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改革背景下,體育成為大學校園重要的教育板塊,對培養高素質人才有重要促進作用,因此,教師根據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注重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將校園文化貫穿于體育學科思想政治教育整個過程,由此發揮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教育作用。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現狀,教師可以通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領、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時代內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落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優化措施落實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工作,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充分融合。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校園體育文化;體育文化建設;特色校園體育項目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U Zhijuan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 Datong , Shanxi Province,037009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 spor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plate in college campu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talents. Therefore,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un the campus culture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us playing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role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n imple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by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enhancing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ampus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mpus sports cultur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Featured campus sports programs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文件說明立足體育學科特點、深化教學改革、開展思政課教學的重要作用[1]。高校教師圍繞政策內容,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體育活動,并應用體育文化要素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2],致力于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符合學生的基本認知,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1"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下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意義
國家體育總局發布《“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文件,明確部署、說明體育文化宣傳工作的目標和戰略方向,說明順應新時代落實體育文化宣傳工作的重要性。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體育思想政治教育有直接影響,通過分析、總結校園體育的形式特點和意義[3],著力開展校園體育文化宣傳活動,發揮推動校園體育活動發展的重要作用。校園體育文化包括時代文化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將校園體育文化貫穿于體育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感知、探究體育文化要素的同時,發現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和目標,自主改善體育思政政治內容學習現狀;另一方面,有機融合思政教育和體育課程,產生跨學科協同效應,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念,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激發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下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優化措施
教師堅持與時俱進原則,拓展體育課思想政治教育范圍,堅守“全科育人”的教學方針,不僅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精神,還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思想品德和愛國意識,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理解、掌握校園體育文化的核心本質和內外關系的規律,進一步推進體育運動精神可持續發展[4]。
2.1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領,落實校園體育文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意識形態是校園體育文化的本質條件,與校園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存在直接關系[5-6]。教師建設校園體育文化及就時,應該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意識形態風險點形成深刻認知。
2.1.1 組織校園體育陽光活動,滲透文化
教師組織校園體育陽光活動,一方面,組織學生圍繞長跑、短跑等田徑活動尋找對應的體育文化,統籌校園績體育文化資源,加深學生對體育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注重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情況,加強思想引領,為校園體育陽光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同時,以落實校園體育文化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為體育文化建設的先導性任務,全面排查體育領域政治安全風險和意識形態風險,根據學生對體育文化的理解情況,優化文化滲透內容和過程,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如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園體育陽光活動,要求學生在八周內完成16次長跑的任務,其中,女生的長跑距離為1500m、速度為1.0m/s,男生的長跑距離是2000m、速度為1.5m/s,并張貼關于長跑文化、不服輸精神的海報和文章,鼓勵學生在公告欄觀看、閱讀,從思想政治層面實現教育引領。學生通過了解長跑文化、經歷陽光長跑活動,形成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的健康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不斷提高身體素質及和意志品質,
