程;鼓勵體育旅游企業與高校聯合建立實訓基地;引導相關院校或科研機構設立體育旅游研究基地;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導游從業人員的體育旅游專項業務培訓”等舉措“完善體育旅游人才培養體系”。
體育旅游人才是產業之基。體育旅游人才影響產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高度,影響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的速度、結構和效益。培養大批高素養的體育旅游人才成為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中的基礎性任務和戰略關鍵。然而,貴州體育旅游人才數量少、培養質量不高和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嚴重掣肘體育旅游示范區的高質量發展。因此,本研究以“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為背景,探討“體育旅游人才核心素養”問題,以求助力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高質量發展。
1 體育旅游示范區的概念
呂亞萍將體育旅游示范區定性為產業集群區域,不能解釋其示范效應。陳蓉[1]視為具有示范效應的體育旅游產業集群,但無法體現其”區域特征”。張璐[2]凸顯了區域特征、示范效應,但對本質闡釋不清。本研究認為體育旅游示范區是指在特定區域范圍內形成的具有體育旅游資源稟賦突出、產品豐富有特色、參與人群廣、市場化程度高、產業融合度高、制度機制健全、治理高效、綜合效益好、示范引領作用強、復制推廣價值高等特征的地域性體育產業集群。
2 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的貴州實踐
2.1 政策助力貴州體育旅游快速發展
2017年貴州獲批“創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后,開始頂層設計。2019年發布了《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貴州省創建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的意見》和《貴州省全國體育旅游示范區總體規劃》,開啟了建立指標體系和標準體系之路。2020年出臺了貴州景區體育旅游示范基地、城鎮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體育特色小鎮等的建設標準,縣市逐級完成體育旅游規劃和創建實施方案,有效助推體育旅游快速發展。
2.2 組織協同助推體育旅游示范區提質增效
貴州省政府為牽頭單位,統籌25家省級單位組成領導小組,組建省、市、縣部門協同聯動,貴州省體育局和省文旅游廳實施戰略合作。2016年9月成立了貴州省山地戶外運動管理中心,2016年舉辦首屆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2017年促成國際山地旅游聯盟扎根貴州,2018年籌建貴州省體育旅游經濟發展中心,2019年2月成立了貴州體育旅游研究院,2021年3月貴州省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掛牌。全省各級政府、行業、企業協同合作,成為堅實的組織堡壘,推動體育旅游示范建設提質增效。截止2020年,貴州省涉體企業數量增加約2.5倍,體育產業產值年均增速超過20%。2020年體育旅游人次占比超過20%,體育旅游產業井噴式發展。
2.3 特色業態加速旅游產業融合升級
貴州逐步打造了體驗類、休閑類、民俗文化類、極限類、競賽類等體育旅游特色產品,新業態涵蓋低空運動、戶外拓展、攀巖徒步、高橋極限、山地騎行、洞穴探險、路跑健身、峽谷穿越、冰雪運動等領域和業態。承辦了自行車、馬拉松、低空跳傘、攀巖等賽事,打造集“橋、洞、山、水、林、田”一體化的精品賽事,貴州擁有“翱翔貴州、奔跑貴州、全景貴州、多彩貴州”等10個賽事IP。貴州加大國家級、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體育旅游示范縣、示范點(紅色、鄉村、林下等)、體育特色小鎮、體育旅游黃金線等項目庫的申報、評選和授牌工作。
截至2022年,貴州已建成國家體育旅游精品項目87項、汽車露營基地100個、生態體育公園104個、體育旅游黃金線路5條、省級體育旅游精品線路106條、景區體育旅游示范基地9個、城鎮體育旅游示范基地12個、體育特色小鎮4個。預計到2025年,貴州扶持完成體育龍頭企業10家、體育旅游黃金線路10條、自主品牌賽事10項、體育旅游示范基地60個、體育特色小鎮10個的建設目標。
2.4 媒體宣傳打造體育旅游示范區的靚麗名片
貴州省體育局與貴州主流融媒體合作,推出了《動感貴州》、《貴州體育報》,出版發行了“漂流貴州、徒步貴州、騎行貴州等系列書籍。依托“貴州體育旅游推介會、全國文旅達人貴州采風系列活動、體育博覽會平臺,宣傳體育旅游資源、產品、戶外項目、賽事、企業、基地、景區建設成效,使其成為貴州的靚麗名片。
2.5 綜合效應助力鄉村振興
貴州以發展亞高原山地戶外運動為區域特色,采用省、市、縣三級多部門協同推進實施機制,以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為支撐,建立了體育旅游示范基地、縣(點)、小鎮、線路等項目庫。依照梯次儲備,重點培育,分類實施的原則,推進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縱深發展,實現了體育旅游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和產業結構升級。開陽猴耳天坑景區依托“超級大秋千極限運動”推動景區轉型升級。黔西南州安龍縣的“體育+旅游+扶貧”模式解決了1500人就業,實現了鄉村脫貧和鄉鎮振興。體育旅游促進了體育產業的提質增效,加快了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基礎實現,助力鄉村振興。
3 體育旅游人才核心素養的概念
國外核心素養有如英國的“實現潛能—21世紀的核心素養(2018)[3]”、美國的“21世紀素養框架”[3]、世界經合組織的“行動綱要[4]”、歐盟的“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素養”和“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框架”[5]等、澳大利亞的“菲恩審議框架”[6]等。中國有香港的“學會學習—課程發展路向”、“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等。桑雷(2021)認為核心素養是學生需要具備的關鍵知識、核心能力和必備品格的統稱[7]。杜媛(2023)認為是“學生職業發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道德、人格、理想等方面的綜合素養”[8]。武靜(2023)視為學生擁有的關鍵知識、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本文認為體育旅游人才核心素養是實現高水平就業、適應社會發展、終生發展等所需要的關鍵知識、核心技能和必備品格。
4 適應體育旅游示范區創建要求的體育旅游人才核心素養構建
4.1 跨學科知識
貴州體育旅游產業和旅游產業、互聯網、數字產業等深度融合,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和“農工商文體旅教衛融合”新局面??缃缛诤弦蠖嘣R交叉和多學科交融。體育旅游知識應包括地理學、規劃學、體育學、旅游學、歷史學、文化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律學、語言學、計算機學等跨學科理論體系。語言、計算機、歷史學、文化學、地理學等知識是體育旅游人才的通識知識。專業知識包括體育學中的運動技能知識和體育理論知識、旅游學中導游、旅行社、景區、酒店、餐飲、交通、會議、會展等。以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產品規劃設計、市場營銷、組織管理、融媒體運營業務等涉及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知識則屬實踐知識。
4.2 跨行業協調能力
體育旅游跨界融合態勢和組織協同管理的經驗要求體育旅游人才具備跨行業協調能力??缧袠I協調能力要求整合、開發、利用不同產業間的人、財、物等資源,發現產業新機遇、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產業集約化發展和互利共贏??缧袠I協調能力的培養,要求具備敏銳的市場嗅覺、快速行動能力、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組織溝通能力、管理協調能力。
4.3 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能力是推進體育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的源動力和提質增效的關鍵要素。體育旅游人才的創新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創造性地策劃設計開發體育旅游新產品、開創性的創意體育活動編排和競賽實施,具有市場調研的科學手段和方法,具備互聯網營銷推廣的新思路,能夠為體育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解決方案。創業能力是學生開創新產品、新市場、新技術、新方式等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創業能力的內核本質是創新,其要求學生具備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開創新事業的創新技能。
4.4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體育旅游人才應對“數字化和智慧體育旅游”的現實需要。信息素養是信息需求基礎上,選擇信息源進行信息檢索、采集、分析、篩選、評估、處理、利用等能力的綜合。體育旅游人才信息素養包括掌握并利用信息的意識、知識、技能、意識、情感和道德。既要培養其對信息敏感度、信息關注度和信息價值、信息研判能力,又要培養檢索收集信息、挖掘處理信息、利用信息能力,更要培養信息道德素養。
4.5跨文化交往能力
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RCEP”、“一帶一路”等建設和多國免簽政策開放,使體育旅游的跨國別項目合作與跨區域性開發呈現爆發增長,跨文化交往能力成為體育旅游人才的必備技能。跨文化交往能力是指借用語言和非語言工具,在具有顯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地區、民族、國家間實現各種不同項目內容的交流交往能力。體育旅游人才跨文化交往能力包括國際視野、跨文化意識、跨語言能力等。
4.6職業道德修養
職業道德修養是從業人員依照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品質和道德品質。體育旅游人才的心理特質要求學生能夠正確定位并認識自我,合理有效控制心理和穩定情緒,具有良好的共情能力,自尊、自信和自強,具備逆境抗壓品格。人格品質造就良好的個人修養。其個人修養表現為較強的環保意識和安全參與意識,嚴守道德規范,促進團隊和諧。職業道德品質方面要求學生愛崗敬業、忠于職守、誠實守信、認真履職,公正待人、遵紀守法、勇于奉獻。
5 高素養體育旅游人才的培育路徑