2.1.2 組建特色校園體育項目,展示文化
教師圍繞特色化校園體育文化組建校園體育項目,確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領的核心地位,幫助學生掌握、理解校園體育文化,有利于發揮特色校園體育項目的重要作用。同時,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系統化的工程,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校園體育文化實施途徑,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真實校園體育文化,宣揚積極活躍、健康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特長的平臺,培養學生尊重自己、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道德品質。如教師設置壘球文化學習活動,一方面,介紹壘球相關的文化內容資料,促進學生對壘球體育運動文化形成基本認知;另一方面,開設壘球專項課程,成立壘球社團,鼓勵壘球愛好者積極參與。學生通過學習壘球文化、參與壘球運動,不僅體會到校園體育運動的魅力,還意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理解合作的意義,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運動體驗。
2.1.3 對接優秀校園體育訓練,夯實文化
教師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對接優秀校園體育訓練活動,夯實校園體育文化,掌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核心,確保校園體育文化可以為體育訓練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障,符合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的實際需求。除此之外,根據多元化校園體育訓練活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校園體育訓練活動可持續發展。如教師組織接力賽活動,第一,以“公平競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引領,介紹接力賽的形成過程和文化知識,堅持接力賽意識形態原則;第二,組織校園接力賽情境活動,營造公平競爭氛圍,鼓勵學生深入挖掘接力賽訓練內容蘊含的思想政治內容;第三,為獲獎的學生頒發接力賽獎狀,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團結、遵守比賽規則的重要性。
2.2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時代內涵,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創造性轉化
弘揚、傳承中華優秀體育文化是新時代人才的重要責任,教師堅守該教育方向和目標,豐富體育思想政治教育時代內涵,立足于校園體育文化,開展多樣化體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加強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的開發利用與活態傳承,符合校園體育文化創造性轉化方向和目標。
2.2.1 開展大師進校園體育課堂文化活動
教師從校園體育文化視角出發,將校園體育文化轉化為大師進校園體育課堂文化活動,結合學校教育優勢,邀請優秀運動員、體育冠軍、教練或體育科研人員深入學生群體,他們為學生提供高質量體育文化活動,指導學生學習體育傳統文化、練習體育技能,強化學生的責任擔當和家國情懷,激勵學生崇尚、學習校園體育知識。如學校組織五禽戲等傳統體育的繼承人參與校園體育課程文化活動,輔導學生深入理解體育文化,指導學生練習五禽戲等傳統體育活動,利用傳統體育文化和自身的先進事跡激勵學生承擔繼承傳統體育文化的意識,發揮傳統體育文化的教育優勢,加強互動。學生通過了解不同形式的體育文化,深入挖掘體育文化內涵,強化對文化繼承的認知,進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內容理解水平,得到良好的活動參與結果。
2.2.2 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現場教學互動
教師堅持理論、實踐教育結合的教育原則,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現場教學互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內涵貫穿于現場互動教學過程,致力于幫助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活動理解校園體育文化[1]。根據十四五規劃文件要求,持續推進中國體育類博物館建設工作,促進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創新發展。高校可以借助此次機會,帶領學生參觀體育博物館、歷史館,使學生深入了解體育奮斗歷史,由此激發學生的拼搏奮斗精神和創造創新精神。如教師帶領學生參觀體育類博物館,講解、闡述體育文化的不同內容,指導學生挖掘其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學生可以逐漸加深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理解,將其中蘊含的拼搏奮斗精神和創造創新精神貫穿于校園體育活動過程,得到良好的活動體驗,也凸顯校園體育文化現場教學互動的重要價值。
2.2.3 集中宣講“校園體育文化第一課”
教師堅持“體育+思政”的育人理念,圍繞“以德鑄魂,以體育人”的主旨,集中宣講“校園體育文化第一課”,結合體育文化、奧林匹克精神,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創造性轉化為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向學生傳遞陽光樂觀、積極向上、自強自律等精神[2]。同時,以“運動通行,健康致遠”為主題,詳細講解體育活動觀特色和優勢、課外體育鍛煉實施方案,介紹學校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成效,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體育文化內涵,符合校園體育文化傳遞方向和目標。如教師組織“彩的人生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校園體育文化第一課”主題活動,要求學生搜集、整理體育文化素材。學生分享關于運動員的事跡,掌握校園體育文化的要點,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形成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念,激發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得到良好的活動體驗,凸顯“校園體育文化第一課”的重要作用,優化校園體育文化落實效果。
2.3 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落地,繁榮校園體育運動項目文化創作
校園體育文化是高校體育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質”,應該被落實于高校體育課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教師持續推動校園體育運動項目文化建設深入,打造重點體育運動項目文化建設示范工程,組織校園體育文化節,實施校園體育榜樣文化教育,進一步推動體育思想政治教育建設落地。
2.3.1 組織校園體育文化節
學校為落實體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組織校園體育文化節,加強體育運動項目文化創作,一方面,豐富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內容;另一方面,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升校園體育文化創作活動質量。教師充分結合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和體育精神,以提升校園凝聚力為目標,帶頭參與各項校園體育文化活動,著力于營造積極向上的活動氛圍,深入建設體育運動項目文化,打造重點體育運動項目文化建設示范工程,發揮體育文化的表征作用[3]。如教師組織學生以運動達人、特色體育項目、創新方陣、團隊拓展等活動形式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節開幕過程,展示活躍的班級青春活力,打造熱情、激烈的體育文化創作空間。學生積極參與校園體育文化節的跳高、跳遠等多項體育活動,了解不同體育活動對應的文化,掌握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作用,體會到體育精神的魅力。
2.3.2 分項校園體育文化課程
教師按照具體教育要求組織分項校園體育文化課程,分項體育文化包括足球文化、籃球文化、競速跳繩文化、棒球文化、羽毛球文化等內容,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專項化發展需求。同時,實現學生“會觀賽、能比賽,懂戰術”的學習目標,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掌握專業體育技能,培養終身運動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教師落實足球體育文化分項課,講解足球運動起源、發展過程、精神等相關文化知識,傳輸足球運動的基礎理論知識、技術和戰術,分析足球體育文化蘊含的思想政治理念,促進學生加深對體育文化精神的理解,也滿足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落到實處的實際需求,進一步發揮分項校園體育文化課程的重要作用[4]。
2.3.3 實施校園體育榜樣文化教育
實施體育文化創作精品工程對發展現代體育有重要促進作用,教師立足于體育文化文藝繁榮,落實思想政治教育,推出一批體現鮮明的核心價值觀并具有更強吸引力、感召力的體育文化精品,實施校園體育榜樣文化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向擁有良好社會形象、廣泛社會影響的明星型運動員靠攏,不僅符合學生的基本認知,還提升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綜合水平,進一步達到優化校園體育文化效果的目的。如教師介紹已經逝去的體育優秀運動員,講解運動員的優秀事跡,利用虛擬技術帶領學生穿越時光,與優秀運動員展開跨越時空的冠軍訪談活動,展示艱難時代傳承體育精神的過程,向現代校園體育文化創作活動滲透入永不服輸、自強不息的冠軍精神,點燃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激發學生繼承體育文化的動力,真正實現以體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著力于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社會棟梁之材,說明校園體育文化要素有利于落實思想政治教育活動[5]。
2.4 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網絡正能量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工程
教師立足于校園體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開展校園體育第二課堂,推進線上紅色校園體育文化理論教學,注重實施體育網絡正能量建設工作,強調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實施細則,合理應用自媒體網絡樹正風、立新風。
2.4.1 開展校園體育第二課堂,延伸文化
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根據互聯網給體育文化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帶去的便利條件,開展校園體育第二課堂,延伸校園體育文化落實范圍,實施網絡正能量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工程,一方面,促進學生合理應用自媒體,樹正氣、立新風;另一方面,強調體育文化網絡文明建設,傳播體育文化正能量,發揮校園體育文化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如教師依托學校“體育俱樂部”改革,基于“體育文化+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文化慕課教學模式,拓展“課外常態化鍛煉”的“常練”模式。同時,為第二課堂賦予學分,建設體育文化類社團,舉辦群眾性體育活動,重點挖掘中華傳統體育項目,促進學生感受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和活動的魅力,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體育精神,傳承中華體育文化[6]。
2.4.2 推進線上紅色校園體育文化理論教學
教師打造線上育人空間,推進線上紅色校園體育文化理論教學,并結合不同專業的教學特色和育人特色,開展具有紅色校園體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體育文化理論教學活動,引導不同專業學生開展多元化的紅色體育文化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推進紅色體育文化傳承的有效創新[7]。如教師開展排球教學活動時,引入紅色排球校園文化,分享關于排球運動的歷史和故事,鼓勵學生將學習的排球技能應用于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促進學生提升心理素質和專業素養,致力于發揮校園體育文化重要的育人作用[8]。學生教低年級的弟弟妹妹學習排球運動和文化,傳遞體育紅色文化精神,拓展排球運動實施范圍,體現校園體育文化與育人的充分結合。
3 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十四五”規劃,教師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領,增強體育文化建設,明確校園體育文化地位,豐富體育文化精神時代內涵,推動體育文化建設落地,加強體育文化文明建設,助力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工作可持續發展,強化高校體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施東莉.“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研究——以南京工業大學“女壘精神”為例[J].科教文匯,2022,(24):38-40.
[2]許維剛.籃球運動視角下的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探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18):61-63.
[3]張鳳,趙之元.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構建視角下的體育裝飾畫運用研究[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4):78-81.
[4]任遠,董晉.新媒體對大學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影響及其推進完滿教育中體育模塊的方法淺析[J].體育風尚,2021,(5):279-280.
[5]Joshi P K .The Influence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on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J].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olicies,2024,6(4):12-15.
[6]王守力.“四年一貫制”大學體育課程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5):84-87.
[7]郭愛民,尹彥,朱靜.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實踐研究——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為例[J].體育視野,2021,(3):17-18.
[8]李佼龍.昆明市高校體育賽事對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1.