5.1 加強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1)構建體育旅游專業群。將旅游學中的規劃設計和旅游管理專業、商科的經濟學專業和市場營銷專業、理科中技術類專業如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專業納入課程體系。
(2)體育旅游類專業群的構建,要打破專業區隔和學科限制,整合院系資源、校際、校外資源,動態調整課程體系以應對產業實踐動態。
(3)構建“模塊化組合+個性化選擇”的新課程體系。企業骨干、行業能人和高校教師共同完成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建設,擔任產業導師、行業導師并實施課程教學。
(4)鼓勵教師團隊不斷開發本地化優質體育旅游網絡教學資源,開發特色教材形成“教材庫”,擴充“精品課程、線上課程”,打造特色微課、網課等數字資源。
5.2 加強復合能力鍛造
(1)高校對體育旅游人才培養應采取跨界培養、融合教育的方式,促進學生掌握“一專多能”復合技能,適應崗位群的綜合能力要求。
(2)高校應加強并建立多元主體協同育人的培養模式,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培養體系,加強學生跨行業協調能力。
(3)多方主體協同建設教育教學實習基地、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基地,挖掘并利用網絡教育和智能技術的優勢,創新教育技術手段和線上培養模式,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和信息素養。
(4)學生要組建跨校際、跨專業行業的“學習型團隊、創新創業團隊”,吸納學生參與三方教師團隊開展實踐實習項目研究,提升團隊合作、組織交流能力。
5.3 提高職業道德修養
(1)高校教師應徹底轉變以知識技能培養為主導而忽視學生德育發展的傳統培養觀念,嚴于律己,做好學生的職業楷模、道德標兵、人生導師。應以榜樣的力量言傳身教去塑造學生正確的職業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2)高校應將德育教育納入總體定位和培養目標體系,將課程思政融入全課程體系,增加學生品質修養的考評內容,提升學生德育教育水平。
(3)多元主體協同育人過程中,應將職業道德素養內容作為學生評價內容,改革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通過提升學生職業道德素養。
(4)協同育人主體以職業崗位素養培育為邏輯起點,以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為核心,融入到課堂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習環節、企業實訓、團隊活動開展等全領域,強化全領域的質量監控和德育成效,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行為規范。
6 結語
貴州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日新月異,成效顯著,對體育旅游人才培養質量提出新質要求。新時代體育旅游人才的跨學科知識素養、跨行業協調能力、創業創業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信息素養、職業道德修養相互聯系,共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新時代體育旅游人才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價值導向始終是體育旅游示范區建設的基礎工程和戰略要地。
參考文獻
[1]陳蓉.重慶市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 2023.
[2]張璐.廣西創建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區的實踐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 2023.
[3]武靜.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核心素養構成、評價與培育[D].??冢汉D蠋煼洞髮W,2023.
[4]Birdman Jodie,Wiek Arnim,Lang Daniel J.Developing Key Competencies inSustainability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Graduate SustainabilityProgra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22(5):15-23.
[5]Matei FlorentinaLavinia.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 Key Competence for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Societyamp;Multiculturalism,2022,3(2):59-65.
[6]Chernova Lyudmyla.Key Competence as A Basis For Innovation ProjectsManagement[J].Innovative Technologies and Scientific Solutions for Industries,2020,10(7):113-120.
[7]桑雷,馬蕾.企業需求視角下高職學生職業核心素養:模型構建與要素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4):26-31.
[8]杜媛.基于職業核心素養的中職《導游業務》教學設計與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